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掉在地上啦

青青果辛巴

<p class="ql-block">成长的小故事:面条掉在地上啦</p><p class="ql-block">奶奶在厨房准备煮面条,叫小明(男孩六岁)帮忙把面条送过去,小明急忙跑向冰箱,打开冰箱门拿出面条,却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奶奶知道后,在厨房一顿吼,小明就不知所错的站在原地。 </p><p class="ql-block">辛巴语: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奶奶大吼过后,小明会是什么样的想法?他会不会觉得奶奶吼他是为他好,是在帮助他成长,如果是这样的话,小明为什么还是不知所错的站在原地,显然不是,小明听到了奶的吼声,可能有害怕的感觉,可能就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做?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当时我走过去蹲下来问小明,现在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他听到我的问话后,立马就把干净的面条捡起来放在餐桌上的干净盘子里,然后去阳台,拿了扫帚和垃圾铲把脏了的面条扫进了垃圾桶,其实孩子知道该怎么处理,只是因为奶奶的吼声,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了。</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有部分家长喜欢用吼、骂,甚至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怕自己,其实这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也会让孩子学会不尊重人。人在做事情时候都会犯错误,要么熟练度不够,要么本身就不会等等,我们只要找到解决的办法就行了,很多人却因为犯错误的负面情绪而内耗着。</p><p class="ql-block">这个小故事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当孩子犯错时,家长的情绪化反应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或不知所措,而不是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p><p class="ql-block">1. 当奶奶大吼时,小明可能会感到害怕。六岁的孩子对成年人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尤其是来自亲近的人。奶奶的吼声让他感到紧张,甚至可能让他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但他并不清楚具体该怎么做来纠正错误。所以,小明只能站在原地,或许在等待奶奶接下来的惩罚。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情绪上,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上。</p><p class="ql-block">2. 奶奶的吼声可能是出于好意,希望小明能记住这次教训,下次不再犯错。然而,这种方式并没有真正帮助小明成长,反而让他感到害怕和困惑。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理解、引导和支持,而不是通过吼骂或责备来让他们感到内疚或恐惧。奶奶的做法是好心办坏事,现在有很多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带孩子,有的家庭确实是父母没时间,但有些家庭却是父母有时间有能力,也是爷爷奶奶带的。</p><p class="ql-block">3. 当我蹲下来问小明该如何解决问题时,他立刻知道该怎么做。这说明孩子其实有能力处理问题,只是需要冷静的引导和鼓励,而不是情绪化的责备。</p><p class="ql-block">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很多人觉得犯错误是一件很出丑的事情,必须得受到羞辱后,才会做得更好。古人云:知耻而后勇。可能让更多的人坚定这样的信念。其实有些事情,我们大可不必去羞辱孩子,应该去尊重孩子,让孩子去思考当下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我们看重的应该是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自己情绪化的泛滥。(温馨提示:有些家长因为自己本身过得不幸福,所以在生活中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发怒,这部分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