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友情深》在荒友们的心中

樊玉敏

<p class="ql-block">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p><p class="ql-block"> ——观玉敏美篇《〈荒友情深〉在荒友们的心中》有感</p><p class="ql-block"> 近日在一连荒友之家群看到玉敏制作的美篇《〈荒友情深〉在荒友们的心中》,感受颇深。</p><p class="ql-block"> 2012年玉敏在一连QQ群看到百余名一连荒友在北戴河聚会的合影后,便萌发了编印一本一连荒友相册的想法。此后,历经5年,在对荒友提供的数万帧照片进行反复辨认、认真分类、裁剪、修补、遴选、润色后,编印成册,并于2016年在一连各地荒友中传送。5年来的甘苦只有玉敏自己知道。是北大荒那片神奇的热土,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艰苦环境,把各地荒友的命运联系到一起,并让我们情如手足,亲如兄弟,这是玉敏坚持5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编印成功的思想基础。转眼间,《荒友情深》已问世9年啦。虽然当年我在相册序言中已阐述了编印这本相册的意义,但今天看来,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p><p class="ql-block"> 一、一连的职工和家属现在已全部搬迁到场部生活居住,原一连地面建筑已大部分拆除。现在再回到原一连所在地,哪怕再寻找当年一鳞半爪的印迹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再过几年,哪怕是农场人也会全然不知在距离四方台很近的平原上,曾有数百名一连荒友在这里居住生活、战天斗地过。还好,有《荒友情深》可以告诉他这一切。</p><p class="ql-block"> 二、一连的每一位荒友对一连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但是时光岁月既然能轻而易举地抹平一切建筑物,也会不露声色地将荒友的一切记忆抹得了无痕迹。当年一连的荒友们现在已整体跨越了古稀之年,有的正在奔向或跨越耄耋之年,还有的荒友已仙逝。幸好《荒友情深》留下了一连荒友的集体记忆。称编印《荒友情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不为过,因为它实现了“让历史告诉未来”。</p><p class="ql-block"> 《荒友情深》中的照片和文字供我们在晚年咀嚼回味人生,供后人了解他们的前辈是怎样度过的青春岁月。时代的发展和优渥的物质条件,已经让当代青年想象不出当年荒友的劳动生活状况,也很难体会荒友的艰难困苦。对他们而言,荒友的故事近乎“天方夜谭”。《荒友情深》将带领他们穿越时空,感受真实。让他们知道“天方夜谭”般的故事,其实源于历史的真实。</p><p class="ql-block"> 《荒友情深》书目已被我推荐加入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知识青年丛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051)阶段成果《中国知青图书要目》。</p><p class="ql-block"> 李中会</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