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往事

深海

作者:深海 美篇号:363793221 <b>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十年来的许多事在我记忆中渐渐模糊直至被湮灭,但有一件物品我始终没有忘记,那就是收音机。它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记录着历史的脚步,承载着一个时代人们的记忆。它的声音犹如时间的回响,穿越时空,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纯真年代的怀念与温情。<br> 父亲在县城工作,每次回家,都会带上他的收音机。当悠扬的歌声从收音机中响起,或是跌宕起伏的广播剧播放时,全家人都会被吸引过去,围坐在收音机旁,共享这份精神食粮。父亲感觉到我们农村生活的单调,于是在1974年初给家里买了一台珠江牌收音机,从此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b> <b>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文化生活极其单调,收音机就是家里的奢侈品。我还在农村生活时,村里没有电,也不通公路,到乡镇或县城隔山隔海,交通闭塞,看书用的是煤油灯。好在那时村里每家每户都通有线广播,从公社拉导线一直拉到各村各户,每户装有一个状似木箱的小喇叭,村民每天早中晚能定时收听到公社广播站的三次广播。早晨喇叭响起《东方红》乐曲,随后是“嘀嘀嘀---嘟---”,“现在是北京时间早上六点整”,接着是公社播音员的声音:“江平公社广播站,现在开始第一次播音,下面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几十年后,当年播音员的名字黄云强及播音程序我还清楚记得。</b><div><b> 自从有了收音机,我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把它放到枕头边,听着听着便进入了梦乡,往往一觉醒来耳边还是广播的声音。那时的生活,虽清苦虽忙碌,有收音机伴着也不觉得乏味劳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边看书边听收音机,已成为一种享受。乡村的夜晚,到处黑乎乎的,周围也是静悄悄的,我一打开收音机,动听的音乐会让我忘掉孤独。在农村这些年,收音机成了我的好伙伴,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黑暗的夜晚,度过了艰苦寂寞的岁月。</b></div> <b>曾记得,当时我收听最多的是广东台,这种两广地区常用语言,以其独特的语法、发音和词汇,充满了家乡的韵味和无尽的乐趣。粤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它还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它流淌在华南地区的血脉中,烙印在每一代人的记忆里。无论是日常对话中的妙语连珠,还是文艺中的风趣幽默,都让我对粤语充满了喜爱和敬意。<br> 收音机里各种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充实了我的文化生活,让我平淡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虽然那些歌儿已经很古老,但其旋律依然萦在耳畔,响在心里。我很喜欢听广东音乐和粤语歌曲,母亲很少有时间听歌曲,但她对早上的天气预报特别留意。每当有时信号受干扰导致收音机出现杂音时,她会叫我赶快调好来。这时我立刻调整天线的方向,生怕错过母亲想听的天气预报。</b> <b>家乡交东村过去很偏僻,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波澜壮阔的北部湾海,阻挡了外面世界的五彩斑斓。自从有了收音机后,我接触到中央和各省市广播节目,给我带来了丰富的外界信息。通过电波,我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绚烂和多姿多彩。是收音机照亮了我的求知之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如一缕从外面世界吹来的清风,吹进心灵最柔软的角落,让我及时了解到国家的发展变化和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早晨6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报纸摘要》,晚上8点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国家大事、国际风云、体育消息等都能在收听过程中获得。我就是从收音机中获得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信息,也了解到更多的时事政治,及时参加高考,从而改变了我人生。<br> 直到我考上大学,这台收音机才和我分开。但每年春节回老家,我还是会习惯性地用它收听广播节目,依然是那么熟悉和亲切。如今,青少年时期的许多记忆随着时代的浪潮渐渐远去,但收音机仍是我深藏于心、承载着一种抹不去的温馨情怀。每当听到收音机的声音,我仿佛又回到了简单、快乐的青少年,找到了它曾经带给我的快乐时光。我常常会想起当年那段惬意而美妙的时光,想起那醇厚悠长的电波声,想起那逝去的流年碎影。</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