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画乡印记

高山兵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堰画乡,位于浙西南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span>,是一个诗意、美丽而动听的名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堪称“秀山丽水”之缩影、“山水浙江”之典范</span>;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摄影家协会首个命名的“摄影之乡”、<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首批灌溉工程遗产</span>;是一处风景如画、游客蜂拥、美评如潮的所在。近年,经官方重视,媒体推介,游客传说,游记演义。更将一个原先藏在崇山峻岭未人识的乡野之地,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景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6月初,相约拍摄同好,一行四人坐高铁去丽水,先往云和梯田,次至古堰画乡,原计划去缙云仙都,因雨而止。古堰画乡于6日午后到达,在游客中心附近民宿丢下行李,直奔景点。是时,乌云密布天际间,风雨欲来势难安,真真是:天意弄人总无情。当时考虑先过江去古堰,经询问得知时间太紧,而改变行程,先看画乡美丽,瓯江晚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乡指的是大港头,这里因一条瓯江贯穿全境,形成了丰富的水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船帮文化。古来就是一个港口,是800里瓯江最开阔的地段之一。江面海鸥只只,帆船点点,或来或往,或隐或现,引得许多画家、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发狂。这里孕育了丽水巴比松画派,成为著名的美术、摄影基地。大港头古街长不足千米,但现代元素,传统文化和世界的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和谐延伸,常有大量游客和艺术生在此逗留,间杂着许多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当然,如今的老街,已见不到晓妆的渔妇,浣纱的农妇,有的只是穿着亮丽姑娘,貌若天仙的美女,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风景这边独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乡风情古街,临江而建,古色古香,两边有许多是明清建筑,房龄都在百年以上。遥想当年此地依瓯江这水上通道的繁华程度,现在古街仍商贸繁忙,各种名目的店铺依次排列,多的是行画商店和原创画廊,足有数十家,画作商品琳琅满目,成为古街的看点。是日,我们沿古街小楼间的小埠头,下到江边栈道,步行数千米,寻摄瓯江及两岸风光。因天气原因,我们与晚霞擦肩而过,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古堰画乡的次日晨, 我们坐渡船横跨瓯江,进入<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画乡对岸的古堰景区。其通济堰,已有1500年历史。它是浙江历史最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span>是中国古代五大灌溉工程之一,与四川都江堰齐名,还是世界上第一座拱形大坝,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天,真是“</span>斜风细雨密密织,浸透外衣不须归”,我们随游客队伍,在弯弯曲曲、起起伏伏,鹅垒石铺成的小道上前行,寻访通济堰大坝,穿过观景长廊、来到文昌阁区块,又穿越了大片古樟群,终见了通济堰大坝。此时,大雨倾盆,游客大多数已是“落汤鸡”,纷纷躲进观景阁。雨大江水猛长,水坝流量骤涨,一派汹涌气象,也是涸水期难见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通济堰源头的堰头村,保存了大量的古民居和古建筑:路亭、社庙、店铺等,为清中晚期建筑。村中有华东最大的古樟群,许多树龄已超千年,小的一人抱不住,大的三人合不拢,庞大的树冠都似巨伞,笼罩溪流。密密匝匝的枝叶成了屏障,在晴日的阳光也渗透不进,成日仙气缭绕,幽静悠长。四周植物青苔簇拥,溪水潺潺伴鸟声。尤有株被民间敬为“舍利树”的古樟,似乎是“没心没肺”,树干中空能容数人,多少年来靠树皮活着,既老态龙钟又生机勃勃。据说,此树曾多次遭雷击火烧,几经死亡,又奇迹生还,可谓枯木逢春,现如盆景一样的存在,不得不赞叹古树历经千年沧桑,无视天打雷劈,生命力之顽强,岂是人类可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景区内,有文昌阁、节孝流芳牌坊、石函等人文景观。文昌阁建于清嘉庆年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奉祀文昌帝君而立的祖庙。在明清时期,此地文风昌盛,连出了五名进士,从而得到嘉许,获准建造文昌阁。</span>节孝流芳牌坊,则是为了表彰叶成发妻梁氏的贞节而建;石函,是通济堰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发挥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语:古堰画乡景区的美,听说的人不少,亲眼的人不多,用图文传达得清楚的人寥寥。我去年6月从那地回来,铭记于心,在思索尝试把那美景用图文作一介绍,但限于笔力及摄技,也限于那天的天气条件,拍摄困难,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效果稀稀。亲们,你若有心欣赏古堰画乡的美,不妨亲踏!</p><p class="ql-block">此篇结束。谢谢你的关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3.2</p><p class="ql-block">(注:此篇图文均自创,图片拍摄于2024年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