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本以为二月二龙抬头的一天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了。毕竟在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二月二已经不算是个什么重要节日了,即便它历史悠久。不想宝妈告诉我,晚上我们去听一场民族管弦音乐会。不禁小有期待,毕竟每次她安排的节目都是那么的丰富多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桃李梅大剧院是家比较久的存在了,每天上下班路上都会经过,自然也知道那里的院子狭小,不好停车。好在虽然波折,但结果总归是令人愉快的。自然也有了一个开心听音乐的好心情,毕竟好的开始,便意味着过程的顺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验过票,工作人员发了一张节目单。大略看了一眼,发现大多是我们所熟悉的曲目。演出也分上下两场。上半场以古典曲目为主,如《彩云逐月》、《百鸟朝凤》等,下半场以流行金曲为主,如《云宫迅音》、《射雕三部曲》等。而大剧院的演出大厅从外表看似不大,但里面却也宽敞,分为上下两层,单双号左右排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锣鼓一响,美乐开场。第一曲是《金蛇狂舞》。熟悉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欢腾的节日气氛立马被点燃了。今年是蛇年,这首欢快中透着一丝诙谐的乐曲是多么适合此时此刻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彩云追月》的婉转悠扬让人仿佛真的看到了轻盈漂浮的云朵正在追赶着月亮,不禁令人想马上遥望美丽的夜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半场我尤为喜欢这首《百鸟朝凤》。王庆忠老师的唢呐吹的是真的好!他利用滑音、打音等技巧让一支小小的乐器既能演奏出单雀鸣枝,又能演奏出百鸟齐鸣的感觉,在张振军老师演奏的笙,和左边的一位老师的梆子的完美相和之下,真的把一幅百鸟朝凤的画面展现在大家面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主持人介绍,王庆忠老师演奏的唢呐被誉为东北第一大唢呐,他不仅演奏过《夜祭》、《雪原红缨》、《农家小院乐淘淘》等很多曲目,还为好多农村题材的影视剧配乐,赵本山的电视剧就是其中之一。难怪,在刚才的演奏中,王老师的一个长音便让我们见识到了他的肺活量的强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让我觉得抱歉的是原本主持人是介绍了左边那个打梆子的老师的名字的,而且他也是这个长春国乐乐团的创始人,可我却不小心给忘记了。即便后来通过网络查询也没有查到,很是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阿里郎—打令调》和《桔梗谣》是两首朝鲜族风格的歌曲,由女高音方美花老师演唱,国乐团伴奏。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都快忍不住要随之翩翩起舞了,虽然我并不擅长,但朝鲜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真的是给我留下太多的记忆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场休息的时候,孩子们跑出去玩儿,把节目单折成纸飞机开心的拿着跑。旁边的大人们微笑地望着他们活跃的身影,感慨孩子们满满的活力和充沛的精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伴随着大荧幕上面的精彩画面,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港片辉煌的时代,有的激昂慷慨,有的荡气回肠,有的忧伤悲怆。《沧海一声笑》、《铁血丹心》、《一生有意义》、《世间始终你好》这样的经典乐曲,让我们记住了顾嘉辉和鬼才黄霑,他们和那个时期的香港电影互相成就,铸造了一段被一代人铭刻于心的经典,成了挥之不去的回忆。正如一首歌所唱的: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这场音乐会也让我记住了古筝演奏家高思阳,她和她的琴技一样——人美技高,真是名如其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这样的经典还有《云宫迅音》、《新白娘子传奇》等等令人耳熟能详,闻声即生画面感的音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神女劈观》属于京剧,这个从扮相便能一眼所知。虽然我不是戏迷,单就这戏服、仪态和唱腔而论也的确令人心生欢喜。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也开始对这些瑰华国粹产生浓厚的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是我并不熟悉这个曲目,也不明白背景画面为何如此卡哇伊?上网查询后才知道这原来是一款名为《原神》游戏的配乐,在游戏玩家中流传甚广,难怪我不知道,真是长见识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甄亚红老师还演唱了一首古风歌曲《赤伶》,忧郁的曲调,悲伤的唱词,加之内心挣扎又复杂的情感表达,把一个身处国家危难当中,即便自知身份低微,也不肯向敌人屈服低头的伶人的英雄形象表达的很完美,不禁令人动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音乐会的最后一曲是《男儿当自强》,欢快的旋律加上一对欢腾的舞狮,让整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仿佛又回到了黄飞鸿的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在演员即将退场的时候被此起彼伏的返场呼声留住,果然有彩蛋。乐声一起,画面一开,果然是当下最最火爆的动画片《哪吒》里的音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帅气的敖丙的爹,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哪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哈哈!果然还是我们最爱自己的作品,也理解得了,也欣赏得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是曲终总有人散时,再精彩的演出也有离场之时,只是经典永存,记忆永存。最后值得称赞的是这场演出里的小观众有很多,大到八九岁,小到四五岁,全部都安安静静,兴致勃勃的直到结束。近两小时的时间,竟然也都被吸引了,足见精彩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