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天南美五国印象游(上)

无牙龙侠

时间:2024.12.8---2024.12.31。<br>方式:参团,含领队11人。<br>五国: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乌拉圭。<br>路线:北京-圣保罗-利马/Pisco-伊基托斯-库斯科-乌鲁班巴-马丘比丘-圣地亚哥-复活节岛-布宜诺斯艾利斯-火地岛-卡拉法特冰川-布宜/科洛尼亚-伊瓜苏-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北京。<br>飞行:19航段(包括Pisco地画小飞机)。<div>印象:24天5个国家,飞行旅游,行程匆匆,所到之处、所见之物、所观之景、所遇之人,只能算是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已,因此,本游记之图文便也只能是行程的简记了。</div><div>感受:最值得看的地方是伊瓜苏、大冰川、火地岛、马丘比丘、复活节岛、比格尔海峡,最意想不到的震撼是库斯科城,最让人深思的是南美各国保留下来的几百年建筑和欧化了的现代生活与文明,最为遗憾的是行程中没有包含智利的百内国家公园。<br></div> 贴士:<br>1、24天的气候经历了4个季节,因此四季衣服都要准备,冬季衣服可少带。<br>2、电源插头基本是欧标圆头,但巴西部分酒店插座深凹,插头要加长。<br>3、亚马逊等热带地区蚊虫多而凶,防蚊剂要备好。<br>4、库斯科海拔在3500左右,要提前准备防高反措施。 圣保罗皇宫博物馆<div>我们从北京起飞,经停马德里,全程23小时,于当地时间的清早到达巴西圣保罗,随即开始了圣保罗城市观光。<div>圣保罗州是巴西乃至南美最大的经济、贸易、商业、金融、物流和交通中心,首府为圣保罗市。</div><div>步行在十八世纪的皇家花园,可以走到十九世纪的皇宫博物馆,据说这里曾经是葡萄牙殖民时代的总督府,独立后的巴西皇宫。</div></div> 独立纪念碑<div>圣保罗市区有1200万人口,是巴西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巴西独立历史的起源,巴西独立纪念碑便建在圣保罗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上。</div> 蝙蝠侠胡同<br>这是维拉马达莱纳区的一条小巷,巷子从地面到墙上的每一寸都被涂满五颜六色的涂鸦。如果想要感受一下浓郁的南美色<br>彩,那就从这条巷子开始。 这条著名的巷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涂鸦艺术家,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涂鸦盖过旧的涂鸦。因此这里成了迷人的旅游打卡地。<div>在圣保罗短暂停留,我们飞往利马,开启秘鲁之旅,而圣保罗,还会再来,将是我们行程结束返京前的最后一站。</div> 秘鲁之行从圣马丁广场开始。<div>圣马丁广场位于利马老城的中央,是世界文化遗产 ,于1921年为庆祝秘鲁独立100周年揭幕的。<br></div> 广场是以南美解放之父圣马丁命名,正中央矗立着南美洲独立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圣马丁将军跃马横枪的塑像,圣马丁是阿根廷人,被秘鲁、智利、阿根廷三国尊为“国父”。 广场一角有1924年建成的玻利瓦尔大酒店,酒店里有一辆“老爷车”,是20世纪20年代生产的福特汽车,当时用于接送酒店贵宾用,现在成为了珍贵的文物。。 离开圣马丁广场,沿着步行街走向利马中心广场。步行街多为近代建成的商铺,也偶有尚存的历史悠长的建筑。 秘鲁中心广场也叫武器广场,是利马这个城市的诞生地,也是利马的中心。秘鲁自16世纪就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说西班牙语,1821年,圣马丁将军在这里宣布秘鲁独立。 秘鲁总统府位于秘鲁中心广场一侧,后边是里马克河。西班牙国王的历任总督均居于此,目前是总统府办公地点。<div>总统府与中心广场一路之隔,行人可在路上自由行走,不过总府院外建有隔离栅栏,不太好看。</div> 利马大教堂在中心广场一侧,是利马的标志之一,建成于1924年,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早期利马新殖民建筑的最好的范例。 早期的教堂距离广场很近,今天没有开放。 午餐后,我们来到海边,漫步于爱情公园,地画公园,长海娱乐中心。