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亲拍摄的照片中看历史(二)

Quanmin

<p class="ql-block">  家父侯胜,五十年代在察哈尔省运输公司、张家口地区运输公司任职时,拍摄了很多照片。我退休后闲暇时经常翻看,其中有三张(见图1、图2、图3)是在一条大河边拍摄的。照片显示,大河里有渡船,船上有很多人,河两岸也有很多人,还有汽车、马车、物资等,显然这是在运物资过河的镜头,背景是一座形状特殊的小山。</p> <p class="ql-block"> 图1</p> <p class="ql-block"> 图1局部放大,待运过河的物资</p> <p class="ql-block"> 图2</p> <p class="ql-block"> 图3</p> <p class="ql-block"> 图3局部放大,待装货的卡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看到这三张照片时就会想,这是在哪里拍摄的?张家口的这片土地我到过很多地方,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河流。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曾去找当年跑运输的老人询问,但时过境迁老人们基本都已去世,谜团只能自己解了。以后,凡经过有河流的地方我都会留心查看一番,尤其对流经张家口的洋河、桑干河格外注意。宣化、万全、涿鹿、蔚县有河流的地方都去看过了,也曾去怀安县渡口村查看,几年来一无所获。</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2020年的一天,闲来无事翻看微信,一链接题目《河川之村---大小渡口》“渡口”二字引起我的兴趣,急忙点开查看,这是张家口市阳原县化稍营镇人大原主席郝振奇发表的文章。文章写的是大、小渡口村由来的故事。往下翻看,有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前景是一雕塑,一木船水中行走,帆上三个大字“小渡口”,背景是蓝天白云和一座小山。仔细看那座小山,那不就是我父亲所摄照片中的小山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多年未解之谜终于有了答案!</p><p class="ql-block"> 为了亲眼看看浩荡大河今天的样子,看看大、小渡口村与桑干河的关系,看看文章描述的真实场景,我特意挑了个好日子,今年6月18日,约上摄影好友王春林老师、谢有福老师一同前往寻找考察。经实地考察发现,我父亲的三张照片是在大渡口村河边位置向南(小渡口村方向)拍摄的,图3是在大渡口村东河边拍摄的。</p><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地区公路志》(1989版)中有如下一段文字,间接解释了照片所记录的场景。“1948年12月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后,公路部门对该桥予以补修加固,维持通车,但因工程质量低,墩台相继倒塌,后以木排架抢修,复被冲毁,终于放弃该桥。采取冬季架便桥维持通车,春融便桥拆除后,枯水期,行人车马涉水过河,雨季以木船渡人和物资,马车和汽车在两岸接运。”</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拍摄的照片,照片拍摄角度与我父亲的照片基本一致。照片中的那座山正是父亲照片中的那座!</p> <p class="ql-block"> 图4</p> <p class="ql-block"> 图5</p> <p class="ql-block">  大、小渡口两村隔河相望,直线距离不超过1000米。昔日阻挡两岸来往的滔滔大河,孕育了晋、冀大地的母亲河---桑干河,今已变溪流,河面宽度仅十米左右(图6),水深处不超过半米,浅处已见河底(图7),面对此情此景不禁心生一丝悲凉!</p> <p class="ql-block"> 图6</p> <p class="ql-block"> 图7</p> <p class="ql-block">  走进小渡口村,找村民们了解桑干河上桥的建设年代,老人们说,现在河上有两座桥,现在跑大车的那座是近二十年来所建,旁边的小桥有五六十年了,现在不走大车了(图8)。过去河上还座有桥,打仗的时候给拆了,现在只剩下桥墩了。于是我又回到河边拍摄了旧桥桥墩的照片(图9)。</p> <p class="ql-block"> 图8</p> <p class="ql-block"> 图9</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经查阅历史资料才知大渡口桥还有很多历史故事呢。《察哈尔省通志》载:“明正德中,僧人真中募资,巡按王时中建桥,久圮,今以桥址当宣蔚通衢,每年霜降架木为梁,次年冰洋彻之,由桥畔两村居民任其事。”文中“彻之”可能与“撤之”通意。《张家口公路志》(1989版)中记录更为详细“大渡口桥位于宣化至涞源公路桑干河上。桑干河由山西省进入阳原县境后,又有壶流河汇入,桥上游汇水面积22600平方公里,流程约300公里,洪峰流量最高为4240秒立方米,最大冰块36平方米,冰速2.1秒米,河床纵坡5%。”看来当年桑干河水的流量还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 “七·七”事变前,国民政府曾在大渡口桑干河建18孔跨径12.5米,净宽4米、长228米的混凝土墩台木撑架半永久桥,因基础浅,不久墩台倾斜,成为“险桥”。</p><p class="ql-block"> “1946年10月,解放军战略撤退将此桥拆除烧毁。”(阳原政协公众号郝振奇文)(图9)</p> <p class="ql-block"> 图10</p> <p class="ql-block">  “为解决公路交通迫切需要,1968年在旧桥下游新建一座下部为灌注桩,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20孔跨径14.1米,长282米,净宽7米,汽-13,拖-60标准的漫水桥,从此,结束了长期架便桥的历史。” 《张家口公路志》(1989版)(图8图10) </p><p class="ql-block"> 这次实地考察收获颇丰,不但找到了父亲拍摄照片的原址,也亲眼看到大、小渡口处桑干河今天的样子,同时了解到了大渡口桥的前世今生,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关于大渡口桥是何时不能通行使用的,我写上面文章的时候并没有确切的时间,给人的印象是“解放”后这座桥就不能使用了。后来从我父亲的日记中找到了答案,也确定了图1、2、3照片具体的拍摄时间,日记摘录如下:</p><p class="ql-block">1954年1月3日星期日</p><p class="ql-block">上午开会,研究安全生产问题,昨天李增业的车在大渡口桥,下车的客人自己摔在桥下,拉回化稍营死了……</p><p class="ql-block"> 从这篇日记中得知,国民政府修的大渡口桥,在1954年时还在断续使用。</p><p class="ql-block">1954年8月8日星期日</p><p class="ql-block">早5:20多起来,骑上车子就跑到公司,洗了一下脸就到汽车站了。和耿、张、郑还有公路局的郭、王、齐,一同到大渡口去。6:30到了宣化,待了一会儿即动身,11点多到了大渡口,看了一下,照了两个相。1点多返回化稍营,吃饭后2点多动身返回宣化,因赵丙林的车坏了,9点左右才回到张家口。</p><p class="ql-block"> 这篇日记明确记录了大渡口桑干河照片的拍摄日期是1954年8月8日中午。</p><p class="ql-block"> 补记于2025年3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