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颈、仰头、低头:解锁颈部的健康密码

冯周琴

<p class="ql-block">一、一例“猎人弓综合征”病人的启示</p><p class="ql-block">那天,一位病人进入诊室。我根据对非危重病人的快速评价技巧的三项基本原则,通过“闻其讲话、观其走路、看其眼神”,初步判断这位病人不会有什么大的器质性疾病。</p><p class="ql-block">我先询问病史。他主诉说有时向左转头时感觉头晕,个别情况下甚至会出现短暂性的意识障碍。</p><p class="ql-block">转头时会出现意识障碍?这个主诉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因为我想起了多年前我在天津版《实用神经病学》中用红笔标记过的一句话:“极度转头或过伸颈部出现眩晕发作,甚或意识障碍,往往是椎动脉或椎基底动脉机能不全的表现”。这让我联想到了多年前就已知晓的一种疾病——“猎人弓综合征”,其表现为转动头部时出现头晕、晕厥和意识障碍。</p><p class="ql-block">难道他真是这样的情况?我对他进行了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没有发现局灶性体征。随后,我让病人坐在椅子上,开始做转头试验。当我将他的头部左转45度并做短暂停留时,他突然满头大汗,呼之不应,意识丧失!我赶紧将其头部恢复至正中位,他的意识立即恢复正常。</p><p class="ql-block">他确实患有椎基底动脉机能不全,也就是“猎人弓综合征”。</p><p class="ql-block">“猎人弓综合征”,又称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是一个很奇特的病名。该综合征最早由Sorensen于1978年描述,因一位猎人在转头射箭时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而得名。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头颈部转动或过伸时,椎动脉受到异常骨性或软性结构的压迫,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引起大脑后循环功能障碍。</p><p class="ql-block">患者通常表现为头部转动时出现的后循环缺血症状,包括眩晕、头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晕厥,严重者可能出现偏盲、共济失调、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这些症状在头部恢复到中立位置时通常会迅速缓解。</p><p class="ql-block">检查与诊断</p><p class="ql-block">诊断猎人弓综合征的关键在于明确椎动脉在特定头位时的血流变化。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p><p class="ql-block">1、颈部血管超声:可观察椎动脉在转颈前后的血流速度变化。</p><p class="ql-block">2、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可评估骨性结构与血管的关系。</p><p class="ql-block">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椎动脉在转颈时的狭窄或闭塞情况。</p><p class="ql-block">治疗方案</p><p class="ql-block">猎人弓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主要包括:</p><p class="ql-block">1、保守治疗:使用颈托固定头颈部,避免过度转动,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p><p class="ql-block">2、外科手术:对于症状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颈椎融合术或椎动脉减压术。</p><p class="ql-block">3、血管内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但适应证较严格,且存在一定的风险。</p><p class="ql-block">猎人弓综合征虽然罕见,但其症状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至关重要。我要收他住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p><p class="ql-block">在CT、MRI和DSA等影像学技术的帮助下,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变得更加便捷。但神经内科前辈们创立的那些体检方法仍然非常有用。我在惊叹前辈们聪敏的同时,又一次对转头试验、仰头试验和低头试验进行了复习。</p> <p class="ql-block">二、转颈试验</p><p class="ql-block">定义与目的</p><p class="ql-block">转颈试验又称椎动脉试验或椎动脉扭曲试验,是一种用于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及相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检查方法。那位猎人弓综合征患者就是用转颈试验进行临床诊断的。</p><p class="ql-block">操作方法</p><p class="ql-block">1、体位:患者取坐位,头部略向后仰。</p><p class="ql-block">2、动作:患者主动向左、右旋转颈部,每侧持续约1分钟,间隔1-3分钟。</p><p class="ql-block">3、观察指标:在转颈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或猝倒等症状。同时,可通过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或颈动脉彩超等技术监测椎动脉的血流情况。</p><p class="ql-block">临床意义</p><p class="ql-block">阳性结果:如果患者在转颈过程中出现上述症状,或检查发现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如收缩期峰值流速下降超过20%),则为阳性。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即颈椎病变(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导致椎动脉受压或扭曲,进而影响椎-基底动脉的供血。