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之行:南极(三)‍南极之精灵与梦幻冰川

红枫叶

<p class="ql-block">南极被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寒冷(-86度)、最干燥(年降水量仅为200毫米)、最多风(一年8级以上大风有300天)、平均海拔(2350米))最高的洲。全洲80%的陆地被厚度近2千米的冰层覆盖,被誉为“白色大陆”。</p><p class="ql-block">‍尽管极寒,却有许多生物、植物和动物生长,唯独没有土著人在这里生活,气候实在不宜人类居住。</p><p class="ql-block">‍南极洲是没有国界的,1959年,12个国家签署《南极条约》,随后又有38个国家签署。条约规定这个洲由世界共同来管理,允许各国在南极进行科学研究、保护南极生物,但禁止任何国家在南极洲进行一切军事活动、核爆炸试验等。</p><p class="ql-block">‍到目前为止,南极洲已建有135座科考站,中国有5座科考站在这里: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罗斯海新站。我们这次行程离在乔治王岛上的长城站最近,但是最终遗憾还是没看到。</p> <p class="ql-block">在徳雷克海峡上摇晃了两晚一天,第三天一早醒来我惊讶地发现船不摇了,宁静得令人新鲜与愉悦,我跑去拉开窗帘,天气不好,灰蒙蒙的,还下着雨,令我兴奋的是看见了大大小小的浮冰,不远处,黑黝黝锯齿样的山峰模亘在水天之间,山凹处盖着厚厚的白雪,“哈哈哈,到啦!南极!”我惊呼起来。这块遥不可及的神秘之地,现在就近在咫尺,激动之情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的陆地叫格林尼治岛(Greenwich Island)。该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之一,与南极半岛还相隔约120公里,中间是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ransfield strait)。</p><p class="ql-block">‍南设得兰群岛是从阿根廷、智利登陆南极半岛的必经之路,由9个岛屿组成,该地区最早在19世纪初被海豹捕猎者发现开发,成为科学家和游客到访最多的地方,这里浮冰多姿多彩,各种动物如鲸鱼、企鹅,海豹,鸟类的栖息之地。</p><p class="ql-block">‍中国长城站就建在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乔治王岛上。</p> <p class="ql-block">每年10月末至来年3月是南极的夏天,尽管是夏天,气温常在-5至5度之间,也是偏冷的,但是不是想象中冰冻的样子,说是来观光,其实是来挑战自然的。</p><p class="ql-block">‍这里气候瞬息万变,刚才还阳光灿烂,一会儿便狂风大作,风雪交加,冰块从冰架随时可能脱落,浮冰随时可以封住航道,所以在这里旅行不仅需要一定的体力,还要具备一颗敬畏之心,在这片纯净、不可预测的世界面前,得小心翼翼,我们是外来客,要懂得尊重,珍惜与保护这里的动物和环境。</p> <p class="ql-block">每日活动的具体安排大都是临时决定的,要看当日的天气,水上浮冰的情况。邮轮上有一支非常勇敢、经验丰富的探险队员,每到一地,他们负责探寻什么地方可去,什么地方危险,先下船,坐冲锋舟上岸试探,认为可行,再插上小红旗标明可行路线,然后回船接上游客,送到目的地,他们个个都是多面手,不仅能开冲锋舟,还负责讲解,知识非常丰富,有问必答!</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每晚每个房间都会收到一份小报,所有活动安排都在上面。</p><p class="ql-block">‍船上活动丰富,除了观光,看动物,还举行各种知识讲座,有关南极动物包括企鹅,海豹,鲸鱼,飞鸟等,还有关南极探险的历史和英雄故事,主要活动是下船坐冲锋舟在水上巡游,看动物、看奇形怪状的冰山等,有时登陆,近距离观察企鹅和体验在冰雪地上行走登高望远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另外还组织独木舟划行,这个我们报了名,由于名额有限,抽签没抽到,不过,幸好没抽到,在海上划独木舟与在湖上划绝对是两回事,那要经验丰富,专业人士才能驾驭,因为浪实在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坐冲锋舟时,游客分为9组,我们在第3组,每日活动哪个组先下船都事先安排妥的,喇叭里呼叫哪组,哪组就穿好冲锋衣,防水裤,救生衣,帽子,手套来到第三楼,再穿上防水靴。