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有一处博物馆很值得一去,这就是“苏州状元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苏州状元博物馆,位于临顿路与平江路之间的纽家巷。</p> <p class="ql-block"> “苏州状元博物馆”设立在清朝乾隆年间状元潘世恩故居之内,该故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苏式园林建筑,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设立在状元故居里的苏州状元博物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一共分为四个展厅,轿厅、鸳鸯厅、纱帽厅和后厅,分别布置于故居内,各厅之间有环境秀美的庭院相隔相连。</p> <p class="ql-block"> 轿厅门前庭院内,关于“状元博物馆”的简介。</p> <p class="ql-block"> 在“状元及第”横额下的荧屏上,展示“苏州状元,甲冠天下”。</p> <p class="ql-block"> 从长长的过道,走入博物馆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 走廊内展示:进入“状元及第”的步步阶梯。</p> <p class="ql-block"> 潘世恩故居的后园</p> <p class="ql-block"> “苏州状元博物馆”的展厅(纱帽厅)</p> <p class="ql-block"> 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p> <p class="ql-block"> 道光帝御笔“福”字匾</p> <p class="ql-block"> 苏州状元博物馆主要介绍以潘世恩为代表的整个独具特色的姑苏状元群体,展出与苏州状元文化相关的珍贵文物,引入以主题信息传播的展示理念,通过苏州状元文化的展示,传诵苏州历史文化中厚德善学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科考之路</p> <p class="ql-block"> 入朝为官</p> <p class="ql-block"> 状元博物馆展厅(鸳鸯厅)</p> <p class="ql-block"> 门前“潘世恩的投影”</p> <p class="ql-block"> 在潘世恩故居设立博物馆,既保护了故建筑,又增加了故居内的观赏内容,让更多游客了解苏州状元文化,体验状元文化,使苏州状元文化得以展示和传播,从而突出苏州城市的“崇文”精神,成为观众流连忘返的文化艺术园地。</p> <p class="ql-block"> “儒林储望”匾额</p> <p class="ql-block"> 福禄寿喜</p> <p class="ql-block"> 潘世恩家族世系图</p> <p class="ql-block"> 潘世恩生平大事年表</p> <p class="ql-block"> 矢志不渝,守护国宝</p> <p class="ql-block"> 状元博物馆的文创小卖部</p> <p class="ql-block"> 状元府邸餐馆</p> <p class="ql-block"> 吴门桥“国风美学馆”,</p> <p class="ql-block"> 昊门桥筒介</p> <p class="ql-block"> 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应该说最值得去的地方,就是世界遗产文化之一,属于苏州园林范围的“耦园”。</p> <p class="ql-block"> 从平江路的支巷-大新桥巷走约不到10分钟,就能见到这照牌,告诉你,从这里到耦园只有200米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 往前走,很快就到了耦园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 耦园,原名涉园,始建于清代初年。清末,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p><p class="ql-block"> (耦园的门厅)</p> <p class="ql-block"> 耦园三面临河,一面沿街,宅园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耦园布局以四进厅堂的宅地为中心,东西两院与住宅之间以重楼相通,分为中厅、西花园与东花园三部分。东花园较大,占地面积约四亩,布局以山为主,以池为辅的特点。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总称为“城曲草堂”。西园面积较小,以书斋“织布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后院有湖石花坛,园半立有藏书楼。耦园内景观“黄石假山”,修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p> <p class="ql-block"> 2000年11月30日,包括耦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6月25日耦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耦园中庭为住宅区,南北中轴线依次建有门厅、轿厅、大厅和楼梯,正门处有一座新建石坊,坊题上书“耦园”二字,门庭内有一木制双面屏风,正面为耦园简介,背面为《叠罗顺云》图。