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老家马厩村航拍图</h5> <h1> 我的老家在太行山腹地的山西省左权县。一直到八路军进入之前叫辽县,这里属于太行山东南部,山峦起伏,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虽然比较封闭,但也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我的老家明初以前在山西省洪洞县,明初迁徙到太原、榆次两地,又迁徙到辽县(今左权),先在县城钞库巷和皇母城落脚,后来到离县城12华里的马厩村,至今已经500多年,繁衍20代。可能是在清代早期,由于生活困难,我们这一支部分人家迁徙到了离马厩村11里一个叫安顺沟的地方,一共不到20户人家,这里非常封闭,但环境优雅,吃的是山泉水,漫山遍野长满了各种野果,我在整理我们家族谱时,已经知道在这里生活了9代人了。1937年八路军进驻辽县,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经百姓请愿,边区政府批准易名为左权县。我的父母都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从小与父母聚少离多,基本上是由姥姥带大。所以对祖父祖母确实了解甚少。随着年龄变老,开始注意收集老辈人的资料。好在每年中秋节和春节,我都要与大爷家的二堂姐打电话。都说人老话多。每次与二姐都有说不完的话。时间久了,二姐也进入八十高龄,我们通话也经常聊老辈人的事。二姐虽然没上过几年学,但记忆力特好,这倒是我们李家的遗传。我父亲哥仨都是这样。通过电话交流,祖父祖母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h1> <h5>清代李家族谱总谱原件封面</h5> <h5>清代本族二支族谱是一块白布所画</h5> <h1> 小时候我们当地管爷爷叫“公公”,奶奶叫“婆婆”。至少在我这个年龄段都这么叫,可能叫了上千年或更久。后来,社会发展了,与外面交流也多了,晚辈们开始改叫“爷爷奶奶”。常听父亲讲在他12岁时爷爷就去世了,是奶奶和比他大10多岁的大伯把他和二伯拉扯大。因为家穷,父亲7岁就开始要饭糊口。</h1> <h5>安顺沟牛王庙遗址</h5> <h5>安顺沟已经全部搬迁,只剩下断壁残垣</h5> <h5>安顺沟的古松还在默默守望着这片曾经的家园</h5> <h1><b> 先说我的爷爷</b><br> “七七事变”后,小日本占领华北,还妄图占领全中国,山西成了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蒋介石只给3个师的编制。1937年秋,3 个师先后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其中129师随八路军总部来到我的家乡。八路军总部在我的老家驻扎达5年之久。<br> 我的爷爷生于1890年(农历庚寅,清光绪十六年),可能受文化程度所限,太爷爷给他起名就叫庚寅。爷爷天性胆小,据说连县城都没去过。大约是1940年的一个秋天,爷爷在北坡地上收割莜麦,一对日本兵从辽县最大的红都炮台出来,途经狼牙山山顶下来,当时可能没带翻译,对我爷爷“哇啦哇啦”说些什么。爷爷听不懂他们的鸟语,但从小日本比划中好像是在问路。但他也无法回答明白。这时候,小日本开始发怒,几个日本兵拿枪托在爷爷身上猛打。爷爷个子不高,根本无力反抗,直到被小日本打晕过去。<br> 秋天天短,奶奶把晚饭都做好了,不见爷爷回来,便让大伯、二伯去地里看看怎么回事。到了地头一看,爷爷在地头躺着已经不省人事。大伯摸了摸爷爷的鼻孔,好像还有口气,和二伯轮换着把爷爷背回了家。<br> 奶奶看了看,慌忙熬点小米粥,晾凉一点给爷爷喂到嘴里。过了好大一阵子,爷爷慢慢睁开了双眼,很吃力地讲了小日本打他的经过。奶奶把爷爷的上衣扣解开,才发现背上全是青一块紫一块的。<br></h1><h1> 当时,爷爷他们住的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全是一个家族清代从老家马厩迁移到此以刨山地为生,都是穷得叮当响的户。离最近有私人诊所的大村庄都有14华里路,别说送去治疗,就是医生也请不起。大伯略懂点医道,给爷爷找点止血的草药砸碎敷到伤口处。只听爷爷不断地呻吟,奶奶和大伯他们一直在旁边守着。到了后半夜,只听爷爷咳嗽了几声,嘴里先是吐出些黑血,后来又口吐白沫,一个劲地发抖,好像得了类似“癫痫风”的症状。第二天在更加难受的气氛中熬了一天,第三天一早就离开了人世。只活了50岁。</h1> <h5>八路军使用过的铁锅</h5> <h1> <b>再说我的奶奶</b><br> 奶奶我见过几回,也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从小只记得父亲解放后在南方读书并工作,母亲在县医院后调保健站工作,把我撂到姥姥家。每次回到奶奶家,或许是奶奶看我穿的衣服与农村的小孩不一样,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奶奶是1962年去世的,那时,父亲已经申请调回山西工作。打发奶奶的时候,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买不到棉布,父亲就找人批了几丈石棉布准备做垫子,铺在奶奶的棺材底。