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月十二日下午及傍晚,我游览观光了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青色的城”。“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的中心,被誉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幸福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康养旅游城市”等称号。</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字记载和建城历史。内蒙古自治区的“大窑文化遗址”,是我国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石器的制造场。战国时期建立“云中郡”,北魏时期建立“盛乐城”,辽金元时期建立“丰州城”,明代建立“归化城”(库库和屯),清代建立“绥远城”。1928年,“绥远城”成为“绥远省”的省会,当时称为“归绥”。1949年,“绥远城”和平解放。1950年,“绥远城”恢复了原名 : “呼和浩特”。</p> <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市的“文明”,起源于“大窑文化”。“大窑文化遗址”,位于今“呼和浩特市”的东北保和少乡的“大窑村”,距离呼和浩特市市区33公里,1973年发现并发掘。该遗址,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五个文化期。</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拔”的龙兴地,是旅蒙商家的互市之地,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的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辖4区、4县、1旗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林格尔新区”。常住人口360多万人。</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三大战略的交汇处,是连结“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架”、“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是中国向“蒙古”、“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沿边开放中心城市,也是东部地区连接西北、华北的桥头堡。同时,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航空枢纽。呼和浩特市,是除天津市、石家庄市之外,距离北京市最近的首府(省会)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