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树皮制衣传承人,古老民族优秀史</h3> <h3>张书,哈尼族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树皮制衣景洪市级传承人。在传承树皮制衣,创新发展和研究推广中具有贡献的传承人。</h3> <h3>书皮制衣是哈尼民族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中,利用自然界的植物树皮,为抵御外来生存环境的侵袭而发挥聪明才智由祖先独创的一种生存技艺方式。树皮制衣已具有千年的历史。</h3> <h3>张书作为一个哈尼族的后生对树皮制衣有着无限的情怀。每每看见时代发展变化的进步,就越发常常勾起对古人技艺的思念于探究。在这即将失传的过程中有先辈们的心血和汗水,聪明与才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一探究竟。</h3> <h3>2003年,面对树皮制衣仅存三位古稀老人的困境,他毅然决然放弃外出打工发展的机会,坚守山寨,开始了抢救性的树皮制衣这一蕴含先辈智慧与聪明才智的技艺传承之路。为此他访遍有此技艺的老人,潜心研究,悉心揣摩,越发对古人的智慧所打动,励志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发扬光大。</h3> <h3>他在走访的过程中,悉心研究古法制衣的“选树取皮、浸沤捶拓、清洗凉晒”等古法制衣技法,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总结提高,终于形成了一套继承古法又有创新的树皮制衣体系。为传这一民族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3> <h3>在传统的制衣过程中,常常纠结于受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材质发生变异的难题,他通过反复研究实验发明了“树皮纤维稳定处理技术”为这一古老技艺赋予新的活力。</h3> <h3>树皮制衣以传统为根基,以现代的科技手段和审美理念,予以树皮制衣犹如凤凰涅槃般焕发出时代的魅力色彩。</h3> <h3>2009年,他的作品(雨林魂)参加北京“我从远古走来”56个民族服饰设计大赛中,以传统的手法,呈现哈尼族“山神树灵”图腾符合,融入现代美学设计理念,以树皮衣与植物染相结合的创新思维获得全国大赛第八名的好成绩,成为树皮制衣传承的翘楚者。</h3> <h3>2020年其作品亮相厦门“艺路同行,文艺厦门”非遗展演,声名鹊起,让千年的树皮制衣技艺在海内外引发文化共鸣。</h3> <h3>树皮制衣是一件体力和脑力都十分付出的技艺,为了寻找合适的原材料常常爬山涉水,早出晚归。张书告诉我:我的作品总在瞬间的灵感之间有所得。我常常为如何传承创新,绞尽脑汁,费尽心计,经常独自一人去山林树木间寻找灵感,去深山密林感悟先辈的生存状态,有了想法马上付诸行动。这样的作品才具有唯一性和独创性。</h3> <h3>一件称心如意的作品,总是在不断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们哈尼族生活中深山丛林之中,自然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灵感。我也在这里找到存在的意义和追求。能把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贡献就是我的方向。</h3> <h3>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炎热的阳光下,捶打清洗晾晒原材料,这样一个哈尼族汉子脸上的汗珠点点散落而下时,黝黑的皮肤里透露出那一丝丝的憨笑,却让我心受感动和敬意:坚强而执着的哈尼族汉子。</h3> <h3>他在这个山寨里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实现着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于担当。为适应时代的需求,他开发制作的树皮为主的手提袋,着以植物的果实为点缀的时尚产品,为树皮制衣这一古老的技艺驶入时代的轨道开辟了方向。那小小的LG标识牌都为我们带来了惊喜和希望。他以树纤维的汁液为墨,以不停的捶打的木锤为笔,以手中飞舞的针线为思维空间,不断地在传承与发展中书写着人生的梦想。</h3> <h3>幽静的山寨,漫野肆意生长的植被把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演绎的活灵活现,只有再这样的环境才能放下一切,去追寻诗与远方。这又在这样的山寨才能汲取先辈的营养与滋润。我默默在心灵深处祝愿这个山寨的哈尼族汉子在实现梦想的生活中所愿即所得,为非遗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br><br>2025年3月1日于景洪市勐龙镇贺南东新寨采访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