门庭与轿厅之间为小院,门庭后面上刻有“平泉小隐”四字。</p> <p class="ql-block"> 轿厅中匾额题“城市山林”四字,两侧楹联:“逍遥于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此联由晚清文人邓石如所写。大厅名“载酒亭”,大厅与后面楼厅按格式有墙门隔开内外。墙门的门楼上有砖雕,并且上下三层的雕刻都用立体透雕,雕出人物百态,题额“诗酒联欢”。楼厅前的院落较大,东、西各建侧楼,组合成“凹”字形平面。楼厅西边走廊有小门通往西园。楼厅与东侧楼区相通,在楼上沿通道可达东花园“补读旧书楼”和“双照楼”。</p> <p class="ql-block"> {偕隐双山}轿厅为园主迎接访客之所,取袁永华“偕隐双山间,一廛差可託”诗意,表达夫妻伉俪唱和、退隐山林的志向。</p> <p class="ql-block"> 轿厅的后面,上有篇额“厚德载福”。</p> <p class="ql-block"> 主厅载酒厅</p> <p class="ql-block"> {载酒堂}住宅主厅,为园主沈秉成宴请宾客或举行重大仪式之所。堂名取宋人“东园载酒西园醉”诗意,极富田园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主楼大厅</p> <p class="ql-block"> 大厅内摆设(中路最后一间,不让进,只能从门外观)</p> <p class="ql-block"> 大厅两侧有碑廊</p> <p class="ql-block"> 西花园中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 西花园在中部住宅中轴线的西侧,是以藏书楼建筑群为主,湖山假石为衬的书斋庭院。有“织帘老屋”、“藏书楼”、“鹤寿亭”诸景。西花园整个院子以“织帘老屋”书斋为中心,分隔为东、南、北不间断的三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 西花园的主屋-织帘老屋,此斋为硬山顶,鸳鸯厅式,屋架高大,门宕、窗宕及窗台均为砖细构筑,前有月台。</p> <p class="ql-block"> {织帘老屋}院主沈秉成取意南朝吴兴人沈驎士织帘诵书,笃学守节,读终不仕之气节而名堂,为其读书治学之地。</p><p class="ql-block"> (织帘老屋的前厅)</p> <p class="ql-block"> 织帘老屋的后厅</p> <p class="ql-block"> 织帘老屋的边侧</p> <p class="ql-block"> 织帘老屋后面的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 “织帘老屋”南面院落成不规则形状,并在西南角构筑湖石假山一座。</p> <p class="ql-block"> 在“织帘老屋”之东为三进平房,其中一、二进有耳房,南面有墙门,门前隔走廊为一歇山顶方亭,南向与“织帘老屋”比邻,亭东走廊中有西向歇山顶半亭一座,额“鹤寿亭”,其依墙而建,古朴素雅。</p> <p class="ql-block"> 织帘老屋的前面是“纫兰室”</p> <p class="ql-block"> 西花园的西侧园墙上的爬藤及假石</p> <p class="ql-block"> 连接东西花园的重楼之走廊</p> <p class="ql-block"> 点缀楼廊之间的摆设,很有点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走廊上的雕花廊窗</p> <p class="ql-block"> 东花园占约四亩,以黄山假山为主,主体建筑是一组退居北端、跨度40米的重檐楼建筑群,读书楼建筑群为辅的泉石胜景,楫廊和媪筠廊连接着花园各个景区,将园内景观贯通一气。东花园是耦园的精华所在,山池主景中,周围环以亭廊楼榭。</p> <p class="ql-block"> {无俗韵轩}中部住宅与东花园过渡之小型庭园,为园主读书会客之所。南眺田园风光,北望湖石奇峰,吟诗作画,颇具风情。</p> <p class="ql-block"> 东花园的主厅“城曲草堂”是一座重檐楼厅,中庭设大厅三间,是旧日园主欢宴聚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城曲草堂”楹联:“卧石听涛满彩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p> <p class="ql-block"> 城曲草堂的西侧“储香馆”</p> <p class="ql-block"> 城曲草堂东侧的“安乐國”</p> <p class="ql-block"> 安乐國的东侧“还砚斋”</p> <p class="ql-block"> 望月亭</p> <p class="ql-block"> {望月亭}亭位于受月池北端东侧,为园中赏月佳地。皓月当空,与窗外受月池中之明月遥相呼应,引人遐思。</p> <p class="ql-block"> 吾爱亭</p> <p class="ql-block"> {吾爱亭}耦园前身清初涉园旧迹,取陶渊明“吾亦爱吾庐”诗意,表达园主超脱名利,退隐山林的志向。</p> <p class="ql-block"> 𣁽星阁</p> <p class="ql-block"> 便静宧</p> <p class="ql-block"> {便静宧}宧,按《周易》指东北方,为“阳”、“养”之义、耦园位于城东北隅。沈秉成崇道,精通周易,故以方位名字,为其悟道清修之地。