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昵称:水萝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371134</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袁美兰,是我老伴中学同学的亡妻。她的丈夫叫谢彦哲,如今己是八十岁的人了。这张照片,是他来娄底了,我们特邀请了刘自良同学夫妇做陪,我给他们拍了张合影。正中间的是谢彦哲,他左边的是他现在的夫人小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的谢彦哲一家,生活得非常幸福。让我想起了袁美兰,想起了有关她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袁美兰,和我是同龄人。我和她相处时间仅一年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重视科研人才。经我爱人引荐,她们一家,从云南昆明迁回到了湖南冷水江市。谢彦哲同志,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被安排在市科委工作。袁美兰,也获云南师范大学函授中文本科文凭,则安排在市广播局当编辑。他们有三个女儿,大的春上初中,两个小的莉和芬还在上小学。我们两家相距两百来米,相互走动比较频繁。美兰心灵手巧,她绣了一块漂亮的桌布送给我们,荷花绿叶栩栩如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袁美兰,人很漂亮,个子比我高,有一米六多。身材苗条,面目清秀,典型的知识女性,绝对是女中皎皎者。听她的同学说,在师范读书时,她还是校蓝球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她对丈夫的工作一直很支持。她独自操持家务,让爱人全心全意的工作。丈夫去进修一年多,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有突出贡献,离不开她的无私奉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著名作家谭淡,曾写过一篇文章《女编辑之死》,文章里的女编辑便是袁美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袁美兰是自杀身亡的,送去医院抢救时,我和爱人都在她身旁。袁美兰的爱人,刚好去长沙开会了,尚在返回来的路上。她喝了一瓶剧毒农药,还有巴士消毒液,志在必死。被发现后,才送去医院的。医生想给她灌肠,她拳打脚踢拒绝配合。我和爱人好说歹说,想按住她的手脚,累出一身汗,都未成功。后来,她爱人回来了,还有她近边的同学朋友也来了。袁美兰后悔了,不想死了,她拿输液针头往自己身上一顿乱扎,但为时已晚了,药液输不进去了。她喝的农药和巴士消毒液,迅速侵蚀她的内脏,倾刻生命迹象消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袁美兰去世时才39岁,她留下了遗书。遗书中说她爱人是个好人,是个老实人。她嘱咐女儿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有用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认为,袁美兰的死,是因为她得了精神分裂症,或者是抑郁症。在她去世前十多天的晚上,她来我家坐了近两个小时。我们聊了许久的家常,但她说,近几天,天上有侦察机,在监视她的一举一动。我感觉不对头了,和她爱人说了。她爱人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受过大刺激,精神间歇性失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袁美兰死了,熟悉她的人,都说袁美兰死得不值。说她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她的爱人,她的女儿,她的家人都是爱她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袁美兰的母亲,参加了黄麻起义。黄麻起义失败了,尸横遍野,她的母亲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受了伤却活了下来。她的名字被列入牺牲者之列,她与组织失联了。独自漂泊逃离了家乡,巧遇袁美兰的父亲,两个年轻人相爱了。而袁美兰的父亲是国民党部队的,她是后来才知道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革时期,袁美兰是受排挤的。母亲成了逃兵,成了叛徒,父亲是国民党部队的兵。在讲出身论成分的年代,她和家人,受到了太多的冷眼和歧视,父亲挨批斗含冤而死。她的母亲和他们一起生活了许多年。她和爱人都向政府反映了,争取了,被民政部门定为“流落红军”,发给证书并享受了国家生活津贴。但袁美兰坚持认为,母亲应该是“老红军”。但母亲的直接领导全都牺牲了,没办法认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她对这个世界绝望了,才选择了放弃整个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光荏苒,时过境迁,如今一切都好起来了。这张照片,是谢彦哲同学发给我的,是袁美兰的外孙和外孙女的合影。瞧!他们生活得多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谢彦哲同志,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三个女儿,日子过得多艰辛。好在美兰去世后几个月后,遇上了现在的妻子小刘,她是幼师,照顾小孩有经验。那年谢彦哲42岁,小刘24岁,他们是老乡。小刘的前夫因意外事故去世了,还有一个两岁多的儿子灿。他们结合了,共同撑起来一个家,扶养了四个孩子。有人认为老夫少妻难维持。贤惠的小刘,和谢彦哲相濡以沫快四十年了,他们的小孩也都出息了,成了幸福的大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几年,谢彦哲中风了,小刘不离不弃,昼夜守护在身边,耐心细致照顾他,才有今日谢彦哲这样的好身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写这个美篇文章,为的是告慰袁美兰,因为我们曾经朋友一场。你看,你的女儿们多优秀。你的大女儿春,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因为那是她爸爸读过的学校。如今的春在北京工作,年薪百万多。春的爱人在外交部工作。春的儿子长得帅帅的,在清华大学读研了。莉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选择了读中专,后来她边工作边学习也获大学本科文凭。如今莉的一家四口,财富自由了,去西班牙发展了。今年3月12日,谢彦哲夫妇即将去西班牙住一段时间。小女儿芬更出色,考上了北京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如今在美国硅谷工作。芬嫁给了美国人,生了一儿一女。前几年,谢彦哲夫妇,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恰遇谢彦哲中风了,这个白人女婿对他很孝顺的。芬对爸爸妈妈,都很孝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灿也成家了,一家四口在长沙。谢彦哲夫妇,长住长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兰。我想对你说,你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选择自杀。人们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你走了,留下的女儿们多可怜,你的爱人多孤单。你若还在,该有多幸福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谢彦哲七十岁的时候,儿女们争相孝敬他,为他们安排旅游行程,他们乘飞机、搭高铁、住酒店全是女儿们在网上搞定。他俩只需带上身份证,还有简单的生活用品,按规定路线前行,日子过得多潇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一张照片,是谢彦哲的全家福。只有他的大女婿因工作原因,没到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袁美兰去世三十多年了,我却时常想起她。清明节又快到了,我想将此文章送给天堂里的美兰女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还要说,袁美兰之死,死得轻于鸿毛。文化大革命的大风大浪你都经历过了,八十年代已经拨乱反正了,应该看到曙光了。选择自杀了断,太愚蠢了。你的母亲还健在,你让白发人送黑发人。你让深爱你的丈夫中年丧妻,你让女儿丧母,太残忍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既是珍惜自己,更是珍惜家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于二0二五年三月。这篇文章,受到了袁美兰爱人的支持,经他指点修改了几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