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亚市吉阳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题研修培训项目

京海阳光教育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日早上,三亚市吉阳区小学语文、中学英语、中学道德与法治、中学物理、中小学美术和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师集中三亚市吉阳区丹州小学一楼报告厅,参加“2025年三亚市吉阳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题研修培训项目”开班仪式。</p><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旨在以全面提升三亚市吉阳区四年级、八年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以深化新课标理解,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为主题,在3月2日、8日和9日分别对各学科教师开展培训学习。</p> <p class="ql-block">  开班仪式由三亚市吉阳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吉德询进行主持开班,三亚市吉阳区教育局副局长夏夕霞、首席顾问李致洪出席开班。</p> <p class="ql-block">  今日培训特邀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美术教研员周晓阳、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琴玉、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英语教研员吴晓、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物理教研员王理想、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毛晶璇、龙华区教学研究室中小学体育教研员林智做学科授课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主题研讨和现场考核。</p> <p class="ql-block">  首席顾问李致洪对三亚市吉阳区各学科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对如何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对参训教师进行要求:</p><p class="ql-block"> 一、提升专业素养:教师应持续学习学科前沿知识,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教学。</p><p class="ql-block"> 二、精心设计教学: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制定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p><p class="ql-block"> 三、加强师生互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认真倾听学生想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动力。</p> <p class="ql-block">  三亚市吉阳区教育局副局长夏夕霞对现场的专家和参训教师们表示欢迎,对本次培训项目进行解读,培训项目精心构建了以专题讲座、主题研讨及现场考核为核心的多元化培训体系。</p><p class="ql-block"> 一、通过权威专家的专题讲座深入解读,帮助教师全面理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基本要求。</p><p class="ql-block"> 二、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p><p class="ql-block"> 三、通过考试的方式,全面评估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教学能力水平。</p> <p class="ql-block">  三亚市吉阳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吉德询对参训教师提出几点要求:</p><p class="ql-block"> 一、转变身份,以学习者的心态认真学习,做好笔记。</p><p class="ql-block"> 二、多向专家请教问题,在主题研讨环节积极互动交流。</p><p class="ql-block"> 三、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把所学知识带回学校,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四、遵守培训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顺利完成当天培训学习。</p> <p class="ql-block">  小学语文学科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琴玉老师带来《基于学业质量评价变革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考》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王琴玉老师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卓越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重点主持儿童诗读写绘、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研究项目。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致力于海南岛儿童阅读的推广,期待用阅读照亮儿童未来的路。</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立足本区域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学业质量评价新要求,聚焦小学语文“情境化”“实践性”命题趋势,解析小学语文命题策略,引导教师实现教学思维转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整体提升。</p> <p class="ql-block">  中学英语学科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英语教研员吴晓老师带来《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行动——学业质量检测分析与反馈改进的研究和实践》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吴晓老师是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海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兼任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英语学科指导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分析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随后吴老师提出学业质量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改进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增量为导向的学业质量检测分析与反馈改进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工具,它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业质量的持续监测和分析,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改进建议。</p> <p class="ql-block">  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由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毛晶璇老师带来《基于新课标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评价分析与教学实施》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毛晶璇老师是海口市义教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研究项目组组长,海南省教学能手,海南省琼台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攻关团队成员,海南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和命题研究攻关团队成员。</p> <p class="ql-block">  毛老师首先强调了优效备课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备课应涵盖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方面。毛老师鼓励教师们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案例、视频、图片、实践活动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强调了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正确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要求,才能设计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活动。建议教师们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实施建议,将其作为设计教学的重要参考。毛老师强调,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毛老师指出,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可衡量性,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p> <p class="ql-block">  中学物理学科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物理教研员王理想老师带来《新课标理念下的物理新教材解读与实践》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王理想老师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物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海南省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海南师范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首先介绍了新教材的修订背景与原则,强调了新教材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宗旨贯穿了整个新教材的设计与编写过程。他提到,新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探究、综合和实践特点,旨在通过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全面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随后,王老师详细解析了新教材的结构体系,从章节安排、知识点分布到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他指出,新教材在结构上更加科学合理,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又注重了知识的连贯性和递进性,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为了加深教师们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应用,王老师还分享了一系列实践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知识点的教学实践,展示了教师们如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新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案例,教师们不仅看到了新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中小学美术学科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美术教研员周晓阳老师带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及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周晓阳老师是正高级教师,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海南省教育学会美术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  周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参会教师带来了一场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专业分享。讲座中,周晓阳老师首先强调了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美术学科,他指出了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旨在通过美术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阐述美术课程理念时,周老师特别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他认为,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艺术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了加深参会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应用,周老师还分享了一系列教学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和课程理念,还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案例的解析,教师们对如何在美术课堂上实施新课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p> <p class="ql-block">  中小学体育学科由海口市龙华区教学研究室中小学体育教研员林智老师带来《聚焦核心素养:体育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与创新》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林智老师曾代表海南省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被评为海南省第五届教坛新秀,海口市“最美教师”、海口市骨干教师、海口市教研骨干教师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  林老师作为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参会教师提供了一场思想碰撞与智慧启迪的盛宴。讲座伊始,林老师深入剖析了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价值导向,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更要注重培养其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面,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这一阐述为整个讲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后,林老师详细解读了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包括课程目标的调整、课程内容的优化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等。他特别指出,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变化,林老师逐一列举了新课标中新增或调整的项目,如体能模块、球类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等,并分享了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这些内容的策略和方法。他强调,体育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p> <p class="ql-block">  下午是主题研讨:各学科专家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和质量监测的标准,如“如何设计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方案”“如何有效实施跨学科教学”“如何进行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等。每个学科选取一两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p><p class="ql-block">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p><p class="ql-block"> 通过下午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参训教师们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们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p><p class="ql-block"> 众多优秀案例和经验为参训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借鉴。无论是情境创设、项目式学习、实验探究,还是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等,都为教师们打开了教学方法创新的大门。教师们表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p><p class="ql-block"> (三)团队协作与交流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这种团队协作与交流的氛围让教师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教师们不仅解决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还拓宽了教学思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们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与同事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实现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主题研讨环节,通过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为参训教师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教师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知识、更新了理念、改进了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义务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这些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引下,吉阳区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将迎来新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最后,对所有参训教师进行笔试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全面评估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教学能力水平。笔试内容紧密围绕培训主题和目标,涵盖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基本要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质量监测的目的与方法等方面。</p> <p class="ql-block">  笔试题目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既考察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又考察其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以全面评估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培训后的交流中,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研修培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他们不仅从专家和同行身上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在与其他教师的互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困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许多教师表示,回到学校后,他们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吉阳区义务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这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也为吉阳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吉阳区的义务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