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故乡。<div>思念故乡,都有乡愁。</div><div>故乡有亲人,有老井,有老友,有老房子……。</div> 我的户籍是衢州。<div>衢州是我的故乡。父亲母亲,外公,爷爷都是衢州人。</div><div>可是,我们在衢州已经没有房子,没有土地,甚至没有一个熟悉的亲人。</div><div>衢州街头也许会遇到一个有血缘很近的人,应该是至亲。可是从来没有联系,相遇不相识,形同陌路,擦肩而过。</div><div>余光中诗的乡愁,是一张邮票,是一张船票,最后是一座坟墓。</div><div>我的乡愁,什么都没有。只有抽象的“户籍”。</div> 想了老半天,想起我的祖母——衢州把祖母叫“嫲嫲”,龚氏,埋葬在衢州。作为后代子孙,应该祭扫。<div>本来,我的父辈,叔叔伯伯,会去祭扫。</div><div>一眨眼三十年,我父辈那一代人,包括姑姑,都先后去世。</div><div>他们没有告诉我祖坟的位置,祖母葬在哪座山都不知道。</div><div>听说,清明、冬至,七月半,没有子孙扫墓,就成“孤魂野鬼”。奶奶太可怜了。</div><div>我辈老了,也是这样的结局,无人扫墓。</div><div>对奶奶,不能这样。我想,作为孙辈应该去衢州,寻找祖母的坟墓。</div><div>即使四十多年来,被土地平整,被搬迁,也应该知道去向。</div> 决心抽空去一趟。<div>唯一的线索 是:“衢州大洲”是方律师家的土地,提供了给我曾家奶奶埋葬的墓地。</div><div>方律师与三叔曾荣芳,是耶稣教会的兄弟。</div><div>叔叔已经去世,他没有留下门派号码,没有告诉我方律师的名和姓。只有当年扫墓的照片,那是陪台湾四叔去的那一次。照片上有方律师两个儿子的照片。方律师离世后,把曾弟兄托付儿子,为我家祖母砌筑坟墓,还看守我们曾家的祖坟。1987年那一天,方家两个儿子冒雨带我们上山去扫墓,拍了唯一的照片。</div><div>我拷贝了这张照片。我想去大洲街上问问试试。也许,“有谁认识这两个方家的人”。这是我唯一的线索。</div><div>有线索,就试试看,也许找得到。带着一线希望,启程去衢州。</div><div>作为曾家孙子,也年近八十,在我有生之年,去做一件应该做的事,也是责任。</div><div>养儿防老,儿孙披麻戴孝,寒食清明,香烛祭扫,几千年的传统。是祖母的祈盼。她人死了,也不能让她失望。</div><div><br></div> 我的祖母,出生于衢州的龚家埠头,信安江畔一个古老的码头。<div>她是龚家大姐。她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div><div>她的弟弟,早年考入杭州机务段,浙赣铁路刚铺,是浙江最早的火车司机。后来钱塘架了桥,专跑沪杭。沪杭的终点是南站,如今普育东路附近。</div><div>她的妹妹就在上海南火车站附近找了间房子,让从火车笼头上下班回来蓬头污面的司机弟弟可以回家洗澡休息。这房子在斜桥,制造局路靠陆家浜的一条弄堂。</div><div>安稳日子,过了没多久。</div><div>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飞机炸毁了南火车站。他的火车改靠北站去了。</div><div><br></div><div>大姐嫁我曾家,成为我的祖母。养育了七个儿女。</div><div>我的父亲是第二个男孩子。他第一次离开家乡,是坐在娘舅的火车笼头上到上海谋生来的。</div><div>……故事太长,古老,曲折,这里就不展开了。</div><div><br></div><div>祖母后来随儿女到上海生活。</div><div>1971年11月15日,因病去世。</div><div>上海没有土地,那时候也没有公墓。祖母的骨灰无处安葬。</div><div>死无葬身之地,是非常悲伤的事。骨灰盒一直“暂厝”在叔叔家的壁橱里,一放就是十年。</div><div>三叔是基督徒,做礼拜。教堂遇到从金华回来的方律师。信徒都是亲兄弟。