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u>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u></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u>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u></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u> 庄子《南华经-德充府》</u></b></p> <div>“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br></div><div>10月24日上午,踏上两千年剑门古道,往来于剑门关内外,饱览那里的奇险而秀美的风光,体验“蜀道之难”后,将近下午三时,我们来到剑门景区另一景点“翠云廊”。这里“剑阁古柏史话”汉阳铺门柱上的对联,我禁不住欣然一笑——它似对我们上午的观光作了很好的总结。对联曰:</div><div>仗三千里嘉陵源流汉发;览七十峰剑阁秀自天成。</div> <p class="ql-block">(视频:步入翠云廊)</p> 何为翠云廊?这里有介绍。<div>清康熙三年(1664年),剑州知州乔钵感慨“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皆合抱,如苍龙蜿蜒,复不见日”。故作“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以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错莫剑门路”。后人将诗中的“翠云廊”三字作为剑门蜀道古柏群的雅称,沿用至今。</div><div>“休称蜀道难,错莫剑门路”。老夫我不负这位李姓知州、不虚此行也。<br></div><div><br></div> (图片:翠云廊里的“汉砖柏”,它的树根下压着一块汉代的青砖。景区对此有“汉砖汉柏铭汉德”之誉。当年刘备为嘉霍峻坚守葭萌[今昭化]之功,置汉德县,剑阁县由此始设,汉德县治所亦在今翠云廊上。此砖为早期汉德县之遗物) (图片:压在树根下的汉砖) 由此我们知道,这里是古柏树的天下。而柏树又被国人视为神圣高洁的像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iv>翠云廊这里有专门的诠释。</div><div>剑阁民间认为柏树可以通神——柏树的品格清正,气味芬芳,颜色青翠,情感清纯。古人以其枝叶做成熏香敬奉神灵。每年春秋两度的“文昌出巡”仪式上,家家户户于门前用柏树枝桠燧出烟火,以柏叶熏香设置香案,搭建牌坊,以表达心中的追求、幸福的祈盼、吉祥的愿许,也以致成为累世不改之民俗。</div> (图片:翠云廊里的“夫妻柏”,高27米,胸径1.2米。看着它们并肩而生,相扶相携的情景,我们多会受到感动。再看看下方这些用来祈愿的红布条吧,它们双寄托了多少来此的人们的美好愿望呢) 翠云廊这里还总结出了剑阁柏树的精神——翠云廊的柏树是中国柏树群体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国柏树的文化内涵,它既充满青春的活力气息,又展示出敢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这里的柏树植根于贫瘠,历经雷劈火焚、风摧雪压诸般劫难,虽悬根露爪、枝折臂断、遍体鳞伤,然挺立依旧、昂首向上、苍翠傲世,蔽芾着千年古道。 (图片:翠云廊里“夫妻柏”。两只胳膊两只手,相携千年不白头) 以物喻人,是人类的文化传统。谁又能说柏树的这些精神不是我们这些灵动的人类精神的象征呢。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上,何曾没有风霜雨雪、雷鸣电闪的侵扰呢,而且对于一些人又岂至是侵扰呢。但有一位获诺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他的《老人与海》里说:“人可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倒“。这就是说,人必须挺立着,不能倒下。请跟着我的镜头去看看千年古树,看看它们温不增华。寒不必色的精神风貌,也藉此长长精神吧。 (图片:翠云廊里这一棵柏树,看它的杆枝,年龄不斐吧) <p class="ql-block">(图片:1963年朱德来到翠云廊,此柏被命名为“帅大柏”)</p> <p class="ql-block">(图片:帅大柏的故事)</p> 剑阁以”古柏之乡“著称,面积6万公顷,蓄积量250立方米,境内柏木有5属9种,包括侧柏、剑柏、川柏、刺柏、中山柏、喜玛拉雅柏、滇柏、圆柏、千枝柏等,占全县森林面积的80%以上。翠云廊之古柏被 喻为”蜀道灵魂“”国之瑰宝“”世界奇观“。 (图片:翠云廊里古柏,沧桑不老) 据”汉阳铺“里的介绍,翠云廊这里植柏历史久矣。<div>第一次:秦世皇统一天下起,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命官民在驿道两旁植树表道;</div><div>第二次:三国时,相传张飞任巴西郡(今閬中市)太守时,命士卒、百姓筑路植树;</div><div>第三次:东晋元帝(317——322)武功县(治所在今剑阁县武连镇)民众为培植风脉,大量栽植松柏;</div><div>第四次: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朝廷采纳太常博士范应辰建议,下令在官道杆柏;</div><div>第五次: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诏令陕西及益州转运使司自凤州至成都入川路沿驿道栽植树木,以备其后培修栈道之用;</div><div>第六次: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剑州实行朝廷关于道路树木的栽植、管理、采伐命令,令丞劝谕乡保,遍于驿路两旁栽种杉、松、柏等木。</div><div>第七次: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剑州知州李璧以石砌路,整修官道三百余里两旁植柏十万余株;</div><div>第八次:清乾隆十九年(1754),朝廷诏令在川陕大道两旁、四方村落植树。</div><div>从上可以看出,宋朝有三代皇帝下令植树,应数功劳最大。</div> (图片:翠云廊里这一棵古柏被精心保护起来) 让人惊奇的是这里柏树,虽有千年之龄,然仍显苍翠之姿,精气神十足。 (图片:翠云廊里这棵古拍名“松柏长青树”高27米,胸围3.64米,冠幅8米,活立木蓄积11.6立方米,远看是松,近观是柏,“中国最美古树”之一,2020年评为四川“十大树王”) 景区的管理者们,根据它们的表象特征,让这里的古柏一一有了好听的名字。 (图片:这棵柏树直而端,树龄2300年) (图片:习近平来剑阁视察,寄语“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好”) (图片:这棵柏树让人浮想联翩,有些时候社会的救助也必不可少呢) (图片:这棵柏树在指点江山吧) (图片:这棵柏树值得我们仰视哟) (图片:这棵叫“庞统柏”树龄1700年。公元211年,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同为军师中郎将的庞统随刘备入蜀,于涪城[今绵阳]献策直取益州[成都],西征途中攻拓雒城[广汉]时,中流矢而故) (图片:古树千年为故事,事故树青人称颂) <p class="ql-block">(视频:“先主柏”。先主者刘备也)</p> (图片:阿斗柏,树龄1700年。阿斗不傻,傻了也有人记着) (图片:汉柏汉砖均千古,中化五千韵长存) (图片:景区将习近平主席寄语镌刻于此:保护好、传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