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乱世中,只有三国时期最为人所熟知?

千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乱世中,只有三国时期最为人所熟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国的故事向来是很能引起许多人的想像力与兴趣的。这也是很自然的。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1)春秋到战国,(2)楚汉之争,(3)三国,(4)南北朝,(5)隋、唐之际,(6)五代十国,(7)宋、金分立的时期。这七个时代之中,南北朝与南宋都是不同的民族分立的时期,心理上总有一点“华夷”的观念,大家对于“北朝”的史事都不大注意,故南北朝不成演义的小说,而南宋时也只配做那偏于“攘夷”的小说(如《说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馀五个分立的时期都是演义小说的好题目。分立的时期,人才容易见长,勇将与军师更容易见长,可以不用添枝添叶,而自然有热闹的故事。所以《东周列国志》,《七国志》,《楚汉春秋》,《三国志》,《隋唐演义》,《五代史平话》,《残唐五代》等书的风行,远胜于《两汉演义》,《两晋演义》等书。但这五个分立时期之中,春秋、战国的时代太古了,材料太少;况且头绪太纷烦,不容易做的满意。楚汉与隋、唐又太短了,若不靠想像力来添材料,也不能做成热闹的故事。五代十国头绪也太繁,况且人才并不高明,故关于这个时代的小说都不能做好。只有三国时代,魏、蜀、吴的人才都可算是势均力敌的,陈寿、裴松之保存的材料也很不少;况且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了许多杂书的材料,很有小说的趣味。因此,这个时代遂成了演义家的绝好题目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中国这多乱世中,只有三国时期最为人所熟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1)春秋到战国,(2)楚汉之争,(3)三国,(4)南北朝,(5)隋、唐之际,(6)五代十国,(7)宋、金分立的时期。唯有三国时期最为人熟知,最为有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史书记载材料丰富。三国志留下的材料多,还引用了许多杂书的材料,很有小说的趣味。容易被文史学家采用,容易被人记住传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三国时期存在的时间长短刚好合适。春秋、战国时代太古了,材料太少,不容易编辑,南北朝与南宋都是不同民族分立的时期,心理上总有一点“华夷”的观念,大家不太重视“北朝”的史事,楚汉、隋唐之乱又太短,没有太多有名的故事和特别鲜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人物形象典型,三国鼎力容易被人记住:如五代十国头绪很繁,而且人物形象不太高明,值得传颂。三国里的形象亦正亦邪,尤其刘备被刻画的只正不邪,颇具儒家领导人大风范。符合传统文化审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三国势均力敌,相互联系。一定时期三国不分上下,有政治经济军事往来或斗争,各主都各有其长,都有安定天下,造福一方的本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历朝历代文人学者乐于传承,诗歌、评剧、小说、戏曲、电视剧等各种形式不断,且经典流传,雅俗共赏,有利于传承传播创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的《赤壁赋》,还引出了一段文赤壁和武赤壁的公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这些都是以三国为载体的中华文明瑰宝,是高考必考,学文必背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