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先生是南派精拓非遗传承人。昨天我在他的工作室中,观摩了南派精拓的整个操作过程,学到了很多知识,其中包括锦灰堆技艺。</p><p class="ql-block"> 从金先生精拓过程的讲解中了解到,拓片时,不仅了解到了拓片操作的细节,还要求在拓片清晰的前提下,墨汁还不能参透到纸背,否则会把文物给污染了。也就是拓片图文清晰的前提下,薄薄的宣纸背后,竟然还像白纸一般。其拓包的墨量多少、拓包拍打的力度控制,是多么的精准啊!</p><p class="ql-block"> 从图一永和九年砖、图三的龙纹汉砖实物不难看出,已拓印无数次的两块古砖上,竟然没有一点被拓过的痕迹,可见拓片技艺这精妙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想想也是,如果我们拓片时污染了文物,难道再想办法去擦洗掉污迹?那样的话,这文物不是被破坏了吗?</p><p class="ql-block"> 再说“锦灰堆”。此前,我对此技艺闻所未闻,连这术语也是第一次听说。</p><p class="ql-block"> 原来锦灰堆是一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元代,盛行于清末,被历代文人所推崇。它以画残破的文物片段堆栈构成画面,包括古旧字画、废旧拓片、青铜器拓片、瓦当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元素。</p><p class="ql-block"> 锦灰堆的名称来源于其创作方式,画家们在画纸上先框定轮廓,然后设计摹画若干重叠交错的小事物,诸如旧书的残页、揉皱的画幅、发黄的报纸等,这些元素大多是破烂的面貌,好像是从灰堆里拾出来的。因此,锦灰堆又被称为“八破图”或“打翻字纸篓”。</p><p class="ql-block"> 我只知道学海无涯,现在又知道了艺海也无涯!活到老,我们必须要学到老啊!</p> <p class="ql-block">锦灰堆拓片</p> <p class="ql-block">东汉瑞兽画像镜拓片</p> <p class="ql-block">东汉画像镜拓片</p> <p class="ql-block">寿(锦灰堆)</p> <p class="ql-block">蛇(铜钱锦灰堆)</p> <p class="ql-block">《承古启新》手卷局部(叠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