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地方……

潮潮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地方 (32集)</p><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辞旧迎新、充满欢声笑语和温馨愉悦的日子,如今更是成为了世界性的节日。新春佳节笑语盈盈,岁月如诗时光荏冉。本集汇总了2024年和2025年,春节期间以旅游观光的方式欢度新春佳节,分享给诸位親朋好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春节期间,自驾游选择了目的地:浙江省的濮院(1月13日、14日)和径山寺(2月10日、11日) 浙江省濮院古镇建于宋代,拥有超千年的历史。曾以“日出万匹绸”而闻名,被誉为“嘉禾一巨镇”,并在明清时期成为江南五大名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  濮院古镇通过对历史街区的再利用,将古镇的改造与时尚有机结合,把濮院塑造成为时尚古镇,改造工程在2023年完成。使濮院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古建筑,同时也呈现了丰富的传统民俗和现代文化特色的活动内容。</p><p class="ql-block"> 濮氏家族时期所建的北更楼楼高可眺望,是保护一方平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福善寺,四面环水还有近“千年”的古银杏树,在寒风中挺拔矗立。</p> <p class="ql-block">  福善塔是整个濮院标志性的建筑,可以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  濮院旧称的“幽湖”,福善塔、独有的纵横小桥,密布的水网、摇橹船,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p> <p class="ql-block">  夜色之中的濮院显得格外的耀眼和迷人。</p> <p class="ql-block">  幽湖月满,濮院中的八景之一,也是最漂亮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荷塘晚风。</p> <p class="ql-block">  梅泾花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多元化的时尚文化在这个小镇的街区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  一场中外合作交融的春节之旅。</p> <p class="ql-block">  径山小镇。</p> <p class="ql-block">  径山小镇的许多农家现在都开发改建成民宿,供来往径山寺的观光游客住宿。这里的农民基本上从事出租民宿、种茶卖茶叶、担任径山寺的工作人员、和停车场管理员。我们在小镇走了一圈偶尔看到一、二家很不象样的超市也是仅卖一些矿泉水、泡面,店铺比较大的装修比较漂亮点的就是餐馆或点心店之类的。</p> <p class="ql-block">  径山古道,建于唐朝,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径山山下的小镇通往山顶的要道。古道路面以青石板为主,周围山泉汩汩流淌,两侧山崖陡峭,植被繁盛。</p> <p class="ql-block">  径山古道一路向上,沿途有五亭(桐桥亭、建善亭、半山亭、冷亭、望江亭)。个别亭已经改建为咖吧或茶室。</p> <p class="ql-block">  虽说是寒冬,翠竹碧绿,沿古道两侧的竹林郁郁葱葱,风景秀丽。</p> <p class="ql-block">  沿古道再上即到“苏东坡的洗砚池”。</p> <p class="ql-block">  孝宗御碑亭,这里平行排列着近数十块御碑。</p> <p class="ql-block">  径山寺,又名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始建于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鼎盛时殿宇楼阁林立,僧众达3千。是江南佛教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东南第一禅寺”,也是“江南五大禅院之首”。</p><p class="ql-block"> 径山寺最精典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 青山元不动、自云自去来。—-天下径山</p> <p class="ql-block">  径山寺院不像灵隐寺等寺院那么热闹,但却有一种庄严自持之风格,使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看着由刘海粟先生书写的匾额:“度一切苦厄”</p><p class="ql-block"> 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径山寺的香炉前,轻轻合上双手,祈愿未来,心灵得到治愈。径山寺的宁静是主旋律,心香一瓣,岁月静好,一念起、心驰神往;一念落、安然若素;愿心安、福地自来。</p> <p class="ql-block">  来径山寺祈愿的人们纷至沓来,红红的祈福灯笼高高挂起,缓缓吹过的风,将人们的祈祷卷入诵念的经文中,让人们感到满足,感受着寺院的神圣、庄严、肃穆而又平和。</p> <p class="ql-block">  临摹经文是径山寺的一项具有特色内容的活动。一方净土、三炷清香、心静如水、自然澄明。</p> <p class="ql-block">  24年2月12日,回家的路途顺便去青山湖游览,走访山间小村庄石门村。</p> <p class="ql-block">  2024年的春节,天气睛朗。出行便利,景色怡人,心情更加愉悦,让我们一家度过了一个温暖而美好的传统佳节。</p>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春节,1月28日(除夕)首次游览江苏太仓的南园。太仓南园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朝宰相王文肃(字锡爵)建造,占地三十余亩,是王锡爵宰相处理政务和种梅养菊之处。