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炮兵“侦察•指挥”

傅绍明

编注:离开部队几十年了,时间过去太久了,一些专业的东西差不多都忘完了,然,心有不甘,仍常念叨,所以就写了这篇小文,聊以自慰,尚若有叙述不对的地方,还请路过的老班长们批评指正。我当的是炮兵侦察兵,<strong>主要任务是利用观测仪器获取敌情和指示目标,为我炮火打击提供详实的地理方位、坐标、高程,以及对敌炮击后目标破坏情况的观察、修正等。</strong> 俗话说:炮打翻山,炮目距离通常情况下在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之外,除直瞄射击外,大炮打哪儿、往哪打、打击效果如何,炮手并不一定清楚,全凭阵地前沿的侦察员和指挥员通过侦察计算来确定,因此,军中常把侦察兵比作是炮兵的眼睛。在中学,大家都学过三角函数,讲的是在三角形中运用已知边角求未知边角的一类函数,说白了,侦察计算依据的就是三角函数,确定炮击目标坐标方位的过程,就是三角函数在炮击作战中的具体应用。我当兵那会儿,炮兵侦察和计算是分开的,侦察是侦察,计算是计算,但又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搭档,形同左手和右手。侦察兵的主要观测仪器是方向盘,而计算兵则使用计算盘来进行计算。这里说的方向盘不是开车手握的方向盘,而是跟工程勘测用经纬仪很接近的一种探视观测仪器,用于测量磁方位角、方向角、高低角、赋予大炮基准射向,观察射弹偏差等;计算盘也不是传统意义的算盘珠子,而是一个直径20公分的铝制刻度圆盘。<br></br><h3>方向盘使用时需装在三角支撑架上卡牢,有水平矫正装置和观测镜,底盘四周及调节旋钮都带有刻度,可旋转微调,任何一丁点的微调,都能读取到对应的刻度数值。</h3></br><h3>圆的一周是360°,而军事上把圆周分为6000份,每一份为1密位,90°约等于1500密位,用方向盘观测目标,可以精确到1密位。</h3></br><h3>方向盘的观测镜其实就是一个特殊的高倍率、高清晰单孔望远镜,其放大倍率在8至16倍,镜内有十字坐标。<br></br></h3></br> <h3>计算盘乍看形似一张碟片,又与地先生们使用的罗盘有些相似,这个圆盘很不简单,它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刻度的形式放在一个盘内,盘内四周大圈套小圈都是刻度数,由外向内依次是距离、正割、正弦、余弦、正切、射向等。</h3></br><h3>沿圆盘中心向外有A、B两个指向标尺,如同时钟的时针和分针,计算时,让A、B标尺的红线分别对准盘内两条不同的刻度数,使其形成一个夹角并保持夹角不变,转动圆盘,使起始标尺B的红线对准另一个刻度数,则标尺A此时所对应的刻度数就是所需要的数值,结合查对炮射表,进而确定并赋予大炮射击诸元数据。<br></br></h3></br><h3>据说计算盘是南京炮兵学院的吴大梁教授发明的,属于解放军独有,看似简单的一个刻度圆盘,却蕴藏着如此强大功能,真是神一般的存在。</h3></br> 无论侦察还是计算,都要求一个快、准、稳。我们班长殷忠建常对我们说:“技巧是练出来的,只有刻苦训练,关键时候才能露一手,不至于掉链子。”我们营部指挥排还有位老班长叫张应恒,是从79年自卫还击战中走过来的老兵,他的计算速度、指法、准确率在全昆明军区计算兵专业竞赛中是拿过名次的,是技术尖子,在我们团那绝对算得上是技术权威,他给我们讲算法,讲79年打仗的故事,我内心充满了对他的崇敬。<br></br> <h3>正弦定理指出:在任意一个平面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其外接圆的直径,即a/sinA = b/sinB =c/sinC = 外接圆直径D。</h3></br><h3>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测得三点之间形成的三角形当中的任意两个角和一个边,就可以运用正弦定律求得另外两条边的长和角度。这些东西理论性比较强,只有理解了,才能在实际运用中举一反三。</h3></br><h3>我悟性不是太好,所以平时总要花费比别人多一些的时间去琢磨这些逻辑关系。