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身为没有宗教信仰之人走近清真寺,虽然每次都是以游客参观者的身份近距离接触,对于清真寺也仅仅是止步于感叹其建筑之宏大、装饰之精美、历史传承之长久,而对于其宗教信仰本身之内涵却不甚了解。</p> <p class="ql-block"> 儿时往返上学之路上可以看到一座与市内其他建筑截然不同的高大建筑,绿色圆顶尤为醒目,据说是清真寺,那时也不懂何为清真寺?人们送爱称“大绿包”,只要远远的看见“大绿包”,就知道离学校不太远了。(网查这座建筑物目前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p> <p class="ql-block">哈萨克斯坦境内清真寺(外观)</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内部使用蓝色的装饰达到极致</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清真寺(外观)</p> <p class="ql-block">建筑物装饰上各种几何图形的运用精彩绝伦,感受到不同宗教文化、传统审美观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阿联酋谢赫扎伊德清真寺,被誉为世界最奢华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历时 13 年耗资 55 亿美元,建成世界第三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可以容纳 41000 名朝拜者</p> <p class="ql-block"> 主祈祷殿的镀金枝型水晶吊灯专门从德国定制而来,由11000多颗施华洛世奇水晶组成,华美艳丽,被誉为世界上最美最大的水晶吊灯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伊斯兰教中,光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真主的智慧和指引。</p> <p class="ql-block"> 祈祷大厅里面铺设的地毯是由1200名伊朗工人历时一年半编织而成,打了2亿2千万个结,分9块拼成,面积达5627平方米,重35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工编织波斯地毯。</p> <p class="ql-block"> 在摩洛哥有幸遇到一位极品导游,来自中国西北,自称是回族、穆斯林教徒。不仅讲解了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建筑艺术,还涉及到一些穆斯林教方面的知识,让参观者可以从宗教文化方面了解这座恢宏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坐落在大西洋沿岸,被誉为“海上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世界上唯一的海上清真寺,一半悬于陆地,一半伸入海洋,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内外回廊玉柱气宇轩昂,绿色的琉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间。</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外侧的净手池</p> <p class="ql-block">进入清真寺大殿巨大的空间感令人震撼,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主体大殿内可容纳2.5万名穆斯林祈祷,广场上可以容纳8万名穆斯林同时礼拜。</p> <p class="ql-block">极品导游讲解了穆斯林做祈祷的程序与方式,印象深刻的是大殿内没有设置任何神像、偶像,只有一个带台阶的高椅摆放在靠墙的位置,导游说那个位置就是朝向圣地麦加的方向,被称为伊玛目(阿訇)的人坐在高椅上,带领众人进行祈祷、讲解教义。</p><p class="ql-block">对比中国的寺庙,供奉着各种神像佛龛不仅多而且占据殿堂里绝大部分的空间,留给朝拜者的空间相对较小。从朝拜者视角看佛像,不仅具象化而且必须仰视、会感受到佛祖的巨大及自己的渺小。是否从宗教文化上就产生了对权利者(偶像)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带着疑问咨询了 Deep Seek,询问对比中国寺庙,进入清真寺后会有何感受?DeepSeek 从几个方面给出了解答:</p><p class="ql-block">1. 空间与精神的共振:无偶像的神性隐喻</p><p class="ql-block">当我踏入清真寺空旷的大厅,没有佛像、神龛或具象符号的视觉焦点,或许会让我瞬间感受到一种形而上的张力。伊斯兰教严格遵循真主独一的教义,禁止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这种“空”恰恰成为对“绝对存在”最强烈的隐喻——信徒的祈祷无需通过中介,直接与宇宙的终极秩序对话。这让我联想到中国禅宗“本来无一物”的境界,但不同的是,伊斯兰教用几何与书法构建了一套精密的神性符号系统,将抽象化的信仰转化为可感知的美学秩序。</p> <p class="ql-block">2. 几何学的神谕:数学与宇宙观的交织</p><p class="ql-block">面对那些繁复到令人眩晕的几何纹样(Zellij拼砖、镂空雕花穹顶),我会惊叹于人类如何将数学的理性与信仰的热忱熔铸为一体。伊斯兰几何艺术并非单纯装饰,而是对宇宙规律的视觉诠释:无限重复的图案暗含“真主无始无终”的教义,对称与分形象征着造物主创造的完美秩序。这让我想到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建筑比例的研究,但中国工匠更注重与自然形态的呼应(如飞檐曲线),而伊斯兰艺术则追求数学的绝对纯粹,仿佛在用线条破解《古兰经》中“他精制他所创造的万物”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 3. 海洋与建筑的共生:人类对永恒的谦卑</p><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悬浮于大西洋波涛之上的选址,让人联想到两种“无限”的对抗与交融:人造的巨型建筑(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与自然的浩瀚海洋。当海浪撞击石基,宣礼塔的激光束刺破夜空指向麦加时,人类试图以技术征服空间的野心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形成微妙平衡。对比中国“深山藏古刹”的理念——中国寺庙常借地势隐匿自身以融入自然,而哈桑二世清真寺却以直面海洋的姿态宣告人类信仰的庄严存在。</p> <p class="ql-block">4. 光线的仪式:物质与灵性的转译</p><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雕花玻璃窗洒向大理石地面的瞬间,我会注意到光线如何被伊斯兰建筑转化为一种“动态的经文”。不同于敦煌壁画用金箔营造佛国金光,或哥特教堂用彩色玻璃叙述圣经故事,这里的镂空窗格让光本身成为抽象化的神圣符号。光影随时间流动,仿佛在提醒礼拜者“时光是真主的馈赠”。这种对自然元素的仪式化运用,与日本枯山水用砂纹模拟水流的禅意异曲同工,但伊斯兰美学更强调光的数学精确性。</p> <p class="ql-block">5. 跨文化镜像:在差异中寻找共通性</p><p class="ql-block">当我站在中庭仰望65米高的可开合穹顶,或许会突然意识到:尽管中国寺庙用具象神像让信仰“可见”,而清真寺用抽象符号让信仰“可思”,但两者本质上都在尝试解答同一个命题——**人类如何用有限物质承载无限精神**。少林寺的武僧通过肉身修行接近佛性,穆斯林通过几何冥想接近真主,这种差异恰似《金刚经》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与苏菲派诗歌“数字是神的面纱”之间的隔空对话。</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 Deep Seek给出的深度思考,确实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作为普通游客所能联想和感受到的范围。感谢极品导游介绍的知识点,让我产生了继续探寻的意愿,让出游更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祈祷大厅内有50盏巨大的意大利手工水晶吊灯,最大的一盏垂直高度6米,重达6吨。</p><p class="ql-block">25扇自动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p> <p class="ql-block">祈祷大殿的地下一层,这个喷泉池是提供给前来祈祷者进入大殿之前在这里净手、净脚之所。</p> <p class="ql-block">再次翻看以往参观过的清真寺照片,在谢赫扎伊德清真寺的大殿内部,找到了靠墙壁放置的供伊玛目(阿訇)使用的高椅(深棕色),相对于宏大的大殿来说显得很小。</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 凯鲁万城的奥克巴清真寺,在祈祷大厅里靠墙的位置,也发现了阿訇的高椅(右侧、深色)</p> <p class="ql-block">世界是多元的,不仅山川各异,文化、宗教、信仰等等也是千差万别,认知与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也需要尊重、了解、包容别人的文化、宗教、习俗……</p><p class="ql-block">2025 年 3 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