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游戏(四)——引蜻蜓

沈剑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引蜻蜓</b></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小时候都应该有过捉蜻蜓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蜻蜓,地球上最老的生物之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小池》,应该是大家最熟知的关于蜻蜓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夏天,蜻蜓与知了的叫声是一起出现的,伴随着知了的蝉鸣,数不清的蜻蜓上下飞舞,尤其是快要下雨的时候,蜻蜓多得常常给人一种伸手就能抓到一只的错觉。在河畔沟旁,在公园湖边,还能经常看到“蜻蜓点水”的表演,只见蜻蜓在飞行过程中,突然下降,在临近贴到水面时,又突然一个拉升,在头翘起的瞬间,则尾巴尖往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会立刻荡起几圈波纹,随即就快速飞了起来。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就好像蜻蜓在做特技飞行表演,如果有很多蜻蜓同时在水面上做这种特技飞行表演,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驻足观看,流连忘返,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蜻蜓的高超飞行技艺。其实,蜻蜓的特技飞行是它们独特的产卵方式。</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到处都能看到漂亮的蜻蜓飞,蜻蜓飞到自家院子里更是家常便饭,而且蜻蜓颜色艳丽各异,红色、白色、黑色、蓝色、绿色、粉色等颜色应有尽有,可堪称小精灵,尤其在水边或者公园里蜻蜓更多。</p><p class="ql-block"> 蜻蜓这么迷人,自然就有人想到捉蜻蜓的事情,尤其是男孩子,大概都有过或参与过捉蜻蜓的经历。捉蜻蜓常见的方法是用竹扫帚或大扫帚“扑蜻蜓”,也有用网子捉蜻蜓的,也有用面筋粘蜻蜓的,但是,捉蜻蜓的最高境界还是“引蜻蜓”。</p><p class="ql-block"> 扑蜻蜓是老家的方言,“扑”在这里表示拿着扫帚用力从上往下拍扣、最后把扫帚头压到地上的动作。扑蜻蜓,就是通过用扫帚把蜻蜓拍扣到地上来活捉蜻蜓。扑蜻蜓的时候,先把大扫帚高高举起,寻找蜻蜓,当有蜻蜓飞近的时候,在扫帚可以够得着的范围内,猛地把扫帚从上向下冲着蜻蜓扣过去,一直把蜻蜓扑到地上,如果蜻蜓不幸没有来得及躲开,就会被扣在扫帚底下,这就是扑到了蜻蜓,这只蜻蜓就被扑住了;如果在扑的时候蜻蜓幸运地避开了,这就是扑了一个空,没有扑到蜻蜓。扑住蜻蜓后,用一只手轻轻地拿着扫帚的一边慢慢地往上掀开,另一只手则贴着地面,随着扫帚的慢慢掀起而小心翼翼地伸向蜻蜓,一边掀扫帚,一边往里伸手,直到捏住蜻蜓为止,才是真正成功捉到一只蜻蜓。掀扫帚捉蜻蜓的过程,一定要小心,如果两只手配合不好,稍一不慎,蜻蜓有可能会从扫帚底下乘机逃走,前功尽弃,空喜欢一场,只好从头再来。</p><p class="ql-block"> 扑蜻蜓的最大缺点就是容易使蜻蜓受伤,掉腿断翅,甚至可能死掉。</p><p class="ql-block"> 而引蜻蜓的办法就比扑蜻蜓要好的多,它利用蜻蜓恋伴的特性,让蜻蜓自投罗网,既不伤着蜻蜓,还能完整地捉到活的蜻蜓。</p><p class="ql-block">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蜻蜓都能用引蜻蜓的办法来捉。</p><p class="ql-block"> 小时在老家最常见的是一种黄色的蜻蜓,它就不能用引蜻蜓的办法捕捉。这种蜻蜓体型不大,我们管它叫“红红夹”,其实它的学名叫黄蜻。在所有蜻蜓里面,黄蜻数量庞大,是全国最常见的一种蜻蜓。下面就是黄蜻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体型长得与黄蜻一样,但是,浑身红色,我们习惯上管这种蜻蜓叫“红辣椒”或“红蜻蜓”,这种蜻蜓数量不多,混在红红夹群里非常显眼,一眼就能认出来。</p><p class="ql-block"> 虽然笼统地叫它们红辣椒,但是,他们的红颜色是有区别的,一种非常红艳,相当于猩红,这种蜻蜓叫“红蜻”,还有一种就是一般的红色,叫“赤蜻”,实际上它们属于不同的属。