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1年底的一天下午饭后,拍照于夕阳余晖之下的大东海海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急性阑尾炎典型的腹痛开始时多在脐周或上腹部,偶尔为阵发性,经过几小时至十几小时,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阑尾所在的部位,约70%到80%的患者具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也有患者会在发病初期时就会出现右下腹疼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在1982年元旦前的一天上午将近10点钟左右,我正在通信站站部上班,突然感觉腹部剧烈的疼痛。一会功夫,脸色蜡黄,排气奇臭,捂着肚子站不起来。张安东教导员,杨民书记员用站部的大北京吉普车把我送到基地门诊部就诊。外科主治医生刘克玉、内科王医生(她老伴是基地后勤部副部长),都认为可能是急性阑尾炎,先住院观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痛感转移到了右下腹阑尾的部位,医生们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随即就动员我接受手术治疗。我当时心里有点不情愿,认为年级轻轻身上就割个洞,跑了元气,会影响健康的。就与医生们商量,能否保守治疗。后来外科医生刘克玉给我说,保守治疗也可以,但是有个前提,说:你现在阑尾已经有了炎症,想再让它恢复到原来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它就是一个死结,没有通路,阑尾摘除是唯一的办法。实际上阑尾的存在与否,对你的身体没有任何影响,只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罢了。若你保守治疗一次可以,一般一年时间,再发作一次还能保守治疗一次,若第三次发作就麻烦大了,它会穿孔,肠道里的粪便会倒灌进腹腔,不但小手术变成了大手术,还要清洗腹腔和肠子。你这是第一次发作,也就是个小手术,说句不好听的话,与农村那个割小猪差不多。你放心吧,手术我亲自来做,保证不会有任何问题。随后你再想想,决定了告诉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上,我躺在病房床上,心里想来想去,既然医生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早晚这个手术也躲不过去,真不如早点做了好。早饭后,我告诉了医生同意马上手术。住院部王医生告诉我自己先做一些准备工作,下午四点钟进手术室手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手术室在门诊病房隔马路西边一座不大的独立建筑屋里,大概是三大间平房。我进去看到手术室好像是四个人,一名医生刘克玉,一名麻醉师钱国萱(我们曾经同一批在农场劳动,认识),还有两名护士不认识。他们给我腰部进行了擦拭消毒,然后在腰部打了半麻药物,我的下半身就失去了知觉,开始了手术,一点也不疼。取出阑尾时,刘医生还用镊子夹住让我看看。说:你看看,阑尾下半节都开始发白了,不疼才怪呢,你要不要保存?我看了看,就像小拇指肚大小,确实一头开始有干脓肿,摇摇头表示不用保存了。随后医生做了缝合处理,把我推进了病房,移到了病床上,总共时间40分钟。当天晚上,只感觉昏昏沉沉,似睡非睡的。每隔一段时间,值班护士都要过来看看(部队不允许家属陪护),甚至问问情况。手术后第二天早上查房时 ,医生护士都督促我下床扶着床帮试探着活动,争取尽快排气 ,防止肠粘连。午饭前就排了气,医生护士都皆大欢喜,说手术非常成功。并告知活动幅度不要过大,注意刀口恢复愈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天上午,我去病房王医生 处换药,她换完药说,伤口愈合的非常好 。我说能否出院?她说,你想出院也可以,但是,回去后要休息半月,不能进行过量活动。我说,能出院谁也不愿意呆在这里,这里毕竟是医院,我当兵十多年,还是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谢谢你王医生和刘医生,你们辛苦了!她说,好吧,你去找找会计,把你的供给关系开转回去就行了。随后我找到会计室,办完手续,提上小提包,慢慢悠悠的回了家。同事们见了都感到惊奇,说,你不是说做手术了吗,咋回来了?我说手术是做了,但医生说可以出院,在家休息半月即可,我就回来了。他们还说,你打个电话去车接一下也好啊。我说,大院里和大院外就这几步路,用不着麻烦,再一个活动活动对伤口恢复也有好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回想起来,年轻真好,有体力能抗事,遇到病灾,处乱不惊。唉,时光若能倒流那该多好,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年轻的朋友们:请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认真刻苦的学习,卯足劲尽力提升你的真实才干,为你的将来和现在在社会上的拼搏储备充足的能量,千万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span></p> <p class="ql-block">1975年10月,参与协助拍摄八一电影制片厂反映西沙海战电影《南海风云》期间,拍照于西沙群岛永兴岛上驻军的菜地里,背景插国旗的高台是当年简陋的西沙信号台。原榆林基地后勤部政治处——李新福摄影</p> <p class="ql-block">1974年6月,探家归队途径广州,在海军招待所楼顶上,背对珠江由老战友徐南林拍照。</p> <p class="ql-block">照片同上。</p> <p class="ql-block">1980年底,与儿子拍照于三亚大东海小山包边上。</p> <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去海口探亲返程时的海口美兰机场。</p> <p class="ql-block">飞机返程路上</p> <p class="ql-block">海口市金贸东路与玉沙路口歇息片刻</p> <p class="ql-block">海口市万绿园门口和玉沙路口的滨海大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