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文节选内容以及编辑小注和题目编辑:</p><p class="ql-block">秦川、李胜利</p><p class="ql-block">【前注:本文系编辑依据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由姜斯宪主编出版的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口述系列·第四辑——“思源·激流”一书中有关人员采访“西北隐蔽战线历史人物”戴中溶口述历史内容整理的原文中所节选的有关内容,并经过编辑依照节选内容的大意所拟的本文题目】</p> <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姜斯宪主编出版的“思源·激流”一书图片</p> <p class="ql-block">“思源·激流”一书目录图片</p><p class="ql-block">“思源·激流”一书中有关“西北隐蔽战线历史人物”戴中溶简历介绍</p><p class="ql-block">戴中溶(1909—2007),上海嘉定人。</p><p class="ql-block">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同年进入甘肃天水胡宗南部队,创建无线电通信网,后任长官部机要室副主任,兼任电讯科科长、无线电训练班副主任。</p><p class="ql-block">1939年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从事隐蔽战线工作。</p><p class="ql-block">1947年因地下组织遭破坏被捕。</p><p class="ql-block">1949年出狱。</p><p class="ql-block">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军队通讯部门和科技战线工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军委三局电信总局第一电机修配厂副厂长,通信部器材处副处长、处长。</p><p class="ql-block">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p><p class="ql-block">1958年起先后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新技术室副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一局、三局处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顾问,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理事。</p><p class="ql-block">1982年12月离休。</p><p class="ql-block"> 访谈中,戴中溶愉快地回顾了他(1)在交大求学12年的往事及同窗好友,讲述了(2)在胡宗南部队的见闻及转向革命的过程,谈到了隐蔽战线上的情报工作及(3)被捕入狱直面生死的经历,(4)还表达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终于投身科技的欣慰。</p><p class="ql-block">【编辑小注1:编辑按照题目内容仅仅节选此文中采访内容中与隐蔽战线内容有关联的(1)—(3)内容作为本文内容】</p> <p class="ql-block">隐蔽战线人物戴中溶照片</p> <p class="ql-block">“思源·激流”一书中戴中溶简历介绍图片</p><p class="ql-block">正文第一页内容:</p><p class="ql-block">当时采访戴中溶所整理原文发表的题目是:《静静的电波——无声的战场》</p><p class="ql-block">口述(人):戴中溶</p><p class="ql-block">采访(人):陈泓</p><p class="ql-block">时间:2003年7月21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北京戴中溶寓所</p><p class="ql-block">整理:陈泓</p><p class="ql-block">编者:漆姚敏</p><p class="ql-block">(一)、重忆南洋(即交大)十二载</p><p class="ql-block">我是嘉定人,小时候身体非常差,兄弟姐妹七人中,我是身体最不好的一个。可能是家里老房子太潮湿,我的病看也看不好。后来,我在上海工作的姐姐说,还是到远一点的地方上海来读书吧,所以我就考到交大附小来读书。</p><p class="ql-block">交大附小前面小河,后面草地,大楼上面宿舍、下面教室,环境非常好,小学有体操课,加上生活有规律,我身体也好了,进小学后就没生过病,住过医院,从此以后不再生病,至今也不生病。</p><p class="ql-block">我弟弟戴中孚也是交通大学学生,他1932年(交大)机械工程学院毕业,我1934年(交大)电机工程学院毕业,他早我二年毕业。我读书比较迟,是班中年龄最大的。</p><p class="ql-block">我在交大12年,那时学校要求严格,读书风气很好。小学管得很严,早晚点名,学生要住宿,星期六家长接回。学校转为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学后,……(待续)</p> <p class="ql-block">正文第一页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上接续正文第一页内容):学校转为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学后,……(正文第二页内容如下):沈同一是第一任校长。小学时有外语,但数学.物理还是中文的。</p><p class="ql-block">童子军中露营、学旗语,活动很多,小学生活十分愉快。……</p><p class="ql-block">{戴中溶口述历史正文第二页内容阅读暂停一下,请看附件1。}</p><p class="ql-block">【附件1:上海交大附中小学第一任校长沈同一人物简介</p> <p class="ql-block">沈同一校长照片</p><p class="ql-block">沈同一(1889—1966)、又名沈维桢,崇明县排衙镇人。幼年丧父。全家靠母亲纺织维持生活。沈同一童年时在药店当学徒,备尝生活艰辛。他渴望读书求知。</p><p class="ql-block">1907年向亲友借债后,考入上海龙门师范学校手工专科学习,因成绩优良获公费津贴,一年后转入本科。 </p><p class="ql-block">1910年毕业,受聘于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前身)附属小学任体操、手工、地理教员,沈曾任上海童子军总教练,赴丹麦参加第一次世界童子军大会。 </p><p class="ql-block">1927年,私立南洋模范中学校董会聘沈为校长。</p><p class="ql-block">沈办学认真,治校有方,以“勤俭敬信”为校训。南洋模范中学向以校风好、教育质量高而享誉上海。</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沈同一继续担任南洋模范中学校长,为党的教育事业做了许多有益工作。</p><p class="ql-block">1951年他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p><p class="ql-block">1960年在北京参加全国民主党派中央全会扩大会议时,同与会代表一起受到毛主席的接见。</p><p class="ql-block">从1953年起,沈同一连续被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四届代表。</p><p class="ql-block">沈同一对家乡教育事业也很热心。他在南洋公学附小任职后,曾回乡倡办义务小学,并克服阻力,开办女生班。</p><p class="ql-block">1966年10月25日,沈同一在上海病逝,终年77岁。】</p><p class="ql-block">{戴中溶口述历史正文第二页内容继续阅读}:……大学里师资很好,教我们物理、化学课程的许多教师都是美国深造过的,印象深的有张廷金、裘维裕、胡敦复等老师。</p><p class="ql-block">张廷金是我国无线电学先驱,在中国电信界享有盛誉,他在课堂上教我们的知识,很多就是他在美国读书时刚学到的,从火花电机开始到电子管、真空管,当时就与国际接轨了。</p><p class="ql-block">{戴中溶口述历史正文第二页内容阅读再暂停一下,请看附件2。}</p><p class="ql-block">【附件2:曾任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副主任张廷金教授人物简介</p> <p class="ql-block">张廷金教授照片</p><p class="ql-block">张廷金(1886-1959),字贡九,江苏无锡人。中国第一批庚子赔款留学生。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哈佛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主修无线电专业。</p><p class="ql-block">1915年,回国执教交大,历任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副主任、主任、南洋大学代理校长、代理教务长等。1942年8月,出任交通大学校长,在租界中维持办学,1945年秋辞职。</p><p class="ql-block">民国10年(1921年)12月暂行代理交通大学沪校副主任,次年五月起任副主任,6月接充主任。7月学校改为南洋大学,张任代理校长、代理教务长,主持教务近一年其后离校。民国16年(1927年)7月南洋大学更名为第一交通大学,8月张复归母校,受聘为电机科科长兼教授。民国26年(1937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将交大原有的土木、机械、电机工程学院合并为工学院,张为首任院长。民国31年(1942年)8月,汪伪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交大,黎照寰校长愤而离职,张任校长,民国34年(1945年)秋辞职。译有《科学的工厂管理法》。】</p><p class="ql-block">{戴中溶口述历史正文第二页内容继续阅读}:……大学时有一件事印象很深,大学二年级有一个经济学教师上课有点照本宣读的嫌疑,学生就在黑板上画了个留声机以示讽刺。</p><p class="ql-block">老师回应说,这是“胜利”牌的留声机,你们知道喇叭前面是什么?我们都知道的啊,“胜利”牌留声机的广告画上,留声机前是一只小狗在听广播。</p><p class="ql-block">【原文图片中有:1934年7月,电机工程学院毕业生合影(第二排右三为戴中溶)照片】</p><p class="ql-block">顾德欢、张光斗和我三个人从小离家在一起读书,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顾德欢這个人聪明得不得了,功课年级第一,是我们三个人中最好的。他上课听讲十分用心,课外十分话跃。他是乒乓球校队的,网球也很好,课余时间他都在玩,甚至月底考试了,他照样打网球。张光斗也是又能干、又聪明、又刻苦。张光斗一直想追上顾德欢,但总也追不上。</p><p class="ql-block">{戴中溶口述历史正文第二页内容阅读再暂停一下,请看附件3。}</p><p class="ql-block">【附件3:戴中溶的中小学以及大学同学既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张光斗人物简介</p> <p class="ql-block">张光斗青年时期照片</p><p class="ql-block">张光斗(1912.5.1-2013.6.21),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p><p class="ql-block">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常熟市(今属张家港)。</p><p class="ql-block">1934年毕业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p><p class="ql-block">其硕士博士毕业院校美国加州大学、哈佛大学。】</p><p class="ql-block">{戴中溶口述历史正文第二页内容继续阅读}:……大学读了一年多,大二时顾德欢生肺炎休学,回家养病,他闲不住,慢慢接触到了共产……待续</p> <p class="ql-block">正文第二页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上接续正文第二页内容):大学读了一年多,大二时顾德欢生肺炎休学,回家养病,他闲不住,慢慢接触到了共产……(正文第三页内容如下):……主义。回来后他就变了,开始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还向我介绍《资本论》给我这方面的书看。从此张光斗赶上了他。后来,顺德欢因为搞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之后,他先后转到燕京大学,青岛大学读书。虽然功课还是好得不得了,学校里的同学也很服他,但其实他已经不好好读书了,他到哪都要搞学生运动,结果又被这两个学校开除了。顾德欢生病时我去看过他,他家是小地主,生活还可以,他参加革命倒真正是忧国忧民。后来他到浙江谭震林部队去了。新中国成立后,他不愿意在杭州做官,宁愿到北京搞技术,曾做过科学院党组成员。