还有一些仅仅是尾巴红的蜻蜓,又是别的蜻蜓种类。</p><p class="ql-block"> 引蜻蜓的办法对这些蜻蜓也不起作用。下面是红蜻和赤蜻的图片。</p><p class="ql-block"> 红蜻 赤蜻</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还有一种体型很大的蜻蜓经常见到,身上还有漂亮的花纹,但是数量不是太多,我们把这种蜻蜓叫做“老瓢”或“花老瓢”,其学名叫“春蜓”,下面就是常见的“霸王叶春蜓”的图片,“霸王”两个字凸显其躯体之大。有些地方也叫它“水蜻蜓”、“大马莲蜻蜓”。</p><p class="ql-block"> 这种蜻蜓也不能用引蜻蜓的办法去捕捉。</p> <p class="ql-block">  能用引蜻蜓的办法捕捉的蜻蜓,主要是老家叫做“老绿豆”的蜻蜓,方言念作“老里兜”,它的学名叫“碧伟蜓”。碧伟蜓分布很广,除了新疆,几乎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碧伟蜓有很多外号,除了我们称它为“老绿豆”外,在其他地方,它还有“大老碧”、“大绿豆”、“绿大头”、“马大头”等俗称。碧伟蜓飞行中不是很避讳人,在公园、河边可以经常看到来回飞行的绿色大蜻蜓,它们八九不离十都是碧伟蜓,从这么多昵称就可足见它的受欢迎程度。</p><p class="ql-block"> 碧伟蜓是很容易分雌雄的,区别主要是看它的腹部,雌雄“老绿豆”我们都有专用名字,公的叫“夹八儿”,母的叫“红线”。在北京,据说雌雄碧伟蜓也有各自的名字:雄碧伟蜓称为“老杆儿”,雌碧伟蜓称为“老籽儿”。下面就是可爱的“老绿豆”碧伟蜓。</p> <p class="ql-block">  怎么引蜻蜓呢?引蜻蜓就是引“老绿豆”碧伟蜓。</p><p class="ql-block"> 首先,准备一根小棍和一段细线。</p><p class="ql-block"> 小棍大概有50厘米左右长、像手指头粗细就行,还要有点强度,不能一挥动就折。线就是一般缝衣服的线就行,大概也要50厘米左右长,略微短点没关系,但是不要太长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要先捉一只老绿豆碧伟蜓。</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一只现成的老绿豆最好了,否则,就需要用扫帚扑一只老绿豆。</p><p class="ql-block"> 第三步,就是把老绿豆用线系到小棍上。</p><p class="ql-block"> 老绿豆有6条腿,后面2条腿是大腿,比较粗壮,把2条大腿折起来,用线的一头拴住这2条腿,再把线的另一头系到小棍的头上,手握小棍的另一头,就可以开始引蜻蜓了。</p><p class="ql-block"> 第四步,引蜻蜓</p><p class="ql-block"> 看到有老绿豆飞过来,就赶紧挥舞小棍,把拴着的老绿豆甩起了,最好是绕着棍子头<span style="font-size:18px;">转着</span>圈甩老绿豆,就好像是老绿豆绕着小棍头在一圈一圈地飞。</p><p class="ql-block"> 转着圈甩老绿豆,是为了引起其他老绿豆的注意,当有老绿豆飞近的时候,看到被甩着转圈的老绿豆,就会误以为是正常飞行的老绿豆,按照老绿豆的习性,就会扑到这只转着圈的老绿豆身上,这时要眼快手急,赶紧把小棍放到地上,松开抓着小棍的手,趁着老绿豆没有飞走的瞬间,两只手赶紧上前,捂住老绿豆,就把老绿豆活捉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引蜻蜓的过程,有几个关键点要注意,否则,引来的老绿豆可能会突然醒悟,识破骗局陷阱,在把小棍放在地上之前,或者用双手去捂之前,会突然飞走,功亏一篑。</p><p class="ql-block"> 第一点,就是当引来一只老绿豆,落在自己的老绿豆身上时,要马上把甩小棍的动作变成平端小棍,同时用转动身体打转转的方式,继续引蜻蜓,一边转圈,一边观察引来的蜻蜓是否完全落在诱饵的身上,一旦观察到完全落上了,才能抓紧时间往地上放。</p><p class="ql-block"> 第二点,则是身体转圈不能太慢,稍微一慢,引来的蜻蜓就容易发现破绽逃走。</p><p class="ql-block"> 第三点,就是在捂蜻蜓的时候,既要快又要轻,避免把引来的蜻蜓弄伤。</p><p class="ql-block"> 除了引蜻蜓要注意以上的技术要点外,还要学会给蜻蜓唱歌,大概是为了引起蜻蜓的注意,让蜻蜓知道这里有一只等着它的好朋友,赶紧过来一起玩吧。