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行古村落之旅篇(三)徽州古城 唐模村

牧梦的风儿

<p class="ql-block">游历了黄山市,呈坎八卦村和许村古建筑群,继续我们的古村落之旅。</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p> <p class="ql-block">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具有城套城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古城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2000年11月16日建成开园,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粉墙黛瓦,鳞次错落,雕刻精美,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新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p> <p class="ql-block">宋至明清时期,古城多次扩建和修缮。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以其深厚的徽文化底蕴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城,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名为徽园的牌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徽园是指在原徽州府衙一带修建的仿古旅游区。2000年对外开放。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位于徽州古城阳和门东侧,<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纪念当时的大学士许国为其功勋而建造‌,</span>又称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坊以其独特的八柱结构而闻名,形成四面围合的独特形式,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石坊上的雕刻精美,每一处都尽显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徽州原有牌坊1000多座,现今尚存百余座,大致可分为标志坊、功德坊、科举成就坊等‌。</p><p class="ql-block">‌牌坊作为旌表功德、彪炳荣耀的建筑,是徽州文化的缩影和物化象征,记录着徽州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石狮子圆睁双眼守护着石坊。</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保留了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历史遗迹,体现了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价值‌。</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徽州名称的由来,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一说“徽”为美义。其实“徽”字本意为“绳索”、“捆绑”,以其命名,表达了宋王朝在经过“动荡”之后,企望对这片土地加强约束和统治。从此,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作为州府名,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p> <p class="ql-block">过街骑楼名为绣球楼。</p> <p class="ql-block">在这楼上抛绣球能找到一位乘龙快婿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徽园位于古城闹区,</span>岁月沧桑,部分古迹湮灭,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群落风格异化,与周边古建筑甚不和谐。根据 老城区"保护、恢复、仿建"和"徽而古"原则,重建"徽园"。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得意楼、春风楼、 过街楼、古戏楼、莲池玉带桥、万金灵龟、九龙九凤壁,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 商品住宅楼房百余间。传徽州文化之神韵,创徽派建筑之新秀。</p> <p class="ql-block">古巷家家店铺挂着招揽客人的广告旗。</p> <p class="ql-block">徽园气势宏大,古朴典雅,曲径通幽;粉墙黛瓦,错落有致, 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路过安徽历史博物馆,不知何故届时没有开放。</p><p class="ql-block">唐宋以后,徽商崛起,理学盛行,是经济学家王茂荫,著名画家渐江、黄宾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里。 歙县曾让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等文人雅士魂萦梦牵,曾孕育了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孕育了徽州文化流派。</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纪念馆位于城内中和街,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这里是陶行知幼年就读之所,内陈有陶行知遗物和遗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984年,由崇一学堂旧址改建,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p> <p class="ql-block">中国三大地方学派(其他两派为敦煌学和藏学)之一的“徽学”发祥地,是徽派文化的核心,涵盖了徽商经济、徽科教、新安理学等多个方面‌,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 <p class="ql-block">歙县盛产文房四宝,有天下徽工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徽墨的广告牌</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主要街道两旁商铺林立。