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月20日</p><p class="ql-block">参观 “Westminster District”</p><p class="ql-block">威斯敏斯区位于伦敦的中心地带,沿泰晤士河向南延伸,拥有许多著名的地标建筑,如大本钟、伦敦眼、西敏寺,议会大厦和白金汉宫。伦敦著名广场-特拉法尔加广场和英国国家美术馆,也坐落在伦敦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的两座高塔,在蔚蓝的天空,秋色的黄叶围绕中显得分外典雅和庄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又称西敏寺) </p><p class="ql-block">是英国最著名的教堂,1065年由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修建。英国王室所有重要的婚礼,葬礼,加冕典礼都在这里举行,包括1997年戴安娜王妃的葬礼和2011年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婚礼。教堂浓缩了英国过去一千年的历史。被称为“荣誉的塔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宏伟壮观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国的圣地,在英国众多的教堂中地位显赫。外观恢宏凝重,四周的窗户雕刻优美精致,色彩绚丽,整座建筑荘严辉煌而又静谧肃穆,见证了泰晤士河的千年沧桑,沉淀着人们对千古风流人物的无限感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7年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在重要的中世纪遗迹原址上于1840年重建的威斯敏斯特宫殿是新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从11世纪起历代国王都在此举行加冕仪式 ,代表着英国的传统和文化身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行程安排得很满,望着参观者的长队,未能入内参观,前往 “大本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本钟(Big Be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本钟的建造者是本杰明·霍尔爵士,1859年他监制了这座钟塔。为了纪念他的贡献,这座钟曾被命名为“大本钟”,其中“大本”是本杰明的昵称。又旧称为钟塔(the Clock Tower),2012年6月2日,包括三大主要党派高级成员在内的331名议会成员支持将“钟楼”改成“伊丽莎白塔”的议案,用以纪念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同年6月26日,大本钟(Big Ben)正式更名为“伊丽莎白塔(the Elizabeth Tower)”,人们还习惯俗称其为 “大本钟”。</span></p><p class="ql-block">大本钟,按照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设计,安装在 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北议会大厦东侧高95米的钟楼上。时钟的表盘镶嵌在直径23英尺(7米)的铁框里,支撑着312块猫眼石,看起来像彩色窗户。表盘的周边以镀金装饰。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每到国会期间,钟面会发出光芒,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1小时报时一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本钟“ 是英国最大的钟,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同时朝向四个方向的时钟。 每个钟面的底座上刻着拉丁文的题词,“上帝啊,请保佑我们的女王维多利亚一世的安全。" 大本钟已经准确运转了一百多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整个城市经历了一千多次的空袭,伊丽莎白塔仍旧传送着悠扬沉稳的钟声,保佑着国家和人民。</p> 周围有很多名人的雕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CHURCHILL (丘吉尔)</p><p class="ql-block">Winston Churchill (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国首相。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02年8月21日公布了评选出的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名单。在名单中,邱吉尔名列第一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Millicent Garrett Fawcett(米利森特·加勒特·福西特 1847年~1929年)</p><p class="ql-block">英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女权运动领袖。1897年到1919年期间,她担任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联合会的主席,领导着这场争取妇女权益的运动。她的努力结出了硕果,1918年,《全民代表法案》的通过,让600万英国妇女首次获得了宝贵的选举权,这是女性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p><p class="ql-block">她双手举着: “Courage calls to courage everywhere “,(“勇气呼唤到处充满勇气“),激励女性为争取女性的权益,堪称女性的楷模和福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River Thames (泰晤士河) 被誉为英国的母亲河, 河畔拥有众多百年历史的老建筑矗立: 如葬有众多伟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象征胜利意义的海军“纳尔逊统帅雕像” 、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曾经见证过英国历史上黑暗时期的“伦敦塔“、桥面可以起降的“伦敦塔桥“等,每一幢建筑都称得上是艺术的杰作。再从伦敦溯河西上,它流经之处,伊顿、牛津、享莱、温莎、汉普顿扬、里士满等大小城镇,都各有不朽名胜,如牛津养育了世界著名大学“牛津大学“等。