</p><p class="ql-block"> 歌词是用方言唱的,只有几句词,在引蜻蜓的时候,一旦发现要引的目标,就一边甩着自己的老绿豆蜻蜓,一边冲着这只飞来的蜻蜓反复地唱歌,好像觉得蜻蜓能听懂唱歌似的,有时也会碰到不解风情的蜻蜓,无论你怎么充满感情地对它唱歌,它都会扭头飞走了。</p><p class="ql-block"> 歌词大概如下:</p><p class="ql-block">豆哩,猫哩,</p><p class="ql-block">看哩,线哩,</p><p class="ql-block">你那里一只单夹八儿,</p><p class="ql-block">我这里一只老红线。</p><p class="ql-block"> 有时,也会反复唱简化的歌词:</p><p class="ql-block">豆~,猫~,看~,线~</p> <p class="ql-block">  经常几个小朋友相邀一起去引蜻蜓,当然,谁引的多,谁就令人羡慕。有时也会引来其他小朋友驻足,引到蜻蜓后,有时请别的小朋友帮着拿,有时自己拿着,一般是引到蜻蜓后,把蜻蜓的翅膀在后背上合在一起,用另一只不拿小棍的手指缝夹住,一个手指缝最多能夹一到两只。</p><p class="ql-block"> 引蜻蜓其实捉不了太多的蜻蜓,因为都是活的,不好拿,有时到最后还都给放了,也有时带回家把它放在蚊帐里吃蚊子,乐趣主要在引蜻蜓的过程。之所以只有老绿豆碧伟蜓这一种蜻蜓能给我们带来引蜻蜓的乐趣,就在于碧伟蜓这种蜻蜓交配多在飞行时进行。</p><p class="ql-block"> 碧伟蜓的产卵方式和其他蜻蜓也不一样,交配后它们通常会把一半腹部浸入水中,在水草、浮木上面停留,接着弯曲腹部用产卵器刺入植物组织的水下部分进行产卵,将卵产在里面。</p><p class="ql-block"> 其实,还有一种难度极高的捉蜻蜓方式,叫“捏”蜻蜓,估计大家小时候也都尝试过。那就是当发现一只蜻蜓落在眼前的时候,慢慢靠前用手去捉它。</p><p class="ql-block"> 这种方式捉蜻蜓,先要稳住自己,别把蜻蜓惊飞了,然后,轻手轻脚地绕到蜻蜓后面,再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一点一点向蜻蜓靠近,千万不要弄出一丁点动静,一旦蜻蜓有所感知,会马上飞走,令人前功尽弃。等到靠近蜻蜓只有一步之遥,可以唾手可得的时候,更要进一步把呼吸屏住,把手慢慢向蜻蜓伸去,在蜻蜓发现之前,用拇指和食指快速捏住蜻蜓尾,就把蜻蜓捉住了。不过,蜻蜓是警惕性很高的昆虫,一般还没等你靠近它,就机警地飞走了;有时好不容易靠近了它,刚刚把手伸向它,还没等你摆好捏它的姿势,它就飞走了,令人空欢喜一场;最令人遗憾的是,就在你准备捏住它的瞬间,被蜻蜓发现,突然飞走了,那才是白激动半天。</p><p class="ql-block"> 这种方式捉蜻蜓,成功率极低,十次有一次成功,就会令人欣喜若狂,非常有成就感。这种方式看似一次次希望落空,可是,并没有失望的感觉,因为当又看到有蜻蜓落在眼前的时候,会重新充满了希望,再次打起精神,继续蹑手蹑脚地去捉它,虽然一次次失败,却又一次次心有不甘,仍然心存幻想,重燃希望,总觉得自己早晚会捉到一只,就这样,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快地过去了,这就是捏蜻蜓乐此不疲的魅力所在。即使最后一只蜻蜓也没有捉住,享受这个过程就非常心满意足了,何况下次还有捏到蜻蜓的机会呢!</p><p class="ql-block"> 想一想,我们的童年有老绿豆碧伟蜓的陪伴,还是十分幸福、也是十分幸运的,它使我们度过了难忘的美好童年。</p><p class="ql-block"> 现代城市里的孩子们,想要见到蜻蜓已经是越来越困难了,即使在有湖水的公园里,也很少见到,更别说与蜻蜓一起嬉戏玩耍了。</p><p class="ql-block"> 据说蜻蜓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地方水体的严重污染,影响到蜻蜓幼虫的生存环境;还有的地方大量捕捞蜻蜓(如碧伟蜓)幼虫的水虿【chài】用以食用,也使得蜻蜓数量大幅下降。原因之二是说,因为蜻蜓通过偏振光寻找水面产卵,而城市里到处都是玻璃,如汽车上和高楼上,蜻蜓就把这些玻璃当做水面进行产卵,当然这些卵是成活不了的,所以在城市里蜻蜓的后代就越来越少了。