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土耳其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urkey)。“土耳其”一词由“突厥”演变而来。在鞑靼语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为“勇敢人的国家”。</h3></h3><h3>土耳其共和国国旗为红色,绘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一颗略微倾料的白色五角星。此图案于1844年选定通过。新月和星是突厥民族与欧亚大陆关键位置的象征,新月和星也是这个伊斯兰国家信仰的标志,象征着吉祥和幸福。</h3> <h3>土耳其人属于欧罗巴人种,是地中海原始居民东罗马帝国遗民与突厥的混血后裔。使用土耳其语,属欧洲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古斯语支。1928年改用拉丁字母。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h3><h3>希腊与土耳其,隔爱琴海,东西相望,是连接欧亚非的战略要地。希土两国都是地中海国家。</h3><h3><br></h3> <h3>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文:Türkiye Cumhuriyeti,英语:The Republic of Turkey)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国土包括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半岛)和南欧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并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h3> <h3>著名的两河:幼发拉底河起源于土耳其高原地区,在土耳其中部,数条支流加入,构成幼发拉底河上游区域。在土耳其东南部,哈布尔河加入,成为幼发拉底河最重要的支流。幼发拉底河在土耳其境内长度仅为全长的30%,但其流量的94%来自土耳其山区。</h3><h3>底格里斯河是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源于土耳其境内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南部的东托罗斯山南麓,向东南流经过土耳其东南部城市——迪亚巴克尔后,与叙利亚形成约32公里界河,即直接流入伊拉克境内。</h3><h3>自巴格达以下,两岸湖泊成群,沼泽密布,两河于古尔奈汇合,改称阿拉伯河,于法奥附近,注入波斯湾。</h3><h3>两河在上游土耳其境内,几乎是平行的。最窄处只有160公里。</h3> <h3>伊斯坦布尔最经典的特征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该海峡将城市的欧洲和亚洲部分分开。</h3><h3>拿破仑曾经说过:”如果世界只有一个国家,那么伊斯坦布尔将成为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人类,宗教和文化的丰富马赛克。用来形容这座城市的疲惫的”东方遇见西方“标签可能会被”一切都能满足其他所有需求“所取代。犹太教堂与罗内点教堂和清真寺擦肩而过。走上街头是一种在任何特定时间解析您可能会听到的语言的练习,来自乔治亚州,亚美尼亚,叙利亚,埃及,韩国,菲律宾和其他几十个国家的侨民继续为这座城市增添色彩。</h3>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新机场座落于欧州,是2019年四月份启用。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机场。没过半年,就被中国北京大兴机场赶超。</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的建筑内饰,大部分由直线构成。直线属于人类。人的眼光是直的,看待任何问题都是以直尺来衡量,而自然界是没有直线的——由于万有引力!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弯曲的。这样一来:人类的看法容易产生错觉;上帝的曲线眼光更符合自然界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大兴机场的内饰大部分由曲线构成。曲线属于上帝。曲线是上帝的:上帝的规则是:先给你痛苦,再给你出路。</p> <p class="ql-block">在机场等待接机的中巴。此行团友15人。来自北京、武汉、天津、鞍山等地。大多是经常出行的旅游达人。</p> <h3>雨幕下的伊斯坦布尔大桥。</h3> <h3>进入土耳其后的第一餐是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h3> <h3>羊油豆汁汤开胃。