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舛的南极之旅(上)

李淑芳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极洲,地球的第五大洲,面积大于欧州,是大洋洲的两倍。它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迄今唯一没有人定居的大陆,这就是南极!南极无疑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是所有旅行者心中的白月光,也是旅行者心中目标的终极,自然也包括我在内。我的南极梦始于五年前,但那时的我,对于南极是一无所知,所以无畏。正准备着手美签材料,忽来的疫情按下了暂停键,这一停就是三年。这三年伴随梦,我补习了许多有关南极的相关知识,逐渐就有了一些理性的想法和选择。最后和铁杆伙伴敏新妹儿确定了性价比高的南美四国(智利、秘鲁、巴西、阿根廷已有美篇,省述)加南极三岛的方案。</p> <p class="ql-block">  南极三岛(包括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极半岛)的方案,不仅能够在一次行程中就可以完整领略南极独特风光的旅程,要知道尽管南极地区是一片被冰雪覆盖的世界,但那里不仅仅只有冰和雪,它并不只是一个荒凉沉寂的地方,那里有许许多多的野生动植物生活在这里,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一次与“魔鬼海峡”德雷克相遇(见上图)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去年的十一月底,小地球旅行社帮我们完成了南美四国加南极三岛行程的所有前期必备工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万事俱备……✌✌</span></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游完南美四国,如期顺利的在阿根廷乌斯怀亚港登上“海洋信天翁号”邮轮已是新年的元月四日了。从这一刻起,我们就此与乌斯怀亚陆地别过,“南极、海洋、冰川、企鹅……”的梦想便打开了现实!</p> <p class="ql-block">  登船后受到了船上各部门团队的热烈欢迎,他们的笑脸立刻安抚了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由此我已踏出南极精彩探险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 稍许安顿下来,我们参加了船上第一次每个人必须到位的“安全简报会”,“信天翁号”探险队长克劳迪娅给我们介绍了南极探险船与其他船上所有不同的安全注意事项,学习如何快速穿上救生衣,并进行了强制性应急演习,如何在探险队员的指引下,快速到达每个人的应急救生艇所在的区域和位置。</p> <p class="ql-block">  1月5 日,得益于“海洋信天翁号”先进的劳斯莱斯稳定器设施,它可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更好的保持船的平衡(以减少</span>晕船现象)。海面上风虽大,但邮轮行进在小猎犬海峡之中,人在船上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清晨醒来,我和同伴在六层阳台房迎来了南极之行的第一缕温暖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信天翁号”继续在海面上沿着福克兰群岛航线全速行进。利用船上空闲时间,探险队鸟类学专家Ab Steenvoorden给大家进行了有关福克兰群岛海域鸟类生活、迁徙的知识讲座。随后,探险队对我们全员进行了如何正确上下冲锋艇方式的培训,以及登岛需要遵守的事项和规则,此间我们学会了“水手握”方式,这一点非常重要,对如何确保登陆安全有了一个初步了解。</p> <p class="ql-block">  晚餐前的最后一项活动,是由探险队长克劳迪娅简要总结船上当天的主要活动情况,并对未来一天的行程,以及即将可能登岛的位置:福克兰群岛的西点角进行了简要介绍。每天晚餐前总结当天,展望未来,这是“海洋信天翁号”一项非常好的工作制度。