另外,蜻蜓可以大量捕食蚊虫,是益虫,蜻蜓的锐减也是蚊虫肆虐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虽然目前现状对蜻蜓这个物种还没有生存威胁,但是,环境保护,城市建设都应该考虑到人和生物的和谐共存,虽然老绿豆碧伟蜓在蜻蜓家族中算是最为常见的物种之一,如果我们不注意长远发展和环境保护,试想一下,如果哪天我们身边连老绿豆碧伟蜓都看不到了,那也许整个蜻蜓家族都不复存在了,岂不愧对子孙后代……</p><p class="ql-block"> 沈剑波写于2025年2月25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后记:关于蜻蜓的冷知识和蜻蜓欣赏</b></p><p class="ql-block">一、 蜻和蜓不是一回事</p><p class="ql-block"> 平常我们不管看到长的什么样的蜻蜓,都笼统地称之为“蜻蜓”,实际上从学科上来说,蜻是蜻,蜓是蜓,他们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们都属于蜻蜓目,蜻蜓目下面应该分为三个科:蜻科,蜓科还有蟌[ cōng ]科,蟌又俗称豆娘。</p><p class="ql-block"> 蟌科豆娘体形娇小,形似小型的蜻蜓,但不是蜻蜓。如下图,这一类比较原始的昆虫,中国约有650余种。</p> <p class="ql-block">  其实蜻和蜓的区别也是挺大的,前面提到的“红红夹”、“红辣椒”或“红蜻蜓”都属于蜻蜓目的蜻科,所以学名叫“黄蜻“、”红蜻“和”赤蜻“。而前面提到的“老瓢”和“老绿豆”,都属于蜻蜓目的蜓科,所以它们的学名分别叫“春蜓”和“碧伟蜓”。</p><p class="ql-block"> 严谨的叫法,“黄蜻“应该属于”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蜻科黄蜻属“,“碧伟蜓”应该属于“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蜓科伟蜓属“。</p><p class="ql-block">蜻和蜓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主要区别在以下“四看”:</p><p class="ql-block"> 一看体型,一般而言,蜓的体型比蜻要相对较大,如前面的春蜓和碧伟蜓在体型上就比黄蜻、红蜻和赤蜻都要明显的大一号;</p><p class="ql-block"> 二看尾的末端,就是蜓的尾末端一般都有一个膨大,而蜻的尾末端没有膨大,也就是说,在蜓的尾末端都有些明显的增大,上面的老瓢春蜓就是很典型的蜓尾末端,而蜻的尾末端多与前端粗细差别不明显或有收缩的趋势,看看前面的红蜻尾末端就非常典型。</p><p class="ql-block"> 三看尾的长度,蜓的尾部较长,而蜻的尾部则短一些;另外,蜓的尾部线条较为柔滑,而蜻的则是笔直的。</p><p class="ql-block"> 四看翅膀上的三角室:在蜻蜓的前后翅各有一处三角室。前后翅的三角室位置和形状相似的叫蜓,不同的叫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 常见蜻的漂亮英姿</p><p class="ql-block">1、 黄蜻</p> <p class="ql-block">2、 红蜻</p> <p class="ql-block">3、 紫红蜻</p> <p class="ql-block">4、 灰蜻</p><p class="ql-block">异色灰蜻</p> <p class="ql-block">赤褐灰蜻</p> <p class="ql-block">5、 玉带蜻</p><p class="ql-block">雄玉带蜻</p> <p class="ql-block">雌玉带蜻</p> <p class="ql-block">6、 丽翅蜻</p><p class="ql-block">黑丽翅蜻</p> <p class="ql-block">和蝴蝶相似,所以经常被人认错。</p> <p class="ql-block">斑丽翅蜻</p><p class="ql-block"> 它的翅膀具有金属光泽,展翅飞行时,会呈现五彩斑斓的色泽,令人迷恋。</p> <p class="ql-block">7、 六斑曲缘蜻</p> <p class="ql-block">8、 大蓝蜻</p> <p class="ql-block">9、 猩红蜻</p> <p class="ql-block">10、 薄翅蜓</p> <p class="ql-block">11、 善变蜻</p><p class="ql-block"> 雄虫除翅端外,全身为红褐色,腹部具黑色斑。雌虫外形和雄虫相同,但成熟个体有红褐色与黄褐色两型。未熟雄虫为黄褐色。