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蛇年大年初四晚九点,结束湖北神龙架之旅,离开木鱼镇,乘夜黑车少。沿347国道行驶60公里,来到湖北省兴山县昭君镇。这里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汉代名妃,被誉为“东方和平女神”王昭君的家乡。漆黑的夜,我们没有在此逗留,拍下这张孤照,就直接上了沪蓉高速,向目的地狂奔。</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高速公路晚上也堵,大年初五的早晨,我们才终于到达湘西重镇——凤凰古城。网上预约的民宿,座落在沱江边一条没有中心线的城市道路旁,路边停满了车辆,幸好老板娘为我们预留了停车位,很快就停好了车,收拾完毕。进入民宿,老板娘温声的嘱咐我们先休息,睡好后再办理入住手续。我们有一种到家的感觉,倍感温馨。</p> <p class="ql-block">午后醒来,一家人都恢复了精、气、神,准备出游。特别感谢民宿为每间入住的客人,都免费提供一套少数民族服装、配饰和头饰,供拍照使用,然后奉还。这样的服装、饰品,在外租用,最低每天60元起。老板的生意经很贴心,给他点赞!</p> <p class="ql-block">初到凤凰城,仿佛踏入了时光的缝隙。那古老街巷的石板路,被时光打磨得光滑温润。我走在石板路上,脚下传来清脆的“咯吱”声,每一步都像是轻叩历史的回音。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过往的故事,它们静静地趟在那里,似乎在向我诉说曾经的繁华与沧桑。抬头望去,街巷两旁是古朴的建筑。虽然历经岁月风雨,却依然透着一股坚韧与优雅。此刻,我仿佛与这条古老的街巷融为一体,成为它漫长岁月中的一抹微光。而这条石板路也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寒风细雨中来到沱江边,眼前的沱江虽没有故乡的漓江秀美,但它却有着自已独特的韵味。沱江宛如一条灵动的绸带,轻柔地穿城而过。江边,一个小女孩为奶奶撑伞的画面被我收入镜头,雨丝细疏,情意绵绵。伞下是亲情的温暖,伞外是光阴的流转。一柄小伞撑起一片天,爱在其中,静静地蔓延。</p> <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江风吹走了细雨,天气转阴。我们从容地沿着江岸行走,好像踏入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传统与现代交融,宁静与喧嚣并存。江水悠悠,碧波荡漾,倒映着两岸的房屋,那些建筑物仿佛从水中生长出来。带着岁月的痕迹,讲述着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发现沱江上有许多风格各异的桥梁。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有政府投资建设的,也有私人捐资建筑的。比如风桥、雨桥、雪桥、雾桥,这四座桥。就是由著名画家黄永玉捐资,并亲自设计,采用仿古风格建筑的。在导游图上细数,穿城而过的沱江共有各种桥梁15座。据说,古色古香的雨桥已于2014年被洪水冲毁,可惜了。一湾浅浅的沱江竞有如众多的桥梁为之添彩,实乃古城之幸也!它们横跨沱江两岸,日夜守望着江水的奔腾与宁静。渡车也渡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承载着无数人的脚步与梦想,串联起两岸的烟火,连接过去与未来。也许,沱江上的每一座桥,都有一个传说和故事。半天的时间,我们无法一一用脚步去跨越和细品,只能走到哪就欣赏到哪。</p> <p class="ql-block">下列图中的雪桥,是从上、下游两个方位拍摄的。这是座双层设计,底层为直桥,二层为拱桥,桥上有风雨亭的仿古桥梁。无论从那个方向看,都美轮美奂,非常漂亮。“画坛鬼才”黄永玉大师的手笔果然不凡!</p> <p class="ql-block">来到北门外的木板桥,看上去不起眼,却大有来历。它始建于唐代,最初由石墩组成,后来在石墩上铺木板加固。它是凤凰古城最早的桥梁之一。也是沈从文、黄永玉等大师走向世界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距离木板桥下游不远,有一处横跨江面的跳岩。这种被称之为桥梁的跳岩,也是凤凰古城最早的桥梁之一。它由独立的石块组成,是古城通往外面的重要通道。据说现在的跳岩,是凤凰县政府在2000年重新修建的。已成为凤凰古城最具人气的景观。它与上游的木板桥,都设定为单行通道。为了体验“跳岩”的感觉,我大手牵小手,带着我家二宝有惊无险地“跳”到了对岸,然后从木板桥返回。</p> <p class="ql-block">跳岩下游不远处是虹桥,这是一座典型的古代桥梁,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据传说,凤凰古城的南华山和一头扎入沱江的奇峰被认为是“龙脉”,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断绝凤凰出“真命天子”的风水,下令修建虹桥以“斩断龙脉”,从而改变当地的风水格局。不论传说是否真伪,我等草民没必要去深究。虹桥就在那里,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沱江上最大的一座石拱桥,上下两层,一层是商铺,二层是民族文化楼,是凤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集桥、廊,亭、阁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今天,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p> <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江桥的古韵秀美令我陶醉不已。而游人如织的江岸美景也情不自尽想写入“美篇”。