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曾经当过兵,那是一段让人难忘的人生记忆。</p><p class="ql-block"> 自从爸爸拿着五斤高平大黄梨送我踏上从军报国的旅程之后,我的人生足迹就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和高平籍的战友们同坐着火车棚车去太原部队的。那时高平到太原的铁路还没有修通,我们是从高平经由河南省的月山、新乡、安阳、河北省的石家庄到太原的,也就是走的石太线。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时当兵坐的交通工具比较差,我和战友们坐的火车棚车几乎就是一个铁皮闷车,车厢地面铺的是草垫,草垫上面铺的被褥,当火车蒸汽机车鸣笛启动,带着我的梦想离开故乡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看到爸爸老泪纵横送我进站上车向我挥手告别的情景,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知道,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了爸爸和弟妹的身上。</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午第一顿军餐是在月山军供站吃的,可谓饭菜可口,品种丰富,特别吃到平时很难吃到大块猪肉,真的幸福极了,说真的,要不是当了兵,在家还真吃不到如此丰盛的饭菜。</p><p class="ql-block"> 火车大概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我们就到了太原。记得在太原东站下车后,由部队首长视察、讲话、接兵干部点名把我们分在不同的部队,随后就由军车把我们接走了。</p><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部队是山西省军区独立一团(部队番号:51183)四营,当时的营部在太原东郊的郝庄村。记得我在新兵连集训时,军事化的集训和操练强度真的让我这个从农村来的瘦弱小伙子吃不消,特别是单双杠体能锻炼、队列操练,五公里、十公里负重跑步越野、夜间紧急集合等军训科目,让我接受了军旅人生重大挑战。</p><p class="ql-block"> 好在我是怀抱梦想去部队的,尽管身体素质较差,一些训练科目成绩不好,但我秉持“笨鸟先飞、刻苦训练,敢为人先”的坚强信念,多训练,多吃苦,多加班,我所学科目没有不及格和训练掉队现象,受到连、排、班长的肯定和认可。新兵连集训完毕,我被分到了四营十七连,正式开始了我的连队生活。</p><p class="ql-block"> 那时连队的驻地在太原市区府东街的山西省委院内,刚到连队的第一次连会是在晚上举行的,记得连长、指导员在会上要求全连战友自荐会画画、会出黑板报、会教歌的人选时,我感觉“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不容战友们多考虑,我就第一个站起来自荐,连续三次“站立应战”,我给连、排首长留下了“毛遂自荐”的良好印象。</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我的连队阅历就比战友们多了一份教歌、画画、出黑板报的操劳和乐趣。尽管如此,每当夜晚站岗回到班里,躺在被窝里,思家想父的情感油然而生,好多次都是泪流满面进入梦乡的。记得在连队,我为了做“好人好事”,每每睡到凌晨,或者夜间站岗回班,我都会蹑手蹑脚的为战友们打好洗脸水,漱口水,挤好牙膏,拖完地,然后再去睡觉。</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的连长叫李景合,指导员叫宁炳义,副连长叫王遂有,所在排长叫李迎春,我的两任班长叫王建华、王建效。后来李景合连长调走了,王遂有副连长经上级扶正又成为了我的连长。</p><p class="ql-block"> 记得每到星期天,战友们都去逛街了,我独自一人承担起为连队出黑板报的任务。那时的战士津贴费是每月六元钱,由于家贫,我几乎不敢花钱,除了买一点必需的洗衣粉、洗刷用品外,我每年都为家里寄回五十元的津贴费贴补家用。</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去四营浅水裕轮训队培训班长时,我和我的战友们摸爬滚打,全天候训练班务管理和各种战术科目,那时的训练是高强度的,每天战术科目训练下来,几乎都是精疲力尽。我取得良好训练成绩是靠摸爬滚打,磨衣破裤,汗水浸透换来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轮训队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省军区机要处招收译电员考试,我过五关斩六将,从众多的应试战友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为我的十七连争了光,成为一名光荣的机要战士。 </p> <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我就离开了我心爱的部队十七连。记得离开连队那一刻,看到连排首长和战友们都来为我送行,我是带着眼泪和不舍分别战友们敬礼、拥别,迈步走向了新的战斗岗位。</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到军区机要处报到以后,我就和从事译电员的战友们来到了交城县深山里的“315国防基地”集中训练。培训三个月以后,我又被分配到了运城军分区机要科工作。到机要科工作不久,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打响了,那段时间,是我终生难忘的时刻,前线传来的战报都要经过我们译电员的解密翻译才能上报我所在部队司令员、政委等首长阅示。那时的我,血气方刚,不怕苦,不怕累,昼夜奋战,真不知道经我手解密翻译了多少前线战报,为此,我还获得了司令部嘉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随时都有可能奔赴作战前线,按照部队要求,我们译电员的留守包、遣送包、遗书都准备到位了,只是因为当时中苏关系紧张,为防止北部边疆发生不测事态,北京军区的机要人员要求原地待命,为此,我失去了上前线直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宝贵机会,至今想起,都是人生的一大遗憾。</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的军旅生涯是因为父亲一个月连发八封催我复员的电报而戛然终止的。当时,父亲的身体已经由肺气肿发展成弥漫性肺源性心脏病了,我是家里的长子,非得复员分担家庭困难不可了。无奈之下,我才给部队首长写了退伍申请,司令部、政治部的首长十分理解和关心我的家庭困难,派出干部专程到我的故乡联系安排工作。因为我是机要保密人员,属于国家直接安排对象,所以,退伍安排工作很顺利。从1981年5月1日退役至6月1日,在家休整不到一个月,我就参加了铁路工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如果不是家庭困难,如果不是父亲的电报,也许我在部队就能提了干,也说不定我还会有军衔和级别。</p><p class="ql-block"> 穿过时光隧道,今年,我曾经的部队、十七连的战友们在石家庄组织了一次战友聚会,由于我参加公益演出,没有如期赴约,好在我的照片被郑安智战友精心制作在聚会宣传片里。</p><p class="ql-block"> 今年伊始,由韩连长、陈排长发起,郑安智、王凤高等热心战友参与的太原大规模战友聚会列上了议事日程。我也被战友们推举担当了筹委会委员,具体负责战友聚会的主持人工作。说实话,因为我离开连队较早,《我的部队17连》微信群里很多跨年度的战友我都不认识,好在为了筹备好战友聚会,我和各年度的战友成了未见就如故的好兄弟,好战友。</p><p class="ql-block"> 令人欣慰的是,靠着战友们的爱心接力,我有幸联系上了我的老连长王遂有战友,排长张福元、马季战友。通过筹备共事,我和郑安智、王凤高战友成了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无话不谈的至交密友。我写的主持词构思、流程,都得到了连排首长和战友们的首肯和认可。由于个中原因,尽管五月份的大规模的太原战友聚会未能如期举办。但通过聚会筹备的平台,让我们圆了战友聚会的初步梦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之后的岁月里,我们17连分别石家庄市、太原市、高平市连续举办了三次大型战友聚会,值得自豪的是,我也连续担任了三次战友聚会的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隔近50年,我又有幸有缘和曾经在315国防基地参加机要培训的战友们及运城军分区机要科的战友们联系上了,并建立了战友微信群,</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军旅生涯。一部由军魂写就的战士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