</div><div>他把苦恼告诉了方弟兄。</div><div>急人所急,帮人所难。方律师说,若曾弟兄的伯母大人不嫌弃,我方某大洲老家不算荒鄙偏野,就埋葬到我方家土地吧。</div><div>于是,我的祖母终于得以落葬。入土为安。长眠在大洲镇,也算是衢州郊外,回到家乡安息。</div> 上图:祖母生养的直系儿女辈。<div>1949年,兵荒马乱。四叔从浦东被国军带到台湾,渺无音讯。都以为他已经战死。</div><div>1987年,蒋经国解禁,让老兵回大陆探亲。<div>失散三十八年的四叔曾绍良设法回到大陆,与上海的兄弟姐妹团聚。突然见面,骨肉团聚激动不已。惊定方拭泪,悲余思娘面。枕湿梦相牵,坟头烧纸钱。</div><div>为吊唁亡母,包了车,全家去衢州。在三叔带领下,到大洲扫墓。</div><div>方家兄弟,带了锄头,带领曾家后人到先母的墓地。</div></div> 那座山叫“煤山”。清朝末年有过煤矿。矿挖完后荒废,成了墓地。 大洲,是衢州东南面一个小镇,也没有高速公路。小镇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石板街,手工艺,小吃,特色文化。 在祖母墓地,面对开阔的山涧,曾氏亲人合影。 三叔请方家兄弟一起拍照留影。<div>这张照片,成为我手上最重要的资料。我只有凭这张照片,去大洲寻找我祖母的墓地。</div><div>有点像考古学家。渺茫,不抱希望。唯遂心愿。</div> 最左的戴眼镜是我。靠我前面的就是方家最小的儿子,方彼得先生。 姑姑曾倩云,姑父程曾欣。他们从绩溪过来。<div>那天下雨,大家说,老天爷也感动了。</div> 姑父和台湾回来的四叔曾绍良。 那时候衢州没有改造。这是古城墙和大南门。 想干就干,要去就去。<div>我开车导航,经嘉兴杭州义务金华,不入衢州,直奔大洲而去。</div> 大洲老街是不能开车的,太窄。停车靠边,不许进入老街。<div>老街很长,约一公里。南北分为一队、二队、三队。我从一队进入,向北渐行。<br><div>拿出宝贝照片,一路问过去“谁认识照片上的方先生”。</div><div>非常失望,人人在摇头。</div></div><div>一直出了老街,到了田头,脚都走累了,还没有街坊认识照片上的人。</div><div><br></div> 大洲发展也快,变化很大。<div>老房子都拆迁改造,木房子变水泥马赛克。</div><div>唯有文化公共建筑,保留作为“历史文化”。</div><div><br></div><div>来都来了,不能白来。</div><div>我要找八十岁以上的人,最好是信仰基督的,有长辈坟墓的。总之,使成功率高点。</div> 时光电影院。<div>门口老人,太“年轻”。</div> 电影海报《烈火中永生》,《学雷锋》。 大洲文化广场,陈列60年代到80年代稀罕的生活用品。 石板路,文化老街,很有特色。 竹编农具。 东岳亭。 不是凉帽。斗笠。也有蒸饭的,叫做“蓬盖”。 春季供应烟花爆竹。<div>上海多年不见了。</div> 打虎上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div>抱着必胜的信心。</div> 小儿图书馆。 街上见到来了不速之客,拿着照片问“你认识吗”。<div>不购物,不旅游,不消费。<br><div>这个客人有点不正常。</div></div><div>这眼神,我不问了。</div> 陈列的家用电器,曾经都是凭票抢购的时新电器。熟悉而遥远。 黑白电视机,四喇叭立体声收录机,飞人,蝴蝶缝纫机。 各种家庭摆设,曾经的时髦用品。现在是“文化陈列品”。<div>大洲人也已经改造更新了。</div> 古老的木结构,也许子孙都外出打工,离乡高飞。 古镇古建筑。 古街风貌。 党员服务站。 矮墙。怎不见出墙红杏。 商业批发市场。 墙头画着一张结婚证书。 下街杂货店。<div>下街,是衢州城里最热闹的商业街。</div><div>出去,走到大洲老街的尽头了。</div> 北出镇口,见一户村民老房子有个年长的。找老人家去问问。 旧屋新车。 土法榨油。 大洲石屏木偶演戏海报。 手工竹器椅子。 