</p><p class="ql-block">泰晤士河一直是诗人墨客讴歌吟咏和画家们写生描绘的对象,激发了无数诗人画家和小说家的创作灵感,也是游人访古揽胜的必经之地,哺育了灿烂的英格兰文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泰晤士河桥上的人们川流不息,“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多幸运人群中有个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London Eye (伦敦眼)</p><p class="ql-block">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的伦敦眼,是世界上首座、同时截至2005年最大的观景摩天轮。</p><p class="ql-block">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开幕,故又称 “千禧之轮“。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乘客可乘坐"伦敦眼"升上半空,鸟瞰伦敦全景。“伦敦眼”在夜间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色光环,大大增添了泰晤士河的梦幻气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泰晤士河畔的现代建筑群,熠熠生辉,显现着伦敦时代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泰晤士河畔,凝视着“The Thames River Cruise” (泰晤士河游轮),多么奢望能乘上这游轮,漫游在泰晤士河,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alace of Westminster (<span style="font-size:18px;">威斯敏斯特宫),</span>又称 Houses of Parliament(议会大厦) 是英国议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位于英国伦敦的中心威斯敏斯特市,坐落在泰晤士河河畔。东边是“伊丽沙白塔“,西南角是“维多利亚塔”。</p><p class="ql-block">威斯敏斯特宫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The Elizabeth Tower (<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丽莎白塔,俗称 “大本钟)</span>,“威斯敏斯特宫“的附属钟塔。泰晤士河畔“大本钟” 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威斯敏斯特宫” 正面,英国皇室旗帜迎风招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VICTORIA TOWER (维多利亚塔),位于威斯敏斯特宫的西南广场入口之上,高104米,长宽各22.9米,内部有11层,顶部设有金属旗杆,尖顶部分被设计为高层进气口,增添了建筑的宏伟与神秘感。平时悬挂英国国旗,皇室出席时则悬挂皇室旗帜。每一部分都展现了英国议会大厦的深厚历史与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金汉宫是一座四层正方体灰色建筑,似在篮天白云下泛着圣光的荘严宫殿,一砖一瓦都镌刻着皇室昔日的荣耀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卫兵如同磐石般站立,守卫着皇室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镶嵌着皇室徽章的庄严正门,是英皇权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皇室徽章即英王徽,也是英国国徽:</p><p class="ql-block">(1)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底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黄底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底上金黄色竖琴,象征北爱尔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 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span></p><p class="ql-block">(3) 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的狮子-代表英格兰狮子和一只独角兽-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象征纯洁与高贵。 </p><p class="ql-block">(4) 盾徽周围的法文: 深兰底色上的金色是 "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意为“心怀邪念者可耻”,象征着道德的纯洁和正直。;下端悬挂着的灰色饰带上写着 "DIEU ET MON DROIT", 意为“天有上帝,我有权利”。</p><p class="ql-block">(5) 底部的绿地中有玫瑰(英格兰),蓟(苏格兰),韭葱(威尔士)以及三叶草(爱尔兰)。</p><p class="ql-block">英国王室徽章,充满展示了其丰富的历史、权威及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金白宫前面,一座雕像高耸在广场中央,碑顶金光闪闪的雕塑是维多利亚胜利女神,仿佛从天而降,华丽而神圣。碑下纯白大理石上雕刻的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尊容,纯洁而优雅,象征着和平与慈祥。这巧妙的设计使得两个维多利亚同时出现在纪念碑上,可为绝世佳作,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底部的圆形台基,雕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雕塑,和平和真理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个角落还各装饰青铜人狮雕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上的浮雕描绘了英国大航海时代的主题,象征着英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篮天白雲映照下广场分外妖娆,望着金光绚丽和洁白无暇的维多利亚雕像,似幸运的天使荘严地矗立在广场中央,人们祈愿天使保佑人类和谐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镶嵌着英国皇室盾徽的金色栅栏前,满地秋色的黄叶,在阳光的映照下构成一幅令人遐想的画面,如同时间的碎片、岁月的年轮,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从维多利亚时代缔造了日不落帝国的巅峰; 到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离世</span>,也许带走了日不落帝国的最后一丝余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rafalgar Square (特拉法尔加广场)</p><p class="ql-block">广场是为纪念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而修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elson's Column (纳尔逊纪念柱)</p><p class="ql-block">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 (Horatio Nelson),</span>击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得以保全不列颠本岛不受法军攻击,将军不幸<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战事进行期间中弹阵亡。