</p>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夕阳,英俊的船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Arsem</span>举行了欢迎鸡尾酒会,他介绍了自己和他的团队,并欢迎我们,他祝愿我们所有人航行和探险愉快,为我们即将穿越传奇的南大西洋之旅的美好回忆和晴朗天气而干杯!</p> <p class="ql-block">  1月6日,尽管天气不理想,毛毛细雨还加薄雾,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南极探险的第一次登岛。今天将登陆福克兰群岛的西点角和卡克斯岛。</p> <p class="ql-block">  西点角(南纬 51°20′ 西经 60°41′),位于福克兰群岛的西北部,长6公里,最宽处 4 公里,与东福克兰岛隔着一条狭窄的海峡。这个岛朝西的峭壁高 381 米,是福克兰群岛最高的悬崖。细雨朦胧中,我们的雨靴终于踏上了这个亚南极岛屿的坚固陆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步行2公里后到达了黑眉信天翁的繁殖营地,在迷宫般的草丛中</span>数百只信天翁映入眼帘,其中许多还带着幼鸟!这些美丽的灰色绒毛球看起来更像是一部动画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们是这里的临时统治者,再过几个月,待它们的羽翼丰满、升空翱翔,就会成为</span>南大洋天空的主人(信天翁是世界上翼展最大的鸟)。</p> <p class="ql-block">  在信天翁巢穴旁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成年和幼年的跳岩企鹅。它们和谐共处,其乐融融,这是进入亚南极岛屿我所认识的第一种企鹅。跳岩企鹅又名“凤头黄眉企鹅”,因头长有两簇长长的黄色羽毛而得名,其长相“凶恶”,“造型”独特。这种企鹅常见于松动石块上或陡峭的岩壁间筑巢,它们是企鹅中的攀爬能手,能熟练地用双脚跳跃的方式前行,一步可跳30厘米高,跳岩企鹅的名字就来源于它们在悬崖上跳跃的行为。它们善于游泳和潜水,捕食小鱼和甲壳类动物。这种企鹅因可爱的外貌和活泼的行为而成为南极洲海岸线的独特精灵。</p> <p class="ql-block">  西点岛上生活着一对瑞典夫妇,据说是从2008年上岛居住至今……。作为小家庭他们是孤独的,但从有灵性的生物来数量来说,他们是这个小岛拥有200只绵羊、无数只跳岩企鹅,当然还有数千只黑眉信天翁的幸福大家园真正的主人。夫妻俩勤劳善良,每当有游人来访,他们会拿出自己亲自烘培的糕店和热茶热情款待客人……。</p> <p class="ql-block">  卡克斯岛(南纬51°29西经60°55),在这个岛上认识了大名鼎鼎的麦哲伦企鹅(认识的南极第二种企鹅),这种企鹅个子并不大,大概只有五六十公分高,因为是著名的航海家麦哲伦在第一次环南美洲大陆航行时发现了这种企鹅。就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来这种企鹅,它的头部呈黑色,有一条的宽带从眼后延伸到下颌,身体胸前也有一条白色的宽带,它们主要分布于南美洲阿根廷、智利和福克兰群岛沿海……</p> <p class="ql-block"> 每年南极初夏这个季节是各种鸟类的繁殖期,因而​在这两个岛上还见到很多从没见过的也特别呆萌的小鸟……</p> <p class="ql-block">  福克兰群岛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点岛上的地衣(南极苔原)和</span>卡克斯岛海岸礁石上的苔藓色彩都值得细细品味……。它们仅在夏季(1–3月)地表温度短暂升至0℃以上时生长,年均生长期仅数周至2个月,所以生态特别的脆弱。有资料显示,亚南极苔原是极端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其生物通过高度特化的形态、生理及繁殖策略适应短促生长期、营养匮乏与严酷气候。这一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是研究生命耐寒机制与环境演变的天然实验室。