烤肉、薯条,炒米饭。没有蔬菜。</h3> <h3>番红花古镇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中部的一个城镇,这是个古老的小镇,因盛产番红花而得名。</h3> <h3>番红花小城至今保留了历史上最完好的古奥斯曼建筑群,是“土耳其最美山城”。小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一个重要驿站。</h3><h3>照片左下角房顶上竖着两排细烟囱的方城就是古驿站。古驿站石墙红瓦,木窗很小,利于货物的储存。</h3> <h3>番红花小城随山坡建起。两个圆堡是过去的小城浴室~著名的土耳其浴。</h3> <p class="ql-block">小城有两座清真寺,一座灰色,一座红色,极具穆斯林标志的“宣礼塔”耸立在八角圆穹顶旁。</p> <h3>过去,每个镇子有一个公共浴室。土耳其浴利用浴室内的高温,使人大汗淋漓,再用温水或冷水淋浴全身,达到清除污垢,舒活筋骨,消除疲劳的目的。</h3><h3>在正宗的土耳其浴室内,专门有一批称之为“坦拉克”的按摩师。当沐浴者舒展四肢躺卧在“肚皮石”上,双手涂满橄榄油的按摩师便在他身上推、拿、揉、按,使全身皮肤微红,血脉流畅,顿觉浑身轻松。</h3><h3>土耳其人进浴室大都带一个丰盛的食品盒,装着羊肉串、腰子、酸奶、榛子等食品干果。沐浴后,新朋旧友聚在一起,边吃喝边聊天。这种“浴室聚餐”往往持续九小时。然后各自回到更衣室的单间,美美地睡上一觉,直到太阳西下才回家。</h3><h3>土耳其浴也有女浴室。</h3> <h3>蕃红花小镇的锡匠艺人,手持炼锡时的彩照与我们合影。</h3> <p class="ql-block">典型的奥斯曼民居:粉墙红瓦烟色木窗。楼上凸出的阳台是家庭主妇的“望夫台”和买菜,买物的提取口。过去的穆斯林女人是不允许出屋的。</p><p class="ql-block">小镇依山而建,路面由型状不一,大小不等,凹凸不平的山石铺就。房子的外墙顺着道路的坡度倾斜,墙内地基修正了道路的倾斜,使这座古城稳稳地生存了三百年。</p> <h3>番红花小城俯瞰。</h3> <p class="ql-block">安卡拉是土耳其的首都,是土耳其第二大城市。为了纪念土耳其共和国创始人凯末尔,在安卡拉至高点山顶,修建了国父纪念馆,将陵墓与博物馆综合为一体。</p> <h3>土耳其土兹盐湖。</h3> <h3>水天一色,天空之镜。</h3> <h3>圣诞节这天,终于到达了卡帕多西亚地区的格雷梅小镇。是世界闻名的热气球的飞翔地,是世界最美的热气球旅行地之一。。</h3> <p class="ql-block">在空中俯视这片由沙砾岩构成的喀斯特山芛“古堡”,让人震撼无比。这片古堡内,有十二座洞穴教堂。</p> <h3>卡帕多西亚的格雷梅露天博物馆是一片山洞教堂里有基督故事的精美壁画。这些洞穴教堂,是公元六世纪基督教兴起之初,教徒们为躲避宗教迫害而逃到这里开凿的,虔诚的基督教徒们凭着对信仰的执着坚韧,在原始隐秘的洞穴中,终其一生潜心修行,留下了旷世的历史遗产,1985年,卡帕多奇亚的奇幻地貌和洞穴教堂一起,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h3> <h3>圣巴巴拉山洞教堂的穹顶。巴巴拉教堂的外观。</h3> <h3>在这里,我联想起“莫高窟”。也是干燥的砂砾岩。那里是佛教文化的壁画。</h3> <p class="ql-block">在这片砂砾岩中丛生的石笋中,阅历了不同于石灰岩的黄褐的,混圆的,无水的,空洞的喀斯特地貌。</p> <h3>早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的时候,卡帕多奇亚就已经发现过成千座岩洞教堂。它们凿在锥形山岩内或悬崖壁上,岩石被巧妙地琢成拱门、圆柱、拱顶,壁面和柱体都装饰着线纹和图案,壁画大多是宗教的故事,历经风霜雨雪,很多画面已经斑驳脱落,但颜色依然鲜艳。</h3> <p class="ql-block">由于天气原因,在卡帕呆了两天热气球都没能起飞。只有看“棉花堡”能否如愿了……</p> <p>绝妙的砂砾岩石笋。一簇簇,一丛丛,一排排。难得的地理现象。</p> <p>玫瑰谷探幽。</p> <p>玫瑰谷遇雪。</p> <p>整装待发,山地越野。</p> <p>越野团队。</p> <p>欲与天公试比高!</p> <p>喀斯特山地跃野凯旋!</p> <h3> 费特希耶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滑翔伞圣地。坐落于土耳其西南拐角处。左手地中海,右手爱琴海,</h3> <h3>1900米山顶上,姐妹振臂“我要飞”。</h3> <h3>遨游蓝天,享受飞翔👻</h3><h3>仰望天空,白云朵朵。</h3><h3>俯瞰大海,绿岛棋布。</h3> <h3>俯瞰爱琴海</h3><h3>海浪泛起洁白的碎花,推向金色的沙滩,为多情嫵媚的爱琴海镶上一条银色的颈圈。这种美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br></h3><h3><br></h3><h3><br></h3> <h3>与教练共庆飞翔成功!</h3> <h3>降落到爱琴海东岸的沙滩上,沐浴夕阳,银光闪烁。</h3> <p class="ql-block">鸽子谷畔的吉祥树。