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文字、武术照片:烟霞墨夫</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其它图片:来源于网络</i></p> <p class="ql-block"> 在岭南大地的西翼,有一片充满魅力的土地——茂名。这里孕育着一种独特而盛大的民俗文化现象——年例。年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茂名的文化长河中,闪耀着岭南文化的独特光辉,承载着茂名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尊崇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茂名年例于2012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并于2013年申请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p> <p class="ql-block"> 年例,作为粤西茂名农村第一大节日,其根源可追溯至古老的娱神祭祀活动。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和神灵充满敬畏,通过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单纯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集交际、文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年例大过年”,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却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年例在茂名人心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于茂名的游子们而言,即便春节因各种原因难以归乡,但到了年例时节,他们也会想尽办法赶回家乡,赴这场一年一度与亲朋相聚、与文化传承相拥的盛会。</p> <p class="ql-block"> 年例活动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在其丰富多彩的形式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游神,这一庄重而神秘的传统仪式,是年例活动中的重头戏之一。当游行队伍缓缓前行,抬着菩萨的神轿在众人的簇拥下穿梭于村落的大街小巷,那庄严肃穆的氛围瞬间弥漫开来。村民们身着盛装,手持香烛,虔诚地跟随着游神队伍,祈祷神灵庇佑家人安康、生活顺遂。孩子们则手持火炬,兴奋地奔跑在队伍中,他们的欢声笑语为这古老的仪式增添了一抹灵动与活力。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不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更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给神灵。</p> <p class="ql-block"> 游灯,同样是年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一盏盏精美的花灯,或方或圆,或动物造型,或神话人物,在能工巧匠们的精心雕琢下,栩栩如生,熠熠生辉。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手持花灯,汇聚成一条流动的光河,在村落中穿梭游走。那灯光摇曳之处,仿佛勾勒出了一幅幅幸福美满的生活画卷。花灯不仅是一种装饰,更寓意着照亮前程、驱散黑暗,承载着茂名人民对新一年的光明与希望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信宜市镇隆镇六双花灯是广府文化、高凉文化、壮瑶文化的结合体,是粤西地区保存得最完整最原始的农耕文化形式。六双花灯以竹篾为骨,以宣纸为面,以祝语为表,以烛火为心,纯手工制作,其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具有原始农耕性、历史传承性和浓郁的乡土性,渗透着浓浓的岭南文化色彩。</p><p class="ql-block"> 六双正月十七闹花灯大巡游活动历史悠久,历经百年传承,每逢新年正月十七当晚,六双会举行浩大的花灯巡游活动。各村的花灯队伍在广场集结,队伍中有老人、青壮年、孩童、均有参与。巡游队伍由大锣开路、神轿、十二生肖灯、八宝灯、吊灯、走马灯、宫灯、木偶、醒狮、白花灯、禾杆龙的顺序,中间配以火水筒照明,在家家户户门口行经游行,队伍绵延数公里。巡游队伍经过每家每户门前,村民摆香案祭祀,上香,祈福。花灯巡游耗时三个小时,游走数十公里,环绕6个村落后,重回广场,在广场上燃放烟花庆祝。</p> <p class="ql-block"> 舞狮、舞龙,则是年例活动中最具活力与激情的表演形式。看那狮子,两人协同扮演,将狮子的威武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舞狮者时而跳跃,时而翻滚,时而嬉戏,模仿狮子的各种神态动作,活灵活现。他们在锣鼓喧天的激昂节奏中,尽情展现着高超的技艺和蓬勃的朝气。而舞龙队伍则犹如一条蛟龙出海,气势磅礴。巨龙翻腾跳跃,蜿蜒盘旋,龙身随着舞者们的节奏摆动,仿佛要冲破云霄。那鲜艳的龙鳞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象征着吉祥如意、繁荣昌盛。舞狮、舞龙的精彩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与欢呼声,将整个年例活动的氛围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p> <p class="ql-block"> 八音表演,作为茂名地区独特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在年例活动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八音班的乐手们个个技艺精湛,他们熟练地操持着各种传统乐器,如椰胡、秦琴、唢呐、大钹、小钹、铜锣等,演奏出一曲曲悠扬动听、富有地方特色的乐曲。那婉转的旋律,或如潺潺流水,轻柔细腻;或如万马奔腾,激昂豪迈。八音表演不仅是一种音乐上的享受,更是茂名人民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坚守与传承。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讲述着茂名的故事,传递着茂名人民的情感与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 武术表演,则展现了茂名人民的尚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武术健儿们在舞台上施展拳脚,虎虎生风。他们的动作刚劲有力、招式多变,或腾空而起,如矫健的雄鹰展翅翱翔;或以柔克刚,如灵动的蛇蜿蜒游动。每一招每一式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汗水与不懈努力,彰显着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台下观众们目不转睛地欣赏着表演,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声,为武术健儿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 粤剧和木偶戏,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年例活动中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粤剧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妆容精致,他们在舞台上唱念做打,演绎着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那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让观众们沉浸在粤剧的艺术世界里,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木偶戏则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艺人们通过操纵木偶,赋予它们生命与灵魂。