</p> <p class="ql-block"> 1月7日,南极航行的第三日,顺利登上了福克兰群岛的史丹利港(南纬 51°41′ 西经 57°51′)。史丹利港有码头,冲锋艇可近靠码头,不需要涉水登陆,所以第一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穿自己衣服和鞋子登岛,</span>下船直接乘坐接驳巴士去吉普赛湾参加徒步。徒步活动结束后可以逛逛史丹利不过500米的街道。</p><p class="ql-block"> 史丹利是福克兰群岛的首府,城市面积不大人口也较少,却有着很明显的英伦氛围。房前屋后,鲜花异草,洁净精致,打理得井井有条,令人赏心悦目。镇上居民生活平静,神情闲适,有行政机构、有警察、博物馆。博物馆里面展示了与群岛相关的历史、植物、动物等人文信息。还<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邮局,居然还可以买明信片邮寄,我就凑热闹买了两张当地明信片并盖了一个世界上最南邮局的戳……</span></p> <p class="ql-block">  看到位于街尽头的纪念碑,似乎唤醒了一些记忆。印象中的“”马岛之战”,是那么遥远和模糊,而今却已身临其间……。福克兰群岛到底归谁不归谁?不是我等能说得清的事,单就那场战争,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派遣的特遣舰队浩浩荡荡远征万里,与阿根廷展开长达70多天的马岛之争,导致双方失去了800多名军人来说,战争就没有赢家!而今岛上还留有一些战争的痕迹,锈迹斑斑的战船、伤痕累累的炮台……仿佛在娓娓诉说着曾经的战火,愿人类远离杀戮,愿世界永久平和!</p> <p class="ql-block"> 史丹利沉浸在自然美景和岛屿迷人的历史中,这个精致而迷人的小镇,周围环绕着崎岖的海岸线、野生动物和非凡的孤独感。我们在离小镇不远的吉普赛湾徒步活动中(自费),最惊喜的收获是在岛上的白沙滩岸边的茂密灌木草丛中,拍到了麦哲伦企鹅的巢穴,亲眼目睹了一家企鹅爸爸或妈妈清晨离家出走沙滩下海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1月8日,海面平静,海浪不超过1.5米,邮轮离开了福克兰群岛,沿着南乔治亚岛的航线航行,我们在海上度过了非常充实的一天。先后由才华横溢的酒店工作人员主持开展<span style="font-size:18px;">毛巾折叠</span>活动(我没兴趣没参与);然后鸟类学家Ab给我们做了一场题为“欢迎来到南乔治亚州”的讲座,他教我们如何<span style="font-size:18px;">利用周围的环境</span>在拥挤的海滩上生存,并分享他自己如何保护自己免受鸟类潜在俯冲轰炸袭击的技巧。下午,地质学家安德烈斯发表了关于南乔治亚岛和福克兰群岛地质的演讲。他解释了这些岛屿是如何形成的,讨论了关于它们以前位置的理论,并对未来几年可能解决的地质问题提供了引人入胜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  1月9日,早上海面比较平静,只是有点小雨和薄雾,但能见度不高。船舱广播里传来好消息,说观测到不远的海面有冰山漂移。我操起相机就往七层甲板观测台跑。拍下并录下来进入亚南极海域所见到的第一座巨大巨大极其震撼的冰山(反正手机的超广无法装进来)……谁知道它们从南极大陆冰原脱离漂移到这里得走多少时间啊?😦😦</p> <p class="ql-block">  接近中午时分,海面上风力加大,船即将接近沙格岩。<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格岩是位于南乔治亚岛西北约240公里,由6块主要的裸露岩石组成的</span>孤立岩石群,是许多海鸟的重要栖息地,尤其是南乔治亚鸬鹚,<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格是鸬鹚英文的音译,</span>因此得名“沙格岩”。附近水域也以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闻名,包括鱼类、磷虾和鲸类。<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们属于英国海外领地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的一部分。