20世纪50年代十二年规划提出后,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电子所、自动控制所,计算机所、半导体所等研究机构,他是电子所所长,搞波导传输。</p><p class="ql-block">{戴中溶口述历史正文第三页内容阅读暂停一下,请看附件4。}</p><p class="ql-block">【附件4:戴中溶交大同学原中国科学院机关党组成员顾德欢人物简介</p> <p class="ql-block">顾德欢照片</p><p class="ql-block">顾德欢(1912~1993)又名张瑞昌,江苏青浦县上达桥村(今属上海市)人。</p><p class="ql-block">1927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预科,3年后进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曾经在上海“交大”附小、附中以及交大机电工程学院都与戴中溶、张光斗是一起的同学,在上海交大上大学期间因参加革命活动后离开交大。</p><p class="ql-block">193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36年秋,入燕京大学。</p><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后返回上海。曾任上海民德难民收容所副主任、中共支部书记及中共江苏省委难民工作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1938年冬,任中共青东工委书记。</p><p class="ql-block">1940年春,任中共淞沪中心县委书记。次年春,中心县委改为中共京沪路路南特委,继任书记,参与组织浦东部队南渡浙东,开辟三北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1942年到浙东后,任浙东区党委委员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协助谭启龙,何克希开辟和发展浙东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奉命北撤,任新四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宣教部长。</p><p class="ql-block">1946年5月,调回上海,任中共上海外县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中共淞沪工委书记。</p><p class="ql-block">1947年,第二次到浙东,以上海局代表名义帮助工作,次年初出任中共浙东临工委书记。</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任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政治委员,为恢复和重建浙东游击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政委顾德欢(左)、司令员马青(右)庆贺胜利照片</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杭州军管会文教部长(未就职),宁波军管会副主任,中共宁波地委副书记、书记,浙江省工矿厅厅长,省财委副主任、主任,省计委主任,省委工交部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1952年为中共浙江省委常委。1956年6月,当选为浙江省副省长。9月,出席党的八大。后调中国科学院,先后任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机关党组成员、学部办公室主任、学院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1993年7月在北京逝世。】</p><p class="ql-block">{戴中溶口述历史正文第三页内容继续阅读}:……(二)、“西北王”的电台</p><p class="ql-block">我们那时有种说法是“通讯救国”,我学的是电讯门,出路很好。</p><p class="ql-block">毕业时,学校介绍西部军队里需要电讯技术人员,大部分人不愿去西北,我对西北倒没什么害怕,当时不是也提倡开发大西北嘛,我就想去看看。</p><p class="ql-block">【编辑小注2:以上这些很有意思,一个小时候体弱多病的人,成年后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这点就值得现在毕业的大学生们学习。】</p><p class="ql-block">推荐我去军队的是张钟俊教授,讲好最多待两年,我(戴中溶)于是就去了。</p><p class="ql-block">【编辑小注3:以上这点也蛮有意思。】</p><p class="ql-block">{戴中溶口述历史正文第三页内容阅读暂停一下,请看附件5。}</p><p class="ql-block">【附件5:上海交大张钟俊教授人物简介</p> <p class="ql-block">张钟俊教授照片</p><p class="ql-block">张钟俊(1915年9月23日—1995年12月29日),出生于浙江嘉善,自动控制学家,电力系统和自动化专家,中国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p><p class="ql-block">193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p><p class="ql-block">193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张钟俊写成世界上第一本阐述网络综合原理的专著《网络综合》,同年在在中国最早讲授自动控制课程《伺服机件》。</p><p class="ql-block">1980年5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戴中溶口述历史正文第二页内容继续阅读}:……我一点不懂政治,也不知道怕胡宗南。胡宗南是蒋介石最亲信的黄埔军校一期学生,是他学生中第一个当师长的。那时胡宗南号称“西北王”,他兵力充足,一个旅就相当于人家一个师。</p><p class="ql-block">他为什么要交大人?他的师部在甘肃天水,最初部队之间通讯用骑兵连,师、团相距几十里、几百里,那么大地域,联系很不方便。</p><p class="ql-block">【编辑小注4:以上这点是不是与胡宗南本人就是一个小学老师出身有关,对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也算是一种尊重吧?并对改变当时国民党部队的落后,提升部队高科技有所期待吗?】</p><p class="ql-block">【原文图片中有戴中溶(交大)大学毕业照的照片】</p><p class="ql-block">我去之前,他的部队也有无线电台,规模很小,是交大学生陈一伯帮助搞起来的。