</span></p><p class="ql-block">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纳尔逊位列第9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高的柱子</p><p class="ql-block">顶上纳尔逊将军持剑矗立,远眺泰晤士河,似乎在他的胜利号旗舰上观察战情,运筹着给敌方舰队致命一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Four Bronze lions at base of Nelson's Column </p><p class="ql-block">(纳尔逊圆柱底部的青铜狮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Charles (查理) 雕像</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t Martin-in-the-Fields (圣</span>马丁教堂)</p><p class="ql-block">教堂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包括音乐会和讲座等。圣马丁室内乐团以其高质量的音乐表演而闻名,经常在圣马丁教堂举办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拉法尔加广场-英国伦敦著名广场,适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建筑,使它成为伦敦的名胜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The National Gallery</span></p><p class="ql-block">英国国家美术馆,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的正北方向,成立于1824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巧逢国家博物馆成立200周年 (1824-2024) ,我们惊喜如此的有缘和幸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者排着长列,耐心地等待有序入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宽敞荘重的展厅入口,高耸明净的园形穹顶透露着神祕与优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National Gallery (英国国家美术馆)分为ABC三个区域。<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共有60个展厅,按年代顺序展出了从13世纪至19世纪的世界顶级绘画作品。A区主要是宗教题材,BC区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号展厅: “牧羊人的朝拜” 的名画醒目地悬掛在中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个展厅富丽堂皇,四周枣红色的墙壁挂满画作,与精美的棕黄色金顶相映生辉,厚重而典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 》about 1640</p><p class="ql-block">《牧羊人的朝拜》大约1640年</p><p class="ql-block">一束亮光照耀着崇拜婴儿耶稣的牧羊人的跪膝。远处, 月光下的山坡, 一群天使的画面,告知牧羊人救世主的诞生。小天使的头上有一卷轴,上面写着 “Gloria in Eccelsis Deo“ “荣耀归于至高的上帝”。</p><p class="ql-block">作者: Guido Reni (圭多·雷尼)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大师,画作多是以神话和圣经故事为主题的历史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哨子杰克” 位于34号展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厅四周深篮色的墙壁挂满画作,明亮玻璃屋顶光线映照的金黄色地板与《哨子夾克》的淡黄色浑为一体,自然而祥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Whistlejacket》about 1762</p><p class="ql-block">《哨子夹克》大约创作于1762年</p><p class="ql-block">1759 年,阿拉伯种马《哨子夹克》在约克郡赢得了一场著名的胜利,1762 年,《哨子夹克》退役。马的主人罗金汉侯爵二世夫人委托 Stubbs (斯塔布斯)为她的马画了一幅等比例大小的纪念画像。</p><p class="ql-block">斯塔布斯在画中没有加入任何关于骑手、骑乘设备或地点的背景,而是在淡金色的中性背景下画出了华丽俊朗的《哨子夹克》以马术中“盛装舞步” 前腿提膝的姿势站立,而他的头转向了观众,酝含了一种由孤独和自由中产生的浪漫,彰显着浪漫主义对自然的歌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哨子夹克》这幅画是 18 世纪最重要的英国绘画之一,也可能是最著名的马肖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 George Stubbs (乔治·斯塔布斯),</span>英国著名的画家,以创作马的形象而闻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笔下的马既精确又充满抒情色彩,超越了简单的自然主义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唯详情介绍《哨子夾克》旁的一幅与科学有关的名画,我全神贯注地听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n Experiment on a Bird in the Air Pump 》1768</p><p class="ql-block">《气泵里的鸟实验》</p><p class="ql-block">学者在对家人显示真空实验: 一只白色的凤头鹦鹉(不像是用于实验的一只风情万钟的鸟)被关在玻璃的器皿里,从这里用泵将空气抽出。