<div>爱情公园位于利马的米拉弗洛雷斯区,坐落在马莱贡大道上,面朝浩瀚的太平洋,号称以其浪漫和艺术气息而成为秘鲁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故而也是游客打卡地。‌<br>公园的中心是一座巨大的雕塑《接吻》,描绘了一对情侣深情拥吻的场景,象征着爱情的热烈与永恒。<br>随后我们沿着秘鲁辽阔的沙漠海岸泛美公路一路南下,欣赏着周边南秘鲁荒凉的地貌,前往皮斯科小镇。</div> 到piscod的第一件事是看乘小飞机俯瞰纳斯卡大地画。1938年,一个惊天发现轰动世界,秘鲁南部的荒原之上竟然存在着世界最大的“地画”。我们飞临这片荒漠,俯瞰神秘炫奇的纳斯卡线条。这样的地画图案目前发现了300多个,小飞机飞的快,转弯很急,难以拍到更多清晰的地画照片,而多数人也被晃的晕晕乎乎。 pisco鸟岛---巴列斯塔斯群岛国家保护区位于皮斯科10多海里的海面上。这个岛上栖息着600多万只各种鸟儿,据说仅每天耗费的鱼虾就几十吨。远看鸟岛静无一物,近看不尽其数的海鸟正在岩石上栖息,尤其黑白两色海鸟密密麻麻站成一片。 鸟岛被称为利马的小加拉帕戈斯,沙漠,峭壁,海洋,嶙峋的大小礁石岛屿形成了荒芜却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致。乘游艇沿鸟岛游览,可观赏到数以万计的海鸟、海狮、小企鹅等。 企鹅不多,而且和南极的企鹅也不一样。 海狮成堆 当然最多的是鸟。 亿万年的海水侵蚀形成了嶙峋的大小礁石岛屿。<div>游船靠近礁石,为的是让我们近距离观赏鸟的栖息地,结果海浪大,触礁了,我们有两人撞伤了腿,其中一人回国两个月依然没有痊愈,留下后遗症了。</div> 我们乘车返回利马,翌日乘飞机飞往秘鲁伊基托斯。<div>伊基托斯是秘鲁东北部的城市,洛雷托大区玛瑙斯省首府,是秘鲁第6大城市,位于亚马孙河南畔,东距大西洋3,700公里,小海轮可沿亚马孙河抵达,为世界上海轮抵达最远的内陆港之一。</div><div>我们从机场直接到码头乘船,别看这小船很普通,但速度极快,大概每小时五十公里以上。</div> 伊基托斯街上跑的基本没有轿车,满街都是机动三轮。 在亚马逊河流域行驶40公里,到达 CIEBA TOPS,那里是配有空调和热水,私人浴室,丛林中唯一24小时供电的雨林酒店。 徒步走在美丽的原始热带雨林保护区的周边,林中古木参天,植被茂盛。 走近树王,可以感受自身的渺小。 丛林里的部落应该是为游客建的,不是原来就有的,既然来了,就体验一下呗。在这里看到了树懒。只是没能单独给它拍张照片。 乘船来到“猴子岛”,其实是在雨林里修建的一处半放养珍贵猴子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的热带灵长类猴子:绢毛猴、日本米酒猴,伶猴和大长毛猴等。 亚马逊河的支流水面平静,水质清澈,我们坐着小船在这里钓鱼。 鱼竿就是木棍做的那种,十一个人钓了12条鱼,晚上一人一条,小的就只有个鱼的样子,没有鱼肉可吃。 亚马逊河面很宽,水流较急,钓鱼返程看到炫丽的夕阳。 清晨早起,日出很美。<div>离开伊基托斯,我们飞回利马,再从利马起飞,到达库斯科。</div> 11世纪印加帝国初期,皇帝曼科卡巴克主持兴建了库斯科城,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征服之后,在辽阔的印加帝国时代达到它的顶峰,库斯科发展成为帝国的首都和神圣的城市,是印加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中心。 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攻破了这个城市,使之遭到毁灭的命运,经过内战岁月之后,库斯科并入秘鲁总督管辖区,利马城成为了首都。 西班牙殖民时期库斯科城市按照巴洛克风格重建,并使它成为艺术中心。今天,库斯科的主要建筑物属于这一时期。西班牙人并没有把印加人的神庙,城墙完全销毁,而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再建自己的教堂,修道院,所以在库斯科常常能看到一个建筑里存在了两种风格,两种文明,却能水乳交融。 在午餐馆,可以看到库斯科城的一侧。 萨克塞华曼是前印加山区要塞,位于古老的印加首都库斯科的北部郊区。这座由巨大石块建成的坚固“堡垒”坐落在俯瞰城市的陡峭山坡上。 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库斯科城。 像其他典型的印加建筑一样,印加人利用精湛的石头打磨技术将大石磨成特定的形状,然后紧紧拼起来,严丝合缝,拼接紧密。 要塞城堡内是一片平整的草原,一群羊驼悠闲地看着游客。 在库斯科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太阳神殿,它曾经是印加帝国最神圣的地方,在印加文明史上最伟大帝王帕恰库提统治时期建造,这里供奉太阳神因蒂。