陈一伯比我高二三届,当时已经离开部队了。</p><p class="ql-block">所以,胡宗南直……</p> <p class="ql-block">正文第三页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上接续正文第三页内容):所以,胡宗南直……(正文第四页内容如下):……接点名要“交大”人。胡宗南搞电台很大气,用钱都让你做主。我去后把电台建得比较全了。无线电台网从团部到师部(再)到军部都有。</p><p class="ql-block">我的器材什么地方买的?上海的福开森路上诺曼底公寓知道吗?离交通大学不远的这座大厦下面有一个三级电力公司,那是我的大学老师张廷金开办的,是我们国内早期生产无线电收发报机的3家公司之一。它的产品多为海岸电台和海上船舶服务。我常到那里买器材,还曾专门去香港买过。</p><p class="ql-block">在部队里,人们对通迅这种新鮮东西感到很奇怪,这也不用到前线,一呼叫情报就传过来了。</p><p class="ql-block">在那里,我做事很顺,很受尊重,月工资130元,一般人只有十几元。</p><p class="ql-block">【编辑小注5:看来当年无线电可是一个很吃香的、又高大尚、并且高科技的工作,并且“交大”的毕业生参加工作以后交往的都是在社会上有权有势又都是高精尖的人才】</p><p class="ql-block">【原文图片中有诺曼底公寓(位于今武康路与淮海西路交界处,现武康大楼)】</p><p class="ql-block">我刚去胡宗南部队时他还是师长。第二年他就升军长了,之后升任十七军团军团长,差不多一两年就升迁一次,他的仕途很顺。</p><p class="ql-block">这期间,部队电台也不断扩大。红军长征,胡的部队去阻截,在西北草原、雪山追着红军打,我当时在甘肃培训电报人员。</p><p class="ql-block">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我两年服务期满,我连假也没请就直接回老家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年,1937年淞沪抗战期间,胡宗南部队开到上海与日军作战。仓促……待续</p> <p class="ql-block">正文第四页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上接续正文第四页内容)第二年,1937年淞沪抗战期间,胡宗南部队开到上海与日军作战。仓促……(正文第五页内容如下):……上阵,而度参战,两度失利,损失很大。蒋介石怕他被打垮,让他回西北。回西北后,胡宗南开始整顿部队。这期间,他总感到通讯发展不起来,就来找我,一定要我回去,说是要抗战,要发展,要我去培养无线电人员,我于是就回去了。</p><p class="ql-block">【编辑小注6:这个时间正好是西安事变以后,即国共合作时期,一致对外,联合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民族独立,戴中溶在这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解放的紧要关头二次来到西北出自己一份力,这也是很难得的】</p><p class="ql-block">(三)、隐蔽战线上的工作</p><p class="ql-block">我是机要处副主任,机要处下设三个室,译电、机要文书和无线电,我管无綫电,不直接接触电报。</p><p class="ql-block">译电室是机要重地,规定只有胡宗南和参谋长可以进,而我是例外,我经常可以进到译电室去,甚至有时还把译电拿来看看。</p><p class="ql-block">【编辑小注7:从常规重要机要部门来看,戴中溶作为胡宗南部队的机要室副主任,这就是说,要了解其胡宗南总部机要电报往来内容情形,一般情况下想回避一个作为总部电台的机要副主任戴中溶,这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从电讯机要角度,一般来说是很不容易回避其不知道,除非就不会信任此人,那也就不会让其任机要室副主任。因此说明,当时胡宗南还是对戴中溶比较信任和依靠其负责这方面工作,尤其是戴中溶这样一位只是不问政治的技术高级人才,下面我们就看看戴中溶是如何讲述其在机要室是如何工作的?】</p><p class="ql-block">因此,我能看到译出的来电和未译发的去电,胡部作战计划、部队調动等来去电文,都能看到。</p><p class="ql-block">译电室密码本一箱一箱的,一个人一本密码,有通用的,有专用的;译电员行军,一个人一个包,有专人保护。我与译电室的人很熟。</p><p class="ql-block">他们打牌我也看看,但不与他们瞎混,因为他们来钱的,输赢很大。他们叫我来,我就说我输了不给钱,他们也就算了。</p><p class="ql-block">译电室在师部的最后一进院落里,我就住在译电室隔壁,当时胡宗南、参谋长等人也住在这个院落内。</p><p class="ql-block">我不问政治,胡宗南也知道,所以也愿与我讲讲话,院落中间是个院子,我们有时就在院子里聊天。外面讲胡宗南怎么坏,但我看看觉得他还蛮好的,治军很严,不吃空饷,不欠军饷。当然,后来我看到下面隐蔽的走私还是很严重的,也看到了国民党军队严重的腐败现象,赌博成风,妓院跟着队伍走这些黑暗面。我感到不能再待下去了,想要离开。</p><p class="ql-block">【编辑小注8:编辑看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是不是腐败是一个社会的万恶之源,一定要从腐败的源头进行根除?】</p><p class="ql-block">1938年底,我妹妹黄葳(原名戴中扆)来我这里。她读书时就入党了,后来与于光远起做地下革命工作。</p> <p class="ql-block">1937年春,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合影照片。</p><p class="ql-block">【说明:第一排左起陈亚伦、杨振邦、王大珩、戴中扆(黄葳)、钱三强、杨龙生、张韵芝、孙湘;</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左起周培源、赵忠尧、叶启孙、任之恭、吴有训、何家麟、顾柏岩。】</p> <p class="ql-block">黄葳(原名戴中扆)青年时期在延安的照片</p><p class="ql-block">妹妹清华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时清华内迁长沙,接下来又要迁去昆明,她不愿跟随,想去延安。经过西安时,她就住到我这儿了。妹妹与我谈了几天,我表示想要离开这里,要入党,要到延安去。</p><p class="ql-block">黄葳到延安后汇报了我的情况,中央通知八路军办事处,让我不要离……待续</p> <p class="ql-block">正文第五页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上接续正文第五页内容)黄葳到延安后汇报了我的情况,中央通知八路军办事处,让我不要离…(正文第六页内容如下):……开,讲我们要打进去一个人都非常不容易,我马上明白了,从外面就算打进去也没有我这样好的条件。