街道狭窄。 打铁铺。 油炸果。<div>麻辣粉丝。</div> 小吃店,人不多。 断墙残垣,危险房屋。 很好的旅游地,可惜人气不足。 小巷。 旧供销社。 宣传画《四个现代化》。 老街寻访了许多老人。 终于有一位老人,能认识照片上的人。<div>他说,这个大的方先生已经去世。年纪轻的那位今年也八十多,名叫方彼得,住在樟树下。</div><div>还说,方家是大家庭,儿女十几个。</div><div>终于有人认识,这照片有用。</div><div>我激动不已,拉住他说,麻烦你,带我去他家。</div><div>我跟着他,推开崭新的不锈钢大门,跨入方家院子。</div> 大洲人很热情,放下手头事,陪我去。<div>他说就是这家。</div><div>这里,已出了大洲镇,来到一个叫“村头村”的村子。</div> 到了《福星高照》的一户人家。<div>带路的老先生喊:“方彼得,有朋友来找你。”</div><div>等了一会儿,一个老人出来。他看看我,不认识“朋友”。</div><div>我还是老办法,拿出那张发皱的旧照片,请他辨认。</div><div>他说,想起来了,这次是上海的曾弟兄……。</div> 他说,那一年,曾弟兄有台湾弟弟来扫墓……。 我告诉他,上一辈的曾弟兄们都一一离世。我是第二代……。<div>我们在《福星高照》门下合影。</div> 其实,我们俩在四十年前已经“合过影”,“见左”。只是那时都“太年轻”,不懂那次重要的见面。<div><br><div>联系上,大家非常高兴。</div><div>尤其是我,觉得这次没白来。</div></div> 我要去方先生带我去祖母的墓地。<div>他欣然答应,出门走头里……。</div> 出了宅子,绕过乡间小路。 他有一只小黑狗,聪明地奔走在我们前面。它知道我要去的地方。 上坡急拐,上山泥路。很陡。<div>方彼得虽87岁,健步如飞,如履平地。</div> 穿过一片竹林。 没有路。 小狗带路。 方彼得告诉我,这断墙里,破房子办过“村小”。希望所在,但实在局促。下一代是未来希望,教育应该重视。 原来的村小教室,已经非常危险。搬到山下平地去。 熟人带路,不愁搞错。<div>找到祖母的墓地。墓前长了许多杂草。</div><div>他边动手拔草,边说“忘带一把镰刀”。</div><div>那是一种蕨类,对列卵形叶子。根浅,容易拔。</div> 地下,落叶残枝。他徒手扫除开。<div>我看了很不好意思,连说,我来,我来,你歇歇。</div><div>墓碑也长满青苔。我用手去扫。</div> 慢慢清理出一块墓碑,看清上面的文字。<div>就是当年隽刻的文字:</div> 最大的一行:“母 龚 娣 之坟墓”。<div>不知祖母的名字。嫁爷爷后,就姓曾了。娘家姓龚,就叫曾龚娣。那时候去诊所,就用这个名字。</div> 生于光绪壬辰年三月,<div>终于1971年十一月十五日。</div> 两旁是:<div>生于光绪壬辰年,</div><div>终于1971年。</div><div>最重要是立碑儿孙名字,都用家里小名:</div><div>儿女</div><div>曾</div><div>荣芳,荣清,荣桂,荣香,雅梅。应该还有湖南大姑姑,台湾四叔叔。</div><div>孙</div><div>倍耕, 倍林,以林,以诺,小敏,毛毛,俊惠。</div><div>没有孙女名字。</div><div>还有两个曾孙</div><div>建国 ,保罗,</div><div>立碑以后还有几个后代,来不及补充了。</div><div><br></div> 女 子<div> 曾</div><div>松雅荣荣荣荣</div><div>英梅香桂清芳</div><div> 孙</div> 孙<div>俊毛小以以倍倍</div><div>伟毛敏诺林林耕</div><div> 曾孙</div><div> 建 保</div><div> 国 罗</div><div><br></div><div> 有曾孙名字,那是很荣耀的。不过这两个人从来没有来过。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div> 立于一九八三年,岁次癸亥年季秋。 