太仓民间亦称“太师府”。</p> <p class="ql-block">  之前曾一度荒芜不堪,被辟为苗圃。经有识之士呼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1998年按原照片和原图纸进行设计、规划,逐步给予了恢复,重建后的南园占地扩容到五十多亩。重现了典型的明式风格建筑,甚为古朴。</p> <p class="ql-block">  绣雪堂,南园的主要殿堂。</p> <p class="ql-block">  城市山林,绿叶成荫,泉石清流,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许古人所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课题,永恒的才是最有价值的!</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30日(年初二)前往浙江省新昌镜岭镇境内的穿岩十九峰,峰峰酷似、峰峰相连,绵延1.5公里。据这里的村民传述:这里的景象不仅是可以直观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有些还留下了千古不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  山上林木青翠、山下溪涧碧澄見底。</p> <p class="ql-block">  据说因中峰上有圆窍,东西相通,故取名为穿岩十九峰。但遗憾是我们在登山过程中并未发现中峰有圆窍。因为春节期间旅游者仅以登高望远而乐此一举而已。</p> <p class="ql-block">  登此十九峰到并不是十分困难,999个台阶,边走边看景,走走停停,只是要化点时间。</p> <p class="ql-block">  穿岩之峰高苍苍、峰峦叠嶂摩天光、山峰雅幽无惊险,缓缓前行望远山。</p> <p class="ql-block">  在山峰的顶端铺设了一段玻璃栈道,因为这段栈道而收取20元的门票。</p> <p class="ql-block">  从玻璃栈道前行,便是飞龙天桥。</p> <p class="ql-block">  飞龙天桥全长5000米、高150米。过了飞龙天桥便是下山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山下的景色真的非常不错,有一种还原此地原有山区农村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  晚上在下岩贝村的农家土菜馆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  下岩贝村也是靠山生存,充分利用十九峰资源,经营民宿、农家菜饭馆、卖茶叶。这里产龙井茶、白茶、当地土茶。</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31日清晨,下岩贝村的观景平台上看十九峰的景色。可惜今天天气阴沉,远景显得十分模糊。</p> <p class="ql-block">  下岩贝的村口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上午,天下起了小雨。我们在雨中入住了大佛寺内的《凡隐山庄酒店》。</p><p class="ql-block"> 南朝古刹-大佛寺。位于新昌县城西南,在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的山谷之中。</p> <p class="ql-block">  卧佛寺,被称为亚洲第一卧佛,始建于2003年,依石窟利用原有岩体雕刻成一尊卧佛,即佛陀的湼磐吉祥卧佛。卧佛面朝西方,总长37米、高9米,与自然山体融为一体。整个卧佛体现了安详、宁静、智慧、圆满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外山门,就会被两处的水池所吸引,水面映照着青山,四面绿树,佛门净地的感觉油然而生。放生池南面的岩壁“南无阿弥陀佛”为弘一法师的手迹。放生池三个字是钱思廉所书。</p> <p class="ql-block">  般若谷是利用石城山一处山谷的采石场建筑而成。设计者利用遗址的地势,巧妙地设计安排了佛教发展历史的演变,以佛的世界体现大佛寺佛教文化的气氛,般若等梵文音译即大智大慧。景名“般若谷”为贺敬之所题。汉白玉经幢高9米、柱上镌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正前方一飞瀑从天而降,落差约为50米,共分七级,“七级”之数正好为佛语“七级浮屠”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  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像,脚踩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寓意“天地之间、唯我独尊”。释迦牟尼的出生象征了佛教的起源。同样的释迦牟尼出生像在南京的牛首山也有一尊。</p> <p class="ql-block">  大佛寺山门。春节期间进入大佛寺的游客拥堵,而且一直排队到场外。为了能拍摄到进入大佛寺的“网红”黄墙石板步道,我们在第二天(2月1日年初四)清晨,从凡隐山庄酒店直接进入大佛寺内拍摄。</p> <p class="ql-block">  从远景到近距离,佛祖保佑终于了却了拍摄心愿!</p> <p class="ql-block">  大佛在石城山、仙髻岩的一穴石窟之内,石窟之外有建筑宏伟的大雄宝殿,殿外流水淙淙、殿内香雾缭绕。从大雄宝殿门口望大佛像,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震摄。宝像盘腿而坐、婉雅俊逸、端庄慈祥、两耳垂肩、慈眉善目,微笑凝视每个“凡夫俗子”。大佛像座高2米、身高13.74米、头部高4.8米,整个造像比例协调,充分考虑了人们朝拜观赏的视角,被学界称之为“江南第一大佛”。</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周外腊梅盛开,尽管天下着小雨,阴寒潮湿。然而盛开的鹅黄色的花朵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枝头上,那黄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柔美,像嫰黄的绒毛,无可挑剔。