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气象谚语:“太阳现一现,三日不见面”的科学解读◇上</p><p class="ql-block"> 鲁胜峰</p><p class="ql-block">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气象谚语,它们是先辈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对天气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太阳现一现,三日不见面”这句谚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天气现象:当太阳短暂露面后,往往紧接着是连续多日的阴雨不见天日。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气象科学原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春、夏时节,很多地区会受到准静止锋的影响。准静止锋是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在它附近,气流的升降运动强烈且多变。中午前后,太阳辐射最为强烈。这时候,云层上部因受热而迅速蒸发,或者云层下面的上升气流有所减弱,原本遮蔽天空的云层在天顶处裂开一道缝隙,太阳得以短暂地露一露脸,给人们带来片刻阳光。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太阳照射逐渐减弱,热量供应减少,或者云层下部的上升气流再度加强,那些裂开的云层就会迅速重新聚拢,变得愈发厚实,这也就预示着阴雨天气将继续持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雨的时候,云层通常比较厚,这就像给大地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到了中午,地面吸收太阳热量不断升温,使得空气上升对流的不稳定能量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对流云,也就是积雨云得以快速发展。积雨云是一种在强烈垂直对流过程中形成的云,它内部水汽充足,对流活动旺盛,常常伴随着雷电、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所以即便太阳短暂出现,也很快会被迅速发展起来的积雨云遮挡,进而导致降水持续,阴雨天气难以结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高空环流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地区都受西风带控制。在西风带中,高空环流较为平直,多是小波动的低气压槽与高气压脊交替活动。当某个地区中午恰好受小的高气压脊控制时,气流下沉,天气相对稳定,就会出现短暂的好天气,太阳也能崭露头角。但到了夜间,随着大气环流的移动,该地区受小低气压槽控制,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天气又会转变为下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太阳现一现,三日不见面”这类气象谚语,只是一种经验性的总结。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气变化的某些规律,但天气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地形、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异常等。在现代社会,气象预报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卫星云图、气象雷达、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等高科技手段,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预测天气变化。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这类传统谚语来判断天气,而应将其作为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和辅助参考,让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相互结合,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p> <p class="ql-block">气象谚语:“太阳现一现,三日不见面”的科学解读◇下</p><p class="ql-block"> 鲁胜峰</p><p class="ql-block">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民间流传着不计其数的气象谚语,它们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是先辈们在漫长岁月里,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日复一日的生活实践,对天气变化规律所做的经验总结。这些谚语,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各种天气现象,其中“太阳现一现,三日不见面”这句谚语,更是将一种独特的天气变化刻画得入木三分。它所描述的是,当太阳在阴沉的天空中短暂露面之后,往往紧接着会迎来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天空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不见天日。然而,这句看似简单直白的话语背后,实则蕴含着极为丰富且深奥的气象科学原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春、夏这两个季节,我国许多地区常常会受到准静止锋的显著影响。从气象学的专业角度来讲,准静止锋是一种特殊的锋面系统,其形成的关键原因在于冷暖空气势力旗鼓相当,难分伯仲,从而使得锋面在一定区域内来回摆动,难以迅速移动。在准静止锋附近,大气的运动状态极为复杂,气流的升降运动不仅强烈,而且变化多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时间来到中午前后,太阳辐射达到了一天当中的最强时刻。此时,在云层的上部,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得云层中的水汽迅速受热蒸发,原本厚实的云层逐渐变得稀薄;或者云层下面的上升气流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强度有所减弱。在这两种情况的作用下,原本如同巨大幕布一般遮蔽天空的云层,会在天顶处裂开一道缝隙,久违的太阳便得以透过这道缝隙,短暂地露一露脸,将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给人们带来片刻的光明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这种美好的景象往往十分短暂,就如同昙花一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西斜,太阳照射强度逐渐减弱,云层上部失去了充足的热量供应,蒸发作用也随之减弱;或者云层下部的上升气流在午后又再度加强。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那些在中午时分裂开的云层就会迅速重新聚拢,而且变得愈发厚实,仿佛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又重新拿起画笔,将天空涂抹得阴沉灰暗。这也就预示着,阴雨天气将继续持续,人们期盼的晴天或许还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雨的时候,天空中的云层通常都比较厚,它们就像给大地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将地面与高空的冷空气隔离开来。到了中午,地面在太阳热量的持续照射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随着地面温度的升高,近地面的空气也被加热,变得更加不稳定,空气上升对流的不稳定能量不断加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种不稳定的大气环境中,对流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积雨云得以快速发展。积雨云是一种在强烈垂直对流过程中形成的特殊云体,它的内部水汽含量极为充足,对流活动十分旺盛。积雨云通常呈现出高耸庞大的形态,从底部到顶部的高度可达数千米甚至更高。在积雨云内部,强烈的上升气流将水汽不断向上输送,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冰晶相互碰撞、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雨滴或冰粒。当云层中的水滴或冰粒增长到一定程度,无法再被上升气流支撑时,就会降落到地面,形成降雨。同时,积雨云内部的强烈对流还会引发电荷的分离和积累,从而产生雷电现象。所以,即便太阳在某个短暂的时刻突破云层的遮挡,出现在天空中,但很快就会被迅速发展起来的积雨云再次遮挡,进而导致降水持续,阴雨天气难以结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高空环流的角度来深入剖析,在地球的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都受西风带的控制。西风带是指在地球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盛行西风所占据的区域。在西风带中,高空环流的形势较为平直,呈现出一种多是小波动的低气压槽与高气压脊交替活动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某个地区在中午时分恰好受到小的高气压脊控制时,高气压脊区域内的气流呈现下沉运动。在气流下沉的过程中,空气逐渐被压缩,温度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天气相对稳定,云层也较为稀薄,于是就会出现短暂的好天气,太阳也能在此时崭露头角,照亮大地。但到了夜间,随着大气环流的不断移动,该地区会逐渐受到小低气压槽的控制。在低气压槽区域内,空气呈现上升运动,随着空气的上升,高度不断增加,气压逐渐降低,空气逐渐稀薄,温度也随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水汽会迅速冷却凝结,形成云层,天气又会迅速转变为下雨,原本晴朗的天空再次被阴霾所笼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太阳现一现,三日不见面”这类气象谚语,虽然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了天气变化的某些规律,但天气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包括前面提到的准静止锋、积雨云、高空环流等大气因素,还包括地形、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异常等诸多因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例如,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山脉的走向、高度等地形因素会对气流的运动产生显著的阻挡和抬升作用,从而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状况。当暖湿气流遇到山脉阻挡时,会被迫沿山坡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雨,使得山区的天气比平原地区更加多变。而海陆分布的差异也会对天气产生重要影响,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则升温快、降温也快。这种差异导致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独特的海陆风环流,进而影响该地区的天气变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气象预报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卫星云图、气象雷达、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等高科技手段,气象工作者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获取大气的各种信息,对天气变化进行精确的模拟和预测。卫星云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上空的云层分布和移动情况,气象雷达能够探测到云层中的降水粒子大小、强度和移动速度等信息,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则通过对大量气象数据的分析和计算,运用复杂的数学物理方程,对未来的天气变化进行预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这类传统谚语来判断天气,而应将其作为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和辅助参考。让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可以欣赏和传承这些古老的气象谚语,感受先辈们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又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气象预报技术,提前做好应对各种天气变化的准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舒适。</p>