</p> <p class="ql-block"> “便静宧”前廊的碑刻</p> <p class="ql-block"> 东花园的三曲桥,旁为黄石假山。</p> <p class="ql-block"> 东花园中黄石假山,属苏州园林假山之上品,素有盛名。东侧主山,陡峭险峻,名“留云岫”,西侧小山、山势平缓,名“桃屿”,两山之间有一谷道,两侧削壁如悬崖,名“邃谷”,主山东边转为绝壁,直泻“爱月池”。主山北侧,竖大石数排,结构似巨石自然风化剥裂,给人以险峻、苍劲感。悬葛垂梦,堪与真山媲美。</p> <p class="ql-block"> 假山的“邃谷”两字</p> <p class="ql-block"> 在山石池水的尽头的“山水间”榭。</p> <p class="ql-block"> “山水间”内大型杞梓木“岁寒三友”落地罩,采用透雕手法,雕镂技艺手法,构图风格粗犷,据传该罩为明代遗构。</p> <p class="ql-block"> 东花园的復廊,感受“枕波双隐”之意。</p> <p class="ql-block"> “耦园住隹耦,城曲筑诗城”,取名“耦”,同“偶”,即指佳偶连理,又道出园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轴线上为明显的仕宦第宅,东西花园相互对应。东花园以中心黄石假山为主要景点,是涉园的遗存,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里黄石假山;西花园则以湖石构景,舒展绵延。同时,在各个建筑上也有或东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两两呼应。</p> <p class="ql-block"> 耦园“宅园合一,一宅二园”的独特结构,是研究清代造园艺术的实物素材。</p> <p class="ql-block"> 世界文化遗产的“耦园”</p> <p class="ql-block"> 从耦园出来,走过这座桥,向东南方向300米,就是相门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 苏州的护城河,依然清晰可见的昔日古城墙身影。</p> <p class="ql-block"> 苏州相门古城墙,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宏伟建筑,静静地矗立在苏州市区东南部,是苏州古城墙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见证了苏州沧桑巨变,更是古代城市规划与防御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苏州相门古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作为吴国的都城,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吴国君主下令修建了这座城墙。初建之时,城墙多为土筑,虽简陋却已初级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宋、元、明等朝代不断修缮与扩建,相门古城墙逐渐形成了当今的宏伟景象。</p> <p class="ql-block"> 宋代,赵匡胤统一中国后,为巩固政权、抵御契丹入侵,青阳太守李元珍奉命筑建并加固了苏州城墙,其中相门古城墙作为东大门,地位尤为重要。元代,城墙进行的进一步加固,增加了垛口楼、一级棒拱、垛壁刺台等防御设施,使城墙防御能力大大提升。到了明代,苏州城又进行了重编,城墙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周长近16公里的完整城墙体系,相门古城墙也在此期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修缮。</p> <p class="ql-block"> 相门原名匠门,位于城东。因曾是各种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据传吴王阖闾曾命铸剑高手干将于此设炉铸剑,故又名干将门。后称“相门”是音的转变。门在宋初被填塞。民国23至25年重建,新中国成立后被撤除。2012年通过苏州古城墙修缮保护条例,古城墙在原址重新修成。</p> <p class="ql-block"> 1949年苏州解放时,共有阊门、胥门、盘门、封门、相门、娄门、齐门、平门、金门、新胥门10座城门。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城门陆续被撤除,仅存盘、胥、金3座门。</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苏州高度重视古城墙保护和修缮工作,历经数次古城墙修缮工程,先后修复了阊门、相门、平门、娄门、齐门五座城门及相关部分城墙,并于2013年向公众开放了苏州古城墙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苏州相门古城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城墙多采用砖石结构,内外用条石砌筑,中间填土夯实,既坚固耐用,又能抵御风雨侵蚀。城墙总长达数十公里,其中相门古城墙段尤为壮观,南起相门桥,北至耜园,东陵苏州护城河,气势恢弘。</p> <p class="ql-block"> 古城墙上是有四道大城门,分别朝向南、北、东、西四个方向,其中相门作为东大门,是进出苏州城的重要通道。