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祖孙暑假快乐自驾游记(三十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安钟鼓楼)</b></div> 古代中国的城池,都建有钟楼和鼓楼。钟鼓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属于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之用。 西安钟楼、鼓楼,合称为钟鼓楼,是中国古代的报时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着600多年历史,也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西安钟鼓楼,位于西安老城区的中心,它承载着历史,热闹着烟火,是千年长安的地标建筑。往昔的盛景,今日的繁华,依然在“暮鼓晨钟”里延绵。 西安,享有“中国第一古都”的美称,更被称为“中华之文武盛地”。如果选一个最能代表西安城市标志的建筑,那非钟、鼓楼莫属。西安钟、鼓楼,是国内形制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钟、鼓楼。人们说来到了西安,如果不到钟鼓楼上去看一看,就不能算到过西安。 钟鼓楼,初起于汉,中兴于唐末,鼎盛于明。钟楼上挂钟,鼓楼上置鼓。每天黎明时分,敲响大钟,打开城门;日落击鼓,城门关闭。“晨钟暮鼓”是古代百姓起居的重要信号。 <b>西安钟楼,</b>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是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西安钟楼原在西安市广济街口,后因市区大幅度向东扩建,其位置在城中过于偏西,明万历十年(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懋贤主持下,命咸宁、长安二县县令将其迁建于现址。迁建时“楼惟筑基外,一无改创”。钟楼落成后,龚懋贤写了《钟楼歌》刊石嵌于钟楼内。 西安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据说,清乾隆五年(1740年),钟楼又经巡抚张楷重修,其结构按明初年的原型不变,唯将原室内悬挂的唐代“景云钟”移出室外,以使报时之声远扬。然钟楼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由于原钟为国家级文物,已收藏于西安碑林。现挂于楼基座西北角的景云钟是1997年1月30日仿制的,从此晨钟暮鼓再次在古城响起。 登上钟楼二层,沿环廊观光,可见以钟楼为中心,四条大道笔直伸向远方,连接着西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 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其构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260.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楼设二层,每层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建筑图案。中国钟楼很多地方都有,但只有西安的钟楼规模最大,修建最好,具有其最独特,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且具有唯一性的特点。 夜晚的西安钟楼,灯光映照,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显得金碧辉煌。 开元商城二楼廊道、楼梯和门前广场是西安钟楼绝佳的观楼地点。钟楼西侧有个下沉广场,在其上边的人行道能拍到雄伟壮丽的钟楼北门全景。 <b>西安鼓楼,</b>距离钟楼约二百米,与钟楼遥遥相对,鼓楼比钟楼的建造时间也稍早些。它创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鼓楼高23米,鼓楼内的鼓面直径约6米,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鼓之一。据乾隆五年(1741年)《重修西安鼓楼记》载,上年“陇有赢粮,亩有遗秉,民不俟命”,出现了“男娶女归,礼兴讼息”的太平景象,于是效法古事“盛世修史,丰年盖楼”,鼓楼又得以重整。鼓楼的建筑风格同样精美,鼓点声响,传递着信息和命令,是古代城市管理的重要工具。 鼓楼於清康熙38年和清乾隆5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东与钟楼相望,钟鼓相得益彰。鼓楼建在长方型台基之上,为砖木结构,总高23米,占地面积1998.8平方米。鼓楼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建筑结构采用重檐三滴水式、琉璃瓦屋顶。楼体分上下两层,重檐三层,是梁架式楼阁建筑。第一层楼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为重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体显得层次分明。 西安鼓楼南边楼檐下悬有牌匾“文武盛地”,北边楼檐下也悬有一块大小相同的匾额“声闻于天”。两块匾均长8米,宽3.6米,约2至3吨重,为蓝底金字木匾。两组八字,均为帖金凸体,字字精练,千古绝笔。据说南边为清康熙帝所题,北边为清乾隆帝所题,原牌匾都毁于乱世,现在的牌匾为模仿之作。 西安鼓楼是我国现存明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长陵棱恩殿的一座大体量的古代建筑,也是目前所存在全国最大的鼓楼,且在我国同类建筑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西安鼓楼的主格调还是以鼓为主,鼓楼上最吸引人目光当属数鼓。且不说楼内展出了我国各个民族所用之鼓,仅在楼外就放置30多面大鼓,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闻天鼓,它的直径有2.8多米,高约1.8米,重达1800多公斤,这面鼓建造于1996年,并且当时还申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之最,快三十年之后,仍然是我国最大最重的一面大鼓。在鼓楼上有“二十四节气鼓”,在24面鼓上,每个鼓面上撰写24节气名字。每当鼓被敲醒时,必会雷声大阵,轰轰作响,声传百里。而且,按照不同的节气,这些鼓还有各自不同的鼓点韵味,相当有特色,在每一面鼓的鼓面上都写着每一个节气的名字,充分的体现了我国的农耕文明特点,将我们国家的文化以这种方式传承下去。 鼓楼的一楼是鼓文化展,展出我国各民族所用之鼓,让人大开眼界。 二楼是明清家具展,展出古香古气的古式家具,配以古韵浓郁的二楼装潢,给人厚重的古文化气息。夜幕降临,鼓楼也是灯光璀璨。 鼓楼下是安市著名的回民小吃一条街。有人说回民小吃街是专门做给游客吃的,本地人都到洒金桥去,我对美食文化很感兴趣,它们周围的回民街、羊肉泡馍、凉皮等美食,以及周围的历史文化西景点,如大慈恩寺、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共同构成了西安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钟楼和鼓楼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更显得格外壮观和神秘,也成为了西安不夜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安钟鼓楼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游客参观的热门景点。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万家灯火,钟鼓楼上更是色彩斑斓、美轮美奂,庄重典雅、古朴大气的气质折射于外,令观者心旷神怡,内心震撼。 西安钟、鼓二楼于1956年8月6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摄影、文字、编辑:</b>张永胜<br><b>网名:</b>佛 缘 <b>美篇号:</b>17317369<br> 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鼓励(有些照片用手机拍摄,像素有限,聊作到此一游以记录为主吧)!喜欢我的作品请在下方点赞、点评、关注,欢迎欣赏、收藏和分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