那些木偶在艺人们的手中活灵活现,它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趣味性和故事性。粤剧和木偶戏不仅是艺术表演,更是茂名人民对历史文化的记忆与传承,它们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了茂名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p> <p class="ql-block"> 燃放烟花炮竹,无疑是年例活动中最令人热血沸腾的环节。当夜幕笼罩大地,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开来,瞬间照亮了整个夜空。那璀璨的光芒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又似一颗颗闪耀的星辰,美不胜收。炮竹声震耳欲聋,此起彼伏,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茂名年例的盛大与热闹。烟花炮竹的燃放,不仅是为了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更是茂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庆祝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在那绚烂的烟花下,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仰望着天空,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飘色,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在年例活动上熠熠生辉,尤以侨乡茂名信宜最为出色。它曾连夺“山花奖”,堪称中国民间民俗艺术一绝。信宜飘色以“板”为基本单位,巧妙融合色台、色心、色脚与色梗。三至四人推着色台,台上小孩扮成各异造型,仅靠隐形色梗支撑,如腾云驾雾般奇妙。其历史源远流长,源于太平天国起义后粤剧禁演,艺人将粤剧片段制成造型巡游,后吸收精华形成独特风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遭挫折,但八十年代在乡亲支持下逐渐回暖。明珠飘色团的农民艺人一边劳作一边传承,他们打破传统,制作出大型飘色屡获大奖。2006年的巨型飘色和2008年《大展宏图》凭借精湛技艺,让信宜飘色再铸辉煌,成为当地独特艺术文化特色,深受民众喜爱,更享誉神州大地。</p> <p class="ql-block"> 火把节也是茂名年例的一大特色。在茂名化州市长岐镇,西湾村的竹篙火习俗已绵延 300 余年。往昔,为铭记四位侠义兄弟驱匪之善举,这一习俗应运而生,且在每年正月初八盛大开启。夜幕笼罩,平日宁静的西湾村便沸腾起来,化身欢腾之海。百人火把巡游队伍仿若蜿蜒盘旋的巨龙,穿梭于古老的街巷。那熊熊燃烧的竹篙火,映照着村民们炽热的脸庞,光影交错间,仿若能看见古时侠义兄弟的豪迈身姿。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西湾村生生不息的传承华章,古老与现代在此交融,让这一岭南古村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世代讲述着独特的文化故事,吸引着四方目光聚焦于此独特的年例盛景。</p> <p class="ql-block"> 年例以岭南祭祀文化为核心,融合了冼夫人文化、宗亲文化等多元元素,是岁月沉淀、传承与繁衍的岭南文化瑰宝。冼夫人,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茂名地区拥有极高的威望和深远的影响。她的爱国情怀、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成为了茂名人民的精神楷模和信仰象征。在年例活动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缅怀冼夫人的功绩,传承她的精神。这种对冼夫人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仅加深了茂名人民对本土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p> <p class="ql-block"> 宗亲文化在年例活动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年例期间,各个姓氏的宗族都会举行祭祖仪式,家族成员们从各地纷纷赶回,齐聚一堂。在祖先牌位前,他们虔诚地献上供品、点燃香烛,缅怀祖先的恩德,祈求祖先庇佑家族兴旺发达、子孙后代平安幸福。这种祭祖仪式不仅是一种对祖先的尊重与纪念,更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让年轻的一代了解家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培养他们的家族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家族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延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 茂名年例,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它凝聚着茂名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传承着岭南文化的血脉与精髓。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年例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茂名人民的心灵;又似一座灯塔,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它让茂名人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归属感,也让他们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续写着茂名文化的辉煌篇章。年例不仅仅是茂名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让更多的人了解茂名、走进茂名,感受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热情好客的民风民俗。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茂名年例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成为茂名人民心中永恒的文化记忆,也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独特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墨夫曾为茂名年例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七律 茂名年例</p><p class="ql-block"> 烟霞墨夫</p><p class="ql-block">年例风情千百载,</p><p class="ql-block">如今喜闹胜从前。</p><p class="ql-block">舞狮打醮祀天地,</p><p class="ql-block">豪武游神祭祖先。</p><p class="ql-block">美酒佳肴宾客至,</p><p class="ql-block">八音粤剧韵声连。</p><p class="ql-block">好心文化得弘大,</p><p class="ql-block">和睦家风万代传。</p> <p class="ql-block"> 未来,茂名将继续以年例文化为纽带,推动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欢迎兄弟姐妹们走进茂名,感受这场千年传承的文化盛宴。让我们共同期待,茂名年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