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三十一章 水漫水城</p><p class="ql-block">当人类漠视大自然的时候,大自然会以他自己的方式与人类对话。</p><p class="ql-block"> 城里的雨,乡里的风。这是说同样的雨,在乡里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在城里无论是下雨的声音,还是地面的积水,都数倍于乡里反应出来。</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雨不分乡里城里,一个劲下个不停。开始与平时下雨也没有什么不同,从早晨下到中午,太阳还在云缝里瞄了一下,城里的人们以为雨下完了,带着孩子们出来找水洼地踩水玩,遛狗的人在狗的牵引下也出门了,狗这里闻闻,那里嗅嗅,时不时支起腿来在树根下撒泡尿。街道上车来车往,人们泰然自若,各行其是。天气预报虽然说有大雨,被这太阳一照,人们也把预报给忘了。</p><p class="ql-block"> 乡里的老农们见到中午的太阳,有些惶恐起来。他们知道太阳当头现,三天不见面。连忙要儿孙拿铁锹去田里把水放干,把沟沟垱垱全挖开,做好排水防涝准备。</p><p class="ql-block"> 当太阳再次被云层遮住后,人们就看不到天空了,只有雨水劈头盖脸地往下泄。乡里沟满渠满的时候,农人们慌了,水排不出去了!城里的人们依然凭借汽车的优势,在城里穿来穿去。当乡里苍茫的大地上现出一片汪洋时,农人们放弃了与雨水的抗争,躲在筑有高台屋基的房子里,哀叹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城里的一部分人则开始了与死亡抗争。城市街道的积水已经数倍于乡里地面的积水无处可去,水城大量的湖泊被填埋,盖起了房子,这些积水像凶猛的野兽四处寻找出口,到了足以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程度。很多人困在车里,遮风挡雨的车厢被水包裹着,高度智能化的设备断电之后,人们连开个门,开个窗都做不到了。淹没一楼的商铺与住户,一楼的人可以向高处转移,但水一旦冲进隧道、地下室、地铁的时候,那里的人就面临灭顶之灾。</p><p class="ql-block"> 雨燕对这场雨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江河湖泊的水位已经在高位运行,永清在长江汉江防汛抢险快半月了。这场暴雨持续不断地下了一天一夜,城市的排水系统已经在满负荷工作,可是,空气中的湿度越来越高,这与历史上几次特大水灾的征候何其相似。雨燕坐立不安,想把这些想法告诉永清,他的手机总是忙音怎么也打不通。她破例操起家里的红色电话机直接接通了防汛抢险指挥部的电话,问永清到哪里去了,对方只回应了一句,他到抢险一线去了,随即挂断电话,再打过去就是忙音了。她后悔自己接通指挥部电话时没有说最重要的事情,现在只能直接到指挥部去面见领导了。走出学校大门,马路上已经成了一条大河,一些汽车趴在路上,水淹没到车窗,开不动了。公交车停在车站里,车里已经进水,也停运了,地面交通基本瘫痪。唯有地铁还在运行,虽然地铁口有人在不断加高加固沙包等防汛器材。雨燕把一包历史资料用防水布包好,怀着侥幸的心理,跨进了地铁站。她的想法是,这里坐地铁只有四站就能到达指挥部,只要能面见领导,就能把地铁停了,避免更大的危险,在城市紧急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城市陷于更严重的危机。</p><p class="ql-block"> 因为只有地铁在运行,地铁站里的人挤得水泄不通。雨燕觉得自己作为科研工作者,身负使命,甚至顾不上排队,直接挤进了车厢。</p><p class="ql-block"> 地铁运行十分缓慢,走走停停,拐弯时甚至看得到前面一列地铁车厢了,突然,前面的地铁后退,推着雨燕所乘的这辆车开始往后退。雨燕猛然意识到前面的车站口进水了,车厢外的水在狭窄的通道里使劲拍打着车厢的玻璃,人们的脚被水淹了,水位快速上涨,司机想在断电之前迅速打开车门,可是有的车门打开还不到一半就卡住了。雨燕在黑暗中使劲叫唤,快爬到车顶上去!快往车站口跑!</p><p class="ql-block"> 雨燕小时候对水又爱又恨,姐姐被水淹后,对水只剩下恨了,而且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为母则刚,杨柳生活在四周环水的环境中,她觉得再不能让孩子生活在对水的恐惧与无知中,自己跟着永清学习游泳,学会后还教给孩子。有很多危险,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与其恐惧回避,还不如直面危险,让孩子学会克服危险的本领。</p><p class="ql-block"> 雨燕在黑暗中用双手扒着车顶的边缘,身子漂浮在水面,摸索着往车站口的方向缓慢地行进着。前面有孩子撕心裂肺地哭着、叫喊着,雨燕朝那声音摸索过去,一把抓住了孩子,感觉下面有一双手托举着,她把孩子放到自己的背上,再用一只手去摸那双手时,感觉到那双手已经渐渐沉到水底。她心疼极了,却安慰孩子说,你爸爸会游出去的! 不!那是我妈妈,她不会游泳!孩子哭喊时,双手把她的脖子搂得紧紧的,水位在不断上升,水把他们浮起来,向下已经抓不到车的边缘了。雨燕清楚地意识到,水位继续上涨,一旦封顶,他们就没有机会逃出去了。