是从南美洲通往南乔治亚岛的途中最显著的地标之一。大家听到</span>广播里传来通告,都涌到甲板上拍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只听到了两声巨响,疑似船触暗礁……。这真是乐极生悲,大概是为了较好的观测岛礁和拍鸟,船离沙格岩太近了,而忽略了水下的复杂。随后,船上响起七短一长的警报声,通知乘客回客舱取出救生衣,迅速到报告厅集合。此时大家的表情都非常茫然,只说让大家稍安勿躁,等待等待……。也许是船方给其他船舶发出了求救信号,明显的看到有一艘邮轮在向我们的船靠近,更加重了大家的疑惑,也都做好了随时弃船的准备。在经历一个小时漫长的等待后,船方宣布警报解除。经过初略检测是船上左侧的稳定器与水中的暗礁接触,损坏了稳定器系统,通俗一点说就是船一侧的平衡器失灵了,导致船体的稳定性减少了百分之八十的功力,消息还不算太坏。接下来的消息才让大家的心情跌到了冰谷。按惯例规则,受损的船不能继续往前,只能就近返回母港检修。这就意味着“海洋信天翁号”此趟前往南极半岛的计划泡进海洋了……😣😣</p> <p class="ql-block">  傍晚,探险队长克劳迪娅在情况通报会上,对我们所处的状况以及气象预报进行了综合分析。告知大家目前这艘船是安全的,损失得到了控制,可以前往南乔治亚岛。但是,由于在我们船的后方一直有一个“风暴团”紧随其后,而且有渐强的趋势,我们也只能往前而不能调头。考虑到前方不远的南乔治亚岛有许多天然的避风港湾,一来可以完成在南乔治亚岛的登陆计划,二是要躲进避风港避避风头,再决定下一步措施。事态到此进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大家虽有些担心和遗憾,但没有引起任何恐慌。</p> <p class="ql-block">  1月10日,早晨的天气不错。夜间,邮轮已悄然驶入了南乔治亚岛海域。南乔治亚岛,位于南极洲东北方向,岛长约 160 公里、宽约32 公里,有许多超过 2000 米的高山与雄壮的冰河,同时还有着深绿色的草地与深邃的峡湾和海滩。南乔治亚岛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它有着在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独特自然景观,由于南乔治亚岛纬度相对较低,温度相对较高,且由于洋流带来丰富的食物,这里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十分庞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南极野生动物的天堂。</span></p> <p class="ql-block">  上午登陆口哨湾,很庆幸得以登岛,不仅登上了岛,还近距离观察并拍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王企鹅,它那一身鲜艳的橙色和黄色斑纹着实令人着迷。这也是在亚南极岛屿认识的第三种企鹅。探险队长告诉我们,南乔治亚岛从去年开始,这里爆发了严重的禽流感,大量的动物和鸟类惨遭噩运,去年曾经封过岛,今年也开放不久,据说疫情有所加重,也不知哪天会再来个封岛🫣🫣。其实,在岛上肉眼可见的动物死尸遍地,也能明显的感觉得到禽流感事态发展严重性。所以,珍惜能见到这些可怜企鹅的机会吧。</p> <p class="ql-block">  下午登陆斯特罗姆尼斯 Stormness,这里除了继续看到王企鹅外,还新认识了白眉企鹅 。这也是我所认识的第四种企鹅。白眉企鹅又叫巴布亚企鹅或金图企鹅,它是属体型较大的物种之一,仅次于帝企鹅和王企鹅。<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长约70-80厘米,体重4.5-8.5公斤,头部、颈部和上部呈板岩黑色,头部有时带有棕色调,最显著的特征是从眼到眼横跨头顶的白色条纹。嘴为红色,脚为橙黄色或粉红色。</span>主要生活在福克兰群岛等地,擅长深海捕鱼,且是企鹅中游泳速度最快的,时速可达36公里。全球繁殖种群估计超过30万对。</p> <p class="ql-block"> 南极毛皮海狮,又称南极海狗或南极毛皮海豹,主要分布在南极洲附近的海域,尤其集中在南乔治亚岛,其种群数量占全球的95%。这一物种的学名源于首次捕捉到它的德国船只SMS Gazelle。