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脚下的故事 ‍部队生活拾缀 ‍(五)

廷毅

<p class="ql-block">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有了军旅生涯就会更精彩。</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生是酸甜苦辣,百味杂陈,有幸运者自然也就会有苦难人。心有阳光!心怀感恩!心如止水!心情好心态好自然一切都美好,这就是“知足者常乐”的道理吧!</p><p class="ql-block"> 方山脚下的部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在那里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十五个春夏秋冬,从十六岁到三十一岁,从朦胧青年成为有志战士。</p><p class="ql-block"> 1968年4月27日下午来到方山脚下的军营,渴望拥有自己的军旅生活如梦一样来到我的世界。分到了一营二连学报务,新兵班与驾驶班同住一间超大的宿舍,40多人一屋。入伍的第二天晚上,通知我要与驾驶班长一起站岗。半夜二点睡梦中被人推醒,是驾驶班长叫我和他一起站岗。迷迷糊糊起来,晃晃悠悠的跟着班长后面前往哨位走去。驾驶班长是浙江人,1963年入伍,班长告诉我,我们负责的是团车场的流动巡逻岗哨。一营的三个连队轮流站岗,一个连队一个月。车场有十几排房子,各种车辆一百多辆,最北面的一排平房是车场值班室。我们主要是负责车辆的安全,防止阶级敌人来破坏。黑咕隆冬的夜晚让人挺害怕,加上班长说会有人破坏,弄得我很紧张,走着走着,突然身后不远处传来砰的一声响,吓了我一跳,班长轻轻对我说:别害怕,那是空油桶夜里热涨冷缩发出的响声。</p><p class="ql-block"> 站岗,是军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当兵前想象站岗的神气和威武这里完全没有,只有默默地付出和坚守。队列、站岗、射击、投弹是军事共同科目的必修课,共同科目考试合格就是“老兵”了!</p><p class="ql-block"> 学报务不是百分之百的毕业,半年专业培训,考核成绩合格才会被分到各电台实习,而且还要有三个月到半年的跟班,当副手,才能独立值班的。考试不合格的分配到收发室和连队的其它岗位上。</p><p class="ql-block"> 在二连干了十二个年头。从新兵学报务,分到电台、担任代理台长,提干报务主任、台长、连队副指导员…… 历任连队的干部己经记不很全,但依然有些印象。刚当兵时的连长黄希仁,以后是田郁礼连长,指导员张士东,之后是方浩指导员。再以后周永岳连长,指导员冯浩方,副指导员翁金崇,申成发连长,指导员陆怀玉,之后翁金崇指导员,最后是陆九华连长,指导员时应如,我是副指导员,陈李、杜国均是副连长。 回想起来,连队的干部真的很辛苦,很不容易。当我担任二连的副指导员,才真正体会到连队干部的辛苦、辛劳与艰辛并存。</p><p class="ql-block">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年底年初新兵入伍,部队热闹非凡。1969年入伍的新兵以山东为主,迎接新兵在团灯光球场,全团老兵欢迎新战士入伍。每年十二月初老兵退伍,还是在团灯光球场,全团老兵乘车返乡,大多先送往南京,再各奔各家,当然是有带队干部统一组织的。只不过每次都新老兵依依不舍,惜别时常常哭声一片,战友情此时充份释放…… 季凌老团长说过:当兵时感到苦与累,紧张与艰辛,想走… 离队时依依不舍,难解难分,想留…此时充份体现岀来了。</p><p class="ql-block"> 部队对我们的培养教育已经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并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生。要知道:无论你在部队做什么工作、干多久,在你的一生中都是十分珍贵,永远值得你去追梦和回忆的。当兵的历史永远是最宝贵财富和最重要的阅历,因为那是青春岁月的印记,成熟厉练的写照,步入社会的标志,踏进人生的第一步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方山脚下军营的故事很多,因为那里充满了青春与活力!充满了希望与朝气,充满了正气与正能量!而身处其中的我们,却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去认识、去理解。许多年之后才逐步明白了事物的原委和来龙去脉,体感到事态的真谛和前因后果,时间才是故事的生命源泉。</p><p class="ql-block"> 方浩担任指导员,曾经带我们参加了“飞机治虫”的工作。1972年3月,茅山林场党委向南京军区提出紧急救援的请求。这一年,茅山地区松毛虫泛滥,造成松柏类树木大面积受灾,急需飞机喷洒农药治虫。军区批准土山机场空军和我们无线通信地面配合治虫。方浩指导员带队,参加的有技师齐运营,报务人员有尚华宁、李磊、尤玉龙、李汝云、赵姚江和我等十几位(还有些战友我记不起来了)。只要天气晴朗,飞机就可以起飞,我们地面两人一组,我和赵姚江一组,大家分别登上主峰和各主要山峰,根据当日的风向、民居、水塘等,用无线通话的方式,指导飞行员开始喷洒农药和停止喷洒。</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的茅山,村庄不多,漫山遍野树林覆盖着丛山峻岭,山上有野狼野猪等凶猛动物,也有獐子狐狸松鼠刺猬等可爱温顺的小动物。听林场的管理人员说:这里时常会看到单独的狼,一般来说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小孩和单身行人就会很危险。