<br>四方形庭院布局,天主教堂中少有的格局,四周环绕西班牙式拱廊,中央有一口神殿时期古井。 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攻入库斯科时候,立即被太阳神殿震撼,感叹“难以置信的美妙”。那时神殿外墙被黄金包裹,庭院充满等比例黄金人物雕像以及黄金雕刻的羊驼与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灿烂辉煌。据说黄金重量20吨。他们活捉了印加皇帝,要求以20吨黄金赎人,印加人拆掉了这里的黄金,但西班牙人仍然撕票了。 如今,这里的一切已是面目全非,西班牙人将神殿洗劫一空,将地面建筑拆毁,在其遗址上覆盖建成了圣多明戈天主教堂。<div>这里海拔高达3500-米左右,我们高反了。</div> 忍受着高反的难受,我们随团乘大巴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傍晚到达乌鲁班巴,这里海拔2430米,住了一夜,总算度过了高反。翌日,我们乘坐马丘比丘的旅游列车到达热水镇,热水镇是马丘比丘山脚下的小镇,也叫马丘比丘镇,距马丘比丘6公里。 马丘比丘遗址<div>排队乘景区摆渡车半个小时到达马丘比丘遗址入口,有雨,这也是我们24天的行程中唯一一次冒雨游览的景区(据说一二月份会经常下雨),好在是小雨,影响不大。<div>马丘比丘为“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由于独特的位置、地理特点和发现时间较晚,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div></div> 马丘比丘是布鲁安第斯山脉中非常神秘的一座古城,西班牙殖民300多年里对它一无所知,秘鲁独立后的100年里也无人涉足,直到1911年被美国人发现。而对于这座古城的历史,至今人们依然只停留在猜测的基础上。这里的房顶已经没有了,据说当初发现的时候有众多的文物被美国人带走了,目前两国似乎在商讨返还一些给秘鲁的可能。 在无数的岁月里,只有翱翔的雄鹰目睹过古城的风采,这里神秘、圣洁、虔诚的氛围,被誉为全球10大怀古圣地。 这里仍然是典型的印加建筑,印加人利用精湛的石头打磨技术将大石磨成大小不同的形状,然后紧紧拼起来。现在的人们依然不明白五百多年前,甚至更久的年代,没有机械帮助的印加人是如何将如此大的石块进行打磨、搬运、堆砌的,至于房顶是什么样子,更没有人能够想象出来了。 但旁边的采石场遗留的巨石半成品,分明告诉我们,当年他们确实是这样建起来的。 这里海拔2350米,两侧是600多米的悬崖峭壁,峭壁下则是日夜奔腾不息的乌鲁班巴河。绝佳的位置表明,这是一处理想的军事要塞,考古学家说这里曾经居住过5000左右的人,现在他们去了哪里?无人知晓,也无法猜测。 我们返回热水镇用午餐,并在小镇里漫步等火车。这里是进入马丘比丘的必经之地,有温泉,所以早已变成了观光客大本营,镇虽小,却很热闹。下午,我们乘火车转大巴,晚上回到库斯科。翌日从库斯科起飞回利马,在机场直接出境飞圣地亚哥,结束了秘鲁的旅行,开始了智利的行程。<div><br></div> 圣露西亚山城堡<div>到达智利,先在圣地亚哥休整一下,参观市区。<div>圣露西亚山是智利人眼中的一座纪念丰碑,1541 年,西班牙殖民者瓦尔迪维亚带领150 名骑兵占领了圣露西亚山,修建了军事城堡,从此开始了圣地亚哥城的历史。瓦尔迪维亚在智利人心中既是殖民者,又是圣地亚哥市的奠基人。因为自从西班牙征服美洲后,原来生活在这里的大批印第安人早已被殖民者残杀所剩无几,这里90%的人口都是西班牙和其他欧洲白种移民的后代。</div></div> 早期的武器广场广场平面图<div>自从1541圣地亚哥城建立以来,阿玛斯广场(武器广场)渐渐变成为智利行政、商业和社会生活的中心。</div> 阿玛斯广场(武器广场)大教堂<div>武器广场位于市中心,四周是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公共建筑物中央邮局、皇家法院、市政府、大教堂、艺术博物馆、大主教宫等欧式古建筑。</div> 大教堂富丽堂皇,庄严肃静。 当年的邮局变成了博物馆,博物馆的油画多为智利历史人物或故事的画作。 随后我们去往总统府广场,临近圣诞节,广场有些节日氛围,但比起欧美地区,氛围却淡的多。 总统府周边比较安静,人可靠近,但没人停留。 午餐后我们到达圣母山。<div>圣地亚哥圣母山也叫圣克里斯托瓦尔山,在圣地亚哥城东北部,马波乔河畔,它西依末伦山谷,是安第斯山的支脉,是圣地亚哥市的第二高点,海拔880米。</div><div>我们乘坐建于1888年的古老电梯上山,电梯内是阶梯式的四个车厢,沿着坡度极陡的双轨不慌不忙地慢慢地登山,这种古老的电梯本身就是一种特色建筑景致。</div> 山上的圣母塑像是为了纪念智利独立100年和圣母显灵40年而建造的 ,与纽约自由女神像源于同宗,是同一家法国企业所制。 