一首小诗,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沱江水边柳如烟,倩影婆娑映画面。丽人细步罗衫舞,风流江岸入“美篇”。</p> <p class="ql-block">走了大半天,游兴不减,一家人站在江边合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身后是对岸古朴的民居和悠悠流趟的沱江。江水用它的宁静与包容,给予我们每一位匆匆的过客以心灵的慰藉。这一刻,我们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仿佛所有的疲惫和烦垴都被这江水带走。这张合影不仅定格了我们的身影,更记录了这温暖的舜间。家,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让我们心安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拍完合影,我们来到北门面朝沱江的一个景观点。北门内右侧紧靠北门城楼的小屋,是游船售票处。我们购买了晚上的游船票,168元每人。晚上7点至9点,不分时间段,坐满一船人即开船。游船码头就在北门景观点侧面的江边。</p> <p class="ql-block">眼前这座高耸的城楼门就是凤凰古城的北门,亦称“壁辉门”。原本凤凰古城有四大城门,分别是东门”升恒门”,南门“静澜门”,西门“阜城门”,以及我们所处的北门。四大城门,具有防御、防洪功能,拱卫守护凤凰古城。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今,只剩东门和北门半壁城墙了。正所谓:“半壁城墙映余辉,东北城楼守古韵”。考虑到离乘船夜游沱江的时间还早,我们抓紧时间从北门进入凤凰古城。</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门城楼,保存完好的一段古城墙,虽然近黄昏,来这里的游人,仍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我勉强也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来到凤凰城,早就心心念念想要去拜访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居。这样的机会就在眼前,盯着手机导航,走进古城的一条小巷,转角处,眼前一亮,在一个酷似扇型窗口的白色实体墙面上写着:“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落款是沈从文。这是出自沈先生《雨后》作品里的一句话。用在这儿非常贴切,为凤凰古城等来了无数象我这样的崇拜者、也是来凤凰的消费者。我想,如果先生泉下有知,也会感到高兴的。</p> <p class="ql-block">在去往沈从文故居的路上,小巷内的凤凰古城名人墙,让我迈不开脚步了。墙上排列有序地张贴了湘西凤凰古城的名人和湖南籍名人的画像及介绍。在此简介几位以飨读者,例如:一、“沈从文,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边城》、《湘行散记》等,被誉为“乡村文学之父”,其作品让凤凰古城闻名全国。还曾两度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侯选人。二、“熊希龄,民国内阁总理兼财政总长,有湖南神童的美誉”。三、“黄永玉,被称为“画坛鬼才”,是出色的木刻家、国画家、雕塑家、作家和诗人”。四、“郑国鸿,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将,参与鸦片战争,镇守定海,壮烈牺牲”。上述四位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凤凰人,此外,凤凰古城还有“湘西王”陈渠珍等传奇人物”。果然这里人才辈出,的确是一块龙飞凤舞的风水宝地。难怪朱元璋怕凤凰出真命天子,威胁其帝位,要派人斩断凤凰龙脉。纯属调侃,大可一笑了之。名人墙展示的人物画像和事迹,是凤凰古城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内街巷打卡的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路过,且停留在位于古城中心地段的凤凰文化广场。它是凤凰古城的标志性地标,占地面积约30亩。据说,广场中央曾有一座巨大的铜凤凰雕塑,其翅膀张开,欲展翅高飞,寓意凤凰古城的精神永存。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当天没看见,难道凤凰飞走了?有点遗憾!只能在题有“凤凰古城”的一堵具有民族特色的砖墙下留了个影。文化广场不仅是游客的集散地,也是当地居民休闲的好地方,更是这个城市的亮丽名片和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看下图,从文化广场旁的红色彩门进去,离沈从文的故居就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辗转街巷,傍晚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位于凤凰古城中营路10号的沈从文故居。故居是一栋四合院砖木结构的平房建筑,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米,平面布局成两进,屋内装修十分考究,是南方宅院的典型代表。来凤凰之前,曾在网上看了一个讲述沈从文先生故事的自媒体直播视频,该视频主播是一个头顶“地中海”的中年男子。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信口雌黄说:“沈从文出身一个贫苦家庭,与其妻感情如何如何云云”。当时我就将信将凝,因为互联网鱼龙混杂,个别自媒体主播为了蹭流量,毫无底线。对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和现实中的突发事件,不去追求真象,而是人云亦云,拿来就用,根本不靠谱。