徜徉在大殿周边的腊梅树间,似乎有浮动的暗香阵阵袭来,香气盈怀、清香扑鼻、沁心入脾、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腊梅之所以香气袭人是因为腊梅天生丽质、它以顽强的生命绽放出芬香的花朵,凌寒留香、铁骨铮铮、高风亮节的形象,坚忍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佛山圣境-露天弥勒,称为最有修养的一尊弥勒佛。整座山就像是一尊大佛的身体、盘腿而坐,右手放在膝盖上、左手拿着布袋。头顶蓝天、面带微笑,姿态迷人的露天弥勒佛展现在人们面前。体现了宽容、善良、智慧、幽默、幸福的精神。北京潭柘寺弥勒佛像前的一副对联值得称赞: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 笑天下可笑之人。</p> <p class="ql-block">  晚上,大佛寺内各式彩灯闪耀,照亮了整个寺院,非常漂亮!唯一遗憾的是今天整整下了一天的雨,多少影响了一天的参观游程,更给拍摄景点增加了难度。</p>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日上午,车行到嵊州。</p><p class="ql-block"> 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这里起源慢慢走向大江南北。发展到现在的越剧,它的唱腔已经逐步形成很多特色不同的流派,但不管哪个流派,越剧的唱腔都十分优美动听,就象江南水乡的潺潺流水一样,婉转悠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是目前国内首家专业戏曲博物馆。1987年3月时任文化部长朱穆之题写“越剧博物馆”馆名,1990年10月18日举行开馆典礼。</p><p class="ql-block"> 越剧博物馆以越剧发展为线索,用越剧厅(越地天籁)、嵊州历史文化陈列、越剧艺术体验中心三个各有侧重又有机结合的展厅,解读了越剧与嵊州相依相伴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越剧厅分为越剧的诞生、风糜上海、华美变身、黄金时代、百花吐艳等五个单元,解读了越剧孕育、诞生、发展、繁荣、探索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越剧的前身是浙江省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民国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越剧一词流行致今。</p><p class="ql-block"> 图1,反映了1906年时期,流行于嵊县一带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搬上车王村草台,越剧就此诞生,当时表演者皆为男性。</p><p class="ql-block"> 图2,教戏笃牌(教戏师傅中第一块牌子)金荣水。1923年受聘担任女子科班主教师傅,面对无教材、无经验等重重困难,创造了把每个角色的唱白抄成单片,分给艺徒进行亲授的“单片”教学法,使艺徒们很快能登台演出。金荣水亲手培育了大批名伶,姚水娟、筱丹桂、徐玉兰等等都曾受其教诲。</p> <p class="ql-block">  1923年在上海经商的王金水回故乡施家岙创办第一个女子戏班。7月9日,女孩子们在草台上演出了“双珠凤”这标志着女子越剧首次登台演出。1923年冬,王金水带女子戏班奔赴上海,但铩羽而归。那些饱受嘲笑的小姑娘一回到家乡,却受到空前欢迎。几经风雨、几番沉浮,前后有三次女子越剧终于在上海滩闯出了一条阳光大道。上世纪三十年代,越剧“四大名旦”风糜一时。</p> <p class="ql-block">  1942年袁雪芬倡导了越剧改革,使舞台变得生动而绚丽夺目、剧情变得完整而引人入胜、音乐变得细腻而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1947年十位越剧名伶,联合了上海滩越剧各剧团,经过数次讨论,集合同人力量,组织公司,谋建新型剧院一所,这便是民间流传的越剧十姐妹。她们相互扶持写下十姐妹义演“山河峦”的壮烈故事,轰动整个上海。</p> <p class="ql-block">  1950年4月12日成立了上海第一国家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p><p class="ql-block"> 1953年底拍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风靡一时。</p><p class="ql-block"> 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团正式成立。此外一批集体所有制的剧团“菁华”、“云华”、“合作”、“少壮”也活跃在舞台,在出人出戏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p><p class="ql-block"> 50-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代,创造出了有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  同时,越剧也自然而然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流派唱腔。图中以著名演员为代表的流派。</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的服务处。</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的越剧艺术体验中心,通过学知识、看经典、观演出、登台唱等互动活动,展示越剧传承成果、探索了戏曲的多感官体验。</p>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春节在完成了全部游览项目后圆满收官。虽说春节期间天气有点小小的遗憾,然而那些看到的景点、场馆都是在增加我们的见识。年味正浓、情更满,与家人共享美好时光,欢笑与温馨永存心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