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1年8月我和家人还有两位老友四家八口参加北京市第二届中老年夕阳红专列——新疆丝绸之旅(游大漠风光、品西域风情、看神奇新疆双卧十日游),10天的时间里去了嘉峪关、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天山天池、银川、西夏王陵等城市和景点。</p><p class="ql-block"> (图片为新疆天山天池)</p> <h1><b>2011年8月19日—20日,北京至嘉峪关途中</b><br></h1><h3><b> 19日</b>中午从北京西客站出发,经石家庄走石太线向西穿山西、陕西进内蒙再入宁夏。</h3><h3> <b>20日</b>上午进入宁夏,天气转好,在火车上拍了几张照片。</h3> 沿途宁夏地区大漠风貌,8月20日上午9:51<br> 9:52 10:21 <b>10:29</b>,到达宁夏中卫火车站,临时停车拍照。<br> <b> 13:22</b>,在火车上拍摄的沙坡头。沙坡头是国家5A级景区,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中排行第五。可惜我们这次游程中不包括这里。<br> 沙坡头火车站 <b> 19:47</b>,武威至张掖途中的晚霞,背景的山应该是祁连山。<br> <h1><b>2011年8月21日,第三天,嘉峪关。</b><br></h1><h3><b> </b>凌晨1点多钟,火车到达此行的第一站嘉峪关,我们这个团(全列车分为十几个团)住在酒钢宾馆,比想象的要好,够三星级。</h3><h3> 今天的行程是上午游览嘉峪关;午饭后乘汽车赴敦煌,约4个小时的路程,晚上住敦煌。</h3><div> (图片为嘉峪关驻地酒钢宾馆)</div> <b>嘉峪关市,</b>是随着1958年“酒泉钢铁公司”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因“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而命名。 早8:35我们来到天下第一关——嘉峪关景区,这是国家5A级景区。<h3> <b> 嘉峪关</b>,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景区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等。</h3> 远远的,看见了嘉峪关古城墙<br> <b>(一)嘉峪关关城</b><div> 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br></div> <b> 东闸门</b>,是进出关城的主要通道,门楼门楣上所悬匾额“天下雄关”为清代肃州总兵李廷臣书。 过了东闸门,远远的看见了蓝天白云辉映下的嘉峪关城楼,十分壮观。<br> <b> 光化门</b>,内城东门,门额上刻“光化门”三字,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光化门面向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之意。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上悬“天下第一雄关”匾额。 <b> 马道</b>,因将士骑马上城而得名,主要功能是运送兵力、粮草和武器。现在所见的楼梯是为了方便游人、保护马道而建。 <b> 角楼</b>,内城四角都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 <b> 文昌阁</b>,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b>嘉峪关戏台</b>,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 嘉峪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成,建筑雄伟,自古有“天下雄关”之称。<br> <b> 嘉峪关门</b>,关城的正门,也叫西门,门额正中刻有“嘉峪关”三个大字。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钉黑漆双扇门,门道长二十五米,宽四米二,高六米三,用大小不一的条石铺设,数百年来留下的深深的车辙,见证了一段段的历史足迹。<div> 游览结束后在嘉峪关门前合影留念。</div> <h1><b>(二)悬臂长城</b></h1><h3> 悬臂长城距离嘉峪关关城约7公里,因筑于约45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挂而得名,是嘉峪关关城的北向延伸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就地索取的砾石、黄土夯筑而成,只存750米、共有三座墩台。悬臂长城是万里长城注入嘉峪关时的最后一条长城,被誉作万里长城的尽头。</h3> 离开嘉峪关关城到悬臂长城沿途风光 <b> 悬壁长城</b>景区大门口,左手边是一座架在河上的水寨,又称水门。<b>水门</b>两边是高高的城垛,中间是二层的瞭望楼,楼下有大炮伸向河面,三座建筑之间有桥面相连。这是架在水上的防御体系,可抵御从河上而来的偷袭。水寨和黑山、悬壁长城构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它们和关城、天下第一墩呈扇形分布,牢牢地挡住了关外的入侵。 登悬臂长城中途小憩 悬臂长城留念 <b>(三)长城第一墩</b><div> 长城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关城7.5千米,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div> 在途中拍摄的第一墩,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其左侧长城的残痕。 18:44,汽车进入敦煌境内。 晚上在敦煌观看《敦煌神女》歌舞杂技演出<br> <h1><b>2011年8月22日,第四天,敦煌。</b><br></h1><h3><b> </b>昨晚乘汽车到达敦煌。今天上午游鸣沙山月牙泉,下午参观莫高窟后又乘汽车到柳园火车站赶火车。