立于一九八三年,岁次癸亥年季秋。<br> 骨灰盒用砖砌棺椁封闭得很好。山头上植被郁郁葱葱。 寻找到了祖母墓地,简单打扫。<div>我们返回。</div><div>下次再来,有方向了。</div> 踩在脚下是松脆作响的落叶,松果。一步步松脆,很解压的声音。 没人走,路也埋没在植被之间。<div>下次枕要带镰刀。</div> 下了山坡,回家去。<div>小狗走在后面。</div> 坟头上面是水杉树很高,棕榈叶多年没有打理。 途中,有座新坟。是方彼得母亲张氏的安息地。<div>她是方律师的夫人。</div><div>方律师在金华工作,内务、儿女教育,全由张夫人操劳。</div> <div><br></div>五开门面,很气派。<div>装饰龙凤松柏图案。</div><div>坟上首有个十字架。是基督信徒标志。</div> 左右是其他方氏家属先人。 生于1899年十月初八,终于1995年十月八日。<div>立于2016年三月二十七日。</div><div>红字是立碑人:</div><div>十二个儿子,九个女儿,百拜。</div><div>是个兴旺的大家族。</div> 大洲,有一座方氏祠堂。 还有一座文昌阁。<div>都是方正南律师主持兴建。</div><div>文昌,孔子讲学的儒学学馆。</div><div>说明方氏家族重视儿孙的基础教育。</div> 刚耕耘的一块地。曾经的村小的操场。停办后,辟为庄稼地。<div>现代式微的希望工程。</div> 途中穿过文昌阁门楼。<div>这是大洲方氏文化标志性建筑。</div><div>延续百年不衰的精神所在。粗略带过,斗拱雕刻、楹联文字,来不及细品了。</div> 方宅风水树,三百年的一对大樟树。历经仓桑,伤痕累累,依然挺立。 古树标记,350年。有固定编号。<div>据传方氏先人到此定居是种下。</div> 仅剩的木建筑。虽破旧,依稀可见木雕精细纹样。 门楣,“福禄寿”三神。 小狗认识回家的路。 新旧对比,住房现代化了。<div>受邀请,到方彼得家作客。</div><div>欣然应邀。入室。</div> 书房,盛开的令箭荷花。 他拿出珍藏的纪念父亲的《方正南家谱》。<div>封面,上方有方律师的像。</div><div>下面是背景,巍巍大尖山,悠悠罗樟源,大洲村头村。</div><div>我认真阅读了主要内容。</div><div>拍录部分于下。</div> 家谱目录:<div>第一页目录。<br>序言,<div>前言,</div><div>1、方正南生平事迹简介,</div><div>2、方正南衢州方家祠堂及故居照文档,</div><div>3、方正南金华故居照:</div><div>4、方正南家谱世系图:</div><div>5、方雪芝世系.</div><div>6.方雪英世系图,</div><div>7、方雪贞世系图,</div><div>8、方雪花世系图,</div><div>9、方炽椿世系图,</div><div>10、方雪群世系图</div><div>11、方雪飞世系图</div></div> <div>序言是他孙女婿执笔。</div><div><br></div><div>全文如下:</div><div> 巍巍大尖山,万古屹立大洲南;悠悠罗樟源,千秋滋养方家人。现浙江省衢州市大洲镇村头村,为民国时代衢州、金华大律师方公正南望族祖居之地。</div><div> 方正南公祖辈行医教人,积德行善,爱人如已;自身秉持正义,济弱扶贫,施行天下公道。方正南家族耕读传家,诗书继世,至今历百年而日盛,越五代而其昌,瓜瓞绵绵,弦歌不綴,其子孙后裔已达三百余人,遍布五州四海。</div><div> 为了保存家族史料,方便亲人联络,家族长辈和裔孙八方联络,搜集相关讯息,托四代曾甥陈振宇将各子孙后代名录辑编成册,并拟以后把诸亲人的生平回忆和相关文稿续编成册,以供各裔孙披览查阅。</div><div> 因家族后裔居散人多,资料收集整理难免遗散多误,敬请涵谅,且待裔孙后代多反馈补正。<br> 青山不老,白云悠悠,大尖山永远敞开宽厚的怀抱,欢迎海内外家族亲人回家寻根。血浓于水,亲情长存,唯割不断的方家血缘维系你我春秋人生。