随着空气一点点抽离,鸽子的痛苦的挣扎,观者的好奇、哀伤与恐惧并存,好奇心战胜了对这只鸟的担忧,画面的中心人物向外看,仿佛在邀请观众参与到实验中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画中单一光源流溢出强烈的明暗效果,将这动人情节展示。</span></p><p class="ql-block">从这幅画的感悟: 艺术与科学关联</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被一束光照亮……</p><p class="ql-block">他们所有人,我们所有人,</p><p class="ql-block">都因科学的力量而得到启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 Joseph Wrightof Derby (约瑟夫·怀特 )英国肖像、风景画家,善于运用明暗对比画法。</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静静地凝视着位于43号展厅《圣约翰 布道者》。</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Saint John the Evangelist 》late 1620s</span></p><p class="ql-block">《圣约翰 布道者 》</p><p class="ql-block">圣约翰,第四福音作者。这幅画描述了一个瞬间: 约翰手中握着笔,抬起眼晴转向从书中激发出他灵感的兰色源泉。 旁边的天使,鸟欲向天空飞翔,是约翰的属性。正面人物的英恣是画家对古代雕塑的感悟。</p><p class="ql-block">作者: <span style="font-size:18px;">Domenichino (多梅尼基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17世纪意大利的著名画家,素描大师。主要成就运用古典的、理想化了的牧歌式的手法塑造人物和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Roman Triumph》about 1630</p><p class="ql-block">《罗马的凯旋》约1630年</p><p class="ql-block">《罗马的凯旋》这幅油画作品,描绘了刚从西班牙战胜迦太基人归来的罗马将军西庇阿的凯旋游行。画中的核心人物是西庇阿将军本人,他身着红衣,手捧象征胜利的月桂花环,周围环绕着士兵、马匹和大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欢庆的气氛。展现出一种热闹而壮观的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 Peter Paul Rubens (彼得·保罗·鲁本斯)17世纪佛兰德斯画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节,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Adoration of the Golden Calf》1633-4</p><p class="ql-block">《膜拜金牛犊》</p><p class="ql-block">《圣经》典故。摩西 从左边的西奈山下来,看到他的兄弟亚伦(画中白色人物)带领的以色列人,正围绕金牛犊膜拜,献上祭品,並沉浸在欢愉之中 (他们崇拜的金色偶像形似公牛 bull,不像小牛 calf)。摩西在他正义的愤怒中打破了上帝赐予的十诫石板。(摩西从上帝那里领受的十诫,笫一条诫命-不可拜偶像,金牛犊的崇拜成为了对耶和华真神的背叛-出自埃及记32)</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 Nicolas Poussin (尼古拉斯·普桑),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Venice: The Grand Canal with S. Someone Piccolo》,~1740</p><p class="ql-block">《威尼斯: 大运河与小圣西门教堂 》<span style="font-size:18px;">,~1740</span></p><p class="ql-block">左边的园顶建筑为小圣西门教堂, 稍远是圣十字(Santa Croce)教堂。大运河渐渐远去在中心点消逝,显现惊艳的视角. 在广阔蔚蓝的天空下,维也纳的建筑精细地一览无遗。维也纳的景观是旅行者的共同选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 Canaletto(乔凡尼·安东尼奥·康纳尔 1697-1768),1697年出生于威尼斯,是18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风景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描绘威尼斯的风景而闻名。</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Execution of Lade Grey》1833</p><p class="ql-block">《处决 简·格雷》183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ady Jane Grey(简. 格雷),英格兰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她在1553年短暂地成为女王,但由于宫廷阴谋和政治斗争,她的统治仅持续了九天。被废黜并被监禁,最终在伦敦塔中去世。</p><p class="ql-block">作者: Paul Delaroche (保罗·德拉罗)(1797-1859)是法国著名的学院派画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这幅画特別有名,值得合个影”。这二幅画让我了解了现代画的 “点彩派” (Pointillism)。</p><p class="ql-block">“点彩派“,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称新印象派,或称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应用光学的原理,以细腻缤纷的小点来呈现出色彩和光影特殊效果。这种技法与梵高的狂野和塞尚的色块截然不同。被一些艺术评论家称作“点彩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点彩派“ 的代表人物包括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和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这二幅画正是乔治 修拉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athers at Asnières》1884</p><p class="ql-block"> 《阿尼埃尔的浴场》1884年</p><p class="ql-block">“阿尼埃尔“ 位于巴黎郊区,从这幅画的右边望去是Grande Jette 岛和克里希(Clichy) 工厂。