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老街·光影有数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b>  二月底三月初,接二连三,雾雨连绵。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对于严重缺水的城市青岛来说,久旱逢甘霖,这场雨来的太及时了。昨天后半夜,雨渐渐的停歇下来,清晨醒来拉开窗帘,天已经放晴了,雨后的空气,清新的不要不要滴。三天没出门,今天务必要出去蹓跶蹓跶,远了不去,就在家门口附近。</b></p><p class="ql-block"><b> 从观象山往下走,穿过禹城路,到了三江里。这个上世纪三十年代孙中山先生到访过的地方,如今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临街的店铺大部分没开门,路上行人,除了我还是我,独自走在青石板路的小巷里,静的能听到心跳声音。</b></p><p class="ql-block"><b> 三江里出来,进入青岛黄岛路一步半石阶路,右拐就是黄岛路17号镇海楼,当然对于青岛历史,老青岛人来说,记忆中还是旧社会的红灯区平康五里,前些天在这里刚刚举办过青岛著名摄影家吴正中的作品展“他的城”,楼顶上的宣传海报还没来得及撤换下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青岛黄岛路著名的一步半石阶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黄岛路17号镇海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旧社会的红灯区平康五里</b></p> <p class="ql-block"><b>  上面描述的场景,属于“路过不要错过”的范畴之内。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参观我的校友任锡海的摄影作品展“光影有数”,昨天3月2号是展出的第一天,下了一整天的雨,摄影展在屋内,虽然不影响展出,毕竟雨天打着伞,滴嗒着水珠多少都会有点影响,这是其一。其二,第一天都是摄影界的大咖们聚首的时候,现场的人肯定是特别多。咱充其量就是个手机摄影爱好者,校友吗,自我介绍拉近乎滴。还好我们不是第一次见面,去年四月在中山路“青岛老照片馆”有过交流。今天任锡海老师早早来到了现场,恰巧遇到了几位青岛九中的校友,话题自然就多了起来,特别对具有125年历史的母校外迁,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可惜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百廿礼贤校友文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任锡海教授的文章《师恩难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海泊路43号洛川家美术馆</b></p> <p class="ql-block"><b>  3月2日,由青岛市摄影家协会、洛川家文化主办,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的“‘光影有数’ 任锡海摄影作品展”在青岛市海泊路43号洛川家美术馆开展,展览将持续到3月26日。参展照片从不同视角折射出青岛这座城市的市井风情和非凡韵味,用“美丽瞬间”定格时尚的变迁,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b></p> <p class="ql-block"><b>  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母亲待人接物的影响,“尊重”和“善待”的人生修为一直影响着任锡海的生活。“数码摄影在21世纪的普及,特别是手机摄影的面世,让照片的拍摄变得更为民主,图片的传播变得更为快捷,也让我对身边人的关注和记录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从2006年起,任锡海便开始了“数码影像日记”的“书写”,用神奇的数字技术捕捉身边的光与影,记录身边人和身边的故事,以“尊重”和“善待”的人文情怀分享身边人的喜怒哀乐。</b></p> <p class="ql-block"><b>  “摄影师是记录历史的人。让身边曾经存在的生活因为是历史的一部分而有意义,这正是纪实摄影的力量之所在。”任锡海说,“数码影像日记”也因此有了存在的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任锡海,1945年生于山东青岛,从事过雕塑、绘画、舞美设计等工作。1973年起在青岛市群众艺术馆从事群众摄影辅导、培训、研究及活动组织工作,2007年应聘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艺术指导。</b></p><p class="ql-block"><b> 先后有《青岛印象》、《五角大楼 波螺蚰子》、《经历摄影》、《母亲的故事》《十号大院》等摄影集出版。曾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等。1985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1988年被评为青岛市专业技术优秀人才, 1995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金烛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去年夏天我和任锡海老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在洛川家美术馆附近的偶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看摄影展与逛街里拍照片两不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下面就是我拍的老城区雨后的街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方路与易州路转角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为了拍一张没有遮挡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等了好久,好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方路大茅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青岛土著记忆中的地标性景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