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到蚌埠合肥之行(五)— —合肥逍遥津公园首届新春灯会

温柔的鱼儿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合肥庐阳区逍遥津公园正在举办的2025合肥首届逍遥津新春灯会璀璨亮灯,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绚丽多彩的光影盛宴。通过灯展,简单了解一下合肥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逍遥津名称历史久远,以三国古战场闻名后世,三国时期曹魏与孙吴,对峙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争夺合肥,鏖战32载,发动过5 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在逍遥津畔。古逍遥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寿春路16号,古为淝水上的津渡,园内有张辽的衣冠冢和一尊横刀跃马的张辽塑像。如今这里是一处游乐园 ,逍遥津公园,又名“窦家池”、“豆叶池”、“斗鸭池”。逍遥津公园,平面呈扇形,全园由水系自然地分为东园、西园。占地31.3公顷,其中水面11.2公顷。最大的特色是园内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亭。湖面有三岛,公园内有渡津桥、北津桥、南津桥、飞骑桥等桥梁贯通景区各景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和曹操为争夺合肥,在逍遥津爆发逍遥津之战。</p><p class="ql-block"> 明朝,官僚窦子偁将逍遥津占为私有,改名“窦家池”。清朝康熙年间,逍遥津被王姓翰林所据,易名“斗鸭池”。光绪年间,易主为龚照瑗、龚心钊私家花园。龚心钊,号豆隐,逍遥津改名“豆叶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逐步将逍遥津辟建为公园,将逍遥津以西的季家花园也延揽园中。1953年,正式以“逍遥津”命名。1955年,重建逍遥津,并扩建逍遥津西园。</p> <p class="ql-block">  逍遥津公园南大门是一座高近10米、三开间、牌楼式的仿古大门。大门上方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书“古逍遥津”四个鎏金大字,字为清状元,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陆润庠手书。逍遥津公园古为淝水渡口,有津桥可渡,因三国古战场"逍遥津"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公元3世纪时,魏、蜀、吴三国鼎立,合肥隶属魏国,镇守合肥的魏国大将张辽,于此修筑弩台,扼制东吴北上咽喉。张辽屡次面对强敌压境、敌我实力对比悬殊的危难局面,临危不惧,履险如夷,毅然率领将士出击迎敌。双方多年来鏖战32场,最终曹魏于逍遥津畔大破吴军,孙权马跃金斗河,死里逃生,数年再无北窥之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故事,战场遗址就在今逍遥津公园中心一带,以此流传后世的京剧曲目更使“逍遥津”名满天下。</p> <p class="ql-block">  逍遥湖,水面开阔,湖面面积达168亩,约占全园面积的四成,湖中有三个岛屿。北岛上建有逍遥墅,湖岸与岛有石桥相连。南岛,也叫“螺”岛。还有一岛相传为张辽衣冠冢。游人可湖上泛舟,也可通过71米长、共有9孔的渡津桥登岛赏景。东南角为一椭圆形半岛。岛上的一组建筑称逍遥水榭,由水榭、方亭、游廊和太湖石假山构成,在浓密的树丛掩映下,颇具江南明清建筑小品的韵致。</p> <p class="ql-block">  逍遥阁是逍遥津公园的标志性建筑,高达22米,明三暗五层,采用多层重檐的仿古建筑结构,暗古铜色廊柱、灰黑色仿古门窗。二层窗外有横梁式回廊环绕,顶层挑檐下横置匾额上有黑底金字“吴魏遗踪”,而一层进口处的立式牌匾上写着“逍遥阁”。具有汉代建筑风格,是逍遥津的最高点、最佳观景台。阁内陈列有三国时代的各种历史文物,叙说发生在合肥周边的三大战役和其中的英雄人物。包括威名远扬的张辽、一代枭雄曹操,更透过彩绘塑像的方式,展示三国时代几个著名的战争典故,如“草船借箭”。还有大型瓯塑《洛神赋图》,三国人物绣像,竹简刻字《逍遥阁赋》等作品。</p> <p class="ql-block">  首次亮相安徽的故宫灯组将携“宫福文化”来到逍遥津,展出画珐琅大吉葫芦式挂灯、四方灯、福磬灯三款仿制宫灯,让合肥市民足不出市,便能感受到故宫宫灯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渡津桥,位于逍遥津公园逍遥湖上,长约71米,宽4.3米,桥位9孔,栏杆护板雕有花草、鸟兽等图案。站在桥上可纵览逍遥津公园,望向不远处如梦如幻的摩天轮,背后是绚烂的音乐喷泉。</p> <p class="ql-block">  蘧庄。当年,龚心钊进士及第以后,其父龚照瑗在四川布政使任上已年近花甲,为了父亲今后告老还乡的居所,龚心钊将巨额贺银,加上部分私银,在逍遥津营造园林,“筑蘧庄于津畔”,作为其父退隐之所。龚心钊自号豆隐,因此逍遥津又改名为“豆叶池”。到了晚清,合肥地域曾出现过“龚张李段”四大家族,其中的龚心钊家族,其龚氏先祖自明代迁至合肥,历经二十余世,龚心钊本人一度曾为晚清重臣,任清代国子监最后一任科举考官、大清驻加拿大首任总领事,是近代中国的杰出外交家、收藏大家。龚心钊作为清代国子监的最后一任科举考官,掌握着读书人求功名的仕途之路,权重一时,所结好友也多为时人政要。其好友姜筠,任礼部主事,善书画篆刻,笔墨浓重,曾为龚心钊倾心绘制了《蘧庄长卷》。据考证,“蘧庄”之名:一者为龚心钊的父亲龚照瑗字“仰蘧”,指他仰慕春秋时归隐不仕的名士蘧瑗;二者 “蘧”亦通“蕖” 即为荷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p> <p class="ql-block">  庐州古城,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的景点,素以“三国战城,包公故里”闻名于世。庐州古城,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南淝河水穿城而过。庐州,合肥古时名称,始称于隋朝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古城址位于今合肥城区一环线内,四周都有护城河,由东、南、西、北四条环城马路围绕。