1886年,修拉在他发明了用迥然不同的色彩营造出生动明亮的艺术效果的点彩(dots) 技作后,重新画了这幅画的部分,如右边孩子的帽子,在河里,双手托着嘴,就像在吹起海螺壳。画里面的人却都好像雕塑一样静态不动,而且每一个人似乎都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既不和旁人也不和看画的人交流。整幅画面场景弥漫在明亮但又朦胧的阳光中,就好像时间被暂停了,所有的活动都暂时凝固。这幅画是长期的准备和对油画研究的珍品。</p><p class="ql-block">作者: Georges Seurat(乔治·修拉),法国画家,以其在点彩派中的贡献而闻名。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安涅尔的浴场》对现代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Channel of Gravelines,Petit Fort Philipps》1860</p><p class="ql-block">《格拉维林水道,菲利浦小堡》1860</p><p class="ql-block">晨光照耀着海岸,一片开阔的海滩。一条蓝色的水道,将画面分成天空和沙滩两个部分, 画中垂直的船杆和电线塔上下巧妙连接起来。</p><p class="ql-block">作者: Georges Seurat(乔治·修拉)是1890年修拉去世前一年的一幅作品,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国国家美术馆中,欣赏每一幅作品,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临幕,是多么幸运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Water Lilies》after 1916</p><p class="ql-block">《睡莲》1916年后</p><p class="ql-block">《睡莲》系列作品,从1897到1926年,莫奈总共画过181幅。这幅画是1916年后的作品</p><p class="ql-block">1916年,莫奈在吉维亚(Giverny)建了一间新的画室,以能在巨大的画布上,描绘出他睡莲池塘的规模之大,近距离的欣赏池水表面的大幅特写。</p><p class="ql-block">1918 年,在停战协议簽署后的第二天,画家承诺将一组画献给法国民众,作为“和平的纪念碑”。这是一座战争的纪念碑,也是一座前所未有的个人纪念碑。画中的睡莲产生了没有地平线,没有海岸水面,距离知透视均消失,无边无际的水面占据了人们整个视野。</p><p class="ql-block">莫奈的礼物中没有包含这幅展出的巨纪念性画布,而是悬挂在巴黎杜乐丽宫的桔园 (the Orangerie of Tuileries in Pari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Claude Monet (克劳·莫奈)</p><p class="ql-block">1840-1926,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印象派德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英国国家美术馆陈列的数不胜数的纪念品中,对莫奈大师仰慕和对世界名画《睡莲》欣赏,<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情有独钟-“睡莲”,纪念品珍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Oscar-Claude Monet,莫奈-“印象派领导者”,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1900年左右开始,莫奈患上白内障,视力下降,许多关于睡莲的画都是在莫奈患白内障的时期所画。这些作品中的色彩选择变得更加不同寻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睡莲》中,粉红色和绿色巧妙的色彩运用、光和影的精心描绘和构图上高超技巧,将池中的荷叶与莲花自然地融入到“睡莲“的画面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过对睡莲的描绘,莫奈表达了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探索的不懈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向大师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恋恋不捨走出那扇承载着历史与艺术的国家美术馆大门,夕阳已悄然西下,晚霞将纳尔逊纪念立柱染成蜜糖色,暮色初临的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荘严中透露着一片繁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余晖洒在美术馆的建筑物上,为其镀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光,使这座本就宏伟的建筑更添几分妖娆与神秘。回望建馆200周年的美术馆,一幅幅世界杰作静静地悬挂在墙上,仿佛在诉说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到现代艺术的的辉煌进程和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手中提着国家美术馆200周纸袋里装着的莫奈《睡莲》绣花小包,这以印象派笔触复刻的纪念品,仿佛将浮雕质感般的莲花花瓣永远定格在吉维亚花园池中静静的入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街头艺人的提琴演绎着轻柔温馨的音乐,给特拉法加广场添上浪漫祥和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傍晚 St Martin-in-the-Fields (圣马丁教堂)褪去了白日的庄严肃穆,悄然披上了一袭金红交织的霞光。教堂的白色石墙在霞光中泛起琥珀色,高贵典雅。钟楼高耸入云,塔尖的十字架被暮色勾勒出清晰的剪影。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而入,将《圣经》故事诉说。</p><p class="ql-block">“夕阳无限好,美在近黄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怀揣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回到 “Langham” Hotel。今天 “Westminster District” (威斯敏斯区) 之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我们更加敬畏历史,珍惜灿烂的艺术宝藏。</span></p> <p class="ql-block">乐平可平 2025-3-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