城门上建有精美的敌楼,称为垛口楼或望楼,是嘹望敌情和防御的重要设施。城墙两侧还设有宽大的登楼马道,便于士兵快速上下城墙进行防御作战。此外,城墙上还分布着烽火台、炮台等防御设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苏州相门古城墙,不仅是一座坚固的防御工事,更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石,每一道门洞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在城墙的南侧,有一座名为“望齐门”的城楼,是相门古城墙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登上城楼,可以俯瞰整个苏州市区的景色,感受到苏州古城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除了城墙本身的历史价值外,相门古城墙周围还分布着众多古迹和景点,如相门古街、平江路等。这些景点与古城墙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苏州古城独特的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 在相门古城墙游览过程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感受到苏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这里会常举行各种文化活动,让这座古城墙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在相门城墙的中空部位,是苏州城墙博物馆,博物馆有上下两层,展览面积达1400平方米。分为序厅、城纪千年、城门故事、城里城外、城头记忆和城墙复现的六个展厅,展示了苏州城墙的历史变迁和考古成果。</p> <p class="ql-block"> 苏州拥有2500余年的建城史,而15公里长的古城墙,是苏州城历史文明的见证,不仅宏伟壮丽,而且创造了“亚”字形的平面布局和每门辟水陆两座城门的独特结构,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学术价值。</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一整天苏州之行,上午在“古城的缩影”之平江历史街区探访,下午去到“世遗”的耦园游览,现在又行走在“历史的回响”之相门古城墙。</p><p class="ql-block"> 我想喜欢苏州的朋友们,来此一行,定有收获。回想历史沧桑,展望当今现实,走好自己脚下的路……。</p><p class="ql-block"> 在此先录一首唐诗,是刘禹锡的:</p><p class="ql-block"> 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p><p class="ql-block"> 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p><p class="ql-block"> 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p><p class="ql-block"> 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p> <p class="ql-block"> 再有一首现代诗</p><p class="ql-block"> 《相门城楼:砖石的回声》</p><p class="ql-block"> 砖缝里</p><p class="ql-block"> 藏着铁器的余温</p><p class="ql-block"> 干将的锤声</p><p class="ql-block"> 在城墙的骨骼中</p><p class="ql-block"> 回荡。</p><p class="ql-block"> 一块砖</p><p class="ql-block"> 叠着另一块砖</p><p class="ql-block"> 像叠着千年的誓言</p><p class="ql-block"> 风穿过箭孔</p><p class="ql-block"> 吹散了</p><p class="ql-block"> 谁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月光在城垛上</p><p class="ql-block"> 磨剑</p><p class="ql-block"> 磨出一地的霜</p><p class="ql-block"> 而护城河</p><p class="ql-block"> 是永不愈合的伤口</p><p class="ql-block"> 静静流淌。</p><p class="ql-block"> 我数着砖石</p><p class="ql-block"> 数着回声</p><p class="ql-block"> 数着霜花</p><p class="ql-block"> 直到自己也成为</p><p class="ql-block"> 一块沉默的砖</p><p class="ql-block"> 嵌进</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城墙。</p><p class="ql-block"> 阿德 2025年3月1日记录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