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风化雨润课堂,深耕细作探几何。在张海花校长的引领下,各校数学教师团队齐聚一堂,围绕“图形与几何”核心概念展开专题研讨。两节精彩的示范课、一场实用的绘图技巧分享,让老师们在思维碰撞中收获成长,在实践探索中明晰方向。</p> 一、示范课学习:从“面”到“体”,让空间观念生根 <p class="ql-block">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在触摸中感知“面”的奥秘</p><p class="ql-block">课堂以“想要房子书房的面积”为情境,学生通过猜一猜,摆一摆,数一数,直观感知“面”的意义。潘教师巧妙设计“面面俱到”探究单,引导学生分类记录不同面的长宽数据,推导公式时学生脱口而出:“原来正方形面积就是所有‘小正方形’面积的总和!”生活化的问题、具象化的操作,是帮助学生跨越二维到三维思维鸿沟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在操作中理解“空间”的体积 </p><p class="ql-block">孟老师以“数一数还有多少奖品”吸引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想一想、算一算,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从“数体积单位”讨论发现“长×宽×高”的规律。课堂高潮是正方体体积计算:学生在没有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时,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为支架,迁移推导出了正方体的体积公式。</p> 二、几何绘图技巧:以“形”助思,让抽象概念可视化 <p class="ql-block">研讨会上,范大玮老师带来的《小学数学几何绘图技巧》讲座令老师们眼前一亮: </p><p class="ql-block">分层绘图法:画组合图形时,先画底层再叠加上层,用虚线辅助表现遮挡关系,解决学生“画不像”的难题; </p><p class="ql-block">工具巧用:活用网格纸、几何贴片、磁吸小棒,让绘图过程成为“玩数学”的过程。 </p><p class="ql-block">绘图不仅是技能,更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钥匙。教师规范绘图、活用技巧,能为学生架起形象思维与抽象公式的阶梯。 </p> 三、共研共进:以团队之力,筑几何之基 <p class="ql-block">张海花校长全程参与研讨,带领教师分组剖析课堂细节:“面积与体积的关联如何渗透?”“绘图教学中如何平衡操作与效率?”</p> <p class="ql-block">在张海华校长的引领下,招贤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大家认真聆听、详细记录,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思考如何将新理念、新方法融入课堂。</p> <p class="ql-block">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手机中定格的教学片段,都是满满的“学习印记”。</p> 前行有光,聚力生长 <p class="ql-block">此次研讨会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span style="font-size:18px;">数小时思维激荡,让“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路径愈发清晰。</span>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老师们会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稳步前行,探索更广阔的知识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