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春暖花开,阳光明媚,适宜户外踏青旅游,我和老伴前往星子秀峰景区游览。秀峰景区位于江西省庐山市(原名星子县)白鹿镇秀峰村,是庐山南麓的一个重要景点,因诗仙李白题诗《望庐山瀑布》而著称,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秀峰景区山奇水秀,景色迷人。秀峰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群峰竞秀,姿态万千。香炉峰是秀峰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其峰顶呈尖圆形,终日烟云聚散,宛如一座仙人炼丹的香炉。当清晨的阳光洒在香炉峰上时,飘荡在山间的岚气会呈现出神秘的紫色,仿佛“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奇景再现。在山涧之内,有溪流瀑布辉映其间,为游客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秀峰景区内双瀑高挂,一称“开光瀑布”,如匹练悬空,倾泻于鹤鸣、行龟峰之间。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的就是此瀑。一称“马尾水”,悬于双剑,文殊二峰之间,瀑水被二崖紧束喷洒,如骥尾摇风,故名。</p> <p class="ql-block"> 秀峰二瀑各自在山涧中喧嚣着奔腾而下,然后合流于青玉峡,聚势而冲,直注“龙潭”,潭水碧绿见底,深不可测,以致于盛传潭通东海。龙潭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吕洞宾在此镇压了一条无恶不作的坏龙,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为五神河水在不到两公里的河程中五次飞跃山岩,形成了五个梯状的瀑布和深潭,所以被称为五龙潭。龙潭的“龙”字是宋代南康军守李亦所写,这个繁体“龙”字篆体,字高丈余,是秀峰石刻中最大的一个字。</p> <p class="ql-block"> 秀峰景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景区内有大量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如唐大和年间的铁线观音像、黄庭坚书写的“七佛偈聪明泉”、苏东坡题写的“不忍去”、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等,这些碑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龙潭周边布满了石刻,不乏名家大作,其中当数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米芾为首。米芾,世称米襄阳,在龙潭南侧巨大石壁上,书写有“第一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秀峰寺古山门门头上也悬挂着“第一山”的木匾,雄强劲逸,浑厚挺拔。</p> <p class="ql-block"> 秀峰寺为庐山五大丛林之首,南唐中主李璟曾在此筑台读书,保大九年(公元951年),李璟敕令在旧读书处建寺庙,赐名“开先寺”,意思是“开国先兆”。康熙 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松江府,手书“秀峰寺”匾额赐予秀峰方丈超渊,开先寺遂更名为秀峰寺。抗战时期,大部分建筑和遗迹被侵华日军焚烧,只留下小部分寺庙遗迹。</p> <p class="ql-block"> 在龙潭旁边面对黄岩飞瀑处,有一座 “漱玉亭”。传说南唐中主李璟年轻时有一天因读书疲倦出来散步,遇到庐山君,并被邀请游览匡庐仙境。在仙境中,李璟遇到了漱玉仙子,两人一见钟情并结为夫妻。然而,由于老皇帝病重,李璟必须回京继位,临别时他许诺将漱玉仙子接到京城团聚。但最终这个约定未能实现,漱玉仙子一直在仙境中等候李璟归来。</p> <p class="ql-block"> 中正行营初建于民国年间,蒋介石到庐山检阅庐山军官训练团时多次在此办公。庐山军官训练团于1933年7月创办,当年训练军官7600人,历年累计训练军官2万多人。</p> <p class="ql-block"> 聪明泉位于秀峰寺内,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地方。相传在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在被贬回乡途中,路过秀峰寺时饮用了这里的泉水,感觉凉意沁人心脾,心情舒畅,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聪明泉”三个大字。黄庭坚写的“聪”字特别有意思,“聪”字的上半部分是“公”,下半部分是“心”,而“明”字的左边则由“日”写成了“目”。这种写法被认为是在告诫人们要保持一颗公心,做到耳聪目明,心明眼亮,才能真正领悟“聪明”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在香炉峰对面的山崖上建有观瀑亭,游客站在观瀑亭内,可以俯瞰下方的山谷和瀑布,感受到瀑布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水势汹涌,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的壮丽乐章。当阳光照射在瀑布上,会形成一道美丽的彩虹,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浪漫气息。遗憾的是我们年老体弱,无力登上观瀑亭。本来有缆车可乘,但因恐高只得望瀑兴叹,如能亲临其境该有多好哇!</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