到茅山林场的第二天,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带着几位空军飞行员来到林场,和我们一起商讨如何与飞机的电台对接和有关洒农药的事宜。第三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起床吃饭出发。茅山地区很大,但山并不高,我们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林场同志带队,8点之前必须进入指定的位置,等待飞机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站在群山高处,眺望茅山的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的山林,清澈见底的溪流,绿树掩映的水塘,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慢慢展现在眼前,美不胜收。远方传来隆隆响声,第一架安2飞机从远处飞来,飞机治虫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 茅山飞机治虫前前后后一个多月的时间。白天,大家忙着爬山、观察、洒农药,阴雨天,方指导员组织我们读报纸、学诗词、猜谜语。方指导员告诉我们,诗词与谜语有很多相连之处,和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唐诗宋词是我国最丰富的文化瑰宝…… </p> <p class="ql-block">  部队是所大学校,指导员就是与战士紧密相连最基层的老师。在方浩指导员之前是张士东指导员,前面我已经说过,张士东指导员是培养教育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让我认识到当兵的意义、责任与使命!方浩指导员是我的文化指路人之一,让我知道知识的重要与魅力,我开始如饥似渴学唐诗宋词、读中外名著。</p><p class="ql-block"> 茅山飞机治虫,我们也遇到过狼。那是一天清晨,大卡车拉着我们前往各指定的山头。行至大山深处,林场同志指着前方大声说,一只狼。在距离我们汽车不到二百米处,一只狼站在那里,眼睛直盯着我们这边。当时指导员不在车上,我们五六位台长都带着手枪,但没有命令谁也不敢开枪。狼和我们对视了一会儿,慢慢地向大山深处去了。</p> <p class="ql-block">  一张老照片,1974年底野营拉练到安徽皖南荗林地区,宣传队演出结束的第二天、太阳刚刚爬上枝头,我和庄向荣(大歌胡手)穿着军大衣坐在老乡家门口晒太阳,政治处宣传股的潘干事从门口路过,拍下了这张近似战争年代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野营拉练是那个年代部队练兵的重要形式和内容。</p><p class="ql-block"> 晨曦初露,号声阵阵,部队整装出发,沿着崎岖山间小路,穿梭于茂密的树林之中。我们是机械化部队,但为了锤炼部队,也有徒步行军,登山越岭,穿越村庄,风雨无阻,这是我们感到最辛苦的时候。步行军时常用转口令的方式调整和处理行军问题。我们当时的五区队长叫汤兆根,连部在行军队伍的最前面,这时候转来口令“叫汤兆根上来”,一个一个向后转,“叫汤兆根上来”传到我们变成了“调探照灯上来”。我们很纳闷,没有探照灯呀。向前传:后面没有探照灯。行军休息的时候,指导员冯浩方把所有台长以上干部召集在一起,说了传口令一事,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地传。不知是谁说了一嘴:这个口令不严谨,口令说:叫区队长汤兆根上来,就不会传错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深山密林,部队官兵会面临许多严峻考验,如复杂多变的地形,疲惫与脚下打泡的影响,恶劣天气的挑战。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翻越陡峭的山峰,趟过湍急的河流,</span>用双脚丈量山川河流,用汗水浇灌坚定意志。野营拉练,砺兵秣马,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意志与体能的较量,精神与灵魂的洗礼,</span>是锤炼部队提高战斗力的最好诠释。</p> <p class="ql-block">  1974年的冬天特别的冷,我们宣传队和部队一起参加野营拉练,装台是朱文银、陈发军、张朝俊、吴晓峰、童本荣、陈兵等,演出结束,我们向张股长请示,徒步行军,到点演出,结束后返回连队和各单位,太累了,能否先宣传队集中住,等这阶段演出任务结束后再回各单位。张股长请示季团长得到批准,朱文银陈发军联系了公社的小学校课堂,宣传队分组住进了学校,这是宣传队历史上的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下午,季团长带着几位机关干部来到宣传队,季团长说:张股长请示宣传队在野营拉练中集中,正好部队明后天步行军,路线已经告诉张股长,宣传队明天的任务就是在途中设几处宣传点,鼓舞士气,调动官兵的练兵热情!</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刚蒙蒙亮,宣传队分成6个组,沿着徒步行军路线提前出发前往宣传点,这在部队野营拉练中也是第一次。当大部队走来时,我们有的打快板,有的喊口号,有的唱起自编的加油号子,场面生动活泼,部队士气高涨,真有点影片上战争年代、抗美援朝的劲头!</p> <p class="ql-block">  二连是我开窍的驿站,成熟的起点。1969年,在刘爱平台长手把手的关心和帮助下,逐渐开始转变观念。星期天的早晨,刘台长拉了辆小板车,带我到横岭打猪草。穿过村庄,来到水塘旁,刘台长说:塘边野生的水浮莲,是最好的猪饲料,添加些糠或麸皮就更好了。