奶奶一辈的亲戚说,石棉刺人皮肤,可不能给奶奶用。爷爷已经去世多年,要把爷爷的骨骼从寄埋的坟茔里取出与奶奶合葬,就用石棉布做装裹用了。记得打发奶奶时有一张画像,在二大爷屋里挂着,我在部队时曾想要过来。可一想,二大爷是个“光棍汉”,留着也是个念想,就没有张嘴。以后听父亲讲,二大爷死后就找不着了。<br> 我们的奶奶叫李爱祥,1894年(农历甲午,清代光绪二十年)出生在左权县铺上村一个贫苦的农家。旧社会家里越穷生育孩子越多。奶奶的父母生了10个孩子,奶奶排行老大,下面有六个弟弟,四个妹妹。父亲在世时曾经给我们讲过,奶奶的母亲生下第十个孩子时,一看又是个丫头片子,奶奶就抱着扔到河里溺死了。所以,奶奶说她造了孽,一辈子没有女儿,生养了三个儿子。<br> 奶奶嫁给爷爷,更是个穷人家。家里只有几亩连草都长不好的山地。遇到灾荒年月,经常吃不上粮食。所以父亲七岁开始要饭。但奶奶脑子好,也比较刚气。我虽然见奶奶次数很少,但在我印象中,奶奶总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br> 爷爷死后,奶奶含辛茹苦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当然,奶奶的娘家虽然穷,也经常给予接济。奶奶的三弟、五弟早年参加革命。特别是奶奶的五弟,在南同蒲线上打工时结识了共产党,到百团大战前,已经是子弟兵的营长。他看大姐家太困难,就动员奶奶让我父亲跟他参军去了,那年父亲十四岁。<br> 奶奶的五弟在百团大战后,已经是团级干部。百团大战后,鬼子开始了疯狂的报复,根据地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奶奶的五弟媳妇12岁就参加革命,从当儿童团长到妇女主任,以教师的身份做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后来,汉奸一个劲地破坏,奶奶的五弟媳实在没办法就躲到奶奶家。那时正怀着孕,奶奶尽力照顾。奶奶把锅灰拌上黄土涂抹到她脸上,所以村里和村外人几乎认不出来是谁。一次,奶奶一个当了汉奸的侄孙,偷偷密报大汉奸刘专才,听说奶奶家里好像私藏了八路,刘专才就报告了附近炮台上的鬼子。几个鬼子和伪军来到奶奶的山村查找。当民兵知道敌人来,转移已经来不及了。奶奶就让弟媳躲进石头做的柜子里(平时主要用于盛粮食和杂物)。敌人来后,逼问奶奶,你家是不是藏着“八路”,奶奶说,我不知道什么八路九路的。敌人看奶奶家家徒四壁,当时侥幸没搜石柜。就把奶奶捆起来,押到附近的红都炮台上。经两天审问,奶奶总是装糊涂,说她们从没来过。敌人急了,说,八路军有个大干部叫李贵成,是你什么人?奶奶说,我家没有参加八路军的人。敌人说,你姓李,李贵成也姓李,难道和你没关系?奶奶说,他参加八路军与我有什么关系?坚持什么都不说,并且反驳说,我姓李有罪吗?就这样鬼子拿不出证据,才把奶奶放回家。后来奶奶给家人讲,就是鬼子打死我,我也不会说,我能出卖我的亲弟弟和弟媳吗!<br> 有一次,日本鬼子从红都炮台出来,途经狼牙山下面奶奶的村子。奶奶和乡亲们都躲在一个叫“庄洼”的窑洞里。当民兵报告,敌人从狼牙山上下来了,抗日村长说,凡是吃奶的孩子赶紧把孩子的嘴巴含到奶头捂住,绝对不能发出任何声响。奶奶五弟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刚生下几个月,就这样活活地捂死了。那天捂死的还不止一个,可见鬼子有多可恨!<br> 解放后,奶奶的五弟成为12级高级干部。有次路过老家,专程去看望奶奶,还给奶奶留下20元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br> 我当兵后,父亲让我给奶奶的五弟常写信,老舅(外地喊舅爷)回信鼓励我一定要好好干。我在四川涪陵(现归重庆管辖)当兵时,给老舅买过当地产的藤椅、竹椅、凉席、榨菜等,他们可高兴了。<br></h1><h1> 奶奶活了六十八岁,据说是长了一个什么瘤,要是现在,肯定能治好。<br> 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个平平凡凡又勤劳朴实的农家妇女,但也是有民族气节、不屈不挠的中国女性。</h1> <h5>这是奶奶的亲弟弟,1940年独立营整编到129师385旅14团任3营营长</h5> <h5>2013年3月18日我去看望95岁奶奶的亲弟媳,她12岁就参加革命了</h5> <h5>我的大爷活了90多岁</h5> <h5>二大爷活了不到70岁</h5> <h5>父亲曾经是独立营的兵</h5> <h5>父亲在南京</h5> <h5>2013年3月去看望本族堂姐李英,老姐姐1957年6月3日在北京曾经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亲切接见,活了90多岁。右为老姐夫王树荣</h5> <h5>2015年6月我与大妹去看望当时已经96岁的堂姐李爱珍(中),她给我们讲安顺沟老辈人的抗战经历,包括我爷爷和她父亲是怎么样被小鬼子害死的</h5> <h5>这是我不到一周岁时母亲抱着我的照片</h5> <h5>这是父亲从南方调回山西工作,第一次与父母的合影,那时我7周岁了</h5> <h5>儿孙满堂 侄子结婚时的全家福照片</h5> <h1>谢谢观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