20世纪50年代因城市建设拆除旧城墙,就地修路绿化,经过不断精雕细琢,形成全国独有的长达8700多米的环城公园。《庐州月》是许嵩在2009年4月时于湖北武汉的东湖边创作的歌,曲中的“庐州”即安徽省合肥市。</p> <p class="ql-block">环城翡翠,如今的环城公园。</p> <p class="ql-block">  琥珀流光,即琥珀山庄。建于城西,具园林风格的住宅小区。</p> <p class="ql-block">  庐州灯火,在合肥全城区实行的亮化(灯光化)工程。</p> <p class="ql-block">  吴王遗踪,位于长丰县吴山庙镇的吴山庙。</p> <p class="ql-block">  五里飞虹,即五里墩立交桥,建于城西五里墩。</p> <p class="ql-block">  花园艺韵,指位于合肥市中心的花园街。</p> <p class="ql-block">  教驽梵钟,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明教寺的钟。明教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南面的的教弩台上。相传此台曾是曹操点将台,台高五米,广场四千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蜀山春晓,即位于合肥市郊的大蜀山。蜀山森林公园以大蜀山为主体,距合肥市区约10公里,处于合肥市中心区西侧的门户位置。大蜀山山峰孤突,海拔284米,是合肥市城区内最高点。大蜀山主体属于溢出型死火山,是江淮地区不可多见的典型火山地貌,主要成分为基性岩浆。山头流状物溢出后,逐渐的堆积,于是便形成了整个孤立的锥状体。</p> <p class="ql-block">  包河秀色,由包公祠、包公墓园、清风阁、浮庄、廉泉井及包河秀水构成。</p> <p class="ql-block">古逍遥津,即逍遥津公园。</p> <p class="ql-block">  龙图青天说的是包拯,中国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谥孝肃,赠礼部尚书。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黑子”、“包黑炭”。史书记载,包拯是包家独子,脸并不黑,额间也没有长那个月牙。也就是说,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应该是一位皮肤白皙的胡须男。</p> <p class="ql-block">  双龙际会,相传三国时东吴孙权带兵攻打合肥,曹操突然从水路乘船杀出。孙权见曹操时而乘船杀出,时而藏舟于芦苇丛中,怀疑曹操有诈,便逞强露出笑脸和曹操打招呼:“别来无恙啊!想不到你来得如此之快。”曹操则以礼回到:“只要老夫健在,东吴就不要想攻打合肥,还望将军保重。”孙权想想也是,合肥攻打不下来只能收兵回府,从此以后此处的小桥得名“回龙桥”。《庐州府志.回龙桥》。城西“回龙桥”的传说,此桥虽不存在,地名仍就被流传下来,该桥的传说到如今还被人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  绝代风华,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如诗如画般的爱情故事,那就是周瑜与小乔之间的深情厚意。琴弦轻拨,是周瑜用指尖传递对小乔的深深情意;战鼓激昂,是他对国家忠诚的豪情,但在小乔面前,这份豪情化作了无尽的柔情。<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瑜每夜抚琴咏叹的描写,以显示他对小乔情意绵绵。当时有诗赞曰:“美人贵配英雄,神鸳鸯会双双”。两人虽然是政治联姻,但是却深深相爱。他们的爱情故事,就像那首未完的曲子,悠扬在历史的长河中,让人忍不住驻足聆听。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让我们一同回味那份古老的、不急不躁的深情。</span></p> <p class="ql-block">  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将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p><p class="ql-block"> 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名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将陈武战死,孙权逃奔山顶。战至中午,吴军皆披靡溃败、闻风丧胆。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以分兵毁桥的战术,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得以逃脱。一些东吴军人被俘。</p><p class="ql-block"> 此战化解了合肥之围,俗称逍遥津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间流传了“辽来来(辽来々)”的俗语。该俗语,是缘于唐朝、宋朝的中日文化交流,使得“张辽止啼”的典故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民间兴盛了数百年之久。《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就是对这场战役的改编。</p> <p class="ql-block">  教弩台原在老城之外,宋朝时候,合肥城扩建,台址才被圈入城内。此后,合肥城虽经历了无数风雨,但教弩台始终屹立,并成了合肥兴衰沉浮的历史见证。教弩台,亦名点将台,在合肥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点将台,台基陡峭,边缘勒以砖石,东汉末年曹操在此“教强弩以御吴舟师”,故名“教弩台”。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的明教寺即耸立在高5米,面积4260平方米的“古教弩台”上。</p> <p class="ql-block">  逍遥津新春灯会布展区域为逍遥津公园内飞骑桥以北、宿州路西门及环城北路北门围合区域,分为“福满人间、寻梦庐州、未来幻城”三大主题展区,超40组主题彩灯和万盏花灯共同点亮逍遥津,更有近百场主题活动精彩演绎,为广大市民游客呈现融传统文化与创新体验为一体的光影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