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共大七O届五十五年,聚会纪实,音乐:共大赞歌

筱棣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七月三十日,毛泽东写下了“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一封信”,这便是著名的“七.三O”指示。</p> <p class="ql-block">  九年以后的七0年二月二十八日,我们一百多位同学,为落实这个“七.三0”指示,来到了彭泽太平,与此同时,彭泽县中一百多名学生也已早早来到了这里。于是,这所位于太平河畔,古楼山下,被誉为彭泽县最高学府的彭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顿时热闹了起来。而这一天也成为了我们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  五十五年过去了,当年就读于彭泽共大的年青人,皆已满头华发,今天,我们为了完成一个重返母校的长久愿望,从彭泽县,从九江市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探望曾经的母校,探望逝去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当司机告诉说已经到了目的地的时候,我们都不敢贸然下车,因为眼前所见与记忆中的情景大相径庭,面对当年那样熟悉,如今却完全陌生的母校,我们的眼中露出了疑惑的神色。</p> <p class="ql-block">九江同学和彭泽同学久别重逢,激动的拉手寒喧,互相端详,都说“老了,老了”!</p> <p class="ql-block">  共大已非当年的共大,记忆中宽阔美丽的太平河不见了,曾经让我们留连往返的太平街也不见了,教室,宿舍,食堂,水井,还有竖在门口的那块语录牌统统不见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彭泽县高等学府,现破败荒凉如此,让我们不胜唏嘘,心里五味杂陈。</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兴奋地在曾经的校园里寻找过去的痕迹,指指点点,这里是教室,这里是食堂,这里是办公室,事隔多年,竟也还记得这么请楚。校园纵使再破旧,也毕竟是我们学习生活过两年的地方,这里有我们宝贵青春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在一栋废弃的楼前,我们拉开了横幅,聚集在一起,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它将我们对母校的眷恋,对青春的眷恋定格了下来;这张照片完成了我们多年来的一个愿望,一般来说我们不会再来此地了。</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重返母校的活动就结束了,中午时分我们离开共大返回了九江。一场盛大的聚餐正等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李金林同学幽默风趣的开场白拉开了聚餐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聚餐热热闹闹的进行着,,席间不分男女,不分班级,不分九江或彭泽,大家只是同学,快乐的聚在一起,相谈甚欢,互诉衷肠,互道珍重。</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高举酒杯,说得最多的便是“祝你健康”,而我们这个年龄最愿意接受的便是这个祝福。</p> <p class="ql-block">  餐后,同学们踊跃的拍照合影,各种组合,各种姿势,搔首弄姿,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  更有歌咏爱好者,欢乐献唱,娱乐大家。</p> <p class="ql-block">当然也少不了麻将助兴。</p> <p class="ql-block">  再一次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欢聚的时刻总是短暂的,到了又一次说再见的时刻,正当我们依依惜别之时,远方传来一个噩耗,就在今天,我们又有一个同学长眠于地下。</p><p class="ql-block"> 参加聚会的同学一致同意:长达五十五的同窗之情尤其值得珍惜,在我们进入古稀之年以后,在尚且健康,还能四处走走的情况下,多加联系,多多组织以同学为主体的旅游活动,并将每年的二月二十八日定为同学聚餐日。</p><p class="ql-block"> 如此,期待着下一次活动时再见!</p> <p class="ql-block">在此,祝所有英年早逝的同学安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