我主动下到塘边,脱掉解放鞋,挽起裤腿和袖子,站在水边用力拉扯水浮莲,然后装上车…… 晚上连队点名,表扬了刘台长和我。从那以后,经常跟着台长去种菜,下到粪坑捞肥浇菜地,到厨房帮忙,精神面貌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爱平当区队长,大伙儿的关系特别融洽,亲密无间。</span>连队都是干部战士自己相互理发。1971年的夏天,天气特别热,刘爱平担任区队长,我是代理台长,刘区队长对我说:天太热了,理个光头比较好。我找来连队的理发工具,开始对区队的人员理光头。记得当时首先叫赵姚江来理,他不愿意,我们就强行把他按倒,我在他头顶剃了一下,这样他不理也不行。用这个方法剃了三、四位后,刘爱平一声令下,大伙儿把我也按倒,剃了个光头,因此我在连队还有一个绰号叫:金和尚。</p> <p class="ql-block">  部队政治处,是培养我成长成熟的好团队。1980年8月,部队还在外电台实习训练,团里的卜副团长带着工作组来到我们的外训点,通知谢亚旭接我担任连队副指导员,我调到政治处宣传股工作。当时政治处主任是王振泰,宣传股长是陆怀玉,干部股长董克昌,组织股长吴思举,我调到宣传股完全是沾了任秋的光。外出电台实习训练前,高殿俄副政委带工作组在我们连蹲点,领导与我谈话时曾告诉我,下一步考虑让我担任二连指导员。因为任秋调到卫生队,我在连队不合适,才调到机关工作。</p><p class="ql-block"> 刘爱平担任政治处主任以后,董克昌任副主任,徐光献任宣传股长,政治处焕然一新,政治工作研究,部队士气高昂,军政训练优秀,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效。直政刘方炎副主任和宣传处叶万兴处长多次带领工作组来到部队调研指导,给予政治处很大的鼓舞。在刘爱平主任的带领下,政治处佘志宏、陆晓鞍、徐光献及全体人员针对部队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政治工作研究,指导部队全面建设。这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政治处很多战友也有同感),大家的积极性、上进心和立足本职做好工作的劲头全都调动起来,各项工作都取得突破性进展。</p><p class="ql-block"> 图为刘爱平主任与佘志宏、陆晓鞍、张朝平在一起讨论政治工作研究文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3年我和缪端先后调到南京军区司令部直政工作,离开方山脚下的部队,感慨万千。因为从小在部队长大,热爱部队而参军,来到方山脚下的部队时还是个毛头小子。教员张国成、潘川坤教我学报务,台长刘爱平带我打猪草做好事努力争取入党,指导员张士东、方浩教育我正确认识当兵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张黎股长调我到团宣传队创作组,宣传队的战友是我最需要感谢的好兄弟姐妹,佘志宏对我的帮助是我终生难忘的……方山脚下的部队,老团长季凌、副团长文凯,老政委高殿俄,老付团长宋世坤,参谋长郑通业,我一起当兵的战友钱新华、饶康宁、尚华宁、李磊、刘晨华、陈晓东、张景义、周立励、王建军……</p><p class="ql-block"> 方山脚下的部队是我成长的地方。感恩老部队!老领导!老战友!感恩老部队的官兵们,在部队开展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永远离不开您们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p> <p class="ql-block">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二连指导员方浩,团里的宣传干事张维平的影响下,我开始购买许多中外名著,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张黎、张维平还带我到政治处的书库(政治处仓库),借阅了一些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曲波的《林海雪原》,冯志的《敌后武工队》…… 还有很多我记不得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回味当年,感恩幸运 — 方山脚下的军营内遇到了许多贵人 — 指路人!引路人!同路人!</span></p><p class="ql-block">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回眸往事,历历可见,方山脚下的军旅生涯,造就了多少优秀青年和能人志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好的团队,好的领导,好的战友,就是终生受用的良师益友!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几十年的努力拚搏,迎来灿烂阳光的人生,幸福美满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一个连队的宣传队战友谢亚旭、樊平、李晓皖、张路、邵卫兵、董金合、庄向荣、王辉宁、徐亦贵,还有老副指导员杨琴演奏家陈志清,还有小提琴手吴晓峰、小号手陈斌、乐队顾晓群…… 我们连队先后参加团宣传队的有三十几位战友。</p><p class="ql-block"> 副指导员陈志清是66年入伍的老兵,是宣传队老一代最年轻我们这一代最老的。张路是70年入伍的宣传队歌唱家,卲卫兵也是70年入伍的小兵,李晓皖、吴晓峰、陈斌是71年合肥入伍的,王辉宁、樊平都是70年底南京来当兵的,庄向荣、顾晓群是苏北、徐亦贵从马鞍山,可惜的是吴晓峰去世很多年,顾晓群、陈斌在前几年也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队宣传队的战友有不同一般的经历,特殊的感情。