她奋力地游着,拼命地游着,终于看见了前面一丝微弱的光!</p><p class="ql-block"> 雨燕把孩子交给地铁出口处的救援人员后,就急匆匆地朝防汛抢险指挥部跑去。当她浑身湿漉漉地站在防汛指挥部领导们面前时,就开始陈述1938年这座城市被洪水淹没前的种种征候。她一边描述着当时城市被淹的严重程度,一边解开用防水布包裹的历史资料,她特别担心现在修建的这些地铁、隧道以及各种地下空间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当指挥部有人听到地铁、隧道安全问题时,如梦中惊醒,工作人员操起电话打到水城,要求立即关闭地铁、隧道,疏散人员!可是对方说,地铁、隧道已经进水,正在抢救人员。</p><p class="ql-block"> 气象局长听说带来了历史资料,一把抢了过去,与气象专家小声讨论起来。过去,没有气象卫星云图,没有副高压带之类的记载,但前有江河发大水,之后有台风等方面的信息,一般台风对内陆地区影响并不大,研判内陆天气时,并没有过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他们重新打开实时卫星云图,发现沿海台风活跃,不断有气流将海上水汽输送过来,本地江河湖泊水汽充裕,时空尺度上小,预报上有一定难度。大气蓄水量增大达到其临界值,兜不住了,遇到冷空气或其他诱发降雨的天气系统,一个势大力沉的雨量包就从高空砸下来,出现暴雨或强降水。短时强降水表达的是一种不稳定能量的强烈释放,同时,此地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非常稳定,必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涡流,雨水持续不断地汇聚过来,这里将出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的洪灾。</p><p class="ql-block"> 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以及城市周边农村都将淹没在洪水之中。城市的高楼还可以承载一些人口,但断水断电断气将会让这里变成一座死城,城市周边的农村人口则需要大量向山区转移,这种救灾的难度……领导们的神色异常严峻,开始酝酿新的救灾方案。</p><p class="ql-block"> 当雨燕费尽周折回到家里时,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漂了起来,小姨要带着杨柳转移到雨燕的办公楼上去,杨柳则赖在家里要玩水,两人在那里相持着。雨燕租住的房子是学院早期的平房,冬暖夏凉,非常适合居住。这房子台基较高,一般下雨不会进水,可是这次不一样,不仅淹水,而且水位不断上涨。雨燕把桌子、沙发等大型东西围在杨柳身边,由着她在水里玩耍,自己与小姨开始把紧要的东西往办公楼转移。雨燕把一些重要资料用塑料布包着一捆一捆地往楼上搬,小姨除了被子行李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一件件地转移到办公楼上,锅碗瓢盆、筷子勺子等吃饭的东西,洗漱用品,草纸等等等等,平时生活中并不在意的东西现在看来都非常重要。雨燕一直搬着那些好像搬不完的资料手稿等,把这些东西搬得差不多了,忽然发现家用电器不能进水,都得搬到楼上,可是她们已经精疲力竭,拿着那些电脑之类的小电器勉强可以在水中移动,那些电视机、电冰箱等大型电器只能让它们泡在水中了……</p><p class="ql-block"> 家里的水越涨越高,杨柳有些害怕了,随着小姨一步一回头地来到妈妈的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当雨燕把办公室变成临时的家后,已经是饥肠辘辘,她这才想起吃什么的问题。看到雨燕着急的样子,小姨把电饭煲搬了出来,放在雨燕的办公桌上,并把一些腌菜瓶也摆了上来。房子进水前,小姨就焖了一大锅饭,打开电饭煲的盖子,一大锅白米饭露了出来,虽然有些凉了,但还是饭香四溢。雨燕感激不已说,这几天我都忙晕头了,竟没有想到一家人吃饭的问题。幸亏小姨考虑得周到,要不然就断炊了。我们吃完饭,得赶紧去采购一些食物!</p><p class="ql-block"> 小姨拧出一大袋面包、牛奶、火腿肠等食品,对雨燕说,我看你们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又担心淹水后,断水、断电、断气,就买了一些这样的食品。其实,这些东西都不是我爱吃的,按我们农村的人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看这城里闹起饥荒来,可能比农村还不如,农村人总是储备一些食物,随便找点什么东西都能充饥,城里人没有食物供应就完了。</p><p class="ql-block"> 雨燕看到这些食物,心里安定了一些,但她本能地感觉到,这次水灾和以往不同,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还是坚持到超市去一趟,看还能不能买一些杨柳爱吃的东西。当她趟着水赶到校门外的超市时,超市前面挤满了人,货架上的食物被抢购空了,水里漂浮着的一些包装食品也被人们装进购物筐,她只是买了一些日常用品带了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