来到沈从文故居,终于真象大白,实际上沈从文先生出身于军人世家,其祖父沈宏富是湘军将领,曾官至贵州提督,也是凤凰古城名人墙上的名人,可惜英年早逝。其父沈宗嗣,早年曾在天津参加过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北京的战争,虽败犹荣。后来,在军中担任上校军医、凤凰中医院院长等职。这样的家境贫苦吗?人家可是妥妥的官二代。沈先生生于1902年,原名沈岳焕,在此度过了幼、少年时代。沈岳焕儿时聪明胆大,顽劣厌学,最高学历仅为小学。不过,其母亲黄氏乃凤凰大家闺秀(出身于一个有深厚文化底缊的家庭)且见多识广。在母亲的影响和教育下,其从小就喜爱各种文学作品,知识面甚广。也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沈岳焕十四岁投身湘西靖国联军游击支队。一次偶然机会军中长官引用《论语.泰伯》中的“煥乎,其有文章”,建议他改名“从文”,沈先生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1922年,20岁的沈从文离开家乡,成为“北漂”。1924年,沈从文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从此也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不仅文学创作颇丰,经过努力自学,还先后成为国立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的教授。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先生在北京逝世,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根据其遗愿,1992年5月10日,一代文豪魂归故里,一部分骨灰撒入沱江之中,另一部分骨灰则安葬在凤凰古城东面1.5公里处的听涛山下。</p> <p class="ql-block">离开沈从文故居,我们在一个类似大排档的春节美食集市,寻味到了各种湘西美食,解决了温饱。晚7点左右,我们回到北门,下到北门码头,侯船夜游沱江。</p> <p class="ql-block">夜幕低垂,沱江之上一盏盏灯光倒影,在水面上摇曳生恣。恰似天上繁星落入凡间。我们依次上船坐在船上,任由江风拂过脸颊,带来阵阵寒意,也带来了这座古城应有的韵味,我们冷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江水悠悠,轻拍着船身,发出细微的声响,象是在告祈我们,这一段沱江是我们白天没来过的,夜游泛舟可以弥补白天的遗憾哦。而著名的湘西土家族吊脚楼,也都集中建筑在北门跳岩至虹桥之间的沱江边。夜幕下,两岸万家灯火,流光溢彩。土家吊脚楼在灯光的映照下,古朴而又神秘。正是:吊脚楼边过,歌声绕画梁。光影摇曳处,梦入凤凰乡。</p> <p class="ql-block">游船缓缓前行,水面上梦幻般的光影与横跨江岸的古桥交相辉映,古朴与“摩登”水乳交融,我们犹如在穿越一条时空遂道,心中震憾,叹为观止!沱江的夜温柔而迷人,江面灯光璀璨,倒影美不胜收。江心表演台,一对阿哥、阿妹翩翩起舞,似乎在展示一段优美的爱情故事。江美、水美、人更美,沱江的夜啊!就是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可惜景美程短,二十分钟的航程,几乎一转眼功夫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游船停靠万寿宫码头后。我们登上沱江北岸,踏上了回民宿的归途。北岸临江街巷的酒吧、茶馆、K厅,透出魔幻的光影,音乐、歌声、夹杂着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中隐含着喜庆,也许这就是还没消散的市井年味。</p> <p class="ql-block">穿过拥堵的人流,走进路边一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这是凤凰田氏家族的宗祠。田氏家族是一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家族。他们源于华夏,派衍帝舜,崇尚诗书,据说,“沱江”这个名字最初就是由世代居住在凤凰的田氏祖先,根据《诗经》中的“江有沱,云子归”。而命名的。各位看官请注意,凤凰的沱江,与同名的四川境内的沱江可不是同一条江哦!田氏家族世代荣昌,人才辈出。比如,北宋年间,田氏第十四代孙田佑恭因战功显赫,宋徽宗赐予他堂联。其中一幅为“宦海齐国勋臣邑,世守沱江宰相家”。现在已成为“田氏宗祠”大门的对联,从此沱江之名沿袭至今。当然,这只是传说之一。进入田氏宗祠,在田氏“紫荆堂”号牌扁下的大门上方还有一块非常醒目的“钦差大臣”牌扁,是清朝咸丰年间所赐。它与田氏家族另一个重要人物田兴恕有关。在凤凰古城东正街,有一座将军府,就是田兴恕的府第。田兴恕自幼家境贫寒,却在战场屡立奇功,成为湘军中的传奇人物。曾担任贵州提督、巡抚、钦差大臣等职。咸丰十年(1860年),田兴恕捐养廉银两数千两,重修田氏宗祠,并在祠堂中竖立了“钦差大臣”冲天扁额。他的后代田应昭、田景祥等也在军事上有卓越成就,使田氏家族成为凤凰古城的显赫军门世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行走在南华大桥,也称凤凰第一桥的中间路段拍下的夜景画面,夜幕下的整个凤凰城被灯光点亮,象一颗璀璨的夜明珠镶嵌在湘西的山水之间。</p> <p class="ql-block">徒步跨越人、车共用的南华公路大桥,回到南岸。我与凤凰古城的这场美好邂逅,也画上了句号。凤凰一日(实则满打满才7个小时)游,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瞬间和些许的遗憾。明天,我会带着满满的回忆离开。一湾沱江水,一座凤凰城。你是一场未醒的梦,我会将你珍藏在心底,如果有缘,他日再来,续写我们未定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