有些常联系,有些很久没联系。其实,人之情不在乎联系多少,而在心中有我。</p><p class="ql-block"> 绿色的军营,整齐的队列,潇洒的军姿,整洁的内务,艰苦的训练,嘹亮的歌声,一朝一夕建立的军营认识,一点一滴积累的战友情谊。</p> <p class="ql-block">  你看,往事如昨,那些故事依然还记得。风烟之下,千万里数不尽的长路,谁曾跋涉。那些岁月铭记着勇者,那些丰碑永远都立着。每一寸土都有人奔赴,每一寸天都以生死来守护。每一寸心都将人间正道浇筑,留下一页,不朽千古。人生就是一场《大决战》,生与死的考验!人生就是一次长途旅行,顺境逆境同在,决胜于千里之外……</p><p class="ql-block"> 方山脚下的故事一直在延续,因为方山脚下的军营一直在延续。更新换代,更名换姓,部队还在老地方。每年都有老兵走了,新兵来,就像流水一样,延续着军营的故事,畫写着军人的辉煌,记载着方山脚下的日日夜夜……</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初离开家乡,带着青春梦想走进部队。时间匆匆似流水,挥手告别老部队。回望那熟悉亲切的营房,眷顾那龙腾虎跃的军营,历历往事再次涌上心扉。忘不了第一次身着军装的陶醉,忘不了第一次紧急集合的狼狈,忘不了第一次徒步行军脚底打泡的滋味,忘不了第一次野营拉练翻山越岭的苦累……</p><p class="ql-block"> 军旅生活如歌如梦,军人经历如诗如画。回望军营,耳边又响起集合的号声,我似乎等待又一次点名,当立正的口令骤然响起,昂首挺胸,再显起军人的本色!</p> <p class="ql-block">  从小在部队里长大,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部队就是我的家!当退休的那一刻,我失声痛哭!感觉要失去了“家”。</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老家阆中,1933年4月,13岁参加红军,在延安、在南泥湾、在山东、在东北前线…… 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 历史记载了一位三过草地两过雪山、准备解放台湾又奔赴东北抗美援朝前线的九兵团的一位老兵……儿时的教育时常回荡在脑海</p><p class="ql-block"> 生活本是平平淡淡,有了同学、战友、同事显得丰富多彩。人生就是寻寻觅觅,有了事业、爱情、人群会有许多渴望,或许成功,或许失败,但都是艰辛经历。开心也是一天,悲切也是一日,何不试试:不忘初心,不竭努力,不求回报,不断完善,追求完美,追寻阳光,追逐梦想,一切都会很充实很舒适很惬意很快乐!</p><p class="ql-block">回望军营——</p><p class="ql-block"> 我似乎等待又一次点名,</p><p class="ql-block"> 当立正的口令骤然响起,</p><p class="ql-block"> 昂首挺胸</p><p class="ql-block"> 再显起军人的血性!</p><p class="ql-block">回望军营——</p><p class="ql-block"> 寻觅已消失的战斗青春,</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方山又现眼前,</p><p class="ql-block"> 那山那水</p><p class="ql-block"> 那日复一日的号声!</p><p class="ql-block">回望军营——</p><p class="ql-block"> 心中又燃起火热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礼堂排练团结紧张有序</p><p class="ql-block"> 拉练演出</p><p class="ql-block"> 活力四射格外有劲!</p><p class="ql-block">回望军营——</p><p class="ql-block"> 感觉到岁月深深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野营拉练我们同甘共苦,</p><p class="ql-block"> 汽车搭台</p><p class="ql-block"> “列车高歌向前进”。</p><p class="ql-block">回望军营——</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美好时光又重映,</p><p class="ql-block"> 男表女表节目回味无尽,</p><p class="ql-block"> 台上台下</p><p class="ql-block"> 欢声笑语再现军民情!</p><p class="ql-block">回望军营——</p><p class="ql-block"> 重新看到那熟悉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曾经笑着闹着一起渡过,</p><p class="ql-block"> 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军营里留下的兵情!</p><p class="ql-block">回望军营——</p><p class="ql-block"> 永恒的动力铭刻每个人,</p><p class="ql-block"> 无论你走到那里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军营磨励</p><p class="ql-block"> 鼓舞当下激励前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