</p><p class="ql-block">再有入党问题,上级认为我这样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通知我暫时不要入(加入共产党),但一定要堅持留在这个位置上。我搞情报,不用偷,东西就在我面前,非常方便。</p><p class="ql-block">我的主要任务是核对或收集重大的情报,一些情报到我这儿核实一下,另外也有其他线在收集情报,我的工作还是很简单的。我不写任何东西,不得不写的必须烧掉。</p><p class="ql-block">关键是听指示,不能妄动。当时中央派了一个人到西安,开书店,这个人在西安很吃得开,表面上吃吃喝喝,与胡宗南的情报系统一点不搭界。他派了—个青年人做我的副官,叫王金平,名义上是我老乡,说是流浪到西安的,实际上他是徐州人。</p> <p class="ql-block">王金平(田光)照片</p><p class="ql-block">【编辑小注9:编辑在此要重点介绍一下,在以上文中由戴中溶口述历史所提到的,戴中溶开始着手潜伏胡宗南总部电台,利用其机要室副主任的便利身份为我党开始工作时的直接联系人和上级负责人其实就是由中共中央延安派来的,并在以后以开书店作为掩护身份的,而始终在文中没有提出此开书店的人是谁?为什么?</p><p class="ql-block">因为,此人在中共隐蔽战线历史上一直是有争议的人?而且其历史更是高山迷雾,云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王石坚照片</p><p class="ql-block">此人就是在隐蔽战线历史上,有号称“南潘北王”的北王——中共“北方地下情报工作”负总责的王石坚来直接与戴中溶联系的。</p><p class="ql-block">而王石坚作为由中共中央派到西安任“北方地下情报系统”负责人,开始是由王石坚直接与戴中溶联系,后考虑到安全问题,就安排转由王金平作为王石坚与戴中溶之间进行工作的中间联系环节,这样就保证了他们之间的地下情报工作进一步安全,提高了安全级别。</p><p class="ql-block">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戴中溶的地下情报工作具有一定的战略性考虑内容和在胡宗南国民党部队角色难得,轻易不会去动用戴中溶提供一般情报,只是让戴中溶在工作中用心收集重要与战略有关重大情报并适当通过戴中溶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情报,为了保证情报的准确性,再由戴中溶进一步核对确认一下,以为上级党中央的决策提供确认情报准确性的基础,而且这样不直接通过由戴中溶自己获取一般情报并要传递情报来说,危险性就大大减弱,频率越少,发生暴露机会就少,总之,要最大可能的避免由戴中溶直接提供一般情报发生暴露的危险,以利于戴中溶长期潜伏在敌人重要岗位。</p><p class="ql-block">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王石坚的情况:</p><p class="ql-block">1911年王石坚出生,原籍河北遵化人。</p><p class="ql-block">1928年,王石坚考入东北大学。1931年,王石坚转入北京大学化学系。</p><p class="ql-block">1932年,王石坚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同年,王石坚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反帝大同盟河北省委党团书记。</p><p class="ql-block">1933年,王石坚因从事地下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被捕关押在苏州军人监狱。</p><p class="ql-block">1937年,王石坚经周恩来与国民党当局交涉获释,随后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1941年,王石坚受中央社会部委派到西安从事情报工作,熊向晖、陈忠经、申健等几个打入西安国民党军政上层核心的情报人员都由他领导。</p> <p class="ql-block">在“西北隐蔽战线”历史上著名的“后三杰”熊向晖、陈忠经、申健照片</p><p class="ql-block">王石坚到西安后,由陈忠经帮助,建立起了秘密电台,直接与延安中共中央社会部通讯联络。 </p><p class="ql-block">后来,王石坚又在陈忠经等人的帮助与安排下,接办了西安《新秦日报》,建立了西北通讯社,还开设了一家“研究书店”,借以隐蔽自己的身份,掩护情报工作。</p> <p class="ql-block">王石坚当年为掩护其地下工作身份即在西安市西大街的陕西省地方志馆(陕西省图书馆)所在地开设的“研究书店”原地址附近照片</p><p class="ql-block">此后6年,胡宗南的一举一动都通过王石坚上报中共中央。</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王石坚还不断扩展情报组织,建立起一个以西安为中心、联结北平、保定、沈阳、兰州等地的高层次情报网络,为延安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各类情报。</p><p class="ql-block">1947年9月,军统特务在北平,使用美制电台侦听车和传奇飞贼段云鹏,侦获了王石坚情报系统在北平的一部秘密电台,在西安密捕了王石坚。</p><p class="ql-block">王石坚先是被关押在西安,后被押解到南京,1948年底又被押往台湾。</p><p class="ql-block">王石坚出狱后,随国民党到台湾,恢复原名赵耀斌,被安排在“国防部情报局”担任专门委员,并在台湾结婚,最后王石坚被任命为国民党“国防部情报局”情报研究机构少将副主任。</p><p class="ql-block">1982年,王石坚因病去世。</p><p class="ql-block">关于王石坚是否叛变这是一个伪命题</p><p class="ql-block">作为号称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历史上,从全国范围看,在国民党白区的二大区域内大致分为南方与北方,负责白区地下情报工作的这二块白区地方的总负责人,这就是南潘北王,即一个南方的潘汉年,另一个北方的王石坚。</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1947年9月发生在北方地下情报工作系统,即王石坚领导的“北方地下情报网”,被国民党开始破获时,王石坚当时知道以后,开始的心情,总应该是心急火燎吧?马上就要到北平了解情况?