愿方正南家族亲人殷勤相问,携手相爱,代代兴旺。<br> 孙女婿:俞木雄<br></div><div> 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六日</div> 前言<br> 本家族谱的成功谱写得到二世方雪芬、方雪群、方文骥、方黎生、方文骅、方文骍,三世方奇、宋鸣筑的大力支持,二世方黎生、三世宋鸣筑、吴頌真、吴建中、方大毛、黄挚、黄禾、方红梅、方刚、方勇等的多个宝贵建议;三世俞木雄的序言的编写,以及金华故居门边对联的编写, 还有家族后裔们的建言献策、陈震宇编辑整理,大家的一起努力。<br> 方正南家族谱的第一次出版,由于经验不足,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待以后大家逐步修正续写。<br> 各家庭有添新成员的,及时更新到方正南家族谱上,以便往后更新家族谱。<br> 陈震宇<br> 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日<br> 关于《方公正南简历》后半部:<div> ……。<br><div> 方正南要做好律师,只能靠自身发奋努力学习,精业敬业。他熟读那个时代的「六法大全」等中外法律书刊,博览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书,精研佛学、神学和哲学,每日颂读《金刚经》或《圣经》。<br> 凭籍强实专业能力水平,和为民主持公平正义之心,立足于金华律师强林,享誉民众和同行。“正南公以自己的“状不乱写,话不乱说,弱者不欺,强嘴不惧,不勾结官府,不谋財賄略”的司法理念,三十余载如一日,身体力行,恪守职业道德,勤勉执业,维护公平正义。冤案无钱也办,为穷人申张正义。不畏权势,不结党,不为官,兼持清高亮节是他律师职业生涯的最真实写照。<br> 他也坚持锻炼身休,打了三十多年的太极拳、太极剑,因此身体很好。常写状到午夜,或清晨四、五点,阅览案卷、办公,勤奋敬业。随着声誉日隆,所承办案件渐多,连严州等地的人都来找方律师。其办理的案件清正廉洁,不贪不贿。 当时,金华刮起钱庄倒闭之风,他受理钱庄倒闭业务。他在钱财事上从不马虎,连每一分利息都交还给债权人。 民国中期始国家动荡,时代风云变幻。一九三九年金华沦陷,他关门歇业不事日伪。拖家带口回大洲村头种田。建国后虽……<br> 方正南生平事迹简介<br><br></div></div> <div>(续) </div><div> …… </div><div> 文革中,曾屡历不公正待遇,但仍困厄坚守正道初心。“穷途不坠青云之志“,以一个资深律师和老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責任担当,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建言献策,积极鼓励子女事军事干,或赴朝鲜作战,保家卫国。或投身国家各行各业建设。</div><div> 正南公其一生正直坚贞的人格气节,公平正义的良知,勤奋敬业的精神,丰富精湛的司法实践,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和榜样,被业界推崇为浙江司法界的翘楚,是业内令人尊敬的法学专家和学者。<br> 正南公不但事业功成,而且持家有方。“在金华开业后,以四千六百余银元巨资在酒坊巷购置七间二层院落一座,现已被政府征收,辟为“民国大律师方正南故居”供人瞻览。</div><div> 其子女众多,不忘传承优良传统和家风文脉。延聘名师悉心培养教育于女。故数十子女无不上进好学,奋发有为,人人成才,造福于民。今数百子孙后裔安居乐业于国内和世界各地,他的良好家風名望,名揚乡里。</div><div> 他晚年退归村头故里,歇业隐居田园。日事农桑,夜读诗书、传承福音,善终一生。</div><div> 正南公不朽,方氏家族永盛!<br> 方炽椿、方黎生 供原稿、陈振宇整理<br></div><div> 二零二零年三月十八日</div> 《方正南生平事迹简介》<br> 方正南(一八九一-一九六五),字子辉, 浙江衢州大洲镇村头村人。