历史记录显示,库克船长在1775年探索南乔治亚岛时,曾提及岛上存在大量的海狮。</p> <p class="ql-block">  1月11 日,天气出奇给力,上午顺利登上圣安德鲁斯湾(南纬54.434°,西经36.186°)——南乔治亚岛的瑰宝!零距离接触到了南乔治亚岛上最大的“王企鹅王国”。圣安德鲁斯湾是一段长约三公里的海岸线。1775年,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和他的探险队首次发现了这里。据说有20多万只王企鹅聚集在这个海滩上生活繁衍,同时还夹杂着大量的毛皮海豹和象海豹在海滩上生活。海滩上覆盖着羽毛,因为企鹅和象海豹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在换羽。有时,狂风会把羽毛高高地吹到空中,形成微小的龙卷风,看起来就像是在下雪一样。因为禽流感疫情的防控,我们无法接近核心区,只能用相机长焦在船上远摄,这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乔治亚岛上最大的“鹅国”足以让人</span>瞬间患上密集恐惧症……😄😄</p> <p class="ql-block">  换羽期的王企鹅</p> <p class="ql-block">  下午,晴空万里,但风疾浪高,探险队第一次安排了90分钟的冲锋艇巡游南乔治亚岛的皇家湾。这一次发现并认识了马可罗尼企鹅,这是自南极行以来认识到的第五种企鹅。马可罗尼企鹅头顶上有一束标志性的金色羽毛。又名“长眉企鹅”,其学名“chrysolophus”源自古希腊语,意为“金色头冠”。因为马可罗尼企鹅喜欢选择陡峭的岩石上筑巢并繁衍,因此很难登陆近距离接触。为了在距岸较远的冲锋艇上拍清楚马克罗尼头上的那撮黄毛,可算把我折腾够呛,只差一点点就来个“现场直播”😭😭</p> <p class="ql-block">  巡游即将结束时,风浪越来越大,探险队员们还是带着我们继续朝着西海岸驶去。在皇家湾的另一个王企鹅聚居的海滩,第一次发现了很多王企鹅雏鸟(俗称猕猴桃)。这感觉像是对即将结束一天最好的奖励,这一天充实且令人惊叹,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远眺南乔治亚岛</p> <p class="ql-block">  1月12 日上午,登陆葛利特维肯湾,参观曾经的捕鲸站。葛利特维肯地势平缓,后侧是延绵高耸的山峰。这里是一处天然的避风港,也曾经是南乔治亚岛上最大的聚居地。然而在1966年底,南大洋鲸类资源的严重衰竭导致捕鲸业不再景气,经济下滑,葛利特维肯受此影响而关闭。后来英国南极调查局接管了他们,将其完整地保存下来,并进行定期维护。调查局的人员住在距离古利特维肯北部不远的爱德华国王角。每当有游客前来,调查局的工作人员,有时候也包括一些科研人员,就会来到葛利特维肯接待。这个捕鲸站不仅是南乔治亚岛唯一对外开放的捕鲸站,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自然景观。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南极动物的标本,古利德维肯湾布满了鲸鱼残骸。揭示了当年南乔治亚岛的捕鲸历史。葛利德维肯的足球场至今仍保留着,是历史的见证。而捕鲸者教堂则是一座典型的挪威小教堂,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捕鲸者公墓中安葬着著名英国极地探险家E.H.沙克尔顿爵士,以及许多与他一同历险的船员。现在,只有海鸟、企鹅、象海豹以及毛皮海狮守候着这些珍贵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  下午,再次登陆葛利特维肯,徒步约五公里,以治愈几天来动物、鸟类的审美疲劳,领略葛利特维肯的独特魅力……。徒步五公里不难,难的是要身着防水衣裤和沉重的防水靴,而这些装备是经过当地海关部门官员严格检查,合格后才被允许登陆的装备,脱不得滴😢😢</p> <p class="ql-block">  1月13日,船舶漂移在南乔治亚岛避风港湾的一天,同样安排很充实,冰川讲座、折叠毛巾,瑜伽活动,特别是九岩李梓敬主任作为船方的客座讲师,为我们作了关于南极洲板块构造和野生动物的精彩演讲。此时的我们似乎都忘了天气预报系统还预测了一个惊人的天气变化,未来几天我们将面临更大风暴的挑战。