</p> <p class="ql-block">老街"前店后坊"、"底层店面,楼层住房"等式样构筑店铺街面。</p> <p class="ql-block">歙县建县于秦,历为徽州府治,素称"东南邹鲁"、文化之邦。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p><p class="ql-block">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灭吴国,改新都郡为新安郡,郡名新安,一说以祁门县新安山为名,一说取其安定之意。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汪华归附唐朝,被封为越国公。复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平歙州人方腊起义,改歙州为徽州。</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秦朝古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span>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旁的建筑与荷塘。</p> <p class="ql-block">残城墙上恣意生长的野生植物。</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楼转一圈,俯瞰现如今的徽州城。</p> <p class="ql-block">城楼旁边的屋檐的吻兽不是传统动物哦。看,还有长犄角的鹿呢。</p> <p class="ql-block">徽州不仅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徽商的主要发源地,也是</span>国粹京剧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徽州府衙‌位于城内的西北角,建于元末明初,已成为古城的重要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进府衙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明镜高悬匾额高悬于衙府肃穆的大堂。</p> <p class="ql-block">厅堂里的清慎勤匾额</p> <p class="ql-block">重修建的庭院里的景色不错。</p> <p class="ql-block">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园中园。</p> <p class="ql-block">古城广场位于古城内,紧邻徽州府衙。广场周围分布着徽州府衙、南谯楼、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等重要建筑。</p><p class="ql-block">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舞大刀等,可惜我们没赶上。</p> <p class="ql-block">“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走进徽园,就如走进了婉约的江南,走进了古朴典雅的徽州古城。是徽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徽商以其勤劳、诚信、智慧著称,对当地经济和文化有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这只呲牙咧嘴的石狮子好像不太友好喔。</p> <p class="ql-block">四座大门之一,仁和楼。</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徽州的徽商文化、阆中的巴蜀风情、平遥的晋商文化还是丽江的纳西族文化,都使人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除了古老的牌坊,衙门府和不少建筑都是新修的,古街商业味太重,有些扫兴,走马观花吧。</p> <p class="ql-block">唐模古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一个集水口园林、徽派建筑、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古村落风景区,景区旅游线路全长约750米,贯穿整个唐模村。</p> <p class="ql-block">徽州是文化发源地,人文底蕴极其深厚,几乎都藏在古村落中。游览了的呈坎八卦村和许村古村落群,尽管徽州古城令人失望,移步到唐模古村又使我眼前一亮!安徽省唯一一家全国文明村、优秀文明示范景区、黄山市十大景区。</p> <p class="ql-block">村口一株千年古槐旁,立着一座沙堤亭。在亭中小憩片刻直奔小西湖。</p><p class="ql-block">1992年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来此拍摄黄梅戏经典之作《天仙配》而得名,使这棵有400多年历史的老樟树便有了“天下第一媒树”(做媒的媒)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站在东面进村的路上,可以看见“沙堤”二字,出村时在亭子西面可以看见“云路”二字,这都分别蕴涵深意。沙堤亭独特的造型可谓举世无双,全国原样仅此一座。</p> <p class="ql-block">沙堤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是八个角,故又名八角亭,建于清康熙年间,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下三层,中空,有回廊。它是一种镇风水的标志性建筑,不是用来登高游玩的,所以没有上楼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该村末代翰林许承尧《疑庵诗》中《诘老树》和《老树对》两诗更是赋予了它以人格内涵。</p> <p class="ql-block">他活了九十岁,直到1964年才离世。许承尧在光绪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考取了古代科举末班车,成为了徽州地区最后一位翰林。许承尧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擅长诗歌和书法,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放弃了官场的诱惑,回到家乡创办了一所师范学堂,并亲自担任校长。他还聘请了本地的名师黄宾虹等人来教书。</p> <p class="ql-block">唐模古村是一个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景观而闻名的村落。进入村子,一个康熙年间的牌坊——“同胞翰林”,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同胞翰林牌坊在村口檀干园前山古道中间。