</h3></br><h3>就比如我们的双眼在观察前方物体时能够感知大致的距离,这是因为从我们的双眼到目标其实就是一个三角形。</h3></br><h3>炮兵指挥兵的观察与计算就是基于这些原理,拇指法简易测距亦基于此。</h3></br> <h3>基于这些逻辑关系和理论,平日侦察训练观测目标时要开设两个观测点,一个主观,一个侧观,加上目标点就形成一个三角平面。</h3></br><h3>当接到开始的命令后,侧观两人一个背上方向盘,一个携带电话单机和电话线盘,拼命向指定方向奔跑,边跑边放线,到达合适地点后,立即架设方向盘,同时与主观接通电话,主侧观方向盘内的十字相互瞄准对方的镜头,记录刻度密位数。</h3></br><h3>紧接着,主观方向盘镜头右转1500密位(合90°),一人拿标杆立在90°方向线上,侧观方向盘这时左转10密位,并电话指示移动标杆,刚好在0-10位置上停止,主侧观此时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主观人员用卷尺精确测量记录方向盘至标杆的距离。</h3></br><h3>内夹角和距离都有了,根据正切函数,用计算盘A、B标尺分别对准夹角和距离,就可拉出主观至侧观的距离,再用15密位量出的距离进行验证,两次一致,就可以确定两个观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了。</h3></br> <h3>当出现目标后,主观、侧观、目标间就又形成了一个三角平面,主观测得侧观至目标点的夹角,侧观测得主观至目标点的另一个夹角,在这个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及主侧观之间的直线距离,应用三角函数角角边关系,就可以求出观目距离了,进而求得目标座标。</h3></br><h3>确定敌方目标后,立即报告给计算兵,计算兵计算出目标的射击诸元,上报射击指挥员,由指挥员决定是否射击,以及弹种、引信、装药号、表尺,方向、射向、弹药使用量等,下达到炮阵地,由炮阵地指挥员组织完成射击任务。</h3></br><h3>当然,作为统一的一个战斗队形,无论炮阵地还是各观测站所,前提是其坐标及高程应确保处在同一个坐标系,这项任务一般是由团指挥连测地专业人员来完成,经验丰富的侦查员和指挥员也可以自己确定,我只是听老班长们说,但不懂。</h3></br> 附注:84年,在老山防御作战中,我们营122榴弹炮阵地设在扣林山脚,营指挥所在老山北脚,前沿观测所设在距离敌阵地仅只300来米的老山南坡54号高地。那时,观测所已经用上了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测量两地距离的先进仪器,只要对准目标,按动按钮,即可显示两地距离,神速,精准,与一直沿用的传统交汇法测距相比,极大地提高了观目距离、目标坐标获取的精准度及炮击命中率,据说当时全昆明军区只有四部。因有了激光测距仪,就省去了侧方位观测所的开设。老山防御作战期间,我们五连长颜贵红、老班长殷忠建坚守在前沿观测所,利用激光测距仪、方向盘、计算盘等仪器,精准的锁定了一个又一个敌目标,并全部计算为射击诸元,为我火炮快速压制敌人争得了先机,极大地改善了防御态势。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时代发展到今天,高科技早已运用到国防军事,传统落后的一些军事技术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h3>但,作为炮兵侦察兵,最基本的主、侧观交会测距技能还是得掌握,即便是现代军事科技高度发达了,炮兵侦察兵仍然要掌握这些技能,战场上瞬息万变,万一遭遇敌方干扰,设备失灵,就得依靠这些原始的方法完成作战任务。</h3></br><h3>无论军事装备如何更新换代,人仍然是第一位的,只有勇于和敢于为国献身的军人才能打胜仗,老一代的装备和方法虽然落后,但在关键时刻依然无可替代,不可放弃,就像农业实现了现代化,但镰刀、锄头依然是每个农家必备的农具一样。</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c8ion6dFtplsSPaowat4P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