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周末,我们走进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这是我到上海非常想去的一个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海作为我国工人阶级最早登上历史舞台的地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有其独特而特殊地位。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出发地,在这里汇集了众多的志士仁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前赴后继英勇牺牲。走进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追根求源,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是上海最大的红色革命纪念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西路180号,东临名刹龙华寺,和龙华古塔隔路相望。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简称“龙陵”,有“上海雨花台”之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到陵园,首先看到的是陵园的牌楼,牌楼的上方是邓小平题写的“龙华烈士陵园”六个鎏金大字。牌楼前是红岩石广场,一块巨大的红岩石矗立在入口东侧,象征着革命烈士威武不屈的英姿,并以其特定的思想意蕴点出了陵园的人文主题。进入大门高大的香樟林、纪念甬道、纪念碑广场、纪念馆、无名烈士墓、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等一系列建筑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陵园的南北主轴线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碑广场是陵园的瞻仰中心。首先看到的是两组花岗岩雕塑,主题是“独立、民主”“解放、建设”。两组雕塑生动有力量,形象有灵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往上走是一座用红色花岗石筑成的巨大横幅由鲜花凌空托起,碑正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丹心碧血为人民”七个大字,碑的反面为上海市委、市政府撰写的碑文:</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巍巍中土,泱泱古国,载深履厚,灿烂光华。浩瀚的史迹,悠久的文明,蔚为勤劳勇敢、艰苦卓绝的华夏精神。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内忧外患,夜气如磐。为了民族独立昌盛,人民自由幸福,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慷慨献身。鸦片战争一役,五口通商,上海首当其冲;列土分疆,负屈辱之重;欧风美雨,得风气之先;放眼世界,更切兴亡之痛。民智开通既早,马列星火东渐。共产党创建于斯,革命前驱,工农大众,广大爱国军民,满怀赤炽的热情,崇高的理想,同心同德,迎战火、冒斧钺、抛头颅、洒热血,内抗暴政,外御强敌,高举红旗,力挽狂澜,使十里洋场变为举世瞩目的英雄城市。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大地重光,振兴中华,任重道长。缅怀先烈,景行仰止,心驰神旺。爰建龙华烈士陵园,设馆纪念,镌石献词,砥励后人,以垂永久:松柏傲霜,兰蕙其芳,浩气凌云,功被八荒,烈士之风,山高水长,千秋万岁,永矢不忘。”</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碑的后面是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入口上方是陈云题写的“龙华烈士纪念馆”。纪念馆以四层素色花岗石阶梯与金字塔型的蓝色玻璃幕墙和谐组合,于庄严凝重中透出明朗开阔的意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馆展陈面积达5000平方米,分为序厅、前言厅、旧民主主义时期厅、新民主主义时期第一厅、新民主主义时期第二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三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四厅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厅共八个陈列厅,展出人物235名,展出珍贵文物、文献和照片1000余件。陈列设计风格运用声光电话等高科技手段,富有现代气息,辅助陈列品有全国名家精心创作的国画、油画、木刻、丝毯壁画和锻铜浮雕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出结束时最后一块展板是“将英雄精神带回家”。用书签的形式把各个英烈的名言警句诗词文章印在上面。我细心的选择了我比较熟悉的一些英烈书签作为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纪念馆,我们还瞻仰了烈士墓地和烈士殉难地。遗址区为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该区域是龙华烈士陵园的核心部分,占地约35亩,1927年至1937年十年间,国民党当局在这里关押、杀害了数以千计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其中有罗亦农、彭湃、陈延年及“龙华二十四烈士”等。烈士殉难地 ,现在建成了碑林遗址区。碑林两侧以翠竹为主,大概是反映先烈们至死不屈的革命气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遗址区入口处是一座名为《且为忠魂舞》大型烈士群雕,底座镌刻毛泽东手书的《蝶恋花》,两座碑亭皆为方形,攒尖顶,亭中央各立一根四面有碑文的碑柱。碑廊外一侧建有对称的两座碑墙,一墙镌刻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手迹。另一墙镌刻烈士诗文29首。在茂林修竹间,还竖立数十块保持自然形态、大小不等的石林碑刻。“行行重行行,莫更伤路难。青天一挥手,已在层云端。男儿报国耳,莫取孤筝弹。圣人邈天际,君看披心肝。”“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烈士墓地分东西两块,内植草皮。占地面积2400余平方米,安葬着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853名。墓地顶端种置了一排排的龙柏,代表着为解放上海英勇献身的解放军指战员。由于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他们在牺牲时连姓名都未能留下他们的英魂安息在这里,人们将永远怀念他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名烈士墓安葬着271名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的忠骨。由于战争年代的特殊,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上海市政府把271名烈士的忠骨合葬在一起,并立碑永矢纪念。碑的后方是一座无名烈士雕塑,它的造型采取了当代新颖的无台座的大地艺术表现形式。雕塑是一个巨大有力的侧卧人物身躯,半埋于泥土,露出发达有力的脊梁,象征着无名烈士虽然已为民族而牺牲,却魂归祖国大地,他们的崇高精神将激励后人为中华崛起而奋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名烈士墓前是一团日夜燃烧的长明火,宛如一颗炽热的心脏,跳动着对英雄们无尽的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无名烈士墓前,看着那永不熄灭的火焰,仿佛能看到往昔的战火纷飞。那火焰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个壮烈的故事。无名烈士墓前永不熄灭的火焰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承载着对无名英雄们的永恒敬意,象征着他们永不消逝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传承伟大精神的纽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华龙烈士陵园,我的心久久难以平复。回头望去,陵园里梅花正盛,玉兰花正在开放,宽阔的草坪上带着孩子的年轻人在玩耍,看到一张张年轻充满朝气的脸庞,一幅幅和谐快乐的画面,我想这不正是烈士们的希望吗。先烈们瞩目着他们流血奋斗过的土地,我们必须铭记先烈的奉献牺牲精神,在和平的年代里,以积极的态度去践行推动社会进步、生活幸福,让先烈的信仰之火永远在我们心中燃烧,照亮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