</p><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南极和南极的动物,凡是要在南极登陆,人人必须遵守规则,根据《条约》,每个地点每次只能有一艘邮轮靠岸,并且每次上岸的游客数量不能超过100人。</p><p class="ql-block">‍为了防止游客衣服上的附着物污染南极,冲锋衣,防水裤,帽子、围巾、手套等所有带到陆地上的东西都要经过船员仔细检查,确定没有头发、任何附加物才行,靴子和裤脚回来时要洗刷干净,再踏进装有消毒水的小池子中走一遍。南极温度低,自净能力很差,一块香蕉皮,在南极需要180年的时间才能被分解,所以千万不要污染了这片最后的净土,当然游客也不能从南极大陆带走任何东西,哪怕是一块小石头。</p> <p class="ql-block">在南极,人类是客,不能主动接近各种动物,与它们至少要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有时企鹅会主动走近我们,为了5米的距离,我们必须后退,为了拍照,不能做蹲、爬在地上的动作,一是防污染,二是怕惊吓了企鹅;另外企鹅都是群居动物,在山顶作窝,又要下山入海觅食、洗澡,往往在雪地里踩出一条路,粉粉的,游客千万不能与企鹅共路,尽量保护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p> <p class="ql-block">1。Fort Point</p><p class="ql-block">‍ Fort Point是我们来南极登陆的第一个地方。它是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中一个名叫格林尼治岛(Greenwich)南部的一个小半岛。</p><p class="ql-block">‍今天风雨交加,来南极第一天就给我们来个下马威,但是大家都兴致勃勃,再大的困难只要探险队员说行,我们都勇敢地面对。</p><p class="ql-block">‍8人一艘冲锋舟,全副武装的防水防风服装此时得到有效验证,一点不觉得冷。由探险队员驾驶,乘风破浪,在风雨中驰骋。</p><p class="ql-block">‍由于没经验,手机事先没放进防水袋,到了陆地上才装,已被雨水打湿,所以今天所拍的照片都灰蒙蒙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半岛上几座高矮不一的黑色花岗岩山峰特别引人注目,静静地守候着一方,被岁月雕塑成城堡般的模样,孤独又坚毅!</p><p class="ql-block">‍山峰脚下一长堤连接大岛,长堤上全是小卵石,光滑细腻,这里生活着两种企鹅:金图企鹅(Gentoo Penguin)和帽带企鹅(Chinstrap Penquin),密密麻麻的,我第一次看到企鹅,非常震惊,没想到它们这么多,而且离它们仅咫尺之隔,它们又那么可爱,走起路来姿势很独特,摇摇摆摆,憨厚萌呆,好像不怕我们,有一只直冲着我走来,我赶紧躲。</p><p class="ql-block">‍当时风很大,我发现所有坐在自己石头窝上的企鹅一致背向着我们,面对山体,我不解,问船员,她说它们这样是为了躲避风向,否则会打脸,风确实是往山那边吹的,我转过身看了看长堤另一端山脚下的企鹅,看到的是它们白白的腹部,都是朝一个方向的,真聪明!</p> <p class="ql-block">帽带企鹅非常好识别,头部下面有一条黑色的纹带,好似戴着盔帽一般。体长约43-53厘米,体重约4公斤,背部羽毛为黑色,腹部羽毛呈白色。翅膀退化成鳍形,羽毛为细管状,披针型排列,表面附有油膜,具有排斥水的功能,它们喜食磷虾,小鱼或浅水小型动物,常在午夜和中午出海,潜入海水中捕食。</p><p class="ql-block">‍帽带企鹅常在陆地上筑巢,一般由一个个小石头构成,每年11月下旬下蛋,一般下两个,孵化由雄性和雌性轮流进行,为期5至10天。约35天后孵出,初生时,呈灰色和色的绒毛。