建于清康熙年间,牌坊跨道而立,三间三楼,四柱冲天。通体采用茶园石筑成,上雕飞禽走兽和各种图案,基座上有石狮四只。此坊为旌表唐模村许承宣、许承家同胞兄弟而立。他们分别于康熙十五年和康熙二十四年考中进士,被康熙皇帝钦点为翰林,这在当时兄弟两同时考中进士十分罕见。一授编修,一授庶吉士,均属翰林院,故有同胞翰林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下牌坊数徽州,徽州牌坊一个半”,一个是指歙县的许国八角牌坊,规格最高,半个便是指唐模的“同胞翰林坊”,是康熙皇帝为表彰唐模的两同胞兄弟而恩准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古村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因而被称为“唐朝模范村”。</p> <p class="ql-block">唐模由唐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汪思立迁居并建设。汪思立为了表达对唐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决定仿效“后唐”营建一个标准而模范的村庄,因此将村名改为“唐模”。</p> <p class="ql-block">牌坊最上方有“恩荣”二字,是皇上恩赐荣耀的意思,它与有的牌坊上的“御旨”二字有区别,御旨是皇上不仅给造牌坊的权力,还给资金;而恩荣是皇上恩准建造一定规模的牌坊但得自己出资。可见这牌坊是许氏兄弟自己出钱建的了。下有“圣朝都諌”四个字,圣指圣上,圣祖皇帝康熙;都为官级,翰林相当与现在的科学院院士,为都级官员;諌(读董音)就是谏的意思,只是用法上谏用于下级对上级,官员对皇上,而諌用于皇上对臣子。</p> <p class="ql-block">檀干园源于清初当地的许氏家族许以诚,为弥补其母想去杭州西湖一游,却因年老体衰不得成行的遗憾,而建造的。这位孝子不惜重金在村边挖塘垒山,模拟西湖的景致。因园内遍植檀花,又有小溪缓缓绕流,便取《诗经》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名曰“檀干园”。</p> <p class="ql-block">舍精寒鹤</p> <p class="ql-block">弊淳堂</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素有“风雅山水田园”之美誉,被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学堂里朗朗读书声</p> <p class="ql-block">忠烈庙</p> <p class="ql-block">园中茶室</p> <p class="ql-block">村落在选址和布局上非常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田园风光幽雅别致,青山绿水,粉墙黛瓦,特别是别样的古老水街,徽派气息浓郁的典型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徽州人为什么钟情在村口营造水口园林呢?这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村口如人的脸面,故需以优雅先声夺人;二是受阴阳风水理论的影响,徽州人认为水流象征着时间和财富,随着流动将把一切都带走,故修好“水口”加以镇留。</p> <p class="ql-block">唐模有一种静谧的美,岁月静好,沿着青石板路在唐模穿梭,不知不觉走到了小西湖。</p> <p class="ql-block">小西湖,也被称为赛西湖。这是唐模村的骄傲之一。清嘉庆年间,村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商人许以诚</span>赚了一大笔钱,听说杭州西湖景色最美,于是他为了满足他年迈的母亲的心愿,花费巨资在家乡建了这座“小西湖”,以模仿杭州西湖的美景。小西湖的美景与杭州西湖的景色相似,有着断桥残雪、三潭印月、平湖秋月、湖心亭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清朝初期村中许氏富商为满足老母亲一睹杭州西湖胜景的愿望而耗巨资建造的“小西湖”。湖广10余亩,园内“三潭相连”,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镜亭”等胜景。</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时候,这里的颜色已然从绿色逐渐过渡到了黄色、金色和红色……</p> <p class="ql-block">著名美学家郭因游览后赞道:“唐模清新平和中见玄妙。”</p> <p class="ql-block">徽谚“唐模棠樾,饿死情愿”也道出了唐模是一块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唐模主要景点有檀干溪、许氏宗祠、高阳桥、檀干园(孝子湖)。</p> <p class="ql-block">著名美学家郭因游览后赞道:“唐模清新平和中见玄妙。”</p> <p class="ql-block">“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 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p> <p class="ql-block">镜亭映水中</p> <p class="ql-block">村民接地气的腊肉腊鸭。</p> <p class="ql-block">猫咪竖起尾巴啥意思?开心还是好奇</p> <p class="ql-block">盛开的木芙蓉</p> <p class="ql-block">灵官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遇见不少亭子,都高高地翘起角来。</p> <p class="ql-block">单车与秋景的画面,别有一番韵味。</p> <p class="ql-block">田园风光幽雅别致、古韵悠悠。</p> <p class="ql-block">犹如孔雀开屏的竹子</p> <p class="ql-block">扑面而来的是古朴典雅、安详宁谧的徽派水口园林。由村中流出的小溪穿过一座座小石桥,翻越一道道拦水坝,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p> <p class="ql-block">岸边数十株巨大的樟树浓荫蔽日,倒映湖面。</p><p class="ql-block">以修造“西湖”之孝、水面倒影之美、名家碑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誉遐迩闻名,堪称徽州古村落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唐模也有个晒秋场</p> <p class="ql-block">天色向晚,静谧的村落已无游人,不敢继续前行,赶紧加快脚步原路返回,结束了唐模古村落游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