让王金平夫妇给自己购买火车票,但仅仅大约不到大半天左右时间,王石坚再次见到王金平夫妇的时候,对待王金平的态度就发生前后不同的根本变化,王石坚已经改变了坐火车去北平的决定,背其道而行之,这时候却让王金平夫妇及时处理掉有关情报工作的有关资料和器材,让王金平夫妇守在家里等待着被敌人来抓,能逃跑不逃跑,这是不是很奇怪?王石坚这时已经知道北平地下情报工作出了问题,当时逃跑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王石坚就是不逃跑,不一走了之,还在西安城里自己家里大请宾客盈门,最后被军统抓走,进入监狱以后,经过一段时间,据说哪些王石坚领导的北方情报网成员开始是关押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关押在一起又有进行了那些活动,世人不知。而且后来有些人还认为是王石坚出卖了他们?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说王石坚过了一段时间,就在监狱里写了一篇万言的自白书,好像彻底表明了自己叛变的样子和决心。</p><p class="ql-block">依据我们现在来看王石坚情报系统被破获的情况,其被军统抓获的人员组成来看,的确是已经很有分量了,不然国民党军统不会说,这让共产党地下情报系统的半壁江山被国民党摧毁了?真的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彻底摧毁了中共地下情报工作半壁江山吗?以我看未必,王石坚主动躺平让军统抓获自己,如果你是王石坚,一天上下不到,就突然改变主意,躺平不逃跑让军统抓获,是不是就让我们对王石坚的这种行为,在经过这大半天时间变化的真实原因,必须要进行一个合理的逻辑原因的推理思考?</p><p class="ql-block">比方说,隐蔽战线搞情报收集工作的情报员,从本质上来看,往往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而是角色地位、工作岗位特殊、所处环境独特具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可以获取重大的有一定战略情报价值的人员,并且能够保证其人员长期潜伏敌营为我所用,就比如像戴中溶这一类似的情报员,当年王石坚在1947年9月当时,在一个大半天时间里就改变先前让王金平给自己购买火车票去北平的行动,采取一种躺平的方式,等待着军统来抓获自己,这种方式,只能说明王石坚是要用牺牲自己的政治生命的表象,实现一个真正无名战士的结果,以掩护一类像戴中溶的中共地下情工人员或者是保护影响全局的重大秘密。</p><p class="ql-block">王石坚负责的“北方地下情报网”真的是被军统特务一网打尽了吗?是否还有大头在后边?哪王石坚主动躺平让军统抓获自己是为了什么?从一个普通人笨笨思考,王石坚一定是通过牺牲自己要掩盖一些更大的人物或者秘密?否则一切解释不通?</p><p class="ql-block">从北平电台被军统破获事件,看当时王石坚内心是如何思考的?即从王石坚当时自己的内心角度理解这个问题,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自己负责领导达六年之久的“北方地下情报网”,其中的北平这块地方,地下情报网先被敌人发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王石坚当时一定要思考,是外部情况引起的?还是内部情况引起的?依据国民党破获王石坚负责领导的“北方情报网”所破获人员组成来看,国民党破获王石坚情报系统人员情况,如果真属于外部军统报务监听人员的一个偶然发现破获王石坚情报组织,真是这种外部引起的情况,按此推理,王石坚及时调整内部人员状态,斩断一切与北平联系的人员即可。问题是这次由北平引发的王石坚情报系统大地震,最终结果是涉及地区面广,人员各种情况多样,北方地下情报组织确实遭受一定重大灾难,王石坚作为中共重要地下情报人员,也是很宝贵的人才,但王石坚这种主动献出自己政治生命的形式,总是有一些秘密在其中,就是说,还有比王石坚更重要的人物或者秘密需要保护,这是不言而喻的,不然解释不同。</p><p class="ql-block">再看,共产党情报工作有严格的情报组织规矩和纪律,这种由王石坚负总责的情况,除非是王石坚自己叛变,才有可能其组织有大部分组织遭受被军统特务破获的可能,但如果我们仔细看看王石坚由北平电台事件引起被军统破获的人员情况,大多数都是不用王石坚招供,军统特务也是已经了解的,王石坚能够逃跑不逃跑,已经说明,王石坚自己做出等待,就用现在时髦话,王石坚躺平式让军统抓获,一定有什么目的,而且一定是王石坚让王金平给自己购买火车票以后,得到了什么情报?或者接受了什么人指示?</p><p class="ql-block">总之,王石坚这样躺平式让军统抓获自己,这背后一定有比王石坚更重要的人物或者秘密需要瞒天过海,这如同黄继光堵枪眼,为大部队进攻提供有利条件,同理,王石坚躺平式让军统抓获自己,一定还有一个或者许多需要保护的更重要的人物或者秘密,说的夸张一点,可能还是要保护如国民党军统特务所说的看似已经表面上像是破获了共产党地下情报网的半壁江山,其实这个“北方情报网”比我们想象的可能范围更大,可能还会涉及到南方情报系统组织,如老鼠拉木锨,大头还在后头,这真正未被破获的地下情报组织,应该从未露出庐山真面目。王石坚主动躺平式让军统抓获就是要保护这真正未暴露的这半壁江山吗?王石坚作为一位主动堵枪眼的英勇战士,从人性来看,不是没有可能的?这样可以做到欺骗了敌人,掩护了组织。</p><p class="ql-block">以上只是从王石坚角度的一个人性角度的心理推理分析,仅供喜欢阅读隐蔽战线历史故事的朋友神思考一下!</p><p class="ql-block">最后总结,王石坚不可能用一种躺平式的方式进行叛变,如果真的叛变,还需要在叛变前做这样无聊的躺平式表演一番吗?做出躺平式叛变——其本质就是一个“假叛变”的过程,王石坚这时作为一个已经暴露的“死棋子”,其最后就是要再深度的潜伏敌营堵枪眼,以保护在敌营更有价值的一批地下情工战友的安全,这个过程一定是有秘密的,到底是什么秘密谁知道?</p><p class="ql-block">最后还问一个问题?王石坚情报系统出了问题,到底是内部出了问题?还是外部出了问题?换言之,是内部出了内奸?还是自己外部工作设防出现疵漏。</p><p class="ql-block">还有,王石坚在戴中溶的问题上,是最大限度的保护戴中溶,也说明王石坚没有叛变的情形】</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继续阅读戴中溶口述历史整理的文章内容):我干过的比较知名的情报工作,大概是提供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的军事动向的情报吧,对保卫延安发挥了作用,中央曾发电给予嘉奖。</p><p class="ql-block">前阶段,上海、西安的电视台都到我这儿来过,想找点精彩的故事,结果没几天就走了。我说如果真的有你们想要的险象环生的故事,我哪里会等到1947年才被捕?哪里还能在胡宗南那儿待那么多年?惊险动作多了,还不早被暴露了?胡宗南也不会保我了。