</p> <p class="ql-block">12、 截斑脉蜻</p> <p class="ql-block">13、 十二斑蜻</p> <p class="ql-block">三、 常见蜓的雄伟英姿</p><p class="ql-block">1、 碧伟蜓</p> <p class="ql-block">2、 春蜓</p> <p class="ql-block">3、 棘角蛇纹春蜓(宽纹北箭蜓)</p> <p class="ql-block">4、 尖板曦箭蜓</p> <p class="ql-block">5、 刀日春蜓</p> <p class="ql-block">6、 深山闽春蜓</p> <p class="ql-block">7、 蝴蝶裂唇蜓</p> <p class="ql-block">8、 杜松蜓</p> <p class="ql-block">9、 乐仙蜓</p> <p class="ql-block">四、 常见豆娘的婀娜多姿</p><p class="ql-block">1、 长叶异痣蟌</p> <p class="ql-block">2、 棋纹鼓蟌</p> <p class="ql-block">3、 白痣珈蟌</p> <p class="ql-block">4、 白腹小蟌</p> <p class="ql-block">5、 蓝豆娘</p> <p class="ql-block">6、 矛斑蟌</p> <p class="ql-block">7、 豆娘</p> <p class="ql-block">8、 豆娘</p> <p class="ql-block">9、 豆娘</p> <p class="ql-block">10、 豆娘</p> <p class="ql-block">11、 豆娘</p> <p class="ql-block">12、 豆娘</p> <p class="ql-block">13、 豆娘</p> <p class="ql-block">五、 蜻蜓的蜕皮羽化</p><p class="ql-block"> 蜻蜓的一生可分为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卵在水中经过十天左右的时间,幼虫就钻破卵壳,开始了幼虫时期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蜻蜓的稚虫水虿[chài],在水里起码要经过一年,时间长些的要苦熬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虫。蜻蜓的寿命,只有水虿的十分之一,仅仅能活一个月到八个月左右。</p><p class="ql-block"> 水虿经过多次蜕皮,成长到终龄稚虫,它会在羽化前几个小时爬出水面附近的地方,如植物茎叶、石块、围墙、桥墩等物体都可供蜻蜓稳定攀爬以进行羽化,据目前所知大多数蜻蜓於夜晚羽化,少部分蜻蜓成员在清晨羽化。</p><p class="ql-block"> 完全脱壳而出后,他们的身体和翅膀都还是很柔软,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硬化并伸展开来,同时蜕变成完全成熟的颜色。待其翅膀变干变硬,即成为可展翅高飞的蜻蜓了。</p><p class="ql-block"> 在这段期间,蜻蜓既不能动、不能飞,也没有坚硬的外壳保护,所以它们通常选择在夜间至清晨羽化,以免被掠食者捕杀。</p> <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1、这些小时候常见的蜻蜓,你认识几种</p><p class="ql-block">M孟浪之言</p><p class="ql-block">2021-09-23 14:08</p><p class="ql-block">2、10种常见的蜻蜓,如今你还能看到吗</p><p class="ql-block"> 柳谙花茗 </p><p class="ql-block"> 2024-05-26 发布于山东</p><p class="ql-block">3、世界十大稀有的蜻蜓,十大珍贵蜻蜓品种</p><p class="ql-block">播报文章</p><p class="ql-block">4、蜻蜓的种类图片大全</p><p class="ql-block"> qyphhh 2018-08-10</p><p class="ql-block">5、风情:史上最齐罕见蜻蜓大全,你能见过几种</p><p class="ql-block"> 329525 2018-12-26</p><p class="ql-block">6、神奇的蜕变——蜻蜓羽化</p><p class="ql-block">三门峡黄河湿地保护区 2017年09月01日 17:43 河南</p><p class="ql-block">7、引用其它网上搜索到的照片</p><p class="ql-block">在此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