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祭 奠 . 飘 荡 的 忠 魂</p><p class="ql-block">一一2025.中国远征军滇西清明祭典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口 记者: 李 五 一 灿 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君不见 汉终军 弱冠系虏请长缨</p><p class="ql-block"> 君不见 班定远 绝域轻骑催战云……</p><p class="ql-block"> 弃我昔日笔 著我战时衿</p><p class="ql-block"> 一呼同志逾十万 高唱战歌齐从军</p><p class="ql-block"> 一一节选《中国远征军军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自1931年9.18 事件起,中国就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很快东北丢失、中国大片国土被侵。接着上海失陷、南京失陷、武汉失陷……。顷刻, 亡国的阴影笼罩在中华大地。</p><p class="ql-block"> 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全国人民在最高统帅的号召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担起了抗日救国的重任。在正面战场上,国军与日宼展开了22次大会战。牺牲了320多万将士。其中有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姓名,更不要说能找到他们的墓碑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他们还有很多人没有回家。八十多年了,他们早已融入到异域他乡的泥土之中。在空荡的荒野上,到处飘荡着他们不屈的忠魂。</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青丝染雪。八十年,稚童成翁。但是我们无法模糊一个民族对历史的铭记!</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来了。</p><p class="ql-block"> 无数个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及抗战老兵的后人、代表着千百万个民众从海外、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了云南边陲。</p><p class="ql-block"> 他(她)们捧着鲜花、带着祭酒、怀着对先烈敬仰的心情,来到了当年中国远征军抗战的遗址。祭奠我们的民族脊梁,追思我们的抗战英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女士敬献</p> 新党主席吴成典先生敬献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松山垂首、怒江呜咽,素花如海、哀音低迴。</p><p class="ql-block"> 3月31日一4月2日的滇西清明祭活动,由远征滇缅国际文化策划中心、中国国殇网、中国驻印军历史文化协会主办。</p><p class="ql-block"> 德宏关爱抗战老兵团队、腾冲蚂蚁公益团队、畹町远征军后人团队协办了这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将在龙陵松山、芒市、畹町、腾冲国殇园等地举行。</p><p class="ql-block"> 来自大洋彼岸、台湾地区及全国各地的中国远征军后人、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南侨机工及修筑滇缅公路民工的后人、当地群众近二百余人参加了今天的祭典仪式。</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女士、新党主席吴成典先生,委托参加活动的台湾抗战老兵后人送来了花圈;国际洪门中华总会主席刘沛勋先生也敬献了花篮。</p><p class="ql-block"> 从祖国宝岛台湾赶回来的抗战老兵后人、台军退役少将杨思圣、及抗战老兵后人曾宪国、罗台清三位先生,也回国参加了这次清明祭典活动。</p><p class="ql-block"> 3月31日早上,队伍出发了。大家经过了七O七小镇和孩婆山战斗遗址,然后顺着怒江来到了这座曾被称为“一分钟改写了中国历史”的惠通桥。</p><p class="ql-block"> 八十多年过去了,桥身铁索上斑驳的痕迹,满留着历史的沧桑。奔湧的怒江从桥下滚滚而过,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在向大家诉说着当年中华民族深重的苦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钟,大家在103师纪念碑前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中国国殇网负责人段国庆老师主持了祭奠仪式并作了讲话。</p><p class="ql-block"> 接着台军退役少将、中国远征军后人杨思圣作了发言。他说: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清明节,我们从台湾来到云南为革命先烈祭扫,内心非常沉痛。我们悼念我们的前辈,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流血牺牲。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的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给我们后人换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但是,今天在台湾民进党赖清德之流,不顾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大搞台湾独立,鼓吹“海峡两岸互不隶属”“中国大陆是境外势力”的言论,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两岸同胞的感情。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我们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希望早日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以告慰我们的革命前辈”。</p><p class="ql-block"> 最后,中国远征军联谊总会杰尔文森秘书长也作了发言。</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国殇网负责人段国庆同志主持了祭奠仪式。</p> <p class="ql-block"> 抗战老兵后人、台军退休少将杨思圣先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松山雕塑园,是纪念在滇西抗战中牺牲的抗战英雄,是滇西抗战遗址中地标性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龙陵松山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山地攻坚战之一。展现了1944年6月4日至9月7日滇西缅北战役中关键一战。也是中国远征军对日军的重大反攻一战。这场战役展现了中国远征军巨大的牺性和惨烈。这为后来的大反攻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在猛岭坡战斗中,战况极为惨烈。当年88师263团傅碧人团长,亲自带领全团官兵与日军进行了浴血奋战,阵地九易其主,双方打的血肉横飞,惨不忍睹。263团全团官兵伤亡500多人,团长身受重伤,躺在地上,还仍然坚持指挥作战。</p><p class="ql-block"> 1营2连是263团的第一梯队,担任的任务是从左边突击、消灭日军重机枪阵地。当战士们冲锋到一块开阔地时,日军的几挺重机枪一齐开火,倾刻间血雾飞溅。几分钟时间便阵亡了30余人。上尉连长也身负重伤。</p><p class="ql-block"> 其他部队,同样惨痛 : 新39师剩下不足百人、新37师117团3营官兵全部阵亡,无一幸存……</p> <p class="ql-block">傅碧人将军(国民革命军71军88师263团团长。后升任88师少将参谋长、14兵团118军298师独立师中将师长)。在龙陵猛岭坡战斗中曾负重伤。</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雕塑园,是中国远征军标志性群体雕像,这里有雕塑家李春华老师捐赠的402尊雕像。特别是稚气未脱的娃娃兵的方陣,更是引起了大家的无比痛惜。</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大家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李春华老师就创建雕塑群的意义、发展经过给大家作了重要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李春华老师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松山。他说,作为一个雕塑艺术家,宣传抗战是自己的社会责任。</p><p class="ql-block"> 为了宣传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李老师在松山又开始了新的雕塑“远征甬艺术园”的创作。自去年下半年起,一个人就去了松山,白天黑夜地都在搞设计、搞创作,春节都在工地上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感谢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艺术享受。李老师您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來自祖国各地及台湾的抗战老兵后人代表作了发言。</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联谊总会秘书长杰尔文森就今天的活动作了总结性的发言。</p> <p class="ql-block"> 明天,将赶往芒市、畹町、腾冲国殇园继续开展祭奠活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 策 划、总 指 挥 : 杰 尔 文 森</p><p class="ql-block">历史顾问、现场主持: 段 国 庆</p><p class="ql-block">文字统筹、记者、编辑: 李 五 一</p><p class="ql-block">一线记者: 灿 熙</p><p class="ql-block">摄影摄像: 灿 熙 石志明 吴 俐</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 五 一</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全集》大辞典入集摄影家</p><p class="ql-block"> 中国资深摄影家(老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九州摄影》杂志社签约摄影师</p><p class="ql-block">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江西省摄影家协会终身会员</p><p class="ql-block"> 江西《初中生之友》杂志社“神州走笔 ” 栏目特约作家</p><p class="ql-block"> 九江市青年摄影家协会首任会长</p><p class="ql-block"> 九江市浔阳区第五届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曾荣获 九江市“十佳记者”称号</p><p class="ql-block"> 九江广播电视报首席摄影记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