</p><p class="ql-block">【编辑小注10:以上戴中溶所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隐蔽战线历史过程,充分的说明,真正的隐蔽战线工作是没有传奇的,只有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严谨细致的做好工作,按照隐蔽战线工作规矩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做一个无名英雄,不允许在工作中疏忽暴露出一丁点蛛丝马迹,宁可先不动,也不能盲动妄为。一定要明白,当前社会上一些人,夸大其词讲述的那些隐蔽战线历史故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如果真在实际隐蔽战线工作是他们讲述的哪样,还没有动静,早就被反动派发现,如同一句俗语,搞地下工作,看着雷声大,其实雨点小的做法,早就已经被敌人抓获,如果真像这些人讲述的那样,他们讲述的这样的地下工作者,情报还没到手哪?这样的地下工作者的小命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四)、因电台案人狱</p><p class="ql-block">我的被捕,问题不出在我这儿,出在北平。</p><p class="ql-block">1947年9月下旬,北平的中共地下电台被军统跟踪侦测到信号,电台人员当场被抓,牵连出很多地下工作者。</p><p class="ql-block">很快,从北平到保定,再到沈阳、西安、兰州等地,整个北方系统的中共情报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西安方面,与我联系的书店老板也被捕了,王金平也突然被抓。</p><p class="ql-block">(国民党胡宗南总部电台)机要处主任王微是胡宗南的亲属(直接亲信下属),平时我跟他关系很好。</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在延安,王微打电话问我,王金平被抓,你知道吗?我说不知道!</p><p class="ql-block">王金平这个副官后来实际上成了整个室(胡宗南总部机要室)的副官,不是一直跟我(一个人)的。一小时后,王微又来电说,是南京国防(部)三处(情报处)直接来抓的。</p><p class="ql-block">我当时想:这个地区(共产党北方情报系统)的负责人是一个很坚强的人,抗战时就曾被捕过,很有气节;王金……待续</p> <p class="ql-block">正文第六页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上接续正文第六页内容):我当时想:这个地区(共产党北方情报系统)的负责人是一个很坚强的人,抗战时就曾被捕过,很有气节;王金……(正文第七页内容如下)……平,大家都称赞他是最老实的。我相信他们两个。所以,我决定不动,静看发展。</p><p class="ql-block">没几天,胡宗南派了架小飞机要我回西安。我以为一下飞机就会被抓起来。结果什么事都没发生。下飞机直接送我回家,我还是不动。天黑后,胡宗南召见我,也不讲抓人的事,只问前线情况。最后,看看谈话就要结束。他也还没说这事。因此,我反而问胡先生你找我干什么?他嘿嘿笑笑,说,你到参谋长哪里去。去到参谋长家,参谋长告诉我,南京要人。我和胡宗南不同意,但现在南京仍要人。面子上过不去。这样,我就去了南京(方面)在西安的看守所,让他们調查。胡宗南的太太还来看守所看望过我。</p><p class="ql-block">实际上,那时南京方面早就搜查过我的住所,但是我没留下任何痕迹,什么都没有,查不出什么,只是延安的妹妹来过。胡宗南不相信我有问题,他认为我这人不问政治,与延安的妹妹正常来往,正说明这一点!</p><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南京方面的一个处长找我谈话,说,我们知道你有一个妹妹在延安,我们也知道你与她来往多次,我都坦然承认。妹妹两次到西安,两次去延安,都住在我这儿。她从延安来西安生孩子,第一次大着肚子活动就已被特务盯上了。妹妹问我怎么办?我叫她赶快住院生孩子,我还天天去看她。这是个教会医院,有一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护士说,外面有人要抓她,但院长不同意,院长说,没出医院我要管,出了医院我不管。</p><p class="ql-block">现在特务守在医院门口,妹妹让我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联系,夜里派车冲出去。我去了办事处,办事处说,朱德和周恩来要回延安,办事处要派8部车送,你妹妹可夹在中间,我当时就放心了。因为胡宗南是周恩来的学生,车队安全大可放心。所以,南京方面查问此事,我也承认两次去八路军办事处。</p><p class="ql-block">军統拿不出我“通共”的证据,但也不放人。年底,电台案在案的十七八个人被转押到南京军统看守所,各地的都转过来,我也在列。</p><p class="ql-block">我是少将军衔,被关押在南京羊皮巷监狱,有军人身份的关在这里,没军人身份的关在老虎桥。</p><p class="ql-block">书店老板(王石坚)在西安監狱时和我关在一起,到南京后就分开了。后来……待续</p> <p class="ql-block">正文第七页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上接续正文第七页内容)书店老板在西安監狱时和我关在一起,到南京后就分开了。后来……(正文第八页内容如下)……他是去了台湾,但据说他没有直接把我供出去。我的活动他没讲。我也感觉到是这样,因为公判时审方提到戴中溶与共产党有交往,仗仅是指现有个妹妹在延安的事,没其他事实。人狱后,因为我是军人,胡宗南又是知情人,所以没受过刑。胡宗南总是不相信这事,不想南京方面把事搞大,要不然我被枪毙也不稀奇。</p><p class="ql-block">我被押解到南京后,胡宗南也不敢多管了。副官被抓,军统又讲我已经承认好几年前就是共产党,据说,胡宗南因此被蒋介石骂了一顿。北京被抓的人中有一个人是冯玉祥部队里的传教士,冯玉祥得知这个消息,就在美国召开记者招待会,讲蒋政府腐败、独裁,把他的传教士也抓起来了。中外报纸一登,蒋介石只能专门成立特种刑庭,对此(电台案)进行公审。结果有公开枪毙的,有无期徒刑的,我是最轻的,被判10年有期徒刑。</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案子总共牺牲了5位同志,1948年10月19日他们在雨花台被枪毙。他们为什么会被枪毙?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东西留下,或者电台,或者书面文字。他们没掌握我任何证据,但不管怎样,最后还是给我判了刑。</p><p class="ql-block">(五)、10个人的监狱</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吃紧,监狱要搬到杭州去。在南京监狱的几千名犯人,很多是政治犯,每天早饭前枪决一批,每天早饭没吃,就打开门叫号,拉出去枪毙。第二天也是这样,后来下午都枪毙人了,之后,余下的人被迁到杭州。最危险是在杭州,国民政府逃到广州去时,杭州又吃紧了。