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号:7206150</p> <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永远有人问,为什么美好的总是在昨天?那是因为,我们都不知不觉地爱上一个词,叫怀念。</p><p class="ql-block"> —— 白落梅</p> <p class="ql-block"> 就要进石潭村口,那座老桥静守在时光里,如故人相见。</p> <p class="ql-block"> 用午餐的这家饭店不是第一次来了,院后诱人的猪腿腊肉在闲散的午后竟然有着一点不一般的安适精致的氛围感。</p> <p class="ql-block"> 今天非常运气,可以将车直接开上山来,见到了熟悉的指路牌。</p><p class="ql-block"> 记忆无言,竟然会收存着曾经走过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那年的春天到来过这里。记忆里是细雨和油菜花香在悱恻缠绵。在这间廊桥般的路亭里躲过了那场春花碎雨。</p> <p class="ql-block"> 我的回忆一直留守在记忆里的这片妖娆起伏的山峦。</p><p class="ql-block"> 记忆会凋零,也会绽放。就像一朵花,即便舍弃了香,也要努力保持花最初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你若不来,这漫山的梅艳如何在我的笔下盎然相见?</p> <p class="ql-block"> 这许多的姹紫嫣红,惊艳了红尘记忆里的那段苍绿的流年。蓦然间让我对这片粉艳开始有了宿命般的眷念。</p> <p class="ql-block"> 放进来这张七年前的旧照。往事就是这样,当你想要记起的时候,发觉原来快要忘得差不多了,可你愈想要忘记,却一直在心头萦绕。</p> <p class="ql-block"> 到达了下汰村的观景台。旧忆里的深情拖着长长的回记在时光的滤镜里仍旧做着挣扎样的摇曳,春光里的这场触景又将填充日后的几番生情?</p> <p class="ql-block"> 昌溪边的这颗树,让我心里融活了陌生了的记忆场景。</p> <p class="ql-block"> 被世人称为“古歙南乡第一村”的昌溪,分上村和下村,上村为吴氏古村,下村为周氏古村。“吴茶”和“周漆”是昔日昌溪徽商的名门望族。</p> <p class="ql-block"> 这座周氏家祠,在尘来尘往的岁月里得幸保存下来,馈赠后人一封精美的古建记录。</p> <p class="ql-block"> 在这座家祠里,幸会垂暮之年的周良荣老先生,他是昌溪周邦头的家族传人。教师出身的他,已经独自守望家族的荣耀二十多年,于乡土方誌多有著述。老先生兴致勃勃地缠着我聊着周氏的陈往故事,声情并茂地唱着申遗了的徽戏小曲,忧心着后继的传承。家祠大门上的这两幅门神像便是出自老先生的丹青手笔。</p> <p class="ql-block"> 昌溪古镇曾经的荣耀之地。</p> <p class="ql-block"> 吴家大祠堂毫不掩饰当年的门庭显赫。</p> <p class="ql-block"> 放上一张七年前拍过的三眼井的照片,为了不遗落那次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太湖祠的门坊头上有着明太祖朱元璋的御笔亲赐的第一世家。</p> <p class="ql-block"> 幸存下来的这处陈迹,宛如一页泛黄了的古籍供往来者阅读。</p> <p class="ql-block"> 油菜花已经开始了她的绽放,即将开始轮到她上场装扮这里的明媚春光。春风再起的时候,每一朵花都会有自己应得的归属。</p> <p class="ql-block"> 回望那处百媚千红的梅花坡,盛放得那么有情感,如年华初好的模样。石潭的这处红梅,用一场恣意浩荡的盛放,支付了春天二月恩典的这样时光。</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早春二月,和着春风,走过昌溪,走过石潭,左手锦瑟,右手流年。</p><p class="ql-block"> 流年如风,隐世辉煌。曾经的高堂阔厅,都成了烟云过往。卸妆后的故事已经半老,烟火的风语不觉也开始轻慢了那些曾经以为的长情。</p><p class="ql-block"> 世事无常,皆是注定的轮回时光。无须太多的感叹,毕竟我们也都是平凡的俗人,都是在平淡的岁月里,做着庸常的自己,流年生芳。</p><p class="ql-block"> —— 2025年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