树上挂满了蓝眼睛。</p><p class="ql-block">蓝眼睛又称为土耳其之眼,或者恶魔之眼,标准称呼为“美杜莎之眼”,美杜莎是希腊神话中的女妖,传说她能将任何直视她眼睛的人瞬间石化,变成一个僵化的石像。“美杜莎之眼”被抽象成圆形鱼眼状的装饰物。土耳其人把她作为护身符和吉祥物随身携带。他们相信蓝眼睛能够抵御邪恶,以毒攻毒,帮助自己逃避厄运。所以,土耳其人也把蓝眼睛叫做“恶魔之眼”和“辟邪珠”。</p> <h3>鸽子谷腾飞盛况。</h3> <h3>26日晚,下榻于卡帕多奇亚城内洞穴酒店。</h3> <h3>我一人独享这一套客房。</h3> <h3>丝绸之路上的SULTAN驿站。</h3> <h3>驿站仓房。</h3> <h3>梅夫拉那博物馆是土耳其伟大的哲学家梅夫拉那的陵寝。梅夫拉那”意为“我的师父”,指的是以旋转舞闻名于世的梅夫拉那教创始人杰拉尔丁·鲁米。梅夫拉那(1207~1273年)生于阿富汗,终老于孔亚。</h3> <h3>ANTALYA 安塔利亚城。</h3><h3>哈德良门Hadringate</h3> <h3>土耳其南部,地中海沿岸的ANTALYA。海湾两岸:右岸是高耸的雪山,左岸是平缓的沙滩。碧蓝的海水映衬着安静祥和。</h3> <h3>棉花堡,位于土耳其Denizli市的西南部地区,白色石灰岩形成的地貌特征远远看去就像是白色的棉花一般,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城堡,世人才将其称为棉花堡。土文Pamukkale。棉花城堡。</h3><h3><h3>传说希腊诸神时代,牧羊人安迪密恩和月亮女神在山中幽会,竟然忘记了挤羊奶,致使羊奶肆意流淌,覆盖了整座丘陵,变成了人们眼中的棉花堡。</h3></h3> <h3>棉花堡处多温泉。14000年来,温泉自洞顶流下,将山坡冲刷成阶梯状,平台处蓄水成塘。人们借老天之功犮明了人间梯田。泉水中的富含钙,矿物质沉淀下来,把整个山坡染成白色。</h3> <h3>这里很像我国香格里拉的白水台一一碳酸钙积淀形成的白色阶塘。池塘里的水是雀蓝,池塘外的山是墨绿。</h3><h3>白水台更像深闺玉女。棉花堡更像裸胸悍妇。白水台下的泉水清凉。棉花堡内的泉水滚烫。白水台周的植被浓郁。棉花堡上的砂砾碴脚。</h3><h3>白水台流出东巴文化。棉花堡承载千年古城。</h3><h3><br></h3> <h3>坐在棉花堡温泉涌进的溪边,享受暖流穿透脚缝的荡涤。</h3> <h3>进入土耳其的第六天,终于在棉花堡等来了晴天。可以弥补在卡帕失去的“热气球”。</h3> <h3>我们爬进了热气球的藤篓。12人装满一篓。仰望球顶,黄蓝红圈花幅射出蓝白相间彩条。噗、噗、噗的火焰随驾驶员手下阀门的起落,间歇地喷射,硕大的气球腾空而起。</h3> <h3>热气球的油门儿`是煤气阀门。热气球的方向盘是几根绳索。与汽车不同的是:油门儿和方向盘都要靠驾驶员手操纵。</h3> <h3>放眼同行者,寥寥无几,甚是萧条。雾气缭绕,不是飞行好天气。虽无百球腾空的壮景,总算能腾云驾雾,也不虚此行。</h3> <h3>在热气球上俯瞰古城的音乐剧场和左手方阵中的墓地。</h3><h3>棉花堡附近的古迹还远远不止于此。修建于2000多年前的阿佛洛狄西亚(Aphrodisias)卫城,至今残存着希腊风格的澡堂、拱门、横梁、石柱长廊、指向天空的大理石柱,它们全部由雪白的大理石雕筑而成,花纹繁复,造型宏伟。而空地上孤独伫立的月女神殿,永远在月光下闪烁清冷的光辉。</h3><h3><br></h3> <p class="ql-block">热气球飞行归来的香槟气贺。</p><p class="ql-block">穿绿色羽绒服的小伴是我们的导游,塞浦路斯人,叫巴图。</p> <p class="ql-block">搂住可爱的土耳其小孩。</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伊佛索古城的星光大道</p> <p class="ql-block">伊佛所古城小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伊佛所古城的音乐厅。</span></p> <h3>古城浴室</h3> <h3>这是国家议会建筑遗迹。</h3> <h3>医院的标志</h3> <p class="ql-block">胜利女神Nikey</p> <h3>老百姓送给国王的生日礼物一喷泉</h3> <h3>1000多年前,还没有地毯,皇家用马赛克铺就的星光大道。</h3> <h3>哈德良神殿</h3> <h3>背后的建筑物,是伊弗索城的图书馆。</h3> <h3>伊佛索城里到处都是流浪猫。这里的猫,眼睛不好看,大多是三角眼。</h3> <h3>成人脚印。当男孩的脚印与这一样大时,你就可以走进红灯区了。</h3> <h3>伊佛索古城的大歌剧院。可容纳20000人。</h3> <h3>2019年的最后一天,在土耳其以佛索古城度过的。</h3> <h3>圣索菲亚大教堂(希腊文:Ἁγία Σοφία,英文:Hagia Sophia,意为上帝智慧,圣智教堂,公元532,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是一幢拜占庭式建筑。