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之心得體會

泰山

<p class="ql-block">甲骨文 (右)土方卜骨刻辭、(左)王賓仲丁卜骨刻辭</p> <p class="ql-block"> 一、概述</p><p class="ql-block"> 書法既是文化又是藝術。</p><p class="ql-block"> 藝術——是由人創造、沒有實用價值、教化人們求真向善追美的精神產品。</p><p class="ql-block"> 書法所寫的文字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為了交流思想所創造的。各個時期書體的樣式,是人們逐漸形成共識,約定俗成的。其識讀價值有別于自然物的實用價值,它的識讀價值屬於意識形態範疇。</p><p class="ql-block"> 書法——是由經過長期訓練在文化審美和技術方面水平較高的創作者,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以筆墨紙硯為材料,以漢字為載體,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藝術書寫造型,所創造的形質生動、神采鮮明的一種用來表情達意的識覺藝術。</p><p class="ql-block"> 好的書法作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真善美”相統一的審美屬性。且具有生動、自然、有趣、有意義、積極向上的特質。給人以美感,並與欣賞者情感上產生共鳴,由此產生教化功能。</p><p class="ql-block"> 書法是一种文化現象。它是由歷代文化精英創造出來的。縱觀一部書法史,從一開始(雖以實用為目的)就帶有創作者審美觀念的主觀性。從現在能看到的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的優秀作品看,其作者無不遵循中國傳統文化——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陰陽變化”;道:“天人合一、自然”;儒:“中和”;釋:“靜心”的思想。並把書法與自然物象以及人體的筋骨血肉相聯繫。還參悟了其它文藝門類(繪畫、雕塑、舞蹈、音樂、文學)的造型及韻律節奏特點;以及對旺盛生命力的終极關懷等等。它還受時代主流文化的影響。</p><p class="ql-block"> 優秀的書法作品,就是作者個人思想、學識、格局、性格、視野以及“喜怒哀樂”的寫照。古人云:“字如其人”是也。</p><p class="ql-block"> 學習書法應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功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价值觀、審美觀。要閱讀書法史、歷代名人書法論文。</p><p class="ql-block"> 具體應從臨摹開始。首先選好自己喜歡的“取法乎上”各種書體的名人字帖。選好一部字帖後,要了解其作者生平,先讀帖,觀看其整篇的神采氣韻;進而認真仔細地揣摩作者的思維動機指導下的用筆(習慣)動作規律,觀察其字法結構章法的規律,然後臨寫。學習古人,要有目的有選擇地臨寫。取其長處,舍棄其短處。寫好一部字帖後,可邊臨邊創。以一种書體為主,還要對其它書體(通過讀帖、臨摹)有所了解。七种書體雖字法不一樣,其筆法、章法、形質、神采乃相通也。並能夠互相促進。</p><p class="ql-block"> 學習書法要堅持不斷學習。逐步提高控筆能力,逐步掌握各種書體的用筆、結構、章法、形態共性規律。熟練後再依據個人對以上書法規律的理解在不突破共性規律的前提下加入其獨特的個性認識(融入當代主流文化)進行創造。</p><p class="ql-block"> 書法的內容與形式是統一的。其內容包括書寫過程和文字內容。文字內容應是積極向上的,有意義的。主要是歌頌啟發人民在社會發展中英勇奮斗的精神實踐生活。</p> <p class="ql-block">大篆 戰國 秦《石鼓文》(局部)</p> <p class="ql-block"> 二、書法創作途徑</p><p class="ql-block"> 1、審美觀念的積累</p><p class="ql-block"> 審美觀念是逐步形成的。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以及哲學、自然學、心理學、社會學、力學、美學、文學等有關美的原理,使之知道美之為美的理論基礎。培育其藝術通感。</p><p class="ql-block"> “道法自然”。古人造字之初就是“仰觀俯察”得來的。了解書法各种書體筆畫形態以及結構章法陰陽對偶的象征意義。仿效自然萬物的動態形狀及人的思想活動,變通後運用到書法的筆畫、結構中。“各象其形”。</p><p class="ql-block"> 2、構思</p><p class="ql-block"> 創作一件作品之前,應根據其內容用途首先考慮是什麼風格。或質樸雄強或研美閑雅。進而選取毛筆(大小、軟硬),宣紙(生熟、細糙、幅式),墨(松煙/油煙、濃淡)。再依據用途選擇書體及格式。</p><p class="ql-block"> “翰不虛動、下必有由”,每一筆都是為實現自己的思想服務的。整個作品的形成是“意在筆先”構思的結果。</p><p class="ql-block"> 3、創作</p><p class="ql-block"> 創作——是以某一書家所創作的某一書體作品的精華部分為主要要素,融合其他作者的書寫方法,加入自己的理念,形成整體構思,進行書寫的過程。</p> 小篆 秦 李斯 書《泰山刻石》 <p class="ql-block"> 三、結構形質</p><p class="ql-block"> 1、筆法</p><p class="ql-block"> 按入行轉收的行筆過程分為:a、入筆——直入、逆入、側入、切入、裹鋒入等;b、行筆——中鋒、側鋒、偏鋒、逆筆搶鋒、提按等;c、轉筆——圓轉、折轉、絞轉、翻轉等;d、收筆——接下勢順收、住收、回收等。