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7日,方城县县级教学大比武活动实验初中赛区圆满落幕。方城县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潘星月凭借一堂以鲁迅《朝花夕拾》为蓝本的创新情景教学课,以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生动的课堂设计脱颖而出,在县一初中名师工作室的指导下,斩获赛区第一名。 </p> 以“拍摄任务”激活经典 课堂设计紧扣核心素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次赛课中,潘星月老师以“走进鲁迅的爱恨世界”为主题,模拟央视《故居听书》栏目组拍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三个环节深度解析文本。任务一“选人物”,学生分组讨论鲁迅笔下“爱与恨”的代表人物,制作人物名片并阐述理由;任务二“拍镜头”,学生结合具体事件还原人物形象,如通过“阿长买《山海经》”展现鲁迅对淳朴善良的赞美,通过“衍太太教唆呼唤父亲”揭露了衍太太的虚伪和迷信;任务三“悟情感”,结合时代背景探讨鲁迅“爱恨交织”的精神世界,理解其批判背后的深沉家国情怀。 </p> <p class="ql-block">课堂全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形式,将文学赏析转化为实践体验。潘老师巧妙运用“拍摄任务”驱动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又引导其感悟鲁迅作品的人文内核,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学科融合”与“素养导向”的理念。 </p> <p class="ql-block">赛区评委组对潘星月的教学设计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以新颖的情境任务重构经典阅读课堂,将鲁迅的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相联结,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尤其在“爱恨辩证”环节,学生结合鲁迅生平与创作背景,提出“恨源于大爱”的深刻见解,展现出高阶思维品质。评委指出,潘老师的课堂不仅落实了知识目标,更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批判性思维,是“文学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优秀范例。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参与课堂的学生表示:“通过设计拍摄镜头,我们仿佛走进了鲁迅的回忆,更理解了他对长妈妈的感激、对封建礼教的愤怒。这样的课堂既有趣又有深度!”</p> <p class="ql-block">方城县教学大比武活动旨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发掘优秀教学案例。潘星月老师的获奖,彰显了我校在语文教学创新中的探索成果。县一初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清岭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鼓励教师立足传统文化,开发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特色课程,让经典文学作品焕发时代生命力。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