圣母山是信徒前来朝拜的地方,在当地有着神圣崇高的地,位山上还有小教堂,虽小但庄严神圣。 在圣母山上俯瞰圣地亚哥,全城景色尽收眼底。仔细分辨,你可以看出当地人的贫富差别很大,西城的贫民区与东城的富人区肉眼可辨。 在山上稍事休息,地导请我们品尝了一杯当地饮料,便乘坐缆车下山,回酒店休息,随后逛大街,感受一下这个南美最富国家的情况,这里基本欧化了。 到智利要看的最主要地点是复活节岛,从圣地亚哥乘飞机向太平洋深处飞行四个半小时才能到达。<div>这是我见过的最小机场“航站楼”。</div> 但能起降当今最大的客机---波音777。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最早的居民称之为"拉伯努伊岛"或"赫布亚岛",意即"世界之脐"。最早登上该岛的欧洲人是荷兰人,他们为该岛取名"帕赛兰",意即"复活岛",以纪念他们到达的日子。<br> 复活节岛因为其独特的巨石雕像---摩艾而闻名,这些雕像最高达13米,重75吨,展现了古代拉伯努伊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建筑水平和运输能力,这其中,考古学家们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复活节岛最主要的文化遗产是摩艾文化,还有很多神话故事和传说。原居民经历了数百年的殖民压榨、奴隶贩卖、岛内争斗,其历史十分悲壮,被称为"悲惨与奇怪的土地"。而遍布整岛的摩艾石像,或大或小,或完整或残缺,却是令人难知的曾经文明。 这是这里的标志,15个巨人石像排列整齐,背靠大海,寓意是什么,众说纷纭。这组石像是登岛后的人汇集的。 复活节岛的原居民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世界的肚脐"。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鸟瞰地球时,发现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而当地人在海边将这块园形的石头围起来,说这是肚脐的具化。 复活节岛由三个火山口喷发而成,几乎没有沙滩,这是全岛唯一一处沙滩,沙细色白,与湛蓝的海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岛上的居民混杂,以波利尼西亚裔为主,几乎全居住在有屏障的西海岸的安加罗阿村庄中,人口五千多人。我们的酒店也在此处,庭院式,干净,安静,站在房间阳台上,亲近的是碧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海水。 晚餐是海边烧烤,海风扑面,金枪鱼的油香随风飘散,这个小朋友不停地伸长脖子向我们张望,当然它也没少吃。 摩艾多数没有雕刻眼睛,据说,有眼睛的摩艾会有神通,能找到淡水水源,有水的地方部落才能生存。 这是近期考古学家发现的一尊少见的女性摩艾。 复活节岛形状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组成,而火山口则形成了火山湖泊,生长的植物据说价值很高。 有一个传说流传下来,这是距离岸边1.4km的小岛,每年春天群鸟聚集,会在岛上产下鸟蛋。而岛上有个传统,就是每个部落派出年轻人登岛寻找春天的第一枚鸟蛋,谁若找到,则由这个人负责分配当年的岛上资源。 为此,他们要住在这个鸟人村半地下几乎全封闭的石头“房子”集训一个月,然后再去竞争那枚鸟蛋。 这个人夺得过7次首枚鸟蛋,当然他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很大的代价。 结束了复活节岛的行程,我们飞回圣地亚哥,再从圣地亚哥飞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div>飞机上俯瞰安第斯山脉,虽是夏天,荒芜的山脉上却是白雪皑皑,蓝天白云相映,十分壮观。</div><div><br></div> 其实智利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百内国家公园是美国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一生必去的46个景点之一,我们出发前反复比选,其中一个30天项目里包含百内,但同时还有一个很高海拔的湖泊,我们怯步而弃,但愿还有机会一睹她的美丽。 此外,智利北部的地热喷泉,南部的三千多个岛屿,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只是目前交通不便,一般参团是不会去的。这是地导刚陪专程探访百内的游客时拍摄的两张百内照片。<div>(未完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