民国时期衢州金华著名律师,也是一位虔诚基督徒。 娶妻室周氏、金氏、张氏;育子十六人,女十人。<div> 正南公出生于方氏望族,书香世家,祖传悬壶济世,数代行医,造福一方。太祖及曾祖父均为清朝秀才,是当时大洲镇名医,据乡民口耳相传,当年方园百里前来就医的病人络绎不绝,待诊病人所坐轿子自村头一直排到村尾。<br> 浙江衢州大洲镇村头离大洲不到一华里,是进罗樟源山区第一个村落,故命名『村头』。该村是方姓族人聚居之地,据考证,祖上明末由河南迁居此地。方氏家族素有耕读传家,重视教育,勤以致学的优良传统家风,使得方氏家族人才辈出,蓬勃兴旺。村中有宗祠一座,大尖山是宗祠的祖产,盛产树木和毛竹。为提倡鼓励族人诗书继世,求学上进,家族用每年大山里收租得来的钱去衢洲城里买名牌芝麻饼,只要方姓子孙无论男女,每人一双。并且随着各人的学业……<br><br></div> 家族照片。 长室妻——周春莲。 方正南晚年家乡留影。 村头村街景。 《方正南家谱世系图》<div>方律师有三房妻室。妻室儿女分别是:<br><br>长室<div>方正南 周春莲<br><div>方雪芝 女 方雪英 女 方雪贞 女 方雪花 女</div><div>方炽椿 方雪群 女 方雪飞 女 方黎生</div><div><br></div><div>次室</div><div>方正南 金宝英</div><div>方文祥 方文超 方文犀 方文庆 方雪红 女</div><div>方文秋 方黎明 方文昌 方自成 方自明</div><div>方雪香 女</div><div><br></div><div>三室</div><div>方正南 张阿环</div><div>方文轩 方文骥 方文骏 方雪霞 女</div><div>方文骅 方文骍 方雪芬 女</div><div><br></div><div>方彼得应该就是方文骍。</div><div><br></div></div></div> 这座石桥,本来是水泥板,近年整修。<div>我们二零零二年来扫墓时,戴中珏、吕亚浦、王胜娥等十几人,在此桥拍照留念。</div> 那时这条桥上站了十几个人。水下有倒影。 第二代<div>方雪英的家族谱。</div> 这是上海人最熟悉的景色。<div>陆家嘴三件套,还只有一件,还“缺席”两件。</div><div>可以知道年代了。</div> 水泥路直通山坡,可以走小车。 高压铁塔凌空而过。<div>据说,这里有一条高铁支线要建。</div> 家家户户都有小车,出入方便。 方雪贞家族谱。 方文骍家族的家谱。 方文浩的扁担。 方雪芬的家族家谱。 方文骅家族的族谱。 方正南,张阿环的儿孙辈全家福照片。 镜框里。是方正南,张阿环(三房)的儿孙辈全家福照片。 大哥在外工作时的报名照。 非常完整的家族相册。 金华,酒坊巷。方正南故居的照片。 金华,酒坊巷。方正南故居的照片。 离开方彼得家,还要穿过大洲老街返回。 大洲特色的纸皮混沌。 沿路,许多橘子树,没人采受。<div>卖一元一斤都卖不出去。打击了果农。</div> 油厂正在清洗设施。 街头小店。 古老的独轮车,长于羊肠小道行走。 岳母大人照片。 方雪花家族族谱。 正室家族概况。 大洲点心店。 离开方家,原路返回。<div>从老街北端向南步行。穿过整个老街。</div> 老街古朴恬静的生活。远离城嚣,也是我所向往。 南孔书屋。<div><br><div>《大洲寻找祖先墓地》之行。</div><div>出发时有点盲目,希望渺茫。总算顺利,满意而归。</div><div>旧照片,信息大。功不可没。</div><div>找到祖坟,总算有根,心里踏实。</div><div>祖母长眠于此,山开阔,林茂密,还有方家老太太作伴。</div><div>我辈也可安心。</div><div><br></div><div>衢州之行,不虚此行。</div><div>下次约家人后辈再来。</div><div>谢谢方彼得一家几代人的关心照顾。</div><div>故乡行,收获满满,很高兴。</div></div><div>再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