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古韵·春节晋冀行(二)

zyl夕阳烂漫

<p class="ql-block">(接山河古韵·春节晋冀行(一))</p><p class="ql-block"><b>第四站:山西晋城</b></p><p class="ql-block">记得2018年,我与老伴退休后第一次独立自驾游的就是山西,主要游历了晋北晋中一带,曾在大同云冈石窟惊叹于那巧夺天工的佛像雕刻;也在平遥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感受过历史的厚重;还在五台山的晨钟暮鼓中体悟着禅意;<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雁门关的残垣断壁间,遥想古时金戈铁马的壮烈;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的深宅大院,尽显晋商昔日的辉煌与气派;站在应县木塔之下,惊叹于古人精湛绝伦的建筑技艺;而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更是领略到大自然的雄浑伟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再次踏上山西这片土地,满心期待在</span>晋南这片华夏文明发祥地探寻底蕴深厚、历久弥新的人文历史,邂逅新的惊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晋城是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span>,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皇城相府、郭峪古城等明清古堡建筑群</span>。晋城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处山西高原东南部,太行山脉经其境,素有“三晋门户、太行首冲”之美誉,境内的王莽岭风景区,锡崖沟的“挂壁公路”等景点闻名遐迩。晋城还</span>有其独特的地方文化,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司徒小镇的打铁花已享誉全国。</span>此外,晋城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全国1/4的无烟煤和1/3的煤层气资源。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自然与人文辉映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p> <p class="ql-block">在前往晋城的路上,拐道参观一下高平铁佛寺。</p><p class="ql-block"><b>高平铁佛寺</b>位于晋城市下辖的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上西门街铁佛寺巷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据史料记载,铁佛寺始建于北齐年间(公元550-577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铁佛寺曾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归安过铁佛一尊,遂以此为寺名。铁佛已于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化为铁水,无迹可寻,现仅留存<span style="font-size:18px;">泥塑。1986年对铁佛寺进行了抢救维修,2004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当地村民说,这座藏在深巷中的寺庙50多年从未对外开放过。然而,由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黑神话:悟空》游戏的火爆,作为第二个取景地的铁佛寺也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热门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过年了,进入铁佛寺的小路上挂满了彩灯。车只能停路边了,走进去。</p> <p class="ql-block">游客络绎不绝,由于寺庙规模较小,接待能力有限,因此只能分拨参观,每拨参观控制在2分钟内,但排队要一个多小时。我们老两口也跟着凑热闹。</p> <p class="ql-block">正殿很小,就像是在一农家小院里,一次最多容纳10人左右,参观一分多钟就被保安催着出来,可谓走马观花。但只要走进那<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小逼仄的空间内,</span>那奇特的艺术造型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感叹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寺,却蕴含着中国明代彩塑的巅峰之作,宛如一个神秘的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铁佛寺正殿保存有完整的一组佛教彩塑群像,中央有青砖方形佛坛,佛坛上设须弥座,佛座上置两层仰莲平台,释迦牟尼佛端坐其中,两侧塑文殊、普贤二菩萨站像(头已损毁了)。</p> <p class="ql-block">铁佛寺最震撼的彩塑,当属环绕佛殿四周的二十四诸天造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造像形象各异,轮廓张扬,有男有女,有文有武,肢体表情夸张,衣纹层次丰富,且</span>每一尊造像都运用了大量的铁丝铁线,呈现出“以铁为骨,用铁造型”的独特塑造手法,<span style="font-size:18px;">使之弧度更大、线条更为流畅,看起来更加生动和逼真,富有层次感和空间感,雕塑师高超的技艺和对塑像的艺术处理,堪称</span>中国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铁佛寺二十四诸天是指在中国佛教寺庙中常见的二十四位护法神,他们通常被供奉在寺庙的殿堂两侧,作为佛教的护法神祇,保护佛法不受侵害。二十四诸天源自印度教和佛教的传统,后来在中国佛教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诸天包括:西侧依次:崇宁真君、西方广目天王、阎摩罗王、散脂大将、大功德天、罗刹天、鬼子母天、韦驮天、月宫天子、北方多闻天王、摩利支天、帝释天。</p><p class="ql-block">东侧依次:昭惠真君、南方增长天王、婆竭罗龙王、深沙大将、菩提树神、大自在天、紫薇大帝、金刚密迹、日宫天子、东方持国天王、大辩才天、大梵天。