</p><p class="ql-block">阴性结果:如果转颈过程中无症状出现,且血流监测无明显异常,则为阴性,提示椎动脉供血未受明显影响。</p><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转颈试验可能诱发患者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甚至导致晕厥或猝倒,因此检查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必要时应有专人保护。对于常规检查结果正常但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转颈试验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转颈试验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但其结果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p> <p class="ql-block">一、仰头试验</p><p class="ql-block">(一)定义与目的</p><p class="ql-block">仰头试验,又名仰头转颈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用于评估椎动脉型颈椎病或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通过观察患者仰头动作是否引发脑缺血症状辅助诊断。该试验强调头部后仰对椎动脉的牵拉作用。</p><p class="ql-block">(二)操作步骤</p><p class="ql-block">患者坐位或站立,头部自然放松。检查者嘱患者缓慢后仰头部至极限,保持 5 - 10 秒。部分操作还要求患者仰头后快速向左右旋转颈部。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甚至晕厥等症状,可配合血压监测或超声检查评估椎动脉血流变化。患者出现症状应立即停止动作,恢复头部中立位,观察症状缓解情况。</p><p class="ql-block">(三)结果判断</p><p class="ql-block">阳性:仰头或仰头旋转时出现眩晕、恶心、黑矇等症状,提示椎动脉受压或扭曲,导致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或颈椎不稳患者。阴性:未诱发相关症状,但不排除其他颈椎病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p><p class="ql-block">(四)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操作由专业医生指导,防止患者因快速仰头或旋转而摔倒。严重颈椎不稳、高血压患者应谨慎使用该试验。试验结果阳性,需结合 MRI、血管超声或 X 线等检查明确颈椎退变情况。注意与耳源性眩晕、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晕症状鉴别,避免误诊。</p> <p class="ql-block">四、低头试验</p><p class="ql-block">定义与目的</p><p class="ql-block">低头试验通过被动或主动低头动作诱发颈椎或神经根相关症状,辅助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或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等病变。</p><p class="ql-block">操作步骤</p><p class="ql-block">患者坐位或站立,颈部放松。检查者嘱患者缓慢低头至极限,保持5-10秒。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颈部、肩部或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留意是否伴随头晕、耳鸣等不适。患者无法顺利完成低头动作提示颈椎活动受限。患者出现症状应立即停止低头动作,恢复中立位,观察症状缓解情况。</p><p class="ql-block">结果判断</p><p class="ql-block">阳性:低头时出现颈肩部或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或头晕、耳鸣等脑供血不足症状,提示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受压等问题。</p><p class="ql-block">阴性:无不适症状,但不排除颈椎病变,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确认。</p><p class="ql-block">与其他试验的关联</p><p class="ql-block">与前屈旋颈试验的区别在于,前屈旋颈试验在低头基础上增加颈部旋转动作,评估颈椎小关节退变情况。与仰头试验互补,仰头试验测试椎动脉供血情况,低头试验评估颈椎前屈对神经根或椎体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操作动作缓慢轻柔,避免快速低头加重神经压迫或诱发晕厥。严重颈椎不稳、急性损伤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谨慎使用该试验。试验结果阳性时,需结合X线、MRI等检查明确骨赘、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等情况。需注意与耳源性眩晕、胸廓出口综合征等疾病鉴别诊断。</p> <p class="ql-block">五、坐位低头试验</p><p class="ql-block">与一般检查颈椎病的方法不同的是病人必须采取坐位。</p><p class="ql-block">具体做法是: 病人坐位,两下肢伸直,使下肢与躯干呈直角。嘱病人尽量低头。正常时,其下颏可抵达其胸部。若低头时,见病人颈项部僵硬,其下颏不能触及前胸部,并出现颈项疼痛,即为试验阳性。</p><p class="ql-block">值得骄傲的是,坐位低头试验是我国学者秦幼音于1964年提出的。可早期发现轻微脑膜刺激征,并作为腰穿留取脑脊液检验的指征。作者早年在郏县人民医院工作时,曾用这两种检查方法发现多例早期流脑病例。</p><p class="ql-block">如果病人发生急性头痛,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也可采用这种检查方法进行筛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