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玄钟

<p class="ql-block">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求雨山上,主建筑核心区为“金陵四家名人纪念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求雨山曾是古代人们设坛求雨的地方,为纪念“金陵四家”——当代书画艺术大师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纪念馆于1992—2006年相继在南京浦口的求雨山上建成,为纪念馆群落,总称为南京求雨山名人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边就是林散之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林散之纪念馆1988年元月3日奠基,1992年12月6日一期工程完竣,1996年8月续建二期工程,1997年11月20日竣工开馆,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2100㎡,展览面积480㎡,展线长157米,馆内建筑群呈明清园林风格,高低参差,错落有致,馆内主要建设有主展楼——散木山房、碑廊、求雨山书画院等。馆藏林散之书画作品5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7件。</p><p class="ql-block">林散之纪念馆较大,照片也多,请看我美篇有专篇介绍(此处略过)。</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向南步行100米,就是萧娴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主展厅,名“蜕阁”。</p> <p class="ql-block">萧娴纪念馆1997年8月26日奠基,1998年11月15日竣工开馆,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600㎡,展览面积400㎡,展线长100米,主展厅仿汉唐风格,萧娴故居仿照萧老生前居住的南京百子亭后房屋式样建造,馆内主要建设有主展厅——蜕阁、萧娴故居、萧娴墓等。馆藏萧娴先生书法作品100余件。</p> <p class="ql-block">萧娴(1902年11月—1997年1月16日),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贵州贵阳人,中国当代女书法家。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员,工诗文,善书画。萧娴幼承庭训,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字闻名乡里。1964年被吸收为江苏文史馆馆员。1981年,江苏省南京市文联为她在江苏美术馆举办书展,历时一月盛况不衰,这次书展充分显示了她的艺术水平和风格,是建国以来江苏省最盛大、历时最长、观众最多的书展之一。1984年调入江苏美术馆,专门从事创作;1997年因病离世,享年95岁。</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纪念馆陈列的部分作品。</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院墙也是碑廊。</p> <p class="ql-block">展馆后面院子也是墓园。</p> <p class="ql-block">萧娴与丈夫江达合葬墓。</p> <p class="ql-block">  “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坛。” 康有为对其女弟子萧娴所题赞词,镌刻在萧娴先生墓后巨幅花岗岩背墙上。</p> <p class="ql-block">展馆南面是萧娴故居,仿照萧老生前居住的南京百子亭房屋建造。</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外墙。</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后门,从这个后门出来可以直接到高二适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萧娴纪念馆(左)和林散之纪念馆(右)之间的路。这条路绕过萧娴纪念馆,也可以到达高二适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竹林和梅花。</p> <p class="ql-block">从萧娴纪念馆后门出来,就看到高二适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高二适纪念馆1998年11月15日奠基,1999年元月破土动工,2000年元月8日竣工开馆,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1200㎡,展览面积700㎡,展线长130米,主展厅呈风车状,依山而建,馆内主要建设有主展厅、碑廊、高二适墓等。</p> <p class="ql-block">‌高二适(1903年-1977年),原名锡璜,号舒凫、麻铁道人等,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兴泰镇小甸址人(解放前属江苏东台)。他是20世纪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尤其擅长草书,与黄宾虹、白蕉、李志敏合称“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p> <p class="ql-block">他的书法作品深受王羲之、张旭等古代书法家的影响,笔力矫健,草法精绝。此外,高二适在文史哲、诗词方面也有着深厚的造诣,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作品。</p> <p class="ql-block">高二适断乎是当今南京学者中的真正奇男子。学者而为奇男子,在学问精深之外,更需一种比学问还要难的品性,就是他在1965年和郭沫若那场笔墨官司而撰写的著名文章《(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中所说的“吾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展出的部分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1977年3月,高二适在南京病逝。(遗漏了墓园照片,本图片来自百度图片)</p> <p class="ql-block">回到停车场,向西北方向顺路步行150米左右,到了胡小石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胡小石纪念馆于2003年8月奠基,2004年8月主体建筑封顶,并于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20亩,主体建筑面积为1300平方米,建筑风格仿照南京民国时期的风格。馆内设有大门、墓园等设施,展览区包括序言厅、主展厅、综合厅和多媒体厅,展示了胡小石的书法作品和信笺等藏品‌。</p> <p class="ql-block">胡小石(1888-1962),原籍浙江浙江嘉兴,生长在南京,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晚年别号沙公、子夏等。历任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的文字学家、史学家、诗人、书法家、艺术家和国学大师。始学于李瑞清,从殷周金文学起,篆隶楷均达高深境界。曾撰写《中国书法史》,可惜散失于“文革”中,辛存《书艺略谈》、《胡小石论文集》。</p> <p class="ql-block">胡小石亦是金陵书坛的泰斗。早年受梅庵先生的指点,始学北碑《郑文公碑》和《张黑女墓志》,从此笔力沉着,书艺大进。后于篆、隶、行、草全面钻研,书法博采众长,自成一体,世所公认。他生前曾为南京不少地方题过名。其中最显眼的有三处:一为梅园新村的“中共代表团原址”铜牌;二为“南京博物院”院名;三为鼓楼的“曙光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展馆部分陈列作品。</p> <p class="ql-block">胡小石使用的部分印章。</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主馆依山而建,从主馆北面顺小径下坡就到了墓园。</p> <p class="ql-block">胡小石教授和夫人杨秀英合葬墓。</p> <p class="ql-block">起名“ 蜩庐”是因为: 1950年,胡小石先生购买了南京市天竺路21号洋房,名之为“蜩庐”,至1962年去世前皆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胡小石与高二适、林散之和萧娴被合誉为"金陵四老"。四老之间,面貌不同,追求各异,相互砥砺,各臻异响,并以群体集中的呈现彪炳现代书史。林散之绍接黄宾虹清逸超然;高二适以章草风骨高昂古雅;胡小石受业清道人雄深劲健; 萧娴则承康有为而致广大精微,堪称女中圣手。</p> <p class="ql-block">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免费参观,时间:每天9:00-17:00,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也可以搜索求雨山文化名人官网,在线上展厅参观欣赏四个展馆的全部展品。</p> <p class="ql-block">如果到现场参观,记得到山顶凭吊一下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渡江战役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林散之先生题字。</p> <p class="ql-block">原纪念碑1957年4月建于江浦县凤凰山上,1999年4月移建求雨山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玄钟2025.2于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