幼企鹅在巢中多呆20至30天之后就会离巢,我们看到许多幼企鹅,还没换毛,要在出生后50至60天后才换为成体的毛之后就可以出海。</p> <p class="ql-block">金图企鹅也好识别,又名几布亚企鹅、白眉企鹅。比帽带企鹅稍微大点,身高56-66厘米,体重5.5公斤。嘴细长,喙呈橘红色,眼角处有一个红色三角形,头顶上一条宽阔的白色条纹非常醒目。</p><p class="ql-block">‍也喜用小石头筑巢,常偷邻居家小石头来自己用,常常发生斗殴行为。求偶和配偶辩认行为很复杂,雌企鹅在冬季产卵,每次2个,雌雄企鹅轮流孵卵,先雄后雌,1-3天换一次,孵卵期较长,达七八个月,小企鹅发育较慢,3个月后才能下水,如果食物不充足,通常第二只孵岀来小企鹅会被饿死。幼鸟前后要换两次羽毛才能下海,贼鸥,豹海豹,虎鲸都是它们的天敌。</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岛上待了约一个小时,仔细观察了企鹅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性,非常有意思,它们除了搞点小动作,偷偷石头外,如果有天敌如贼鸥飞过,它们会引颈大声喊叫,引起大家的关注,而且拉大便呈喷射长条状,十分特别。由于以磷虾为食,磷虾多为粉红色,所以企鹅活动地面都被粉色大便染成了粉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特殊“馊”的气味。</p> <p class="ql-block">以下几张清晰的照片是同船船友拍的,看看人家的技术,我自愧不如!</p> <p class="ql-block">回到船上,先要上一台自动洗刷机,冲刷防水靴和裤脚,然后双脚站在装有消毒液的盘子里停留几秒中,集中在换靴室里换上自己的鞋子,把脱下的靴子放在这间屋里,等下次出海巡游时再换上,以确保不把船上的生物、拉圾带到南极这个极净之地。</p> <p class="ql-block">2。 Hunt Island</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从Fort Point出发经12小时的夜间航行,穿过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早上6:30到达Hunt Island。Hunt Island属于帕默群岛(Palmer Archipelago)的布拉班特岛(Brabant Island)东南方向旁边的一个小岛,与南极半岛隔着热尔拉什海峡(Gerlache Strait)</p> <p class="ql-block">11点坐冲锋舟环岛巡游,没有登陆。岛不大,也不算高,最高峰也就是两三百米,但全被冰雪覆盖。周围海面上漂浮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透着蓝光的冰山。</p> <p class="ql-block">冰山密度比水低,所以能浮在水面上,但是常常只有10%的体积露出水面,绝大部分是浸在水里的,只有高6米、长15米以上的浮冰才够资格被称为冰山,否则就是冰块了。</p><p class="ql-block">‍南极的冰山多是整块从陆上的冰川或冰架崩塌落入水的,然后随洋流漂移,经风吹雨打,被大自然雕凿成千姿百态,透着幽幽的蓝光,带着冰冷的寒意,沉淀着千年历史的况世巨作。</p> <p class="ql-block">像这块冰山,不知经历了多少年,脆弱的拱桥也许明天就会坍塌,这样的美景也就今天能看到,明天又会变成新的模样,直到一天溶化永远消失于海水中。</p><p class="ql-block">‍海水的冰冻点比淡水要低一些,-1.9度,含盐量越高,冻点越低,南极周围这些海面冬天都会积冰,航道被冰封住,所以所有南极旅行都在夏天11月至3月。</p> <p class="ql-block">上次去冰岛,钻进去过蓝冰洞,冰洞里绽放着蓝宝石般的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在南极又看到许多冰山,冰架和冰川也都散发出蓝光,为什么这些冰都是蓝色的?平常我们用的冰却是透明的?