</p> <p class="ql-block">崇宁真君</p> <p class="ql-block">阎魔罗王</p> <p class="ql-block">散脂大将</p> <p class="ql-block">韦驮天</p> <p class="ql-block">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塑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癫狂之美,每<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尊造像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让</span>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威严的天界。</p><p class="ql-block">时间太短,没法把二十四诸天一一拍照,加之有的损毁严重,既使拍下来的也对不上号了。</p> <p class="ql-block">正殿屋顶的琉璃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到晋城,首选要参观的肯定是皇城相府。</p><p class="ql-block"><b>皇城相府</b>(又称午亭山村)占地10万余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这位曾辅佐康熙朝达半个世纪之久、在清朝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故居不仅是他个人荣耀的象征,更是明清时期官宦文化的缩影。</p><p class="ql-block">康熙时期,陈氏家族居官者达16人,陈廷敬高居相位,不仅是集满汉文化于一身的大学者,更是康熙朝的股胘大臣。康熙帝曾高度赞誉陈廷敬“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并御驾驻跸,题写匾额,赐赠陈家,使皇城相府名满三晋。</p><p class="ql-block"> 随着清王朝覆灭,皇城相府渐渐没落。1998年,皇城村拿出两亿元用于修复和保护,并实现举村搬迁,此后逐步修复建设,2002年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0年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相府主人陈廷敬。</p> <p class="ql-block">来到皇城相府,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御书楼。御书楼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踞于高台之上,高达8米,下层中间有门洞,是进入皇城相府的必经通道。陈廷敬去世后,他的三儿子陈壮履为彰显陈家皇恩浩荡,将康熙御书恭摹勒石,建楼珍藏,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内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均为原来之实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午亭山村”牌匾是康熙皇帝亲笔手书的最后一个匾额,“午亭”是陈廷敬晚年的号,可见康熙对老师的敬重,也是</span>对陈廷敬一生的肯定和赞扬。(借用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中道庄是皇城相府的大门,这三个字由陈廷敬伯父陈昌言题写,也是皇城相府的原名,意思是陈氏家族恪守儒家中庸之道。中道庄上方的“天恩世德”为陈廷敬亲笔,意为皇天恩宠,陈家世代以德相报。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又名“皇城”,俗称“皇城相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皇城相府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span>内城“斗筑居”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于明崇祯六年(1632年)为避战乱而建,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外城“中道庄”则是陈廷敬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所建,外城紧依内城西墙而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局讲究、雕刻精美。进</span>了中道庄就进入了外城,外城与内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紧密相连,浑然一体。</span></p><p class="ql-block">内、外城共有16个院落,640间房屋,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体现了明清时期官宦人家的生活风貌和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冢宰总宪大牌坊就立于陈廷敬府第前,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是康熙皇帝为表彰陈廷敬的功绩而赐建的,牌坊上的文字和图案正是对他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所以亦称功</span>德牌坊。</p> <p class="ql-block">大牌坊后面还有一小牌坊,是清顺治十四年奉旨而建,虽结构简单,却比大牌坊早了四十二年,记载了从明嘉靖至清顺治年间陈敬廷及其先祖的功名禄位。明清两代陈氏家族涌现出41位监贡生,19位举人,为官者38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乾隆皇帝曾亲书“德积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给予褒奖,陈氏家族也被誉为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p> <p class="ql-block">小牌坊没照好,为美篇效果,借用网上一张清晰照片。</p> <p class="ql-block">大学士第又称相府院,是陈敬廷的府邸,<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明朝末年,于清初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完成。