但真正勇敢的“探险家”不惧事,我们已做好了心理准备面对大海带来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1月14日,天虽放晴,但风浪依旧很大。船方已经下达正式通知,原定的航线必须改变,所有后续的去向方案要根据航程的进展来制定。</p><p class="ql-block"> 早餐以后船开航了,但目标已不是南极,而是调转头驶回母港乌斯怀亚😭,“该死的”沙格岩改变了我们此行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波涛汹涌的大海,从不安逸。</span>到了下午,风浪逐渐加大,感觉是出海以来所经历最大的风浪,外甲板、阳台和电梯已全部关闭。船过了南乔治亚州的北端就进入了公海,离开了港湾的庇护就意味着我们的船再也没有“避难所”。最大的问题是船的稳定器出了故障,并且还有一场大风暴的紧逼,两项重叠,我们的船开始在海浪上唱起了“摇滚曲”。大多数人减少了公共场所的活动,努力在小的空间或水平位置上找到平衡。当然,我采取了更有效的措施——上床、吃药、避晕😆😆</p> <p class="ql-block">  1 月15和16日两日,船继续在公海上向西航行,意味着离南极半岛愈加渐行渐远……!风暴仍肆掠着船体,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卧床享受晕船药的迷糊。其间还是强撑着听了探险队员桑娜和米凯拉的精彩讲座,为两位巾帼英雄精湛技艺和不屈的毅力而深深感动。桑娜是一名来自芬兰的高个子姑娘,她给我们分享了她在英国南极站(BAS)工作的经历,还有滑雪穿越格陵兰岛以及滑雪到南极的精彩动人的故事。米凯拉曾经是一名帆船选手,她分享了她如何能成为一名帆船手和她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在世界各地多次参加环球帆船比赛令人惊叹的故事。她们的成就非常人所能及,但精神毅力教育感染并鼓舞着他人。</p> <p class="ql-block"> 1月17日,天空阴沉,时不时还飘点小雨,风依然很大。经过4天顶风航行,下午,受损的“信天翁”载着一船心情郁闷的“探险者”终于驶入了比格尔海峡,目测能见到陆地边沿,也标志着即将平安回到母港乌斯怀亚,完成此趟并不圆满的航程。客观的说,虽然因故被迫在后八天偏离了原定航向,未能达到终极目标,但是由于“信天翁号”上的所有员工在探险队长和船长的带领下,以高度责任心和服务精神,仍然保障我们有幸登上了福克兰群岛和南乔治亚岛,并且在遭遇大风暴和船损的不利因素影响下,把船安全驶回了母港。在两个岛上,8次登陆、 1次冲锋艇巡游等,他们每个人每一个操作细节都令人佩服和感动,也让我们认识了南极八种企鹅中的:王企鹅、马克罗尼企鹅 、金图企鹅、麦哲伦企鹅、跳岩企鹅等五种企鹅以及毛皮海狮、信天翁等多种不曾见过海鸟兽。仅此,就已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南极探险不是冒险,人生无处不遗憾,一切顺其自然不强求,见得到是你的幸,见不到就是你的命!</p> <p class="ql-block">  1月18日,原定航向改变后的几日来,船方总部CEO和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李主任等都在积极协商,寻找最佳的替代方案,最后确定三个选项,大意是:一是按原定机票时间回国,余下未完成的南极半岛行程来年全程免费兑现;二是先去南美几国旅游(自费)后返回乌市继续半岛行程;三是加价南极半岛船去飞回智利蓬塔。这三种分流方案可谓是“三下五除二”妙不可言,立即释放了所有人的担心。</p><p class="ql-block"> 随着南极半岛探险替代方案的确定,我们也迎来了一个霞光四射的清晨,乌斯怀亚用她温暖的怀抱和独特的魅力迎接了我们的返港!</p> <p class="ql-block"> 两日后我将会以此为起点,继续向南实现心中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唯一的遗憾,是此次航线的改变导致行程的延误,原定春节前回到家的计划搁置,以至生平第一次失去了与家人春节团圆的机会。在此先对亲人们说声道歉对不起!</p><p class="ql-block"> (上篇完,下篇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