</p><p class="ql-block">‍记得冰岛导游曾解释过,他说越是古老,年份越久的积雪经长年的叠压,挤出了雪中的气泡,极度压缩空气里的各种分子,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光线照射时,所有长波段的光都会被冰物质吸收了,只有波长很短的蓝色不能被吸收,被反射,散发出来,才被眼睛看到,就像玫瑰本身并不是红色,而是折射了光中红色的颜色,才被我们眼睛识别到,认为玫瑰是红色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看到了3只阿德利企鹅(Adeline Penguin)在一块冰山上活动,好像是出来捕食,走累了,爬上冰山在此落脚休息一会。</p><p class="ql-block">‍阿德利企鹅在这个区域也很常见,颜色很单纯就黑白两色。嘴、头、背、翼背、尾都是黑,腹部是白色,眼睛有一圈白,个头跟帽带企鹅差不多,很有主人翁精神,对游人持欢迎态度,愿意接近你,也是呆萌可爱极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见过四种企鹅了:麦哲伦企鹅、金图企鹅、帽带企鹅、阿德利企鹅。</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说到企鹅,那南极到底生活着多少种企鹅呢?全世界企鹅种类繁多共18种,但生活在南极及其周围岛屿的共8种:帝企鹅、王企鹅、麦哲伦企鹅、金图企鹅、帽带企鹅、阿德利企鹅、马克罗尼企鹅、跳岩企鹅。这次整个行程,我只看到了刚才提到过的四种企鹅!</p><p class="ql-block">‍企鹅中个头最大的帝企鹅要到南极半岛东侧snow hill Island(雪丘岛)和南极半岛西侧的Dion Islands可以看到,其中雪丘岛是最北的帝企鹅繁殖区,位于南纬64 ° 28‘,其他绝大多数的繁殖区都在南极圈内,不易到达。</p><p class="ql-block">‍个头仅次帝企鹅的王企鹅要到南乔治亚岛能看到。</p><p class="ql-block">‍马可罗尼企鹅也能在南乔治亚岛看到,而跳岩企鹅可在亚南极群岛的福克兰群岛可见。</p><p class="ql-block">‍所以去南极还有一条时间比较长的南极三岛游近来越来越火爆,三岛包括福克南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极半岛,这样就有可能看到南极所有的8种企鹅。</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南极洲的鸟类全是海鸟,除了不会飞的企鹅外,其他均为飞鸟。</p><p class="ql-block">‍在南极有一种鸟被称为飞鸟之王:信天翁(albatross),全球21种,其中5种生活在南极洲,分别是漫游信翁(the wandering albatross)、灰头信天翁(the grey- headed albatross)黑眉信天翁(the black- brewed albatross),乌黑信天翁(the sooty albatross)和浅烟灰信天翁(the light- mantled albatross)。其中漫游信天翁是南极地区最大的飞鸟,也是世界飞鸟之王。它除了尾端和翼尖带有黑色斑纹外,通身白色,翼展可达3-4米,可日行千里,不知疲倦,仅凭气流,不扇动肢膀滑翔数小时,庄子的《逍遥游》里大鹏鸟会不会是指这个信天翁?可惜这次在南极没看到,见得最多的是黑眉信天翁。</p> <p class="ql-block">岩壁上栖息着除了帽带企鹅,还有许多蓝眼鸬鹚(blue- eyed shags)。它们脖子修长,头、背呈黑色,腹部白色,鼻翼呈橘黄色,眼睛一圈浅蓝。</p> <p class="ql-block">这是非常难见的雪海燕(white petrel),通体纯白,是南极最漂亮的鸟,可惜离得特远,手机照的不甚清楚!</p> <p class="ql-block">企鹅高速公路,别看企鹅走路一摇一摆的,看似笨拙,可是爬山下坎能手,人走这么陡峭的雪路都很费劲。</p> <p class="ql-block">我们有幸看见一头座头鲸,巨大的翅翼和尾巴露出水面清晰可见,疙疙瘩瘩的大头,时不时冒出水来吐气,潜入水后留下一滩涟漪,据说每头座头鲸的尾纹都很独特,不一样,科学家便以此来识别座头鲸,就像人的DNA一样准确。</p> <p class="ql-block">就在同一个区域我们在看到那只座头鲸不久之后,还看到三只虎鲸,三角形背鳍露出水面,一前一后,顿感一股杀气迎面袭来,当它们的头露出水面时能清晰看到眼部旁边的白斑,估计正在追杀那头座头鲸。</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