</h3><h3>公元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入了君士坦丁堡,强行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把他下令将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宣礼塔。</h3> <h3>圣索非亚大教堂平面采用了集中式的造型,在空间上,创造了巨型的圆顶,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而是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来支撑和分担穹顶的重量,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h3> <h3>圣索非亚大教堂旁边一座不起眼的小楼,走近大门,循阶而下,豁然一座水上宫殿。这就是土耳其著名的地下水宫。这座水宫是古罗马人为军事备用的水库,水是活水。</h3><h3>这座地下水宫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那些矗立不动的石柱,像浸泡在水中的森林一样,让人感到坚如磐石。伊斯坦布尔是个地震多发城市,水城在千年无数次地震中没有丝毫损毁。</h3> <h3>地下水宫规模宏大:一根根巨大的古罗马石柱,整齐地排列,默默伸向远方。每根巨柱脚下都有一盏昏暗的小灯,像是一团团排列整齐的烛火,忽明忽暗,似远似近,亦真亦幻。</h3><h3></h3><h3>这里的石柱多达336根,支撑起一个长140米、宽70米、高9米的巨大空间。地下水宫有980平方米。</h3><h3>据说这里的石柱是拆除古希腊神庙而收集现成的,所以风格不一。</h3> <h3>水城石柱顶端使用了花篮一般美丽的白色大理石柱头,雕刻精美。这种古希腊风格的柯林斯柱头,被古罗马人继承并广泛运用,在水宫中与巨柱相配,粗糙与精细、自然与雕琢相得益彰,既稳重端庄,又富丽堂皇。</h3> <h3>这根绿色的石柱,上面刻有树木和“孔雀眼”花纹,充满了苍桑感。这根柱子取名为“眼泪之柱”。据说,为了纪念修建水宫的7000名奴隶,柱子上的“眼睛”里不时会流出“眼泪”,就像奴隶们在哭泣。</h3> <h3>妖女美杜莎的精美石雕,被死死压在两根大石柱的柱底。在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有一个儿子叫珀尔修斯,他砍下了女妖美杜莎的脑袋,送给智慧女神雅典娜。尔后被压在了地下。</h3><h3>工匠为避免与美杜莎对视,将其倒脸放倒。</h3><h3><br></h3> <h3>另一根柱子底下的“美杜莎”脸是倒立的。</h3> <h3>蓝色清真寺全称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始建于1609年奥斯曼帝国时期,竣工于1617年,是土耳其的国家清真寺,也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圆顶建筑。该清真寺大殿内壁三分之一高度以上,装饰着伊兹尼克(Izhik)镇烧制的蓝彩釉贴瓷。每当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的窗户投射进来时,瓷砖上便散发出奇妙的蓝调色彩。当欧洲人最初进入这个清真寺,不知道叫何名称,看到里面都是蓝色的,就叫它“蓝色清真寺”,以后一直这么叫下来,蓝色清真寺因此而得名。</h3> <h3>蓝色清真寺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和艺术的辉煌杰作。这是拜占庭的希腊文化和奥斯曼土耳其的突厥伊斯兰教文化相结合的建筑。她运用拜占庭帝国希腊文化的建筑技术来表现伊斯兰教文化。</h3><h3><h3>蓝色清真寺的四周建有六座“宣礼塔”,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如果没有这六座宣礼塔,会被看成一座东正教教堂。这也是巴尔干半岛上信仰东正教的各国的建筑方式,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h3></h3> <h3> 蓝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圆顶建筑,三十多座圆顶层层升高,向直径达41公尺的中央圆顶聚拢,庞大而优雅。</h3> <h3>蓝色基调的华丽内饰,让人们领略了伊斯兰的艺术魅力。</h3> <h3>华丽的大厅,用晶莹的马赛克镶拼成大朵的图案。这部分很像脸部,两只微垂的眼睛,在静静地观察世界。</h3> <h3>彩色的玻璃窗由内容和边饰格局和马赛克拼图构成,纷彩异呈。</h3> <h3>小穹顶的壁画改为棕白相间蓝线色点缀的放射形图案。由此看出穆斯林的凝聚精神。</h3> <h3>乘游艇徜徉于世界最小的马尔马拉海。</h3> <h3>马尔马拉,延续着博斯布鲁斯海峡。站在游艇上张开双臂,左手拉起了亚州,右手拉起了欧州。欧亚本是一块大陆。仅是一条山脉(乌拉尔山),一湾海峡(博斯布鲁斯海峡)勾划出欧亚两州。</h3> <h3>2020年的元旦在世界首都度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