</h3> <h1><b>(一)鸣沙山月牙泉景区</b><br></h1><h3>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敦煌市城南5千米处,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br> 鸣沙山,处于库姆塔格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中国四大鸣沙山。<br></h3> <b> 鸣沙山,</b>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被称为五色沙。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早上5点起床,为的是赶早到鸣沙山景点“抢骆驼”,我们这个团到的比较早,骑上骆驼走到鸣沙山下,又往上爬了有近100米,6点多已经登上山顶了。在这里看到了日出,只是天不太好。</span></h1> 看完日出的游人坐滑沙板下山 <b>月牙泉</b>,是环抱在鸣沙山中的一湾清泉,形如玄月,故名“月牙泉”。 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成就了“沙漠第一泉”这一世界奇观。 月牙泉,天下第一泉。 鸣沙山、月牙泉是我们此行中唯一入选《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的景点。其排在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第四名。这里既有沙漠的粗犷,又有月牙泉的秀美,再加上莫高窟的人文景观,是别的地方难以相比的。<br> 骑着骆驼的游人成为鸣沙山月牙泉的一大景观<br> 在鸣沙山月牙泉合影留念<br> <h1><b>(二)莫高窟</b></h1><h3>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历代王朝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b> 九层楼</b>,敦煌石窟之第一大窟,建于初唐。洞窟直通崖顶,高40米,窟外有九层木构建筑,高45米。窟内徒壁无画,依崖塑敦煌石窟中最大塑像(高33米)的弥勒佛像。高度仅次于四川乐山石刻大佛(71米)和四川荣县石刻大佛(36米余)。在泥塑造像中,其高度则为全国之冠。 17:27,快到柳园了,这是这一路最荒凉的地方,干旱、缺水,柳园火车站的用水都要从别处运去。<br> <b>柳园</b>,是由甘肃进新疆的最后一个稍大一点的火车站,这次成了我们这趟专列在甘肃的始发站,小小的车站从来没有接待过如此多的旅客。下午5点多,我们在这里排队等候进站。<br> <h1><b>2011年8月23日,第五天,吐鲁番—乌鲁木齐</b></h1><h3><b> </b>昨天傍晚从柳园上车,醒来列车已行驶在新疆境内。早7点半(当地时间早5点多),快到鄯善县了,凌晨的阳光照得大地一片金黄色。</h3><div> 今天的行程包括交河古城、坎儿井和葡萄沟,晚上到达乌鲁木齐。</div> <b>早8点钟</b>,火车路过火焰山。我们此行不包括此景点,由于距离太远,看不出火焰山的红色。<br> <h1><b>(一)交河古城</b></h1><h3>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这里。交河古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 交河故城坐落在吐鲁番盆地中的一座孤岛上,南北长1.6公里,东西最宽300米,四周是悬崖,河水环绕其下。它不是在地面上建起来的,而是从地面向下挖出来的。为什么一个王朝要把王都建在一处悬崖四围,寸草不生的台地上呢?至今是迷。<br> 故城残痕<br> <h1><b>(二)坎儿井</b></h1><h3> 坎儿井,是古代新疆人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由明渠、暗渠、竖井、涝坝四部分组成。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h3> 参观的人流 坎儿井暗渠 坎儿井沙盘模型<br> 坎儿井博物馆 <h3></h3><h1><b>(三)葡萄沟景区</b></h1> 葡萄沟是吐鲁番境内一处沟谷,因盛产葡萄而得名。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布依鲁克”,意思是“长着又多又好葡萄的地方”。 <br> 葡萄沟是我们在吐鲁番的第三站,景区的大门比里面气派多了。 在葡萄沟接受维吾尔族礼节的欢迎仪式。 葡萄沟的葡萄熟了<br> 快要走出景区时的人造景观<br> <h1><b>2011年8月24日,第六天,乌鲁木齐—银川</b><br></h1><h3> 上午游览天山天池,下午前往乌鲁木齐二道桥国际大巴扎,傍晚乘专列赴银川。</h3> <h3></h3><h1><b>(一)天山天池</b></h1><h3>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天池距乌鲁木齐100公里,在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湖面海拔1910米,</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最深处103米。湖滨云杉环绕,雪峰辉映,是著名避暑和旅游地。由天池流出的三工河为当地主要灌溉水源。</span></h3> 天山天池是此行最漂亮的一个景点。天池在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内,湖面呈半圆形,是一座天然的高山冰渍湖,湖光山色极为迷人。 去天池的路要盘无数道湾<br> <h3><b> 博格达峰</b>,在蒙古语里是“神山”、“圣山”、“灵山”的意思,坐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的山峰,海拔5445米,是天山山脉东段的最高峰。</h3> 天池的水是那么的清澈透明<br> <b> 西山观松</b>——天池八景之一<br> <b> 定海神针——</b>天池八景之一<br> 天山天池留影<br> <h1><b>(二)二道桥国际大巴扎</b><br></h1><h3> “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2003年建成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也是乌鲁木齐市重要的文化旅游地标建筑,现已成为一张新疆文化旅游金名片。</h3> 结束乌鲁木齐的行程后,下午乘火车赴银川。 <h1><b>2011年8月25日,第七天,<span style="font-size: 17px;">乌鲁木齐至银川途中</span></b></h1><div><span style="font-size: 17px;"><b></b> 昨天17:50乘专列离开乌鲁木齐赴银川,今晨醒来已在甘肃境内,沿途时而大漠荒野时而丛林良田。</span><b style="color: inherit;"> </b></div> 已近中午,又见嘉峪关。 嘉峪关火车站,颇有雄关的形象。 12:31,看到了祁连山,山上皑皑白雪。<br> 18:55,途径金昌火车站。<b>金昌</b>别称镍都,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是甘肃省下辖地级市。 20:06,已是黄昏,一天的行程即将结束。 <h1><b>2011年8月26日,第八天,银川</b><br></h1><h3> 凌晨5点多钟到达银川。早餐后乘汽车前往银川黄河东岸,游览国家4A景区—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下午参观宁夏博物馆和人民广场后去西夏王陵。<br></h3> <h1><b>(一)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b></h1><h3> 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宁夏银川月牙湖乡境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h3> <b>黄沙古渡</b>是明清时期宁夏著名的八景之一,相传康熙微服私访及亲征葛尔丹、昭君出塞和亲、蒙恬北击匈奴皆由此西进,是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渡口。这里汇集了黄河、大漠、湿地、田园为一体的自然景观。<br> 景区内的康熙骑马塑像 康熙题字<b>“古渡”石碑</b><br> 古人渡河使用的羊皮筏子 景区内的交通车 古渡口合影留念 <h1><b>(二)宁夏博物馆</b></h1><h3> 宁夏博物馆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馆藏文物近4万件,有国家一级文物159件,其中胡旋舞石刻墓门、鎏金铜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鉴定确认为国宝级文物。</h3> 进入大门迎面而来的中厅十分宽敞富丽堂皇<br> <b> 鎏金铜牛</b>,青铜铸造的牛体态健壮造型逼真,铜牛中空外表通体鎏金,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 <b> 彩绘泥塑罗汉像</b>,身着交领加沙,体态丰满、神态怡然、形态兼备。 从宁夏博物馆出来,在附近的宁夏人民广场留影,背后的大楼是市政府办公楼。<br> <h1><b>(三) 西夏王陵</b><br></h1><h3> 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位于银川市西郊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中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h3> 西夏王陵中帝陵共有9座,一号、二号、三号、五号、七号和九号陵位于平原之上,四号、六号和八号陵则依山而建。景区对外开放的 主要是三号泰祾,埋葬的帝王为景宗李元昊。 三号陵陵塔残痕与碑亭残痕<br> <b> 陵塔</b>,陵园主体建筑。原为圆形密檐塔,塔身为黄土夯筑,其外木构建筑支撑形成七级浮屠,基础直径36米,现存高度24米。塔式陵台充分显示了西夏笃信佛教的宗教信仰。 <b> 碑亭</b>,为置放陵墓主人碑铭的建筑。 <b> 墓道</b>,进入墓室的通道,墓道填土隆起,呈鱼脊状。 晚上银川驻地“清源大厦” <h1><b>2011年8月27日,第九天,银川--北京</b></h1><h3><b> </b>上午参观西部影视城,下午乘专列返京。</h3> <b> 西部影视城,</b> 地处贺兰山东麓,是著名作家张贤亮一手打造的银川市首家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原址为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西部影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是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 西部影视城共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清城,明城,老银川一条街。<br><div> 影视城游客服务中心打出了“热烈欢迎北京第二届中老年夕阳红专列宾客"的横幅。</div> <h1><b>(一)明城</b></h1><div><b> </b>明城主要以影视文化为主,保留了百余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场景,包括《红高粱》、《牧马人》、《大话西游》、《锦衣卫》等影视作品的景点。</div> 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红高粱》酒作坊 《牧马人》农家小院 《大话西游》唐僧受刑台 《大话西游》牛魔王招亲台 <h1><b>(二)清城</b></h1><h3> 清城是“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缩影,可以在参观游览中体验古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娱乐方式,清城内还开设了几大展厅。</h3> 热闹的街市 古人习作 清城内还开设了几大展厅,<b>百花堂</b>是2004年举办第十三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由张贤亮先生亲自设计搭建。搭建风格为藏式风格,内部采用中国红为基调装饰。百花堂里播放的是在西部影城拍摄的影片,是影城之旅途中休憩的场所。 百花堂内观看演出 结束全部行程,午饭后来到银川火车站,准备返京。<br><div> 再见,大西北!再见,丝绸之路美好的记忆!!!</div> 谢谢观看!部分文字源于网络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