杭州监狱又与南京一样,政治犯一批一批被枪毙,到后来判无期的都被杀了。大家心里没底,我心知我这10年徒刑也是假的,装样子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拉出去,那感觉真是天天等死。最后,监狱里只剩了10个人,都是我们这个案子的军人。为什么?因为他们要打报告问怎么处置?报告打到广州,让转押到上饶集中营。由于路上太乱,回函传到南京去了,南京一查人押在杭州,再往杭州转函转押就晚了。</p><p class="ql-block">但是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情况,天天就是在等死。……待续</p> <p class="ql-block">正文第八页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上接续正文第八页内容)但是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情况,天天就是在等死。……(正文第九页内容如下)……这么大的一个老监狱,都空了,</p><p class="ql-block">只留9个看守10个政治犯。大家认为10个人要一起死了。</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1日早晨,早饭送来后,门都投锁,吃了饭,也没人来收碗。</p><p class="ql-block">我们感到奇怪,10个人一起出去看看,整个监狱什么人都没有!再一起到大门,看到了部队!怎么搞的?昨天夜里听到几声枪响,但没有打仗。我们一看是解放军,就想找部队保护我们,但野战军要继续追击不能停留。我们商量下来还是不动,等进驻部队。到了晚上,进驻部队正愁没住的地方,听市民说这里空着,很高兴就来驻扎,因为杭州监狱很大,可以住2000人。第二天,地下党还没来。第三天,地下党来了。我们说,你们不会不知道我们的情况,怎么不来保护我们!他们说,忙得不得了,但我们知道部队在这里,你们绝对安全。</p><p class="ql-block">我们出来找老百姓房子住下,每天有人送饭来,又过了几天。我在《解放日报》上看到杭州市军管会成立,军管会成员名单中有文教部部长顾德欢。名单一公布,我一看,这是我的大学同学啊。我知道这个名字很少重名,但又怕不是他,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第二天,他就派警卫员来接我到他那里。嘉定解放后,我要回家,他写了路条,给了我三元大洋。</p> <p class="ql-block">正文第九页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另外把本文有关与戴中溶当年隐蔽战线历史相关内容和有关联系人员附后。</p><p class="ql-block">【编辑小注11:当年戴中溶在1938年年底,经已在中共陕西省委工作的妹妹黄葳(原名戴中扆,在清华读书时已加入共产党)到凤翔来胡宗南部队看戴中溶。 戴中溶一见妹妹就说:“我在这里算是看透了,这军队不是抗日救国,而是反对共产党的。”他心中苦闷,急于把积压已久的愤懑像妹妹倾诉,他知道妹妹在清华上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便直言道:“我想改名黄甦,参加共产党,去延安投奔真正的抗日队伍!”</p> <p class="ql-block">黄葳照片</p><p class="ql-block">黄葳答应哥哥向上级反映,她想我与哥哥是一起长大的亲兄妹,哥哥是由学校或教授介绍到胡宗南部队,并非是个人意志决定 。我了解他的本性,我要使他有机会参加革命队伍,所以她非常期盼省委领导能给予一个说法。</p><p class="ql-block">随后黄葳将哥哥的情况和在凤翔他提出去延安的意愿向欧阳钦(时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做了汇报。欧阳钦经过周密考虑,认为戴中溶的经历虽然复杂,尚不失为一个有志的、正直的、要求上进的青年。其家庭还有弟弟和妹妹两个中共党员。如果能将戴中溶发展成为情报关系,利用他在胡宗南部队中的特殊地位和有利工作条件,对于隐蔽斗争将十分有利。</p> <p class="ql-block">欧阳钦照片</p> <p class="ql-block">欧阳钦、黄葳(原名戴中扆)夫妇以及家人在延安时期照片</p><p class="ql-block">欧阳钦随即转告了当时中共西安情报机构领导人吴德峰。吴德峰也认为戴中溶在胡部的特殊地位和有利的工作条件,可以为革命做出较大的贡献。于是吴德峰报经周恩来批准后,吸纳戴中溶为中共提供胡宗南部的情报。</p> <p class="ql-block">吴德峰照片</p><p class="ql-block">戴中溶回忆说:“黄葳直接到胡总部和我见面,她说延安的回答是,他们知道我也了解我,但不同意我去延安和入党。他们说,胡宗南部队围困延安地区,胡的一举一动对延安的影响甚大,我们想在胡部,特别是机要室打进一个人很困难,几乎不可能。说我已经在胡部的机要部门和最有利的工作岗位上,决不能轻易放弃。至于入党问题,暂时放一放为好,因为入了党,思想上、情绪上必有变化,再在敌人心脏里工作而不露一点声色,太难,太难。”她向我传达中央决定:“组织上决定留我在胡部工作。”我说:“我很想去延安,但我服从组织安排。”</p> <p class="ql-block">罗青长照片</p><p class="ql-block">在一次公共场所,黄威以偶尔相遇方式介绍小张(即罗青长同志,当时吴德峰西安情报系统成员)与戴中溶相见,接上了关系。以后即在罗青长同志的领导下工作。过去戴中溶在胡部工作,良心上受到谴责。而现在则心情愉快地完成这崇高的使命,在内心中觉得自己可以昂起头来无愧地做一个中国人了。</p><p class="ql-block">胡宗南任戴中溶为三十四集团军总部机要室副主任。他接触的机要情报更广泛了。工作一直是平静的,没有引起人怀疑。</p><p class="ql-block">罗青长同志在由西安调回延安工作之前介绍从延安来的王金平同志到戴中溶手下当副官。有了联系人和帮手,工作更加顺利。</p> <p class="ql-block">王金平照片</p><p class="ql-block">罗青长回延安,赵耀斌(即王石坚)继续与戴中溶联系,工作也很顺利。从此,戴中溶开始了他在胡宗南部队的秘密革命工作。</p> <p class="ql-block">王石坚照片</p><p class="ql-block">他利用自己在机要室的便利条件,获取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的机密情报,并通过地下党组织将这些情报传递到延安。</p><p class="ql-block">戴中溶曾多次为中共购买国民党特务控制很严的电讯器材,并将电台密码告知与他接头的中共情报工作者。</p><p class="ql-block">戴中溶的工作极为危险,但他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在敌人的心脏地带潜伏了多年。】</p><p class="ql-block">全文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