‌作为皇城相府的核心建筑,位于外城中心,由前院、中院、后院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约1553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整个建筑布局为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小姐院、管家院。</span></p> <p class="ql-block">院内迎客大厅有康熙皇帝题写的“点翰堂”匾额。</p> <p class="ql-block">整理大学士第照片时发现已分不清哪张照片是前院,哪张是中院和后院了。只知后院因康熙皇帝曾下榻居住,又称康熙行宫。</p> <p class="ql-block">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每个院落那些别具一格的楹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这些楹联是家族文化的生动载体,传递着家族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少楹联还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从</span>文学角度看,皇城相府的楹联对仗工整,用词精妙,韵律和谐。品读这些楹联也是参观皇城相府的一大趣事,可以更好地了解相府的历史,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西花园。</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的内城名为“斗筑居”,作为晋商文化的早起代表,富甲一方的陈氏家族经常遇到各种袭扰,为了给家族创造一个和平安静的世外桃源,也为了给乡邻们提供一处临时避难场所,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取“小小斗筑,足可容膝”之意,修建了“斗筑可居”。斗筑居府院连绵,庭院深深,每一扇门后都藏着一个故事。走在青石铺就的小道上,可以感受到古代官宦家庭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的内城依山就势,大型院落八处,房屋数百间,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形成了集古代民居、官宦宅邸、庙院宗祠、书院学堂、防御工事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独特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陈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两进院落,建在内城的中轴线上,是陈廷敬家族祭祀陈氏祖先的家族祠庙。</p> <p class="ql-block">河山楼是皇城相府的最高建筑,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河山楼是陈廷敬父辈为抵御流寇侵袭而修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瞭望敌情保卫城堡,底层深入地下,开辟有秘密地道,便于转移逃生。楼内备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p><p class="ql-block"> 作为砖石高层建筑,历经近四百年风雨沧桑仍巍然屹立,体现了明清时期高超的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藏兵洞是皇城相府的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是河山楼的配套工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城墙内四周,上下共分5层,总计125间,三五间相连,层间有暗道相通</span>,窑洞式建筑。最上层的部分窑洞设有瞭望口,用于观察城外敌情,有对外的炮眼。中间两层是家丁的营房、保安的宿舍,可容纳大量人员,战时能迅速集结兵力,出击御敌。最底下两层是储藏室,墙皮厚、保温性强,用于储存粮食、武器、弹药等物资,以保障长时间作战的需求。</p><p class="ql-block">藏兵洞照片没拍好,借用网上照片。</p> <p class="ql-block">中华字典博物馆,以相府主人陈廷敬主编的《康熙字典》为核心,展示了中国字书文化的发展演变史。这里珍藏了从第一版到后续各种版本的康熙字典,其中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版的《康熙字典》是最早的官刻祖本,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康熙字典》是第一部由皇帝下令编撰,亲自作序,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字典。</p> <p class="ql-block">陈廷敬在清朝康熙年间叱咤风云53年,历经28次升迁,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的“清、慎、勤”的为官之道以及陈氏家族“勤、俭、学、善、廉”的传统家风,令人钦佩,留下了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在皇城相府里,走着走着也不知转到哪儿啦,时间也有限,肯定有不少没参观到的地方,还有些照片事后也不知是哪个建筑,对不上号了,不能太求圆满,留点遗憾好。</p><p class="ql-block">正值春节期间,相府前热闹非凡,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到饭点了,先填饱肚子。</p> <p class="ql-block"><b>郭峪古城</b>距皇城相府不远,始建于唐初,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为防御农民起义军,村绅修建了郭峪城。明清两代是郭峪村的鼎盛时期,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共走出了25位举人和16位进士。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中国民居之瑰宝”。</p><p class="ql-block">郭峪古城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进入“全国首批传统古村落”名录,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郭峪古城内总面积17.9万平方米,现存明清古宅八十多院,二千余间,多为四合院,是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式,院落门楼多呈高挑牌标式,斗拱层叠,样式华丽。 </p> <p class="ql-block">郭峪古城城墙高12米,阔5.3米,城周1400米,城墙上开凿有三层628眼窑洞,兼具居住与防守功能,形似蜂窝,因而也被称为“蜂窝城墙”。 </p> <p class="ql-block">豫楼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为军事防御建筑。楼长15米,宽7.5米,高33米,共七层。底层墙厚2米,设有石碾、石磨、水井等生活必备设施,通过石门暗洞可进入两条暗道,分别通向城外,可容纳千余人避难。 </p> <p class="ql-block">这次出游之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对晋城司徒小镇一无所知,</span>既使做旅行攻略关注到司徒小镇,也只是想着人为打造的小镇而已,如果行程紧张就把它放弃掉。事实证明,自己是多么孤陋寡闻。</p> <p class="ql-block">来到<b>司徒小镇</b>,当夜幕降临,那绚烂的灯光瞬间点亮了整个小镇,美得令人心醉神迷。特别是观赏了“千年铁魂”的打铁花表演,铁火流星在空中绽放,如星辰洒落,璀璨夺目,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司徒小镇从最初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村落,发展到今<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的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农耕体验、旅游购物、文化演艺等为一体的“老晋城民俗印象基地,新晋城美食旅游地标”。溯源起来,可以概括为一项技艺、一个带头人。</span></p><p class="ql-block">2011年,司徒村党支部在支书周小明带领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确定“农民土地市民种”理念,将村里所有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打造特色生态休闲农业项目。其后若干年,又不断将生态园进行升级改造,先后打造了具有晋东南旧时乡土气息的“老锅巷”和以老黄华街为原型的明清仿古街巷“六尺巷”,并更名为司徒小镇。</p><p class="ql-block">2015年春节,36个村民初次亮相,带来的打铁花表演一炮走红,演出旺季每日加演三场,累计接待上千万游客,屡次刷新晋城市旅游行业记录,也使司徒小镇名声大噪。</p><p class="ql-block">如今,司徒小镇打铁花剧目《千年铁魂》,声、光、电、影俱全,有歌舞、有故事、有技艺。铁花从十几米的假山高处打下来,100多人一起打,可以旋出圆圈,打出不同的造型,壮观程度不可同日而语。一项技艺让司<span style="font-size:18px;">徒小镇已经火了整整十年,而且越来越火。</span>2024年4月20日,司徒小镇108位打铁匠人成功创造“最大规模的打铁花表演”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p><p class="ql-block">司徒小镇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西省十佳品质旅游休闲娱乐项目”等称号。2020年7月,司徒小镇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在司徒小镇,还有一些小演出戏台。</p> <p class="ql-block">六尺巷是人气最旺的街区,汇聚山西民俗、美食、文化、创意集市为一体展现了山西民俗风情,还有上党梆子、评书等多种曲艺类特色演出,文化内涵丰富的店铺体现了街区的年代感,还有还原农耕时代的老作坊,如油坊、醋坊、豆腐坊等。</p> <p class="ql-block">正值春节,六尺巷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各类特色小吃摊点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想要品尝到心仪的美食,非得付出十二分的耐心不可,因为排队等待的人实在太多。若是想找个座位坐下来慢慢享用,那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老两口无奈之下,只好在人群中寻觅,找了个人相对较少的角落,简单凑合着解决了吃饭问题。</p> <p class="ql-block">等待观看“打铁花”的人特别多。</p> <p class="ql-block">排队进剧场,人山人海,都让人担心发生踩踏事件。</p> <p class="ql-block">大型山水实景剧《千年铁魂》,将绚丽璀璨的“打铁花”与精彩的舞台演出巧妙融合,以灵动且富有创意的舞蹈编排与变化,生动演绎着煤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实地观赏这部剧时,内心受到的震撼难以言表。无论如何用心地拍照、录像,镜头都无法完整捕捉和呈现出现场那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演出落下帷幕,循着出口方向前行,便进入了“老周请你喝川汤”广场。</p> <p class="ql-block">演出虽已结束,可人们似乎仍沉浸在“打铁花”那震撼人心的壮观场景中,久久不舍离去。或许是为了延续这份意犹未尽,大家纷纷排起长队,去品尝广场上免费供应且管够的川汤。听闻有个小女生竟一连喝了9碗,可见这川汤的魅力。我们老两口自然也不甘落后,凑了回热闹,每人尝了两碗。这川汤味道着实不错,汤里的食材丰富又实在。</p><p class="ql-block"> 品尝着美味的川汤,心里满是感慨。司徒小镇的周书记和村民们为了给游客带来这样的福利,真的是费尽了心思,下足了功夫。就说这一天吧,得熬上多少锅川汤啊,更别提寒来暑往、四季更迭,这一年下来又得熬制多少锅。他们的这份用心,实在令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司徒小镇有好几个演出剧场,演出剧目时有更新。</p> <p class="ql-block">离开司徒小镇回到酒店已很晚了,老两口玩得很认真。</p> <p class="ql-block">晋城之行,不过短短两日,行程紧凑,却也收获颇丰。皇城相府的巍峨壮丽,诉说着往昔的辉煌;郭峪古村的质朴宁静,留存着岁月的痕迹;司徒小镇的精彩绝伦,带来了无尽的惊喜与感动。</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晋城!</p><p class="ql-block">(续山河古韵·春节晋冀行(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