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去看湖南博物馆,当看到辛追夫人完好的木乃伊,带给我的感受不是她的荣华富贵,而是一种感慨,人最终是要归于泥土的,流芳千古,最终仍逃不脱被掘坟令后世人围观的结局。</p><p class="ql-block">记得在退休那年我俩便整理好各自的遗嘱,也交代女儿我们最终是要归于大海的,虽然有些悲壮,但从从容容地面对人生的这个过程,是对生的珍惜,只感叹当年我母亲写遗嘱的情景,时间是多么的快啊,快的稍不注意就溜走了。</p><p class="ql-block">退休后,好心态是这个时期的奢侈品,有多大的能力享受多大的福分是自然界的机理,年轻时的努力,创造的财富足以支撑自己余生的愿望,已足矣。</p><p class="ql-block">我们对子女的义务就是在子女未成年时的陪伴和成家前的影响,在此以后的及时退出本就是我预知的,倘若我还不能放手仍参与其中,这不是我想要的,也是众多中国家庭导致子女婚姻失败的主要原因,后面的舞台是他们的,自行安排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是他们本应经历的过程,正如去看女儿女婿时他们所说,你们来的目的仅仅是享受天伦之乐和陪伴,无需承担过多的家务,实在想帮忙力所能及,我们感恩你们的付出。</p><p class="ql-block">对于小人物来说,成功最终被定义,便是到了老之将至物质和心态足以能支撑你的淡定和从容,经历了世事沧桑回眸淡然一笑。</p><p class="ql-block">过去我特别喜欢杨绛的活法,也看了不少她的著作,她的通透在于她令人仰慕的精神层面,最后以106岁的高龄安然离世,我特别喜欢看如郑念,林徽因等民国女性的自传,钦佩她们的精神世界,特别是郑念那样的坚强和坚定。</p><p class="ql-block">谁能肉体长存,谁能背着财富去另一个世界享受,从从容容地为自己的下半生做备书,从从容容迎接自己渐行渐至的老年生活,不是消极而是积极面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