</p><p class="ql-block"> 每一個筆畫都包含:入筆、行筆、收筆的動作。</p><p class="ql-block"> 入筆。舉筆在空中聚力快速發力落筆著紙,住筆調鋒成形。</p><p class="ql-block"> 行筆。行筆“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屋漏痕”,要提起筆頂住紙往下錐,到位之後快速行筆。“力透紙背”。行筆過程中還有許多意念感覺——如:“橫鱗竪勒”、“萬歲枯藤”、“千里陣雲”、“驚蛇入草”、“飛鳥出林”、“高山墜石”等等。</p><p class="ql-block"> 轉筆。住筆調鋒,到位之後,順應筆性,自然轉筆。</p><p class="ql-block"> 收筆。行筆到位之後住筆,調鋒,聚力發力,其指向下一筆方向,快速收筆。</p><p class="ql-block"> 行筆過程中,應依據其構思——點畫形態的陰陽對偶,隨時調整其筆法動作。</p><p class="ql-block"> 力感。筆尖與紙接觸面呈90度垂直角時,力量最大。同時,速度越快力感越強。</p><p class="ql-block"> 以意念統領筆畫造型;並貫氣于筆端,一氣呵成。</p><p class="ql-block"> “直趨靜,曲趨動”。筆畫形態應取動勢。</p><p class="ql-block"> 2、結構形態</p><p class="ql-block"> “道法自然”、“相反相成”。形態分筆畫(線條)形態、單字形態。自然事物每個獨立個體形態各異,各具特質。書法筆畫線條單字形態效法自然也應各具形態特質。並依據事物的“陰陽、同一性”,“相反相成”原理變化統一。例如,一字之中筆畫有粗的就必然有細的,有長的必然有短的,有放的必然有收的等等相反相成的變化統一體態。延伸到結構章法上亦然。</p><p class="ql-block"> 3、字法章法</p><p class="ql-block"> 自然物象形態各有別。字法要符合各種書體的規定樣式。單字形態應“字字意別”,每個字應有新意。整篇中重複出現的同一個字其形態不得類同,要根據這個字所處的位置,以及與周圍其它字的關係進行調整。同樣,重複出現的同一個筆畫要做不同處理。單字結構應有“陰陽對偶”變化。</p><p class="ql-block"> 單字上面的筆畫向上向外伸展(上寬下窄),有向上升騰之感;其下部寬闊筆畫粗重,有穩重雄偉之感。</p><p class="ql-block"> 章法應依據各種書體的特點,使其陰陽虛實收放等變化統一。整篇文章一氣呵成,其勢要有“起承轉合”;陰陽(對偶)變化,和諧統一,格調一致。</p><p class="ql-block">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單個結構封閉的字,要留有空隙;整篇空白處是作品的組成部分,留白要得當。此乃物之常理也。</p><p class="ql-block"> 4、動感力感樂感</p><p class="ql-block"> 生命力旺盛的事物都是動態的且具有內在的力量,隨著發展趨勢的展開就產生了優美的韻律。書法中的曲勢線條,書寫的速度,一氣呵成的書寫過程所產生的動感力感樂感是書法美的重要因素。</p> 隸書 漢 《史晨碑》(局部) <p class="ql-block"> 四、氣韻</p><p class="ql-block"> 氣韻主要由:全神貫注,氣息貫通;行筆時在入筆轉筆收筆處暫停並作為發力點;筆勢順暢自然;力度的輕重緩急;行筆速度的急速緩慢;字形的大小、結構的疏密;點畫線條的曲直;陰陽向背趨勢;起承轉合;一氣呵成等形成。</p> 草書 唐 張旭 書 《李青蓮序》卷(局部) 草書 唐 張旭 書 《古詩四帖》(局部) <p class="ql-block"> 五、神采</p><p class="ql-block"> 神采是由作者賦予的,是一種精神投射。其作品的神采是作者創作時精神狀態生命樣貌的集中体現。</p> 草書 唐 懷素 書《自敘帖》(局部) 草書 唐 懷素 書 《大草千字文》 (局部) <p class="ql-block"> 六、書法欣賞與鍳賞</p><p class="ql-block"> 一件憂秀的書法作品,其作者在審美觀念上既遵循“審美共性”又有其獨特的“審美個性”。欣賞者欣賞一件書法作品時,應該對書法藝術全面了解,具備書法審美共性的相關知識,並分析其審美個性(特質),然後才能全面準確地欣賞這件書法作品。鍳賞者亦然。</p> 楷書 唐 顏真卿 書《自書告身》帖(局部) <p class="ql-block"> 七、地域差異</p><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域環境會影響作者審美觀念的价值排序,北方作者會把“質樸”排在前面;南方作者會把“研美”排在前面。這种差異,由于現代作者見識的擴大,在逐漸縮小。</p> 行書 晉 王羲之 書《蘭亭集序》帖(局部) 行書 唐 顏真卿 書《祭侄文稿》(局部) <p class="ql-block"> 八、健康怡情</p><p class="ql-block"> 書法的線條、結構、章法;氣韻、神采之美,在書寫過程中同時會刺激大腦,產生愉悅感。這種好心情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書法家經常處在好心情狀態,因此大多都健康長壽。</p><p class="ql-block"> 徐西录</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p><p class="ql-block"> 山東省新泰市朝陽齋</p> <p class="ql-block">敬請方家點評指導指正。謝謝!</p> <p class="ql-block">主題:學習書法</p><p class="ql-block">文字:徐西录</p><p class="ql-block">編纂:徐西录</p><p class="ql-block">校對:徐青</p><p class="ql-block">攝影:徐西录</p><p class="ql-block">制作:徐西录</p>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